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5200000002

第2章 论语学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通“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现于外。

⑦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⑧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xiǎn):少的意思。《论语》中的“鲜”字,都是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

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这里是指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⑤乎?”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②三省(xǐnɡ):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高,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此处指为别人办事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注释】

①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shènɡ)之国: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汎:音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原文】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已经达到了高尚的境界。”

【原文】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注释】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②追远:远指祖先。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③。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④!”

【注释】

①子禽:陈亢,字子禽,他并不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学说持怀疑态度。子贡:孔子弟子,姓端,名赐。

②夫子:古人对于做过大夫的男子的尊称。在《论语》中,大多是专指孔子。

③俭:约束。

④其诸:表示不肯定的推测语气。

【译文】

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求教得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温和、善良、恭敬、谨慎、谦让,是凭着这些德性得到的。先生求取的办法,大概不同于别人求取的办法吧!”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xínɡ):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提倡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注释】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复:实践的意思。

④远: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因:依靠、凭借。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注释】

①谄(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③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同类推荐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 定价:98000.00元。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热门推荐
  •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是卡耐基有效说话训练的全集,汇集了卡耐基关于沟通、谈话、公开讲话的思想与文字,凝聚了这位人生导师对人性的洞察和他所创立的成功学的精华。阅读本书,将助你:1. 拥有有效说话的能力,拥有演讲的技巧;2. 通过建立自信来提高表达能力;3. 通过有效的演讲扩大影响力;4. 使你在公司、政府机关、各种组织和家庭中,踌躇满志,卓越出众;5. 强化你的勇气、自信和热情,并使你很自然地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与人谈话的过程中;6. 让你步入幸福的生活,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 白桦林

    白桦林

    令人充满遐想的白桦林,多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连接中朝的长白山脉,朝鲜半岛的北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一带。在人类漫长历史的某一时刻,白桦林亲眼目睹了这三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御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外敌的一幕四国演义。抗美援朝战场上,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归国华侨熊天羽,带领一批来自国内各个大学的知识青年,不怕流血牺牲,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情报战,从零开始,为中国空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侦听体系,侦听小分队一路从丹东到平壤,再到靠近三八线的敌人眼皮底下的深山中。空战中为苏联空军和中国空军提供了大量的敌机情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我军空战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傲世丹神

    傲世丹神

    少年沈翔遇神女和魔女,得到她们的无上传承,获得逆天神脉,学得绝世神功,掌握超绝丹术,这使他在武道之路春风得意……饿的时炼点丹药当零食吃,寂寞的时候找高高在上的神女玩耍,无聊时耍耍那些来求丹的武道高人,逍遥修神……
  • 狐王的冒牌杀手妃

    狐王的冒牌杀手妃

    她是杀手,一朝穿越,却成为了某个妖精男的老婆!!这也太诡异了吧!不,不,不,她是不会让这个男狐妖得逞的。相府的傻子小姐?什么?她现在的身份!可笑,想她堂堂杀手,怎么可能又痴又傻。且看她如何玩转天下!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王家营志

    王家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娱乐圈头条女王

    娱乐圈头条女王

    大兴的明珠公主一睁眼就成了夏菡,一个靠脸吃饭的新晋小花旦,粉黑无数,喷得她体无完肤,但是她心理强大,身体更强大。传闻中的金主来找茬,打进医院再说;温柔影帝来撩妹,还有霸道总裁来纠缠……夏菡边吃着小笼包边感叹,这时代真好,不只有看不完的美男,还有吃不完的美食!嗝~好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娆大小姐:魔女君临天下

    妖娆大小姐:魔女君临天下

    她,一个色女冷傲无比,是21世纪王者杀手,却成为紫云府最无用的废材嫡小姐身上,被妹妹辱骂。他,帝国王爷殿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有没有错过这一段佳缘呢。她,红衣白发,冷傲妩媚,他,银眸黑发,冷酷霸道。三千“情”丝终成白,魔女临降天下!王者临降天下。一次登王的机会,让她拥有了许多,却限制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