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7000000028

第28章 再探谜案(2)

光绪帝死亡之谜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但是更像是一起处心积虑的谋害……到底是谁用砒霜毒死了他,是慈禧太后还是隆裕太后?或许都不是……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骤然驾崩,次日,即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紧接着病死。

从那时候开始,“慈禧太后毒死光绪皇帝”的说法开始流传。至今流传了一百多年。这个说法一直被国人无条件地相信。

我读法律出身,有“证据癖”,现以本文,尝试从现代科学尸检报告入手,和大家谈谈。

让我们来看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课题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在北京崇陵提取、检测了光绪皇帝遗骨以及头发的砷含量之后,所写的一篇《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这个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不但含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的专家王珂、张永保、邹淑芸、夏普、李义国,还包含有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的法医张新威、张大明、宋朝锦、潘冠民。

但是,这份报告不但冗长,而且内含技术性语言,十分枯燥,不适合大众读者阅读。我已经对其进行抽丝剥茧,将该报告简化了,直接指出报告的要点如下。

医学告诉我们,砒霜中毒后会导致体内砷含量升高,于是课题组从光绪皇帝遗体的“砷含量”入手。课题组在化验了光绪皇帝的头发,并且对比性地化验了其他人的头发之后,得出了以下的一组“发砷含量”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

可见,光绪皇帝的发砷含量是正常人的几百倍到一万倍以上。这样的典型症状,直接指向了“砷中毒”——也就是俗话说的砒霜中毒。读者可能会说,光绪皇帝的头发,经过一百年,水分都蒸发了,上述的百分比数据不准确!应该承认这样的怀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我认为:

1.光绪皇帝的头发水分的确会蒸发,但是,同时“砷”也会挥发。也就是说,在这个百分比除法算式里,分子、分母同时都变小了。因此,对“发砷含量”百分比的影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互相抵消。

2.课题组同时还对隆裕皇后遗体的头发和一具清末干尸的头发进行了对比检测,数据显示:光绪皇帝的头发砷含量,即便是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较,仍然压倒性地、远远地超过了他们。须知隆裕皇后、清末干尸的头发,水分也蒸发了。

所以说,上述这份“发砷含量”对比报告,仍然有着强大的证明力,我们可以认为光绪皇帝砷中毒——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服用了大量的砒霜。

出于谨慎,课题组考虑到了棺木对光绪皇帝头发进行污染的可能性,于是,课题组对棺木内的碎屑、香料、粉末等残渣,也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砷含量,并和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以下的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

由此可见,棺木内各物体的砷含量,远远低于光绪皇帝的发砷含量。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头发里的砷,并非来自于棺木的污染。可是,由于史料记载,光绪皇帝久病,长期服用中药,因此,不排除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

课题组为了进一步排除慢性砷中毒的可能,又参考了《中国医药报》2004年12月29日第7版报道的慢性砷中毒病例(该患者长期超量服用牛黄解毒丸),二者对比之后,发现光绪皇帝的发砷含量是慢性砷中毒病患发砷含量的66倍。

换言之,光绪皇帝也不应该是慢性砷中毒,光绪皇帝由于长期服用中药而可能产生的发砷含量过高,可以排除,因为数据对不上。那么,光绪皇帝头发内那么高的“发砷含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课题组紧接着,化验了光绪皇帝的骨骼碎片和残留衣物,得出了以下一组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

很明显,光绪皇帝头发的砷含量,与他的头皮、脊椎骨、内衣残片等物体的砷含量,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由此可见,光绪皇帝头发的高砷含量,是来自于他的身体。进而,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之后,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读到这里,读者也许会质疑:既然光绪皇帝的身体砒霜中毒,那么,为什么不是他内衣的胃部位置砷含量最高,而是右袖部位的砷含量较高呢?这个问题很刁钻,但是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不容回避。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各种可能:

1.光绪皇帝右手抚胸而死,并且死后甚至下葬后仍保持了这个姿势。

2.光绪皇帝内衣穿着欠整齐,右袖直接接触胸部。

3.光绪皇帝内衣的胃部位置衣片,已经腐烂、灭失。

4.光绪皇帝的陵墓——崇陵,之前曾经被盗,尸体被摆弄过。

5.光绪皇帝死后一百年以来,北京城乡一带发生过好几次强地震,棺木内部所有东西位置都随着地面震动而发生过位移…………读者还可以推测更多的可能版本。但是,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的是,光绪皇帝的脊椎骨、内衣残片、头发上面的砷,不会从天而降,不会无中生有,而必然是有客观的来源的。既然棺木的内部四周,都没有高含量的砷,而高含量的砷却偏偏存在于光绪皇帝的脊椎骨、头发、内衣……对于这一点,最合理的解释,甚至是几乎可以断定的解释,就是:光绪皇帝在死亡之前,砒霜中毒了。

因此,课题组得出“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的结论,从该份尸检报告的出台过程和检测数据来看,其依据和理由,是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的。

这份报告,全名叫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是一份公开材料,各位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查阅。

目前学界有多名学者否认“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的观点,但是其争鸣观点却纷纷回避这份尸检报告而另觅途径,从清代的宫廷医疗记录、宫内人士的回忆录、逻辑推理等方面入手,我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无论推论得多么合理,最终仍然无法忽视这份尸检报告,因为,这是科学的数据,这是白纸黑字的,是用现代科学化验的手段而得出的,其效力以及证明力,自然远远超过那些宫廷诊脉笔记、耳闻、回忆和逻辑推理。

也就是说,反对者无论怎样研究其他文字史料,最终都必须要合理解释这份《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因为这些数字,都是无法回避的,是必须直面的科学数据。

那么,是谁下砒霜毒死了光绪皇帝呢?是慈禧太后吗?

那也不一定。不少读者也许会认为,在堂堂紫禁城里面,除了慈禧太后之外,根本没有人敢对光绪皇帝下手。

我认为,这种“想当然”、“有罪推定”的猜测,无论从刑事侦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在中国历史上,胆敢谋害极权统治者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我随手举例如下:

例一,1803年,北京市民陈德,一个人持刀闯进紫禁城,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谋刺嘉庆皇帝。

例二,1813年,北京市民林清,率“天理教”教民,持刀剑弓箭,直接杀进紫禁城,刀锋直指嘉庆皇帝。

例三,1898年,身在北京的康有为、谭嗣同,合伙谋刺当时的极权统治者——慈禧太后。

……

这些,还远远不是仅有的例子,读者有心要找的话,还有许多。

一切皆有可能。“除慈禧太后之外没人敢杀光绪皇帝”这种猜测,乍一看貌似合理,其实是坐井观天式的主观臆测,而这种主观的态度,是一个严谨的读书人所应努力戒除的学风。

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并不能直接推断出“慈禧太后毒杀光绪皇帝”的结论。

无论任何人,指控慈禧太后毒死光绪皇帝,都必须举出充分的、能够形成基本证据链条的人证、物证、书证或者其他确凿的证据,否则,那就只能算是猜测,或者充其量,也只能叫作“合理推测”,而不能叫作“定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

1.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是至今相对而言最为靠谱的说法。

2.至于慈禧太后是不是凶手,定论为时尚早,仍然有待商榷。

宋教仁血案从严再探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3月22日,宋教仁术后不治身亡。本案至今扑朔迷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被一个刺客开枪击中,3月22日,宋教仁术后不治身亡。是谁谋杀了宋教仁?本案至今有两个说法一说袁世凯,二说陈其美。我拟从案发当年上海各界媒体对案件侦查和审判的报道入手,尝试重读本案,并提出严谨、稳妥的看法,也借此抛砖引玉,向各位请教。我们先来看看本案侦查和审判的关键过程和细节:宋教仁被刺之后,国民党人带了一个名叫“王阿法”的人到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举报并继而协助巡捕房抓捕了刺杀宋教仁案的指使人应夔丞。

由于当时庭审是公开的,记者记录下来了以下的庭审记录,收录在邵力子、杨千里、叶楚伧、朱宗良、徐血儿所编著,由民立报馆于1913年出版发行的《宋渔父》第一集:

“……前晚,由国民党某君偕售卖古董字画的河南人王阿法,向(上海公共捕房)卜总巡报称:一星期前因售字画至小西门外应桂馨(应夔丞)处,应出一照片,云谋办照上之人,如能办到,愿酬洋一千元。我因无此能力,未曾允许,当即照片交还……卜总巡乃亲率五十号西探……至迎春坊李妓处,将应拘获,带回收押……佩克律师复诘称尔既至应处二次,伊与照片尔看,欲办照上之人,是否第一次去?抑或第二次?王阿法称是第二次……(应夔丞)又向王阿法诘称尔第二次至我处,所说甚话?王阿法答称:第二次至你处,因你不在,没有会面……应即向堂上声称:顷间捕房律师向诘时,云第二次至我处,伊看照片欲办伊人,今伊云第二次至我处未曾会面,此种供词应请堂上注意……”

依据这份庭审记录,王阿法说一个名叫“应夔丞”的人,曾经指使他刺杀宋教仁,未果。

王阿法的上述证言,虽然有一定的自相矛盾之处,但是不排除口误或者记忆错误。王阿法到国民党处报案,也并非一定不合理。国民党当时也对社会开出了悬赏价格,而且赏金颇高。

抓捕了血案指使人应夔丞之后,巡捕房又带队去了应夔丞的家中,将本案的直接凶手——武士英抓捕归案。

对此,《宋渔父》这本史料,是这样记录的:

“……应夔丞既获,随即抄其家屋,凡来访者皆被拘……见有一短身着新服者……果为行刺先生之凶手,乃捕之,此凶手姓武名士英……武就捕后,一一供认不讳,亲自签字……”

直接凶手武士英被捕之后,留下了初审口供。

《中华民报》3月29日对案件的调查跟进报道如下:

“……29日中华民报载,上海公共捕房总巡卜罗斯君,查得该凶犯武士英前堂供涉之陈姓及另有一人同至车站者,陈姓即系陈玉生,除已侦获,另有二人,一系吴乃文,一系张汉彪,兹又研诘凶犯武士英,供出有一冯岳君者,亦是应夔丞指使行刺同谋之人,现因该三犯均系案中要犯,未便任令远飏,故由卜总巡前日致函公廨关献员,请速出票协同缉拿吴乃文、张汉彪、冯岳君三犯,务获解讯等因,昨经关献员准即照办云……”

《中华民报》的这份报道显示:武士英很明确地供出了以下的行刺指使人——应夔丞(应桂馨)、吴乃文、张汉彪、冯岳君(又名冯玉山)。我们再看《民立报》于1913年3月26日的报道:

“……26日下午5时,法捕房解凶犯武士英至法公堂由李副领事聂献员与英界会审员关炯之及城内审判庭王庆瑜列坐会审。闻凶犯武士英供自称吴福铭,山西人,曾在贵州某学堂读书……行刺前一日(19日)有姓陈的来约我入共进会,姓陈的在五六日前茶店中认识的,当时陈对我说:‘现在我们要办一人,这人与中国前途有非当关系,这人是无政府党,吾等将替四万万同胞除害。’我因听陈说这人于中国有害,所以毅然决然答应了,这日同陈去吃茶,晚上同陈到六野旅馆,开一间房,到行刺的那日(20日),我与陈在三马路半斋吃夜饭,酒已吃的半醉,陈就告诉我这人姓宋,今晚就要上火车,故今天就好行事了,说毕,将手枪交给我,这时另有二人,一名×××,一名×××,同叫车子到火车站,买月台票三张,有一人不买票,在外面看风,票遂买好,已见宋至,姓陈的就指点我说:‘这就是宋某。’后来等宋从客厅中出来,走至半途,我即开枪打了一下,往后就逃至门口,见有人来,当即扑地在后放了一枪,而逃到门外坐黄包车。到应桂馨家去,及进门,则陈已先至,陈尚对我言:‘如今好了,我们已替四万万同胞除害了。’又初入共进会,时即见应桂馨一面,行刺后又见应桂馨,应甚称赞我做得好,且说将来必定设法令我出洋去读书,至于手枪,于行刺后,已经交回姓陈的了。至此间,官询问行刺后曾许有酬劳否?武答云:‘没有,当时曾许我一千块,但是我只得三十元云云……’”

可见,在这份庭审记录中,武士英对其作案过程,作了相当详细的描述。

3月27日,《民立报》进一步报道:

“……武士英被捕之时,已经供认应桂馨所指使:我白天尚不晓得要干这事……”

再后续的审讯当中,武士英进而对公众宣称“我是上了应夔丞的当”。

应夔丞是谁?此人曾经是国民党人陈其美的部下,当时是北洋政府属下的江苏巡查总长,同时也兼任一个名叫“共进会”组织的头目。

同类推荐
  • 风色三国

    风色三国

    纷乱的三国时代,除了君主、谋臣、武将、士兵以及百姓之外,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从帮忙收菜到寻仇杀人,不同的人会接受的任务以及要求的报酬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游侠儿。******五六和XX通关之后随便代入了几个人物,发现十分欢乐,最后决定写出来玩玩。用的就是那个情节,指责我抄袭请出门左转
  • 民民小说大学

    民民小说大学

    对于每个人,其实干与学都同时需要。埋头实干包括低头沉思,养家糊口,收获经验。学,则是借鉴他人的,用以修养身心。不做赚钱的机器,姬潜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本书记载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学到的、做到的和孔见到的。
  • 如果这是宋史3

    如果这是宋史3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扭转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疲于西陲小国的疯狂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力挽颓败的国运、萎靡的民风……
  • 囚唐

    囚唐

    有一个钓叟掉一湖碧水,笑看天下沉浮,有一个高手,刀甲天下,却甘愿做一个砍柴的樵夫,还是大唐,还是贞观,且让我们一起细数流沙,偷瞥一眼藏着的龙,卧着的虎,再随着主角将天下看遍,栏杆拍尽,做一个悠闲地人。
  • 挟宋

    挟宋

    挟宋者,任逍遥!开个小店,小本经营,盗本小说,随便讲讲,就赚的美人泪,还有几文钱,小资小调,世外般的渔村生活。日子淡了,鸟了蛋疼。做个海盗,专抢官府,谁让你不给我好脸色,东侵西略,聚一帮贼众,占山为王,偶尔跑跑海运,倒买倒卖,再赚点外块,黄金白银如流水。钱多了,也发愁。大宋,小金……,美女如云,我不能再沉默了,决定揭杆而起,祸乱其中……
热门推荐
  • 一纸婚约预定你:痞女逗夫

    一纸婚约预定你:痞女逗夫

    【本故事纯属虚构】她,被一枚诡异的戒指带到一个神奇的国度。因一纸婚约,逃了;又因一纸婚约,被套牢了。赫连绝:我们有婚约你是我的!向纪御璃:小东西,我们有诺言,你敢反悔?萧飞羽:我只想守在你身边而已,不会为难的。错位的时空,痞女与妖孽冤家聚首,碰撞出绚烂的火花。神马美人妒妃,神马痴情军神,神马狡诈国君,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九宫纪事

    九宫纪事

    我欲与世无争,奈何天不由人!好友惨死、家族灭门,谁是幕后黑手?好,既然你们都不放过我,我倒要看看这九重宫阙,是谁不放过谁!九宫之中,百花争妍,且看我一介宫女如何翻云覆雨,只手遮天。
  • 地狱图腾

    地狱图腾

    纵横在脸上的恐怖伤疤,竟是鬼界中无比敬仰的地狱图腾,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礼教佛堂里的诡异佛像,暗藏在水底的红颜枯骨,铺天盖地而来的无尽黑光,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幻?变异的血蛊虫卵遍布了全市,又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得到救赎?致幻的虫卵在身体里破壳而出,在温热的血液里绽开,人类世界是否真的会被这小小的虫子操控全局,变成现实版的生化危机?扑朔迷离的谜题被层层揭开,真相终究浮出水面……
  • The Sea-Gull

    The Sea-Gu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豪门弃女:狂女重生

    重生之豪门弃女:狂女重生

    叶紫,被迫毁去肉身,无奈重生到地球,夜明珠,京城夜家的千金小姐,胆小懦弱,愚笨蠢钝,是夜家的耻辱,虽然容貌艳丽无双,却被人泼了硫酸毁去,被未婚夫退婚,被夜家赶出家门,投湖而死,当异世天仙重生为豪门弃女,一切都将改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医商倾天下

    重生之医商倾天下

    在熊熊大火中,苏白浴火重生。渣父,后娘,继妹,还有渣男,一个个的都放马过来吧,看透了一切的她今生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血染层云

    血染层云

    一个侥幸存活的风云少帅为报家仇,踏上了一条强者云集的道路,开启了一段腥风血雨的神话,从此,上至九霄下黄泉,无物可阻、无人可挡……
  • 三世之舞谁倾萧

    三世之舞谁倾萧

    呆萌凶兽,血与血的契合。一切都只为换得你的笑容。千寻吐出口中的鲜血,‘萧萧,我这一生,只有一个心愿未了,生,只为你。死,只为你。现在,只怕来世重新再来了。‘
  • 亲爱的阿基米德

    亲爱的阿基米德

    玖月晞经典推理言情,同名网络剧拍摄完成。一个科学家是一个天才,两个科学家是两个天才,可天才和天才谈恋爱,蠢死了!初春的清晨,一张神秘的密码将她带到了言溯的城堡。那时甄爱还不知道,她未知的未来,会因这个冷峻毒舌又孤僻的男子产生怎样的变化。那时言溯也不明白,他严谨的生命,会与这个聪明神秘却迟钝的女孩发生怎样的纠葛。二人都还来不及分析彼此间的化学反应,就因纷至沓来的阴谋而不得不开始奔走。她曾是魔掌中的笼中之鸟,冲破桎梏,却逃不开危机四伏,此生最美好的事情,便是与他相遇,与他相爱,成为他唯一的真爱,拥有男人对女人至高的礼遇——她活着,他用一生去寻找她;她死了,他用一生去铭记她。此生的爱人,既然已经遇到,便不必再与其他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