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则
【原文】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原评】
袁士旦曰:溽暑中赴华筵,冰雪中应考试,阴雨中对道学先生,与此况何如?
【译文】
月光下听禅经要义,领悟会更加深邃;月光下谈论剑术,肝胆相照的心会更真诚;月光下谈论诗词,韵味会更加幽雅;月光下对美人,情意会更加真切。
【评析】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会有不同的心境。
在清明晴朗的月光下听禅论,会更能领悟禅经的主旨,因为此时人们的心境会更加空灵透明,况且月光的宁静与禅的境界相符合,所以自古以来才会有那么多参禅者将心比明月来证明自身的澄净。如果在月光下谈论剑术,就更能看见彼此的肝胆相照了。如果在月光下讨论诗词,这些诗词就显得更加富有韵味了。如果在月光下与佳人约会,相互间的情意就更加笃定了。
由以上一则文字可知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也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会更添几分情致。
第84则
【原文】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原评】
周星远曰:心斋《幽梦影》中文字,其妙亦在景象变幻。
殷日戒曰:若诗文中之山水,其幽深变幻更不可以名状。
江含徵曰:但不可有面上之山水。
余香祖曰:余境况不佳,水穷山尽矣。
【译文】
有大地上的山水风景,有画中描绘的山水,有梦中向往的山水,有胸怀中孕育的山水。地上的山水,妙在丘陵沟壑,自然而出,幽深真切;画上的山水妙在笔墨洒脱,酣畅淋漓;梦中的山水,妙在景象变幻无穷;胸中的山水,妙在自由组合,随心所欲地安置。
【评析】
自古以来,山水就是人们寄托感情常用的物体。以上一则文字就非常形象地将山水分成了四种,而且这四种不同的山水都有着显赫的特点。
作者所说的地上的山水就是自然界中的山水,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勾勒出来的真实景象。它有着其他三种山水所不能比拟的雄伟壮观,是一幅真实存在的自然的绝美画作。
画中的山水就是从画家的笔下诞生出来的山水,虽然它也常是自然山水的重现,但是毕竟经过了画家的洗练,添加了画家的个人情绪,每一笔的浓淡都增添了画家的提炼和改变。所以画中的山水带有画家的主观臆想,是画家的艺术创造。
梦中的山水就是做梦者自己虚构出来的,可以随意地改变形状,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以它具有变化多端、奇幻无穷的特点。
胸怀中的山水就是自身理想的体现,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理想境界,可以自己随意地想象它的形状和位置,所以说它妙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安置。
第85则
【原文】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原评】
周星远曰:千秋之计,其著书乎?
张竹坡曰:百世之计种德。
【译文】
要从一天计划,那就选择种芭蕉树;要从一年计划,就选择种竹子;如果从十年考虑就种柳树;要是为一百年作打算就种松树。
【评析】
一天的计划要在早晨安排,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这告诉我们凡事要早作打算,开头就要抓紧。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古代的人们对于植物耕种认识片面,只是知道,为了往后子孙的生活,才种下这些树。
以上一则文字体现了作者对于种树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不同的季节种植树木,目的不同,一日之内就可以观赏的芭蕉有着自身的观赏价值,一年成材的竹子可以四季常青,十年风雨洗练出来的柳树可以供人乘凉,百年才能成长的松树更是赢得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
芭蕉、竹子、柳树这些植物都可以在短时间生长,而松树需要的时间更长,仅为了子孙后代而计划。
这则文字告诉我们,不但要有眼前的计划,还要有发展的思想,为子孙谋福,对未来提前规划。如此一来,短暂和长远的计划相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的发展。
第86则
【原文】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原评】
周星远曰:四时惟秋雨最难听,然予谓无分今雨、旧雨,听之要皆宜于饮也。
【译文】
春季下雨时最适合阅读诗书,夏季下雨时最适宜下棋,秋季下雨时最适合翻建收藏物品,冬季下雨时最适宜饮酒。
【评析】
同一个气候在不同的季节出现,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
春天的雨会给人万物复苏之感,让人觉得舒适和安宁,这个时候,在书房中静读诗经史书,确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夏天的雨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人的心绪也常跟着难以平静,这个时候与好友下棋可以调理情绪,使自己变得心平气和、心情欢畅。
秋天的雨水大多连绵不绝,况且秋季万物萧条,容易让人心生忧愁,这个时候翻阅过往收藏的旧物品,让身心沉浸在昔日的往事当中,就可以减少忧虑的情绪。
冬天的雨水会使本来就寒冷的天气更加寒冷,人们更加不愿出门,这个时候与三两好友一同饮酒,不但可以消减寒意,更能提高人的兴致。
自然现象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但是既然改变不了何时下雨,为什么不改变自己的心情,去享受每一个时刻呢?
第87则
【原文】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
【原评】
江含徵曰:调有惨淡悲伤者,亦须相称。
殷日戒曰:陶诗、欧文,亦似以春气胜。
【译文】
诗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创作,带有秋天的气息更能反映诗歌的特色;词曲这两种文体的创作,带有春天的情调,更能体现词曲的意境。
【评析】
以上一则文字反映了作者对诗词歌赋的看法。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全文的两句话中包含了两层意义:第一,古时候有很多人认为词曲难登大雅之堂。文人认为诗可以言志,是雅致的文学;而词可以写艳情,语气也可以直白,是俗世中的文学。文中所说的春气,就是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地自由书写,字句灵动;而所说的“秋气”,就是要像秋天一样深沉,语句严谨。第二,“昌黎子曰: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斯亦善言诗矣。至于词或不然,大都欢愉之词,工者十九,而言愁苦者,十一焉耳。”朱彝尊说明了,诗应该哀愁,词应该欢悦。春天欢快,所以词以有春气为佳。秋气则为愁苦,所以诗以有秋气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