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5700000015

第15章 秦汉底道家(1)

从《庄子》内容底复杂看来,自战国末年直到汉初,道家思想几乎浸润了各派。最反对道家底儒墨也接受了多少道家的思想。墨子一派底思想与道家底关系比较地浅,然在今本《亲士篇》里有“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和“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都有道家底口气。《礼记》底《中庸》、《礼运》等篇,《易经》底《象》《彖传》、《系辞传》,也染着浓厚的道家色彩。《荀子》底《天论》显是道家的思想;《解蔽》底“至人”,《礼论》底“太一”,都是道家的名词。即如性恶论也与道家思想有关。《渔父》底八疵四患,也暗示人性本恶底意思。法家底排斥仁义,以人为势利和私欲底奴隶,也是从道家思想而来,所差底只将道家虚静无为底消极观念转而为积极的治世术而已。《韩非子·主道篇》底“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是从《老子》十四章“不见”、“不闻”、“不知”所转出来底治术。又《扬权篇》及《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篇》所用底都是道家术语底法家化。《审分览·任数篇》所出申不害底话:“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这明是道家思想。汉代儒法结合,而道家又包容法家,所以汉儒多染黄老色彩。甚至名家也附在道家化的法家里头,而被称为“刑名之学”,或刑名法术之学。[65]

战国末年道家思想非常普遍,因为这种乱世哲学很适宜于当时底情境。那时道家底著作思想必很多,其思想底断片如今散见于《吕氏春秋》里头。到汉初淮南王乃集成一部系统的书名《鸿烈》。从这两部可以略窥当时道家思想底大概。

甲《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史记·吕不韦传》载不韦为阳翟大贾,秦太子政立,尊他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下士纳客相倾。吕不韦以秦底强而不能礼贤下士为耻,于是也招致食客三千人。又因为当时诸侯所养底士多著书布于天下,不韦便使他底客人各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包罗天地万物古今底事情,名曰《吕氏春秋》。书成,不韦把它陈列在咸阳市上,悬千金于其上,说如有增损书中一字者给千金,至终没有人能够改易它。太史公亦称这书为《吕览》。事实上,这书是当时知识学说底总述,有些只是前人著作底节录,故《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书中记儒墨道三家底学说特多,具道家思想底为《先识览》底《察微》,《审分览》底《君守》、《知度》、《不二》、《执一》,《审应览》底《精谕》,《似顺论》底《有度》、《分职》等篇。这书底编纂时期,在十二纪末篇《序意》里有“维秦八年,岁在涒滩”底记载,注说“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岁在申,名涒滩”,可知现在的本子与吕不韦当时所江底本子差不多。十二月纪恐怕比《礼记》底《月令》还要早。卢文弨说:“《玉海》云《书目》是书凡百六十篇。今书篇数与书目同,然《序意》旧不入数,则尚少一篇。此书分篇极为整齐:十二纪,纪各五篇;六论,论各六篇;八览,览当各八篇。今第一览止七篇,正少一。考《序意》本明十二纪之义,乃末忽载豫让一事,与序意不类。且旧校云,一作《廉孝》,与此篇更无涉,即豫让亦难专有其名,因疑《序意》之后半篇俄空焉。别有所谓《廉孝》者,其前半篇亦简脱,后人遂强相附合,并《序意》为一篇,以补总数之缺。然《序意》篇首无‘六曰’二字,后人于目中专辄加之,以求合其数,而不知其迹有难掩也。”这书底脱漏在这一点上最显。其次如《有始览·应同》说五德恐怕是汉人所增改。此外改窜底痕迹极微,可以看为吕氏原本。

儒、墨、法都是经世底法术,道只在自己生活底调护,所以在战国时代道家有“养生”、“贵生”、“全生”、“卫生”等名词,对于自己生活底调护至终分出两条路,一是纵性,一是尊生。如杨朱一流底思想是纵性底一条路。这是要人反到禽兽式的生活,肯定满足肉体的和感官的欲求是人生底自然状态。生活无它,享乐而已。这种风气在战国时代最盛。当时以这说法为“全生之说”。这当然与伦理和法治思想相违,故为儒、墨、法诸家所攻击。如《管子·立政论》说:“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是怕人人纵欲妄行,男女无别,反于禽兽,以致礼义廉耻不能存立,人君无以自守。尊生底思想却不主张放纵性情,是对于既得底生命加意调护,使得尽其天年。当时以尽天年为寿,即如病死也是横死,故人当尽力调摄身体,享乐不可过度,然后可以免除病患。尊生底意义,简单地说便是长生主义。《孟春纪·重已》说:“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萎,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66]热。[67]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死是不可免的事实,圣人所要底是“终其寿,全其天”,[68]使身心舒适,情欲有节,然后可以得寿。《孟春纪·本生》说:“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万人操弓,其射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虚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口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又《仲春纪·贵生》引子华子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这里分生活底等为四。六欲,注解作生死耳目口鼻之欲。生固然是欲;感官底享受也是欲;死有为义底死,有为生无乐趣而自杀底死,亦可以看为一种欲。故六欲皆得其宜,是不贪死,不慕死,不纵情于声色滋味。尊生须舍去功名富贵,因为这些给人伤生底机缘很大。在战国时代上流社会底物质享受很丰富,所以有这种反响。

由于尊生底理想,进而求生命在身体里所托底根本。知养生底必然要知道怎样保护生命底元素。《季春纪·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威,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中国古代所推想底生命元素是形、神、精。形是肉体,神是情感,精是环境。生命底维持在乎精气与形气底流动,故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侍君览·达郁》也说:“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气是合形神精而成底生命体。古人常以气息为生命,《庄子·秋水》以气为从阴阳受得。分开可以说形气、神气、精气。人受阴阳底气才能生存,故《管子·枢言》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季春纪·先已》说:“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当时底儒家好像不讲气,而讲神、命、心或性。《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在《荀子·正名》里底心与神同意。心有两个意义:一是官感底主宰,一是情感底元首,也称为神。从心生出性情,如《正名》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生之和所生,情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此“生之所以然’便是《中庸》底“天命”。在《荀子·修身》虽有“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底文句,但这是用道家底辞和思想,不能看为纯儒家的话。儒家所重底是养心,存心养性,或治心底方法,与养生底思想没有什么因缘。

养生底方法,总一句话说,便是避免情底激动和气底受害。由此一变而为调和身心,使生活安适底全生长寿思想。《仲夏纪·适音》说:“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生全则寿长矣。”田骈与庄子底齐物论到这时变为不害自然的身心,生命延长到得着知能如天地底理想。《仲春纪·情欲》说:“古人得道者,生以长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人能体道、无欲,像天一样,故能长寿,寿长然后可以久乐。《季春纪·论人》说:“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被万物,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土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69]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能够得一,就可以应任一切,什么欲、什么病都不能侵害,寿命自然也可以长久得像天地一样。从长寿思想生出彭祖、乔松底故事,[70]进而为不死药底寻求,唱不死之道底结果便助长了神仙底思想。[71]

乙《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淮南子刘安是汉高祖底孙,父为淮南厉王刘长。文帝封安于淮南,使袭文爵。安好读书、鼓琴,不喜田猎,得百姓爱戴;又广延宾客,招致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以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为最著。这八人又称八公,今安徽寿县底八公山,《水经注·肥水》说山上有刘安庙,庙中有安及八士底像,庙前有碑,为齐永明十年所建。八公之外,还有大山、小山之徒。刘安与诸人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鸿烈解》。书底主旨近于老子底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号为“鸿烈”,鸿是大,烈是明底意思,刘向校定,名之为《淮南》。《汉书》说淮南王有《内书》二十一篇,外书三十三篇,《中书》八卷。《外书》与《中书》已亡,今存《内书》二十一篇。这书与《庄子》有密切关系,今本《庄子》底纂集或者也是成于刘安宾客底手。《淮南》卷末底《要略》把全书各篇底大意总括起来说明其内容。现在把各篇底要旨抄录在底下。

《原道》者:盧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洽五藏,瀐[72]肌肤,被服法则,而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览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始终之化,嬴垺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形,使人遗物反已,审人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元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妙手小神农

    妙手小神农

    山沟里的穷小子,偶然间获得神农传承,从此桃运连连。村花要反扑,姑娘要改嫁,镇上麻辣女老板,更要给他生一堆的猴子!
  • 武魔天骄

    武魔天骄

    屌丝王宝因为随地大小便,误打误撞的闯入了一起缉毒案中,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成了卧底,奈何运气不佳,身份被撞破。于是遭到了毒贩子的追杀,一路狂奔之下竟然落得走投无路的境地。悲愤中,一怒跳悬崖,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神秘大陆——珈蓝大陆。这里是魔法的天堂,这里是斗武者的世界,穿越到这里的王宝,在修炼一途如鱼得水,召唤神兽麒麟,大显神威,挥师百万一统大陆!为了解开一切劫数,他,开始了魔武双修,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炼金术师,更是一位拥有广褒封地的大公爵,且看屌丝翻身农奴把歌唱《武魔天骄》!
  • 千年帝王墓之秦陵血玉

    千年帝王墓之秦陵血玉

    一块尘封已久的千古血玉引出了诡异神秘的秦陵卷轴。卷轴的再次问世引诱着五个盗墓贼一步一步进入皇陵,而最后一张神秘卷轴也随着谜团的解开渐渐浮出了水面。千年之后这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似乎在某个程度上又有着惊人的相似。血玉,这到底是个什么,它真的有那么简单吗。秦王之墓除了血玉还有什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千万记得永远不要太相信自己眼睛,也许你看见一个活人站在你面前和你说话,说不定他其实早已死去,只是披着一张人皮在世上苟活罢了。
  • 诡桥

    诡桥

    相传世间有一种古老的职业名为‘桥奴’他们卖掉自己的灵魂,生生世世守在桥头永不入轮回,夜幕降临诡桥出现,踏上诡桥之人注定摆脱不了那永世的诅咒......
  • 传统肉菜

    传统肉菜

    本书主要有畜肉类和禽肉类2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完美系统:超时空游戏

    完美系统:超时空游戏

    什么?想要系统帮忙就得需要能量?好吧,我答应你去各个时空收集能量。什么?想要兑换系统里的东西就得需要钱?好吧!于是叶雪落不得不奋起,抡起胳膊,挽起袖子,开始她的赚钱大业!什么么么么?她必须完善她的个人资料?看着眼前她必须得完成的一系列目标,叶雪落风中凌乱了!这坑爹的鬼系统到底TM是谁发明的啊啊啊啊!叶雪落彻底抓狂了!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重生小记

    重生小记

    重生是意料之外,蜕变是情理之中。华光初现日,虎视眈眈时。
  • 女相

    女相

    她一身白衣,英眉冷冽,挥剑指他,他却笑灼颜开。他无赖道:“我昨夜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发现你命里缺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作为Majoy的首席构架师和运营官,27岁的茅侃侃已经拥有10年的职场战斗经验。在这十年中,他成功实现了从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型,以及从高中肄业到身家过亿的蜕变。在这本书中,他从自己十年职场生涯中挖掘典型案例,围绕“就业”、“创业”两大核心主题,与自创的恋爱法则相结合,现身说法,给年轻读者的就业、创业带来生动切实的启示。本书既有年轻化的语言表达,时尚的理念,又有远高于同龄人的经验和眼界。全部文章都从年轻读者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如夜店、QQ、偷菜、写情书、搞定客户、找老板谈加薪、蚁族现象、细节决胜……从各个侧面反映职场和情场心得,幽默、有料、实操性强,紧扣年轻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