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000000017

第17章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5)

出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自己有没有过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这种从内心出发的自责感会使人不断往更高的境界迈进。相反,有了问题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自己倒是落得清净,但却是自掩耳目、不求上进的态度。

曾国藩跻身仕途,乃至踏入军界,官居高位,战功显赫,仍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放纵。曾国藩的严于律己,确实值得每一位有志之士学习效法。

2.吃苦当吃补:除惰之法,第一贵早起

很多人是怕吃苦的,然而,吃苦却是成就大业的必由之路。甚至可以说,吃苦其实就是在给你成就大业增进营养。

比如,早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当你能够习惯于早起,你便会发现,它令你受益无穷。

早起,在曾国藩看来,是很好的修养方法。

早起是曾氏家风的一个突出特点。祖父星冈公曾玉屏所定的八字家规,其中第三个字便是“早”,即早起之意。曾国藩自己制定了“八本”“三致祥”的家规,其中之一就是“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谈得较多的也是“早”字。为了敦促儿子养成早起的习惯,传承家风,他给新婚后的曾纪泽写信,列举了大清皇帝和曾氏先祖早起的美德,要求他向先人看齐,带头整肃家风。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他在家书中说:

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凌晨4点)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在曾国藩家书中,谈及早起的竟有百余处之多,可见他着笔之勤,训诫之殷,足证其对早起的重视程度。

曾国藩带兵后,将早起的习惯也带到了军队,他不仅自己早起,还严格要求部下、士兵也要早起。开始时,许多人不习惯,起得也不够早。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二十五日,他给父亲写信说:“营中吃饭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男营起太晏、吃饭太晏,是一大坏事。营规振刷不起,即是此咎。”在整顿湘军的过程中,他就把早起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早起成为了湘军的一大特色。

曾国藩在军中,每天凌晨即起,然后召集幕僚将领一起吃饭。许多人之前一直没有早起的习惯,颇为所苦。李鸿章初到曾国藩幕下时,就曾经因为晚起而受到过曾国藩的责备。实际上,不愿早起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据曾国藩的朋友欧阳兆熊记载:

文正守其王父星冈先生之教,未明求衣,明炮一响,即布席早餐矣。在东流,与予及李肃毅、程尚斋都转、李申夫方伯共饭,群以为苦。文正亦知之,尝笑曰:“此似进场饭。”克复安庆后,予以九月朔归家,置酒为饯。席间,从容言:“此间人非不能早起,但食不下咽耳。吾今归矣,欲为诸人求免进场饭何如?”文正笑颔之。故予以书调肃毅云:“从此诸君眠食大佳,何以报我?古人食时必祭先为饮食之人,君等得不每饭一祝我乎?”肃毅复书:“进场饭承已豁免,感荷感荷。惟尚斋、申夫皆须自起炉灶,恐不免向先生索钱耳。”此虽一时戏谑之言,当时情事亦可想见。

欧阳兆熊,因曾为曾国藩治病而结为至交,后在曾国藩幕下供事,由曾保至四品官。李肃毅即李鸿章,因平定太平天国被封为肃毅伯而名。李申夫即李榕,时在曾幕为僚。程尚斋,名桓生,安徽人,咸丰九年(1859年)入曾幕,过从甚密。这些人都以早起吃饭为苦事,以至于曾国藩将之比喻成死囚入法场前吃的那顿饭,更可见早起之不易。

早起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其次,早起焕发精神,吃早饭营养充足,白天做事效率较高。如果一个群体、军队,都能早起,则能显出一番奋发有为的气象。

李鸿章当时以早起为苦,若干年后,他才感到受用无穷。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对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说:“我老师实在利害。从前我在他大营中从他办事,他每天一早起来,六点钟就吃早饭,我贪睡总赶不上。他偏要等我一同上桌。我没法,只得勉强赶起,胡乱舆洗,朣朦前去过卯,真受不了。迨日久勉强惯了,习以为常,也渐觉不甚吃苦。所以我后来自己办事,亦能起早,才知道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

李鸿章后来官运亨通,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这是大学士中最高一级,原来只有满人才可担任,汉人最高的是曾国藩曾经任过的武英殿大学士。清朝大局,原来由曾国藩支撑,后则由李鸿章承担。李鸿章名声虽坏,但办事为官却非常精到,而其成功经验,几乎无不是由曾国藩手把手相授。早起,也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

3.欲稍有成就,需从“有恒”二字下手

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有所成就,甚至是大成就,就必须在“恒”字上下功夫。

任何圣贤豪杰,都是以“恒”为基本的。如果没有“恒”,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功,即使他天然异禀。“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就要始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只有日积月累,方能集腋成裘。守此三者,必有功成之日。

第一,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中国人向来推崇坚持不懈、奋斗不息的精神。因为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只要有恒心,平凡之才就可以创造出骄人的成绩;缺乏恒心,即使天纵英才也将一事无成。

在晚清“同治中兴”诸将帅中,曾国藩个人的天资禀赋,即使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鲁钝,起码也不是最突出的,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几乎无一不是天分极高的人中龙凤。曾国藩既非天纵英才,也无父祖的权势荫庇,他之所以由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出将入相的“中兴第一名臣”和“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成为对后世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他那做事总是严格地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从举人通过礼部会试得中进士,接着复试、殿试、朝考,成绩甚为优异,被咸丰皇帝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基本实现了旧时读书人应科举、点翰林的最高理想。居京10年,曾国藩做过吏、礼、兵、刑、工5个部的侍郎。

别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花太多功夫在读书上,以为读书差不多已达到了目的,只消钻钻门路,拉拉关系,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了。当时也确有不少翰林耐不住翰林院这个冷曹的清闲,再也不愿费神去读书进学。然而,曾国藩这位出身湖南农家、禀性淳厚、毫无钻营取巧习气的翰林,却以多病之躯,十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理学典籍及文史精华,融汇古文训诂,进德修业,为后来出山做成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京城,曾国藩先后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两位前辈为师,请教进德修业之术。在两位师长的教诲下,曾国藩自立课程12条,悉力以赴。课程如下:

读史

日知所亡

静坐

谨言

月无忘所能

早起

养气

作字

读书不二

保身

夜不出门

这个课程表,曾国藩终身行之不辍。他的读书方法,学术见解,道德修养,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曾国藩严于律己,除了自立课程12条以外,还为自己编定了一个自修的课程:凡是读书的心得、人情的历练、本身的修养、诗文的创作,莫不分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共分5类,命名为:“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诗文章”。

他认为,当你有了心得之后,若都能自觉地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就必定会有收获。曾国藩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开始做诗文钞,并且开始写日记,从此之后基本没有间断过。从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起,更是不曾中断过一天。行军、生病的时候,也仍然照记,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为止。就此一端,便可以看出曾国藩持之以恒的毅力。

曾国藩虽然在科举上已达到巅峰状态,并做了高官,却还在读书治学上按一个学生的要求,严格规定自己的功课,毫不苟且,按日施行。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仅在今日很少见到,即便是在古人当中,也是非常难得的。

由此可见,坚持不懈确实是事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渐进: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早年并不是一个很有恒心的人。比如在书法方面,曾国藩就自称是“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他将练字无恒无成看作自己的平生“三耻”之一。认识到这方面的缺陷后,曾国藩加强了自己的恒心练习。到同治六年(1867年)时,曾国藩在家书中欣慰地说:“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摹写练习,曾国藩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国藩以“圣贤功夫”而广受当时人的敬仰。其实,刚进入翰林院时的曾国藩是有许多性格和修养上的缺陷的。比如他爱与别人争口舌之胜,暴躁易怒,爱下围棋,玩物丧志,甚至还有抽烟的恶习。结交了唐鉴和倭仁两位理学大师后,在这两个人的指导下,曾国藩开始修炼“研几”功夫。

所谓“研几”,就是在思想和事物发展过程中刚刚显露出征兆和苗头时,便不失时机地去认识、发现其发展趋势,通过“克己”,将一切不符合圣道的私心杂念在刚刚显露出征兆时即予以剔除,以使自己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圣贤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并将学术、心术与治术三者连为一体,使学问得到增长,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为此,曾国藩每天将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书写在日记里,以便随时检点和克制,这本身就是一个“恒”的功夫。

比如,他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初八日的日记中便写道:“醒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旦之气安在?真禽兽矣!要此日课册何用?无日课岂能堕坏更甚乎?尚觍颜与正人君子讲学,非掩著而何?”“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余,尚浮躁如此耶?”

在他的日记中,这样的自责之语随处可见。这种持之以恒的“研几”功夫使曾国藩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并痛加改正,对他的个人修养提高极大。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当你在不经意间翻开他的扉页时,它就会将你的手牢牢地抓住,致使你一直往下翻。作者以深厚的写作功底为读者提供最愉悦的阅读乐趣,一同与笔者在书中畅游吧,看看能从书中收获什么吧!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热门推荐
  •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内容简介:给严父看的书却并不是严肃古板的哦!《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分12章,从培养孩子爱心、学习、诚信、节俭、自主、友谊、健康、责任、礼貌、快乐、挫折、特长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分析,对一个成功父亲所需要注意的教育法则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一篇《背影》让所有的人深深感动于如山的父爱,80个法则让所有阅读《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的父亲跨入成功的行列。感受父爱,感悟人生。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征妖记

    征妖记

    妖,一个奇异的种族,这是一个妖的世界,不同以往,这是传奇。
  • 一梦无岁月

    一梦无岁月

    梦里不知身是客,欣于入沉梦中情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各有不同,各有所好,然嗜梦甚有。享梦者却难得少见。在光怪陆离地幻镜里,有善恶美丑,有千奇百怪,有一切你想像不到的有意思的故事,如同电影镜头、语言一般丰富多彩,甚至更有趣。身在其中偶有怅然、偶有喜乐,也有不能请言尽的话语和感觉……
  • 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

    本书是一本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随笔。作者是知名学人蓝英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与作者同辈或前辈学者、诗人、翻译家的亲身接触,如与梁漱溟、张东荪、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现在那些人物大多作古,这些真挚的文字,读来亲切感人。另一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文坛上有意义的趣闻趣事。文章写得轻松、有趣,又很好读。
  • 万界战神正版

    万界战神正版

    种族林立,以武为尊!战乱之世,一少年横空崛起!吾本宏天,必要逆天!任而千劫万难,众妖群魔!放问世间,谁敢与我一争锋芒!
  •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积累是长年累月的,是一种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要刻意定时完成的项目。不管是一条人脉,或是由人脉伸展出去的人脉,都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关怀,这样才能在看似不经意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本书结合中国人际交往中的世故人情与现实中求人办事的客观需求,涵盖了有关人脉经营、场景应用、交友策略、拓展圈子等方方面面的人脉常识和经验。
  • 刘公案

    刘公案

    《刘公案》,清佚著者,侠义公案小说,共20回,叙乾隆朝吏部天官刘墉惩办山东巡抚国泰事。
  • 爱情是一场感冒(庄文达爱情诗选)

    爱情是一场感冒(庄文达爱情诗选)

    爱情是一场感冒,也是流感,普遍传染。得了一次,还可以再患病重犯,死去活来的也没皮没脸。不像麻疹,患了一次,就终生具有了免疫力。因此,爱情变成了文学、诗歌的永恒话题。本选集,共选出了200余首诗歌,多角度、多层面的诠释了爱情的美妙与相思,还有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