登陆注册
18792300000013

第13章 梁启超谈儒学:君子不怨天,不尤人(2)

而梁启超在《君子》篇中,还这样叙述道:“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钩元。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君子的具体意义,既然很少有准确定义,那么想要得到具体的解释,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根据《鲁论》讲述的内容来看,其大都是关于圣贤德行修养的论述,以及君子立身修德的方法。周易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五十三卦讲的都是君子。最重要的乾坤二卦,还有这样的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根据这种卦象推断,成为君子的条件就显而易见的了。因此,在梁启超看来,想要成为君子,那么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勤修自身,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这样就可以成为君子了。明朝初年的开国将军徐达,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明朝初年,朱元璋按照功劳大小对众多开国元勋进行封赏,徐达因其功高,被赐予一座豪宅,但他拒不接受。这让朱元璋十分为难,朱元璋的万里江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徐达打下来的,徐达的功劳如此之大,如果不封赏他,那以后谁还愿意争先立功呢!朱元璋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在他看来如果臣子有功不赏,他以后还怎么领导群臣,怎么服众呢?此时,朱元璋的随从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是为群臣摆下庆功宴,在酒席上将徐达灌醉,趁其昏睡之际,让人将他抬进豪宅,这样即便他醒来,也已经不已成舟,只能接受。朱元璋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就让手下人照此去办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徐达酒醒后立即离开了这座豪宅,依然坚辞不受。最后,朱元璋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换了一座小一点的新居赐给徐达,这时他才欣然接受。

这件事情传到徐达夫人耳朵里,她十分不解,于是问徐达:“太祖的天下,有一大部分是你打下来的,你也是劳苦功高,皇帝嘉奖,理所应当,但你为什么坚辞不受呢?”徐达笑着说道:“如果我答应皇上,住进豪宅,在豪宅里安逸的生活,皇上看到之后,会作何感想呢?他肯定会认为我懈怠了,甚至是居功自傲了。这样是有违我本心的,时间长了就会蒙蔽我的心智,失去杀敌报效国家的心思。”徐夫人听后,恍然大悟,连称徐达做得对。

后来,胡惟庸做了大明的宰相,朝中很多官员纷纷带着贺礼前去攀交。而胡惟庸却悄悄地来到徐家拉拢徐达,不料却被徐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徐达心里十分清楚,胡惟庸是个心术不正之人,因此他不想与对方有任何联系。这无疑体现出徐达的君子德行。对于这件事情,徐夫人十分担心,在她看来,胡惟庸贵为宰相屈尊来到家里拉拢徐达,却被直接拒绝,这无疑是拂了对方的面子,所以她害怕胡惟庸会因此心生怨恨,报复徐达。而徐达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种心术不正之人,或许可以风光一时,但必然不会长久地风光下去,最终肯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虽然今天拒绝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甚至会引起对方的仇视,但在将来胡惟庸出事后自然也不会受到任何牵连。果然,不久,胡惟庸因谋反泄露,被朱元璋下令处死了,很多与其关系比较紧密的人,也都受到了牵连,而徐达因为和胡惟庸保持了距离,平安无事。

梁启超认为,正是因为徐达拥有一颗“君子之心”,所以他才逃过一劫,没有受到胡惟庸的牵连。而在儒学继承者心中,儒家文化能得以长久流传的主要因素,除了拥有一颗“君子之心”外,还应该做到“诚”。在《论语》中,有很多言语都提到了这一点,比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将“诚”提升至儒学根基的高度。随后,“诚”又逐渐发展为儒家文化的本源,并开始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甚至成为我国“民族道德”的至高境界。

而在梁启超看来,“诚”也是儒家德行修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修成“君子”。事实上,在儒学众多体系中,所谓的君子之德,并不只是认清“君子之心”和“诚”这两方面,还有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也需要积极把握住,那就是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时时懂得感恩。这样才能谨守君子德行,做一个品端德正的人。

著名作家马铁丁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那么就不会觉得世界亏欠自己什么,相反,自己还会生出一种愧疚之情,因为自己难以回报世界对我们的慷慨厚赠!”一个人只要懂得感恩,那么在他看来,这个社会就会处处都是和谐的,美好的,反之,你看到的则是不顺和黑暗。所以,坚定自己的感恩之心,既可以为他人带来幸福,也可以让自己保持欢愉的心情;学会感恩就是对回报他人做出的最好行动;学会感恩,还可以练就君子之德,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坦荡,还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因此,在梁启超看来,具备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也具备君子之德,在德行方面让人无可挑剔。

不过,通过“真诚和感恩”等儒学观念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君子,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长久以往地坚持下去,牢记君子的根本操守,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他人带来美好和光明。事实上,仅仅待人“真诚”,懂得感恩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不断地修正己身,转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坚持“正义之心”,处理公事而不偏私,这样才能将自身的修养变成一种财富。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人们可以将“真诚、感恩、正己”等理念彻底融合起来时,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之德就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品德高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社会就会充满和谐,并在这种情形的推动下,得到飞速发展。

所以,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梁启超眼中的君子。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任何一种思想,都可以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一种思想的出现,必然都是从已有的某个单一的或多种思想中演化而来的。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他从各种典籍资料中旁征博引,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述,并对一些与儒家发展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和评述。

梁启超认为,任何学派都不是偶然产生的,虽然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但也必然不能毫无所承。这就如同某些历史事件一样,它之所以会发生,必然不是毫无征兆的,肯定是某种因素或者多种因素聚合起来,引发了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针对于秦始皇时期发生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焚书坑儒”事件,梁启超自然不会放过,他对此仔细地研究了一番,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始皇焚书坑儒,非敌儒教……秦承魏制,置博士盖始皇一天下用李斯之策,固已辨上下定民志之道,莫善于儒教。”其大概意思就是,秦始皇之所以会焚书坑儒,主要原因不是他敌视儒学。秦朝沿用的是魏国的制度,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秦始皇屡屡采用李斯的策略,通过一些措施为天下定下某种特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而就统治天下而言,没有比儒教的教义更适用的了。由此,梁启超认识到,所有的思想都是在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但是,如果要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具体原因,还得从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讲起。

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为统治思想文化做出了诸多努力。他运用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相关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阶层与统治阶层的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引发了千古悲剧“焚书坑儒”。

秦始皇平定天下之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将以前的诸侯国分改为郡县。当时的博士淳于越反对这一政策,他向秦始皇进言:“凡是不尊旧奉古的政策,必然得不到有效的推行。”这一说法在民间引起了争议。

当时的丞相李斯则反对淳于越的这种说法,他认为,国家推行的法规制度,必须按照实际的国情来制定,古代的制度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社会。同时,李斯还指出,淳于越的这种说法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必要的骚乱,甚至是影响民心,这将给政令的推行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必须制止这种言论的传播。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逐渐引发了一些儒生和游士的激烈反对,他们针对这种体制,引用《诗》《书》和百家语,借古讽今。针对这种状况,李斯决定采取激烈的办法一举消除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以,他向秦始皇提建议:“除了官方的藏书以及秦国政府的藏书之外,其他所有关于《诗》《书》《礼》《乐》的书籍,甚至是百家语和史书等,都必须全部烧毁。如果社会上再有谁胆敢公众谈论《诗》《书》这类书籍内容的,就要被判处死刑。当时仅剩的书籍就是那些关于医药、算卦和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书籍,而且严禁民间私人办学等。”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焚书。秦始皇规定,所有禁书都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上交官府,进行集中焚毁,为此还制定出了相关法律,凡是吟诵《诗》《书》内容者,将在闹市被处死;借古讽今者株连九族;官吏看到却不举报的,同样要株连九族;一个月内没有焚尽禁书者,需服兵役四年,夜里修筑长城,白天站岗等等。可以说,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为古代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的史书都遭到了焚毁,所以如今关于战国历史问题的很多方面都没有定论。

而坑儒事件则发生在焚书之后,从性质上而言,坑儒是焚书的顺延,只是起因不同而已。众所周知,秦始皇晚年十分迷信术士的长生不老之术,曾派遣大量人员远赴海外,寻求长生不老药,企图延年益寿,统治永存。因此,当时的术士都受到秦始皇的格外重视,其中就有两位术士,深得始皇帝的信任。但是这两人看到秦始皇制定的各种残酷刑罚,尤其是因焚书而造成的诸多杀戮之后,对始皇帝的意见很大,总在私下妄加议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残暴无道的君主。终于,在一天夜里,这两人弃官出逃。秦始皇得知此事之后大怒,十分生气地说:“我对这些术士恩宠有加,他们不知恩图报也就罢了,竟在私下议论我,现在还背叛我,逃出城去。所有的术士都是一个嘴脸,他们辜负了我对他们的信任。目前,咸阳城内有数百个书生,他们平时定然也总是在背后议论我,妖言惑众,所以必须要将此事彻查清楚。”

随后,秦始皇命令御史将咸阳城内的所有书生抓捕入狱,对他们进行拷打和盘问。起初,这些书生坚称自己无罪,没有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抨击时政。但酷刑之下,都忍受不住了,最后被屈打成招。于是,秦始皇下令将这些书生全部杀了。公子扶苏是个正直的人,他不忍这些人枉死,于是向秦始皇求情,却被秦始皇臭骂一顿。当时的监斩官看到秦始皇震怒,就想若直接将这些书生的头砍了或许不能平息始皇帝的心头怒火,所以便将这些书生驱赶到一个深谷中,然后用石头将这个深谷填满,活埋了这些书生,这次死于非命的书生共计四百六十多人。坑儒事件发生后,公子扶苏认为这种处理手段过于残暴,于是便对秦始皇讲述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天下初定,百姓的生活还没有归于平静,却又出现这样的事端,恐怕会在社会上引起骚乱。秦始皇听后大怒,直接将公子扶苏发配到了边疆,跟随大将蒙恬戍边。

坑儒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猛烈反弹,在儒生中引起了普遍恐慌,他们开始与朝廷发生冲突并激烈抵抗,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孔子后人孔鲋也参与到了起义队伍中,足见儒生对秦始皇的愤恨。

在坑杀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之后,秦始皇担心受到天下儒生的报复,因此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斩草除根。但又担心他们闻讯之后,会逃跑或隐蔽起来,这样就会生出更多事端。秦始皇就想出一个计策,他颁布了一道命令,让地方官员寻访名士,然后有意愿做官的人都送到咸阳,以待后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各地陆续送往咸阳的书生就有七百多位。随后,秦始皇下令,封这些书生为郎官,这一举动让天下的书生都激动不已。

同年冬天,突然有人向秦始皇通报,说骊山附近的山谷中有瓜果出现,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纷纷要求前去一观。秦始皇则命令七百多位郎官一同前往,探查事情。这些人不疑有他,纷纷领命前往。到了骊山山谷后,他们发现谷中果然生有瓜果,于是纷纷进谷查看。正当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时,却未曾想到,在山谷周围,已经埋伏好了大队人马,只等他们全部进入山谷后,向谷中丢巨石了。七百多位书生就这样被全部砸死,无一生还。而山谷中之所以会在冬季生出瓜果,是因为山谷的地下有温泉,因此这里四季如春。秦始皇就是利用这里的天然优势,让人秘密的在此种植瓜果。然后以此为消息,引诱书生们前来查看,最后将他们全部砸死在谷中。

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同时也预示着当时社会矛盾的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已经日渐失去民心。秦始皇企图通过高压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却未曾想起到了反作用,激起了人民的普遍反抗,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同类推荐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热门推荐
  • 天珠风云录

    天珠风云录

    有人疑他:“你非神灵,怎无过错?”他道:“对与错,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人讥他:“赶尽杀绝,是善是恶?”他笑:“善与恶,自有后世人评说。”温馨往事如云烟,生离死别一念间。芸芸众生谁敌手,提刀独行天地间!本书书友群:黑马营,397266961
  • 网游之愿景与黑猫

    网游之愿景与黑猫

    第一代全息网游注定与键盘网游相背离:你觉得全息网游的时代怪物头顶还需要顶着血条跑来跑去吗?npc头顶还会顶着霸气侧露的无语称谓吗?玩家还需要一大瓶一大瓶地灌红蓝药灌到吐吗?no,no,no,拜托大家专业点好不,这种拉风的旧键盘时代产物注定被潮流抛弃,既然要全息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次霸气的改革!呃,因为本人大学狗一枚,尽量保证一天一至两更,周末两至三更,写得不好还请见谅~
  • 唐朝无皇

    唐朝无皇

    被魔王捡起的人类的小婴儿——叶尘,被赋予了魔界十四王子的身份,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年,回到人间界参加成人礼的试炼——狩猎一名女子的灵魂,“每一位魔鬼都应该是完美的厨师,灵魂是食材、品性是调料、而记忆则是烹饪方法,也正是因为食材调料烹饪方法的差异,才有着千变万化美味的灵魂佳肴!”“那么就去狩猎一位女皇的灵魂吧!”
  • 万界刀尊

    万界刀尊

    这里是武道的世界;剑道、刀道、枪道,拳道,万道争锋;这里是强者的世界;强者如君王,俯瞰天下,挥手间血流成河;弱者如蝼蚁,受人欺凌,颤栗间身死魂灭;少年罗尘,得逆天至宝,踏天崛起,完成华丽逆袭;横扫四方天才,盖压八方天骄,纵横九天十地;一刀在手,天下我有,这是一部绝世刀客的传奇。
  • 都市最强大脑

    都市最强大脑

    萧然,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在12岁的一场车祸中,智力发育受阻,成了众人的笑柄,被称作‘智障儿’。饱受多年的嘲讽冷艳,萧然突获神奇‘高科技产品’,人生从此得到改写!他不再是智障,他拥有了超越爱因斯坦的超级大脑,成了绝无仅有的超级天才!从此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开始了牛逼闪闪的传奇人生!
  • 恋血恶魔

    恋血恶魔

    在现代,她与弟弟相依为命。因一次事故,却变成了冷王府的丫鬟。他,性格怪癖、阴晴不定,表面上看似一个王爷,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吸血鬼。一次意外,她成了他的女人,而他却不自知。只是莫名感觉她的血香甜,让他难以控制。当他一次次伤害她时,她还会接受他么……
  •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作者徐迅是一位有着浓厚故土情结和深沉悲悯感的现实主义作家。《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的小说背景基本取自作者的故乡——皖西南丘陵区的一个小县镇。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上发生的若干人事总是那么的刻骨铭心,特别是对身处社会底层的乡亲和小知识分子命运深切关注和同情,这使他的小说既有厚重的生活质地,又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他以一种散文化的舒如笔法展现发生在故土上的种种世俗百相。这其间有乡村少男怅惘的青春躁动,有采莲少女艰难的爱情厮守,有饱经风霜的老农人不尽的生存艰辛,有良知未泯的小职员无奈的官场诉求……
  • 江山如画:与子偕老

    江山如画:与子偕老

    一场穿越,一场意外,一场宿命的纠缠,尘埃落定,究竟谁才是命中注定?当繁华褪去,命运逆转,断魂锁开启的瞬间,雨兮的最终归属又该何去何从?且看她如何驻守心中之爱,谱写繁华盛世,用生命去守护属于自己的未来!
  • 废材太逆天:妖孽王爷追妻记

    废材太逆天:妖孽王爷追妻记

    她,是来自21世纪的天才特工,3岁父母双亡,从此进去了暗无天日的杀手生活,一次任务的失败,让她穿越异世,成为了倾国倾城却没有天赋修炼的废材相府嫡女,受尽旁系,庶女的欺负,结果她的身份却令人瞩目。他,是腹黑无情的天才冰山王爷,外表俊美无双,天赋更是无人能及,受无数名流千金的暗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原来这也只是一部分的他。一朝穿越,冰山王爷爱上了“废材”千金,其实他们早便有了无法言语的故事……与我而言,无论是涅槃重生的光彩,亦或是化茧成蝶的惊鸿,都不及她的美好,有她在,我便拥有了光。——欧阳夜华
  • 易数解码

    易数解码

    《易数解码》一书,单间阐大易之宏旨,创神奇之易数,成一家之新论,其书也洞察天地法象之数理精蕴,妙悟象数理占之内在关联,提示数字信息之神奇,指点人事浮沉之天机,晓畅明白,直截了当、法理兼备,雅俗共赏。诚乾坤胞胸中藏,风雷正激扬,日月高辉耀,山泽焕文章。观共书则神驰于未知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