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700000003

第3章 宫荒:王朝的气数已尽(1)

1908年7月的一个傍晚,窗外突然有大光亮,同时还伴有隆隆霍霍的响声,似雷非雷,似鸟飞鸟。只见天上一颗大流星从西北掠过,声如巨雷,尾长数十丈,光芒耀眼,速度很慢,在哔哔啵啵的爆裂声中,最后飞向东南方向陨落。目睹者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紫微星坠落,要出大事……

1.御史尸谏:

皇位世系不能说乱就乱

光绪五年(1879年)的早春三月,正当西北的漫漫风沙袭往京城之时,一位名叫吴可读的六品主事突然在惠陵附近的荒僻小庙中服毒自尽。消息传出后,州官驰报,京城哄动,众人脑海里涌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吴可读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玄机与隐情?

自古以来,官员自杀原本并不稀奇。官场上也难免制造一些失意者。这些人或畏罪自尽,或因亏空催逼而自寻绝路。极少部分人甚至因为升迁无望、有志难申而轻率地了却残生。这官场上的死亡事件千奇百怪,自杀还真不能算个稀罕事。

但这一次,这位道光朝老进士的死却显得非同寻常。因为他选择的自杀地点与时间似乎出于精心选择,甚至是有意而为之:就在同治皇帝惠陵的毗邻,而且正是同治皇帝与皇后梓宫(即灵柩)移陵大典结束的当晚。

非常时期的非常死亡,难免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位六品老官员按例并无参加移陵的义务。而据其官长事后的追述,吴可读随同吏部参加祭礼原属主动要求,因其对先帝至忠至哀方获允准。如果事实如此,读者心里或许会心存疑惑:既然吴老进士“至忠至哀”,那他为何要在此敏感时期,选择在同治的陵墓附近做出此等不敬,乃至于惊世骇俗的举动呢?

70老翁何所求。按官场惯例,已近七旬的吴可读完全可以告老还乡,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他最终选择了曝尸荒野,不得善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吴可读的自殉绝不是无由头的自寻短见,其非常之举事前即有计划。这就是历史上最惨烈的谏议方式:“尸谏”。

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吴可读留下的遗疏上。在这道生前即已拟就的折子里,吴可读公开指责慈禧太后不为同治皇帝立嗣,以至皇位承续的头等大事一拖再拖,一误再误,最终酿成“纲纪不振、礼法大坏”的巨患。有鉴于此,他决定“以死相谏”,以求慈禧太后明降谕旨,确保新皇帝光绪在将来生子后以同治之子的名义承继大统,以防止因同治无后而紊乱皇位世系。

遗疏中,吴可读称自己“曾一时激愤,妄言圣主,罪当囚禁斩首,但大行皇帝(即同治)却免我之罪。臣三次获死罪而未受罚,毫无希望却获重生,罪臣这些年得以苟延残喘乃大行皇帝所赐”。然而,“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噩耗传来,天崩地裂,上苍动容。当日,两宫太后联合下谕:‘大行皇帝龙驭宾天,未留子嗣,不得已,立醇亲王之子载湉为文宗显皇帝(即咸丰)子嗣,承继大统,待其以后生子,再行过继于大行皇帝同治。’微臣跪拜,含泪诵读谕旨,泣不成声。思虑之后,臣以为太后为咸丰皇帝立嗣,而未给大行皇帝立嗣实为不妥。如今新帝为咸丰皇帝子嗣,继续大统,并非大行皇帝遗愿,而是受太后指命。照此推理,即便朝廷没有明言,将来皇位肯定有光绪后人继承。无视既存法度是为错,没有法度更是大错。要想改变一误再误的状况,为今之计只能请太后再下谕旨,明确规定将来皇位由大行皇帝子嗣继承,任何人不得更改。只有如此,立嗣一事才能名正言顺,此后不至于引起争端。也唯有如此,大清皇位由父传子的家法才能流传”。

“转眼间四年过去,朝中大臣却无人看重立嗣一事。如今,大行皇帝将永埋山陵,臣恐人们会将以往之事渐渐淡忘。时间紧迫,罪臣不能再无所作为,束手等待。仰望先帝驾龙宾天,无限怅惘;近看山水依旧,不禁追思先帝。微臣将先帝恩赐的余年奉上,以死平息太后之怒,谨代表大行皇帝乞求朝廷降旨立嗣。罪臣曾为御史,所以才敢冒死上奏。实值今日大行皇帝入土为安,万民同悲之际,哀号痛哭,上言陈情,以明罪臣恳请朝廷为大行皇帝立嗣之心。”

据野史传说,慈禧太后接到吴可读的遗疏后勃然大怒,其当场掷折于地,并拍桌大骂:“不要让此獠走掉!”身旁大臣从容上奏,说此人早已将身后之事安排妥当,现已从容赴死。慈禧太后听后大为震惊,其捡起折子拜读再三后,最终被吴可读的忠诚感染,并勾起了对亲生儿子同治早逝的伤心往事。

时间拉回到4年前。在1875年那个酷热的夏天,紫禁城内哀声四起,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在患天花之症一个多月后不治身亡。同治原名载淳,生于1856年,他既是慈禧太后的唯一所出,也是咸丰皇帝的唯一继承人。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后,年仅5岁的载淳被推上皇位,是为同治。

同治继位不久,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推翻咸丰死前所定的“八大臣”辅政制度,并在清朝历史上首开“太后垂帘”之制。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本意,或许是因为“八大臣”危及了皇权,而她垂帘听政的最初,也只是为了代儿子看管江山,日后仍要大政奉还。但令人失望的是,同治皇帝自幼天性顽劣,不好读书,待到亲政之时,读折仍不能成句,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要命的是,同治生前并未留下任何子嗣,这给皇位继承出了个大难题。同治驾崩当晚,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在养心殿西暖阁召集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二十多人讨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会场上,丧子之余的慈禧虽说悲痛却也不乏冷静——既然同治驾崩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当下之计也只能是尽快确定皇位大统。对于传统的专制社会而言,此事不决,势必天下不安乃至天下大乱。

在前任皇帝没有留下子嗣的情况下,皇位继承变得极为棘手。首先是名分问题,中国自古讲求“名正言顺”,如果名分不对,势必引发极大的混乱。对此,与会的亲贵、重臣们私下里想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究竟谁才能够名正言顺地继承同治留下的帝位呢?

按通常做法,如前任皇帝没有子嗣,那就应该为他立嗣,这样皇位就可以继续传袭,帝王世系也不会乱。从辈分上说,同治当时是“载”字辈,他的下一辈是“溥”字辈,按理就应该从“溥”字辈里挑选一个候选人,来充当同治嗣子并继承他的皇位。

但是,众人将“溥”字辈人选在心中再三捋了几遍后,却发现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因为当时“溥”字辈的人只有一人,即道光皇帝长子奕纬的孙子溥伦,溥伦当时未及周岁,年龄偏小,能否养活尚是问题(清朝皇子夭亡率很高,溥伦前面的三个兄长均夭折)。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问题出在血缘上。由于溥伦的父亲贝勒载治,他不是奕纬的亲生儿子而是由旁支过继的养子。因此,从血缘上来说,溥伦不应算是近支宗室。

正因为如此,当有人提出由溥伦承继帝位时,很快遭到恭亲王奕訢等人的反对,而慈禧也不同意。据揣测,慈禧反对溥伦继位的主要原因是,如果他承继帝位的话,慈禧势必成为太皇太后,无法继续垂帘听政;而垂帘听政的将是同治皇后阿鲁特氏,而这又是慈禧太后所厌恶的人。

据帝师翁同龢在日记中的记载,两宫太后在同治驾崩一个时辰后即召诸臣入,问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人主张“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慈禧太后称:“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即宣曰某。”

事实上,慈禧太后早有人选,她也早已料定各王公大臣不敢有所主张,于是斩钉截铁地宣布:“溥字辈既无可立,就不必勉强。醇亲王奕譞的长子已四岁,又是至亲,由他继位最合适。”

听了这话,醇亲王奕譞大惊失声,当场倒地晕厥(真晕还是假晕无从得知)。对于慈禧的决定,与会诸人面面相觑,但反驳也说不出所以然。同时也无更好的合适人选,众人只好陷入了集体沉默。恭亲王奕訢见七弟奕譞晕倒,便命太监将之扶出。主要的当事人奕譞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缺席后,其他人再无异议。于是奕譞长子载湉就这样被推上了皇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奕譞的昏厥并没有影响慈禧的下一步计划,宫中随后派出一队人马,抬着八抬大轿前往醇王府接人。据记载,当晚“狂风怒号,沙土飞扬,夜间极冷”,当时还不满4岁的载湉尚在睡梦之中,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接到了皇宫。

传位既定,年号也随后拟好,是谓“光绪”,其含义是“缵道光之绪”,也就是说,载湉是继承道光一系传下来的皇位。对此安排,朝中重臣私下里虽颇有微词,但慑于慈禧太后的威势,当时也无人敢公开表示反对。

立载湉为新皇帝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载湉和载淳是同一辈分(堂兄弟关系),这样做等于由传统的“父死子继”变成了“兄终弟及”,这在继位制度上与礼法不合,势必引发皇帝世系的紊乱。从明朝历史来看,因礼法问题而发生激烈冲突的案例屡有发生,其结局大多以悲剧而告终。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往大里说,合乎礼法的皇位承续乃数百年立国之本;往小里说,这也是朝政正常交接运转的根本保证。

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但这并非慈禧太后选择其子载湉为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因。奕譞的好运气主要来自于他的福晋,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果单纯的从皇族血缘之亲近来说的话,载湉在当时未必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宗法制度如何解决?

慈禧太后所提出的折中方案,其要点有两条:一是宣布载湉承续的是咸丰皇帝的皇位,她仍以皇太后的名义承担将小皇帝抚养成人的责任;二是光绪将来生子之后,其子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以此将继位名分及皇帝世系的问题加以纠正抹平。

就实用主义而言,慈禧太后的方法尚称切实可行,但以往并无先例且有违祖制,因而言官们在背后不免议论纷纷。光绪继位第一年,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了一道折子,其在对光绪未来的皇子承继同治的安排表示颂扬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要求,即请求慈禧太后立下铁券,昭告天下,以免此事在将来旁生枝节。

“铁券”典故出于宋朝初年。据说,昭宪太后临终前告诫宋太祖赵匡胤,宋之所以得天下,“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太后之意,赵匡胤的儿子太小,其“百岁之后”当传位于其弟,以避后周覆亡之前鉴。赵匡胤表示遵从后,昭宪太后又命宰相赵普制立誓书,“藏之金匮”,以保证之后再传位于太祖长子赵德昭。但是,这种“兄终弟及”之后再“还政归本”的皇位继承方式显然是昭宪太后与赵匡胤的一厢情愿,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即违背诺言,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嫡长子继承制再次成为主流。

慈禧太后未必充分知晓前朝故事的利害关系,但她心里也清楚,这次的皇位安排虽有不得已之苦衷,但毕竟经不起儒家宗法制度的严格推敲。倘若将此事公开讨论的话,势必让问题更加复杂化,稍有不慎,即有无穷之后患。因此,慈禧太后的态度从一开始便十分坚决,她在下发的谕旨中将广安疾言厉色地申斥了一顿,并称其为“冒昧渎陈,大胆妄为”,硬是将一场潜在的政治风波给强行打压了下去。

4年后,正当慈禧太后以为人们已经遗忘此事时,“吴可读自殉事件”在同治移陵大葬的敏感时期发生了。中国士大夫饱受孔孟之道的浸染,对于不合祖制的安排往往会采取极端行为。譬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狱”一案,一些大臣宁可被廷杖打死,也绝不让皇帝违反儒家礼法。即便是吴可读的“尸谏”之举,道光年间也曾有过先例。当时军机大臣王鼎弹劾朝中第一权臣穆彰阿“奸诈害国”后,仿“史鱼尸谏”之义,自缢而亡,朝野为之震惊。由此,当时的清流党们对吴可读的义举大为赞叹,并称其为“从容就义,视死如归,非匹夫之勇,是君子道义之勇”。在这些人眼中,吴可读是一个真正崇高赤诚的殉道者,其非常之举,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事已如此,慈禧太后只得颁下谕旨再次申明,光绪生子后将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事无更改;吴可读“以死建言,孤忠可悯”,命廷议加恩按五品官例议恤。天语褒奖后,清流们随即在宣武门外的文昌馆内为吴可读设奠开吊。那天的场面可谓规模空前,盛极一时。上至大学士各部堂官,下至各衙门一般司员,馆外素车白马,前来吊唁者人流如织。就连一向自视甚高,持名清贵耿介的翰林御史们,也都自发地代丧家接待吊客,场面极尽一时哀荣。

众多的挽联中,翰林院编修黄贻楫所撰最为传诵一时:“天意悯孤忠,三月长安忽飞雪;臣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吟诗。”此联颇有些说法,这年3月下旬的某日午后,京城忽然飘起“太阳雪”(白日飘雪),时间虽短,但亲眼目睹,亲手触碰的大有人在。异事发生后,京中人议论纷纷,以为近日必有奇冤(如家喻户晓的《窦娥冤》之故事)。直到“吴可读尸谏”一事发生,士林遂将之比附为“奇节”而不是“奇冤”。

“回头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坯土已成黄帝鼎,前星犹祝紫微宫。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欲识孤臣恋恩处,五更风雨蓟门东。”吴可读死后,其生前所做的这首徇道诗在光绪年间为士大夫们广为传诵。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吴可读的死所换来的慈禧太后的政治承诺,这个看似圆满的安排,在后来却又再次遭遇了变数,而这次的问题出在光绪身上。

同类推荐
  • 资本大明

    资本大明

    悲催的政治系学生朱小辉,意外穿越到了晚明时期,还未登基的朱由检身上,一过来,就要被魏忠贤谋害。好不容易解决掉魏忠贤,又要解决后金还有那个该死的李闯王。在这个群雄并起,乱世枭雄的年代,朱小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要想将大明变得强大,小辉没有高科技武装,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强大的逆天系统,唯一有的就是大脑中一系列的国家体系。因为他觉得不解决掉大明的政治体系根本,是不能真正做到强国强军的,只有体系变了,国家才会真正的变强,他日大明的铁骑才能称霸世界。看现代的学生朱小辉,如何将封建下的大明国家制度,改造成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一切精彩在此开始。
  • 十年境缘

    十年境缘

    讲述民国时期关中夏家三男一女,在抗战爆发前十年的曲折命运
  • 迷局

    迷局

    本书撷取了中国历史中几十个历史故事,内容涉及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历史谜案等。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太极斗佛

    太极斗佛

    内容简介太极:是世界的运动,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斗佛:不仅仅是因为武功最高……我的新书《梦连连》即日上传,敬请各位书友关注。
热门推荐
  • 生死宝藏

    生死宝藏

    因未婚妻身患重病,张佳亮不得不举债筹措医药费。关键时刻,出现一个神秘女子愿意帮他偿付这笔巨款,不过条件是请张佳亮帮她寻找传家之宝。于是他来到女子指定的福建海域的一座小岛,这里充斥着未知的诡异,数十人的队伍仅有几人得以幸存。最终在几番争夺与历险之下,不但为女子找回传家宝,还将一笔深埋在小岛的宝藏归还国家。
  •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决胜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决胜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龙吟浅水

    龙吟浅水

    沈少龙就一个平凡屌丝,被女孩忽悠大受打击,半夜来到神秘庙宇发现体内寄宿神仙,从此崛起!打架斗殴,泡妞把妹,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黑帮分子,照灭不误!修仙强者,一样打残!生化飞仙,组建强大帮派,然而却不知他三世的宿命,归根结底都是一场骗局……
  • 原来我只是忘记和你说再见

    原来我只是忘记和你说再见

    在某一个平凡的瞬间,遇上改变一生的人。人潮熙熙的地铁站口,穆岚初遇程静言,从此被带进一个五光十色的全新的世界。他是不可一世、星光璀璨的影帝,带着迷人心智的优雅和桀骜。他教她演戏,教她生活,教她爱,却在相知相好的甜美里,蓦然抽身离开。天堂到地狱,同样也是平凡的一瞬间。摔得遍体鳞伤的穆岚,终究还是要自己爬起来,自己走。好在还是有别的同行人——大大咧咧的周恺,面冷心软的唐恬,仗义直言的白晓安,还有,何攸同。她用顽强武装自己,以时间治愈伤痕,却在接受欢呼和赞美的同时,把真心藏到了最深的黑暗处,曾几何时,再也看不见最宝贵的东西。直到威尼斯。师长的突然离世让当年仓促分开的两个人再次合作,然而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无论是穆岚,何攸同还是程静言,都不再是当年的彼此。这充满迷雾和荆棘,却同样也满是鲜花和希望的一程里,谁才是真正的同路人?穆岚也曾经看错了。聚光灯前的他们也好,普通柴米油盐中的我们也好,总有这样的时刻——爱上你,从而生命里忽然开出一朵花。茫茫人海,相识相遇,相聚相爱,于万千人之中。
  • 天巡记

    天巡记

    穿越到仙界去开挂赚钱,赚钱赚灵丹,修真无极限~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亡命复仇天使

    亡命复仇天使

    她和他,金童玉女,天作之合。可偏偏有人要拆散他们,灭了她的家门。狼狈的她获得重生,可老天有意不让他们在一起,让她忘了他,为了复仇,踏上了杀手的不归路。究竟她和他,能不能在一起?爱情,能否战胜上帝???(本文内容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读者福利:全文免费,没有VIP章节!)
  • 萌妻来袭:霸道总裁爱上我

    萌妻来袭:霸道总裁爱上我

    父母莫名其妙的将她嫁给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冰山男。“天哪,我还是未成年啊!”她莫名其妙接受了时间最快的订婚,莫名其妙的从自家搬进了那个男人的家。“天哪,我还是未成年啊!”这样糊里糊涂的进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时间随风逝,高冷的冰山男似乎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难以相处。晚上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天哪,我还是未成年啊!”未成年少女卫玮玮因为父母任性的决定嫁给了霸道总裁商榷文,两大家族相约卫玮玮成年之后举行婚礼。而在成年之前,她搬进了商家,和商榷文开始了一段诙谐,搞笑,浪漫,温馨,腹黑,甜蜜的相处之旅。这份只是契约的感情,会被月老祝福吗?我们拭目以待!
  • 九道生死决

    九道生死决

    主角是一位废柴因为一次机缘。得到了力量。闯出一片天地,追寻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