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000000026

第26章 沉浮:晚清官场的圈子圈套(1)

当官很精彩,可以出入庙堂,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受人尊重,可以旱涝保收,可以施展才干。当官也很无奈,有很多条条框框把你束缚,有很多责任要你去负,有很多黑锅等你去背,有时还会被老百姓指着脊梁骨骂。这种种滋味,对于在晚清官场上沉浮了大半辈子的曾国藩来说,体会得要比绝大多数官员都深。

——作者题注

一、为官者都有一段辛酸史

曾国藩在28岁就点了翰林,从此官运亨通,到37岁时,已经连升10级,从一个七品官晋升为二品大员。他的升官速度和发达传奇,在整个大清朝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有些人眼里,曾国藩的一生,肯定是如意快活的一生。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一段辛酸经历。尽管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但曾国藩在仕途上遇到的并不都是美丽的风景,更多的是灰头土脸。有些事情,更是让他不堪回首。在曾国藩当官路上的辛酸史里,有几段让他特别难忘。

1.初办团练,搞得灰头土脸,狼狈逃走

前文已经提到过,曾国藩初办团练时,以杀人为营生,赚了一个“曾剃头”的恶名。张亮基做湖南巡抚之时,处处让曾国藩放手去干,曾国藩还混得下去,但不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武昌失守,湖广总督徐广缙被革职,张亮基调往武昌,补了湖广总督的缺。湖南巡抚由布政使潘锋署理,不久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又重任旧职,布政使是徐有王,按察使是陶恩培,都是刚刚从外地调来的。这三个人对曾国藩的做法并不买账,因此曾国藩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本来地方团练大臣们的地位就很尴尬,他们既不是地方大吏,又不是钦差大臣,只是辅佐地方组织地主武装,协同维护地方秩序,这个举措是清政府的应急手段。而曾国藩却一味蛮干,以钦差大臣自居,支持他的张亮基一走,新任巡抚和地方官便认为他是个多余的人了。既然地方大员对曾国藩都不支持,文武官员也就更加不配合了。于是,很快争端便发生了,还几乎闹出了大事。

事情是由曾国藩越权干预绿营兵而引起的。原来,按照清朝常例,绿营兵由总督统辖,由各省提督统带,负责训练等事务。团练大臣只能管辖团勇,对地方绿营兵的营务更无权过问,可是曾国藩却通过塔齐布对湖南绿营兵加以干涉。

塔齐布是满洲镶黄旗人,托尔佳氏,是由火器营护军提升为三等侍卫的。咸丰元年(1851年)他被派往湖南任都司,在助守长沙之战时升为游击。曾国藩担任湖南团练大臣时,看到塔齐布生性忠勇,剽悍骁健,并无旗人和绿营军官中的腐败习气,于是非常看重他,并聘请他为教师,帮助自己训练团勇。塔齐布对曾国藩唯命是从,认真做事,因此两人的交往便变得越加密切。

曾国藩在训练团勇时非常严格,既有军事训练又有政治教育,同时还要与绿营兵一道会操,即使是在长沙盛夏酷暑之时,也不许停止。曾国藩不许练勇停止会操,绿营兵也就得陪着练勇们一起训练,因为绿营若不参加,又怎么谈得上是会操呢?于是,曾国藩的做法便引起了湖南绿营骄将惰兵们的反对。长沙协副将清德对曾国藩干预绿营早就不满了,于是便利用部队的懒惰情绪,拒绝听从曾国藩的命令,拒绝参加与团练的会操,也不再听曾国藩的训话了。

有一次,曾国藩发出了会操的命令,却只有塔齐布率领所部前往,其余驻扎长沙的绿营兵都拒绝参加。这些人还群起指责塔齐布谄事曾国藩。曾国藩大为恼火,以清德惰于操练、临阵退却而参劾之。清德不服,便前往湖南提督鲍起豹处申诉,反过来控告曾国藩以炎热气候强令军队操练,是虐待士兵,而塔齐布令绿营与练勇会操是在破坏营制。

鲍起豹护着清德,便要对塔齐布进行惩处。绿营兵在鲍起豹的纵容下,更加嚣张,乃寻衅挑起纠纷,鸣号列队前去攻击塔齐布的军队。曾国藩慌忙出来干预。但此时鲍起豹已经挑动军队,包围了塔齐布的营房,捣毁了营房和居室。绿营兵还攻入曾国藩的团练大臣公馆,用枪打伤了他的随员和护兵,还几乎击中了曾国藩。

无奈之下,曾国藩、塔齐布只好狼狈逃走,才免于被杀伤。曾国藩的公馆与巡抚衙门仅一墙之隔,骆秉章却装聋作哑。直到曾国藩仓皇跑来,他才不得不问。然而,他的处理结果竟然是,让曾国藩、塔齐布他们向肇事者赔礼道歉,还没有追究鲍起豹和清德的任何责任。

事后,长沙城里的各级官吏都认为,曾国藩干预绿营兵的事务,是自取其辱。此时,曾国藩已经明白,自己在长沙城再无立足之地了。于是,在1853年9月的某一天,他自动离开了长沙,移驻衡州。

曾国藩的初办团练,其结果是很惨的。这是一段在曾国藩心中极为酸楚的往事。不过,经过这件事后,曾国藩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打造一支属于自己指挥的、打上自己烙印的军队。后来,他果然“知耻近乎勇”,练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湘军”。

2.在曾国藩极其困难之际,李元度叛逃,李鸿章溜掉

如果说曾国藩当初在长沙办团练时,最后以自己灰头土脸地狼狈出走而告终,实在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的话,那么下面这件事,则更是让他每每想起来,都要心酸到发痛。

话说曾国藩由于战功和现实需要,被朝廷实授了两江总督之后,为了照顾下游的战事,他曾拟派兵援江、浙的计划,以履两江总督之职。于是,他在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三日上奏,自宿松提兵由皖南祁门下攻溧阳。实际上,他与李鸿章等人商议,选中祁门为驻营之地,认为祁门地连赣、浙、苏三省,可以同时照顾。

但是,李鸿章当即表示反对,提出“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绝地”,不让曾国藩驻营于此。

祁门是个县城,位于皖南的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大路贯通该县,东连休宁、徽州,南达江西的景德镇,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的交界处。曾国藩看到该地四周有大山环绕,地点是三省交会,远可贯通三省全局,近可以大山护蔽营盘。而李鸿章看到的是该地四周环山,进退皆有不便。于是,两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议论了很久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曾国藩最终坚持己见,决心进驻祁门。他把自己率领的部队,留下了曾国荃一支,继续围攻安庆,然后抽出鲍超的6000人,朱品隆、唐训义的2000人,杨琪魁的1000人及张运兰的4000人,共计1.3万人,随他渡江南下,进驻祁门。

一到祁门,曾国藩就后悔不该早早地把驻军此处的决定上报皇帝。这里果然如李鸿章所说的,是一块“绝地”:四周山势陡峭,与外界可通者只有一条大道,人烟稀少,土地贫薄,东西方向的大道若被堵住,这里便成了死地。

李鸿章跟随曾国藩看了祁门的地形,再次进言:“祁门确属兵家忌地,万不可驻,不如及早改驻东流,傍江依山,攻守进退自如,万无一失。”曾国藩心里思忖,出发前议论多日而终究决定驻军于此,行军半个多月,刚到这里又要改向东流,他这位统帅如何能这么轻率?所以,他只是沉吟不语。李鸿章以为老师下不了决心,又说:“若长毛闻讯提兵来攻,只须数千人马就可把出路堵死,我们将束手就擒!”

曾国藩听了此言老羞成怒,厉声责问:“你们如此厌恶祁门,是不是害怕了?若胆怯,可各自散去!”自此,李鸿章虽不再劝他移营东流,但心里却结了老大一个疙瘩。况且,李鸿章也的确害怕太平军前来进攻,使祁门陷入绝地,自己也难以活命。因此,他开始考虑自己去留的问题了。

不久,又发生了李元度事件。当曾、胡集中兵力进攻安徽,围攻安庆之时,太平军将领集会于天京,商讨如何打破湘军对安庆的包围。他们使用“围魏救赵”之策,取得攻破江南大营的军事胜利。之后,他们又再次运用这个策略,打算分兵两路合取武昌,攻湘军必救,从而解安庆之围。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天京军事会议决定这个战略计划由陈玉成、李秀成去完成:陈玉成由江北进军,李秀成由江南进军,于第二年三月在武昌聚齐,合攻武昌。这个计划是相当高明的,当时湘军、湖北军皆集中于安庆一带,湖北省自黄州以上无湘军一兵一卒,武昌仅有官文率少数绿营驻防,若攻下武昌,湘军在安庆的战略攻击将失去意义,必然不攻自破。

曾国藩见太平军大举西进,也赶忙分兵防守长江两岸的城池。派周天受守宁国、李元度守徽州、左宗棠守景德镇、吴坤修守九江、鲍超和张运兰守休宁。

诸守军中,曾国藩对李元度最不放心,其原因是,李元度对曾国藩虽忠心不贰,但他的军事能力很差,任人唯亲,放纵部队,战斗力很弱。徽州离祁门大营不远,若徽州失守,祁门也就危急了。因此,在派兵之日,他再三告诫,要李元度遇太平军攻城,只可困守,不可出城迎战。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太平天国西征军(史称第二次西征)南路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等著名大将率部进入皖南。八月六日攻克宁国,打死湖南提督周天受。八月二十五日进攻徽州城。李元度仰仗自己有6000军队,轻易开城与李世贤大军决战。结果他的部队不堪一击,他见形势危急,便首先逃命而去。最终,李元度全军溃败,徽州失守。

李元度逃到浙、赣边境徘徊游荡,经久不归。及至返回祁门大营,也不自责自悔,竟擅自取走饷银,私自溜回湖南。曾国藩对李元度的举动十分气愤,但对他的处置却犹豫不决。李元度自编练湘军之初就追随曾国藩,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岁月,都始终不渝,曾国藩说他是自己的“辛苦久从之将”,是“生死情谊交厚之将”,明知他的领兵才能很差,却始终信任他。虽然丢了徽州,造成祁门大营的万分危急,但对这位生死与共多年的朋友,曾终于不忍制裁。然而,李元度竟然不反省丢城之责,反而不辞而逃,曾国藩再也不能容忍,于是决定具疏劾之,以申军纪。

曾国藩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却遭到了李鸿章等人的坚决反对。据载,李鸿章怒气冲冲地率领一帮人找到了曾国藩,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则说:“我自属稿。”李鸿章听后便大声说:“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曾国藩一听,便用手一指门外:“听君之便!”

曾国藩拟定奏稿,把李元度弹劾去职。李鸿章见到祁门大营的奇险万状,于是便借着与曾国藩的翻脸,愤然辞去。

李元度回到湖南后,通过关系投到了浙江巡抚王有龄的门下。由王有龄保奏撤销了革职处分,升任浙江按察使,并募勇8000人,名曰“安越军”,追随王有龄。曾国藩对李元度的背弃行为既痛心又气愤,发誓说,自己与李元度“公私并绝,无缘再合”。后来,他再次弹劾李元度,加上其他人的参劾,终于使李元度被革职、充军,受到了严惩。

在曾国藩极其困难之际,李元度叛逃,李鸿章溜掉。本来,二李分别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和真正的弟子,他们的如此行为对曾国藩内心的打击是很大的。他百思不解,李元度与自己患难与共六七年,在自己屡遭困厄之时,连郭嵩焘、刘蓉那样的朋友都曾置自己于不顾,而李元度却始终忠诚地支持自己。李元度对自己有过“三不忘”之谊,即在靖港之败时,李元度对他宛转护持,“入则欢愉相对,出则雪涕鸣愤”,这是他一生不能忘的;九江之败后,李元度特立一军,专门保护湘军水师,护卫根本,这是他第二不能忘的;樟树镇之败后,曾国藩大营中没有军队了,而李元度犹艰苦支撑着,直等到援军到来,救了曾国藩,这是他第三个不能忘的。

一直以来,他都想着李元度的情谊。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曾国藩认为,李元度对自己的恩情是“无涯”的,是终生难忘的。他表示,自己的朋友很多,而唯李元度与彭玉麟二人最为知己,交情最厚。但是,这个交情最厚,使自己有“无涯之感”的朋友竟背他而去,让他如何不痛心疾首?

二、官场如战场

从回乡帮办团练开始,曾国藩便投身到了一个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环境里。无论是与太平天国角力,还是后来镇压捻军,曾国藩对战场和战争真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他自己,也是依靠战争,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当然,尽管战争成就了曾国藩,但这并不能说明曾国藩就喜欢战争。其实,无论是哪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让自己去面对残酷乃至恐怖的战争的,都不愿意投身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

然而,有一个战场也足以令置身其中的人感觉到毛骨悚然,在这个战场上没有硝烟,没有兵器,没有血肉横飞,但同样变幻莫测,同样存在着致命的危险。这个战场,就是官场。

在明枪实弹的战场上,并不会天天上演血肉相搏,但在官场这个战场上,却天天上演着争斗,而且多的是暗箭,有的是从背后打来的黑枪。

且看几场曾国藩亲历的争斗激烈得可怕的官场战争。从中你会发现,并不是刀剑枪炮才可以致命,权力斗争的危险程度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战斗。

1.在官场,保不住哪一天会大祸临头

首先要讲的“官场战争”故事发生在左宗棠身上。

前文提过,左宗棠曾以举人身份一直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充任僚属。骆秉章才力平庸,每遇巡抚政务,莫不向左宗棠请问方略。久而久之,巡抚衙门诸官往往先向左宗棠问计,而将巡抚丢在了一边。骆秉章信任左宗棠,称之为“左师爷”,而别人则称之为“左都御史”,意思是说,左的才气、学问和实权大过了骆秉章。

同类推荐
  •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热门推荐
  • 乘风御波

    乘风御波

    海洋不仅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亿万生灵的摇篮,更以其烟波浩渺的空间、富饶无比的宝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书从多方面叙述了人类利用船舶所进行的各种海上活动和海洋开发事业,包括古代人类的海洋探索、海上贸易,近代和当代的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上战争和海上旅游等。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险家、有关的科学家以及人类从事海洋事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绍。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海洋意识,更好地为开发和利用海洋服务。
  • 天庭

    天庭

    无尽岁月之前,远古天庭威诸天,震万界,旷古绝今。却在一夕之间毁于一旦。无尽岁月之后,林天,一位无名的散修获得了来自远古天庭的传承,他能否重铸天庭,威震诸天万界,再现天庭荣光?
  • 棋定今生

    棋定今生

    黑色和白色的棋子躺在棋钵里的时候只不过是一颗颗的石子和晶体,而当一双手将它们放置在棋盘上的时候,它们将从沉睡中苏醒,焕发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将和把它们唤醒的这双手的主人心灵相通,休戚与共。你永远不能用一颗烦躁的心去指挥它们,它们是如此的敏感如此的灵异,它们宁愿再次的沉睡,变成一颗颗没有生气的石子,也不愿与一颗烦躁的心共同的沉沦。这里有平凡人不平凡的爱情,这里有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这里更多洋溢的是人们对围棋的热爱,对围棋的执着。无论是生活在传奇里的宗师,还是驰骋在职业棋坛里的巨匠;无论是一个抛家舍业的普通棋迷,还是一个为生存而打拼的业余棋手;他们在这里都幻化成一个个字符,一篇篇文章。然而这样的字里行间迸发出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棋道的追求!古人云,弈者,兵之戏也。
  • 月笼斋

    月笼斋

    阴阳界之月笼斋,姬之美人,娼女无华,是夺命的索魂女鬼,还是引渡亡魂的良人。这,也许只有死了的人,才清晰与明了。他,连青尘,一个男人,名声满贯天下,白衣冠玉,俊雅非凡,文韬武略,天下无双。她,月笼,一个女人,生者俱,死者畏,无生无死,不鬼不人,冷如淡月,貌若天女,下到凡尘。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平凡的黑客

    平凡的黑客

    洛凡想做的只是好好的研究他的程序,然后让这些程序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但现实总有各种纷扰!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曲折后,他终于开始改变了。世界,注定要因他而变。----------------------------------谨以本文献给那些喜欢黑客,崇拜黑客,认为黑客很伟大,但又对黑客的入侵不太了解,就像我这样的人。希望我能够让大家知道黑客是怎么进行入侵的。o(∩_∩)o...
  •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内心富有的人。感恩的人生才懂得付出;感恩的人生才明白富贵。感恩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感恩的观念,是智慧的财富;感恩的心灵,是丰富的宝藏;感恩的习惯,是做人处世的榜样。人,应该培养感恩的美德,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 四讳篇

    四讳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人们不再忠诚时

    当人们不再忠诚时

    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回来。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出现。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带回最后的光明。当人们不再忠诚之时,我会用鲜血净化这世间的罪恶。
  • 神喻军师

    神喻军师

    天命使者轮回二世,一世是易学世家传人,一世是将军府二小姐……母亲生她难产而亡,父亲迁怒于她,族谱除名,竟无人知晓将军府还有个二小姐……阴谋下的牺牲品,替嫁敌国却成就了她乱世中的英豪,女扮男装躲入军营,天赋的能力,使得战场上多了一名无人知晓出处的神喻军师。百万雄狮听命、爱戴于她,命运颠盛之时,她驾凌在万人之上……上可通天文,下可达地利,掐指一算,预知天命。控风调雨,调兵遣将、偷营劫寨、隐形保身,她夺天工、取造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命运不会一帆风顺,塌陷之时,亦卑微如尘……她爱的人,为她被俘;爱她的人,为她而死;腹中的孩儿,无缘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