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800000011

第11章 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7)

总之,文益禅师的传道活动为禅宗内部培育了一大批禅学一流人才。据统计,文益禅师门下有法嗣63人,各为一方师,且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具有了学派的基础,这是宗派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文益禅师与其门徒一道广传佛法和四处流动,故在传播禅法的实际活动中则容易形成较为集中的禅僧群体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于形成宗派而对禅宗或佛教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2)交游

交游活动是文益禅师佛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益的交游活动与其思想以及禅派的发展有所关联。而且,交游活动对于发展和传播文益的禅学思想也极有裨益。从相关资料所指引的线索出发,就其交游活动进行四处搜寻和扒梳,而粗略地窥探到了其交游的生活片段与历史情景。

其一,与上层政治人物有交往。南唐先主李昇,“尝请文益禅师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迁住清凉寺”足以说明文益与政治上层有紧密的关系。文益不仅受到南唐李主的尊重,而且也与李主谈诗论道。南唐元宗李璟时,上层社会就盛行宴游之活动。建勋(进士李建勋)诗云:“宁意晚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铉(中书舍人徐铉)诗云:“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可见上层精英的精神生活世界十分丰富。而在这一风气影响下,僧人也时常参与上层人物的宴游活动,故有人指出“法眼不但以诗偈谈禅,而且又以之论政”。据载:“清凉文益禅师,一日与李王论道罢,同观牡丹花,王命作偈。清凉即赋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王顿悟其意。”可见文益禅师不仅与南唐中主李璟有交,而且也与后主李煜有往。也许文益禅师深明“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之要旨,而与上层交往,不仅延续了禅门一派而且获得了大法眼禅师的美誉。而且,在其圆寂后也受到了南唐后主的礼遇,故《宋高僧传》云:“江南后主为碑颂德,韩熙载撰塔铭云。”足见文益禅师与南唐国主等上层人物有交好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法眼文益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影响。南唐国主给予文益禅师的这种尊崇地位,对于文益法眼禅派的发展也极其有利。由于文益禅师深得政界上层人物及帝王的宠信,故其禅学思想易对政治上层人物(帝王)的自我修养乃至执政理念产生极大影响,这也是文益禅师对历史和社会的独特贡献。

其二,在僧人群体内的诗文之交。文益禅师与木平和尚也有交游活动。宜春木平山善道,南唐国主迎请入内,待以师礼,帝问善道禅师云:“如何是木平?”答:“不劳斤斧。”帝又问:“为什么不劳斤斧?”答:“木平。”法眼文益禅师赐偈曰:“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可见文益禅师对木平和尚的描写是极为仔细和深刻的,也反映出了他与木平和尚必然交情匪浅。此外,文益禅师作《寄钟陵光僧正颂》云:“西山巍巍兮耸碧,漳水澄澄兮练色,对现分明有何极。”足见与钟陵光僧正也有书信往来。

法眼文益禅师与觉铁嘴也有交往,见于《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二中:

昔者雪窦显公典客太阳。客与论赵州宗旨,曰:“法眼禅师昔邂逅觉铁嘴于金陵,问曰:‘赵州柏子因缘还记得否?’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拊手曰:‘真自狮子窟来。’觉公言无此语而法眼肯之,其旨安在?”显对曰:“宗门抑扬,哪有规辙乎?”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旁,辄匿笑而去。显怒曰:“我对客语,尔敢慢笑,何耶?”对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犹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

从中可以看出法眼文益禅师与觉铁嘴在进行一种禅宗机锋的勘验。从勘验的结果来看,法眼禅师对觉铁嘴的回答是满意的,觉铁嘴对文益之问不正面回答,体现的正是禅宗“三十六对法”的精神。若视文益禅师之问“赵州柏子因缘还记得否”为“有”的话,觉铁嘴“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之答则显示的则是“无”。可见,问有,则答无,的确符合慧能所传的三十六对法精神。故文益禅师认为觉铁嘴以此回答深得赵州禅法之要领而予以认可。

其三,论战之交。《金陵奉先深禅师》云:

师同明和尚在众时,闻僧问法眼:“如何是色?”眼竖起拂子。或曰:“鸡冠花。”或曰:“贴肉汗衫。”二人特往请益,问曰:“承和尚有三种色语,是否?”眼曰:“是。”师曰:“鹞子过新罗。”便归众。时李主在座下,不肯,乃白法眼曰:“寡人来日致茶筵,请二人重新问话。”明日茶罢,备彩一箱,剑一口,谓二师曰:“上座若问话得是,奉赏杂彩一箱;若问不是,只赐一剑。”法眼升座,师复出问:“今日奉束问话,师还许也无?”眼曰:“许。”曰:“鹞子过新罗。”捧彩便行。大众一时散去,时法灯作维那,乃鸣钟集众僧堂前堪师,众集,灯问:“承闻二上座久在云门,有甚奇特因缘?举一两则来商量看。”师曰:“古人道:‘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花。’维那作么生商量?”灯拟议,师打一座具,便归众。

《十国春秋》又载:

僧深,居金陵说法。元宗常置彩一箧,剑一具,谓深及文益曰:“高座若问得当,赐杂彩,否则赐剑。”文益升座,深曰:“今日奉敕参问,师还许不?”文益曰:“许。”深曰:“鹞子过新罗。”捧彩便行。

上述记载表明文益与深禅师确有思想交锋,而且是在南唐国主茶宴下的一场比试。从深禅师捧彩而行的行为表面来看,仿佛是文益禅师负于深禅师。其实不然,禅师之间的机锋对答并非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事实上,在深禅师问文益是否有三种色语以及许不许的问题时,就已经开始了禅之机锋。文益一个“许”字的正问正答方式,在深禅师看来好像是落入俗套,仍有执著于话语名相之嫌,故深禅师以一句“鹞子过新罗”之语后便捧彩而行,以示胜出。试想作为一个在罗汉桂琛处已洞了本心、开悟的禅师,而又身为法眼宗创始人的文益哪能就轻易在一个回合中败给深禅师的道理!其一,从学缘来看,深禅师身为云门一派,自然云门宗风与法眼宗风不一。若深禅师要以云门宗风来勘验文益,不交锋几个来回实难辨别谁高谁低。而深禅师仅以一回合之交锋就断然认为文益不及自己的见识或意欲,这或许才是佛法所言的真正地执著了。其二,身为一代宗师的文益,能够以《宗门十规论》痛陈各种禅病、评扬禅门各派宗风,自然深知深禅师之问题所在,显然不会轻易就落入深禅师的圈套,所以用“正问正答”的肯定样式回答,其用意是要破除深禅师的执著,而且他的一个“许”字,也颇有仿效云门一字答禅风的意味,只是深禅师不明个中,而自以为是罢了!而且深禅师“捧彩便行”的行为本身,也“引得李璟与文益哈哈大笑”,这足以说明深禅师低估了别人,高看了自己!

3.著述

依据资料显示,文益禅师的著述主要有《参同契注》、《大法眼禅师文益颂十四首》和《宗门十规论》等。其一,《参同契注》是文益为石头希迁所作《参同契》而作的注解,现已阙佚,但石头《参同契》的原文却保留在了《景德禅灯录》卷三十中,故从中仍可以推知文益禅学思想的大致内容和思想偏好。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主要以明暗来阐述理事,表现了理事不二、理事圆融的思想,文益对此颇有心得,故为其作注而进行诠释,由此也可窥见文益与石头希迁在思想上的某种关联性,故石头《参同契》是研究文益禅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二,《大法眼禅师文益颂十四首》,为文益所作的十四篇诗颂,是其生活与思想的写照,不仅保留了他宗教实践的生活片段,而且也反映了他生活世界中真实的思想状态。文益的十四首诗颂保留在《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中,部分诗颂也散见于《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里,其中的《三界唯心》、《华严六相义》、《因僧看经》诗颂内容涉及了唯识宗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和华严宗的“华严六相”思想以及佛教内部的禅教一致问题,是研究文益禅学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其三,《宗门十规论》一卷,为文益所撰。该论有续藏经录本和天津刻经处刻本流通。《宗门十规论》虽仅有十条,但是思想深刻,文字凝练,条条直指禅门弊端。文益在评判禅门问题时,阐发了其个人思想,提出了具体解决禅门弊端的革新措施,为法眼宗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也是研究法眼宗思想和禅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此外,《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该语录记载了文益开示学人的各种言行,由明代释圆信、郭凝之编集。周叔迦先生言:“该录初叙文益始末,次载上堂机句拈古,凡百二十一则,末叙示寂行实。盖亦明崇祯中释圆信、郭凝之集五家语录本也。”该语录现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中,是研究文益禅学思想和禅法风格的又一重要资料。

二、“禅门革新”与法眼宗的形成

《宗门十规论》是文益禅师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它不仅阐发了文益的禅学思想,而且也提出了革新禅门弊端的各种措施。文益《宗门十规论》以禅宗心门为要旨,批评当时禅门内部之流弊,并指出改进之方略,凸显了一代宗门法匠的卓越智慧,同时也为法眼宗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清凉家风”是文益禅派重要的门庭设施,它是文益禅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风、教法等一系列教育特色。而这一教学特色既是文益禅师一系教示学人时的显著性特点,又具有一宗一派之开创的象征性意义,故它的出现则标志着法眼宗的创立。

1.《宗门十规论》与“禅门革新”

唐五代是禅宗隆盛时期,尤其是在江南区域禅宗的发展势头较猛,先后出现了禅宗的几大派别,其中“五家七宗”就是最显著性的代表,而且“五家”之中就有四家诞生于江南,所谓“祖派瀚漫,南方最盛”。这充分说明了禅宗与江南区域思想文化相协调发展的一面,由此也造就了禅宗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禅宗发展过于迅猛,所谓“达于极点,流弊亦从之而生”。禅宗在初期的传播中还能从正面宣扬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但是随着发展则出现了诃佛骂祖、狂妄自大、荒诞不经等极端行为,以至于禅宗宗门流弊日甚,“甚者往往相互攻伐,汩没正法”。这势必会造成“禅林文化的堕落”。对此禅门中人已有清醒认识,云门文偃禅师曾言:“吾灭后,弗可效俗教衣孝哭泣,备丧车之礼,致紊禅宗。”清凉文益也深谙禅门弊病之个中云:“宗门指病,简辩十条,用诠诸妄之言,以救一时之弊。”故撰写《宗门十规论》予以批评当时禅门之学风,文益在评唱禅宗弊端与禅风中也显示了他一代宗匠的远见卓识,并建立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与此同时,文益还在《宗门十规论》中提出了革新日趋异化的禅宗之措施,从而创建了本派较为完备的禅学理论与方法。那么,文益的《宗门十规论》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禅学思想,又有哪些革新禅门的措施呢?

其一,文益将“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列为第一条,其用意很明显,这即是说若自己未开悟或没有“明心见性”就切记不要去好为人师,以免误导别人。而从其论述的内容来看,此条强调对“心性”的理解,重视“心法”的作用,而将心、佛视为一体。故他说:“心地法门者,参学之根本也。心地者何耶?如来大觉性也。”文益认为心地即是如来大觉性,并将其作为参学的根本,足以说明他对心地的重视。所谓心法能够除去疑惑,获得智慧,故佛云:“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所以参学之本即要落脚在心地法门上,而这才是获得解脱与自由的关键性问题。显而易见,文益对心地的认识明显受到禅宗心性思想之影响。而且他尤其注重禅宗的“以心传心”之法,他说:“心印单传,俾不历阶级。顿超凡圣,只令自悟,永断疑根。”而将“自性自悟”作为断除疑根的重要手段。文益也反对“不择宗匠”,“辄有邪解”的草率做法,认为“同失指归,未了根尘”就会“入他魔界”。在他看来,未明心地之要义,若“滥称知识”,就是一种罪过,犹如“谤大乘愆,非小罪报”。文益批判“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的观点,即指明了要自明心地,方为人师,才能有化人的方便法门,所谓“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坛经?般若第二》)。

同类推荐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本书是由大愿法师讲述。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药师法门——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契约总裁:阿Q萌妻

    契约总裁:阿Q萌妻

    萌妻遇上冷面男,“我说这位大叔……”话没说完。男人面瘫打断了她的话,“二十七,只比你大一岁。”赵琳嘴角抽啊抽。这人肯定有毛病。还是讲道理好了,免得发病把自己灌成水泥块了。赵琳干笑道,“二十七岁先生……”“顾睿炎,我的名字。”男人再度打断了她的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特种狙击手李振回到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临近。一枪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英美法德意日都不禁泪流满面。平太平天国,扫鞑夷内乱,搞工业革命,开资产先河,让列强侵略者闻风丧胆,滚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禅苑蒙求拾遗

    禅苑蒙求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契约女友:甩掉黑心总裁

    契约女友:甩掉黑心总裁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场离奇偶遇,她糊里糊涂的和他发生了关系,而他却要负责,然而他是一个社团的大哥,长的一表人才,骏逸不凡。为什么会对她一见钟情呢。而她是一个网络写手,为了体验生活竟然混上了黑社会。
  • 盛世二嫁,征服豪门大少

    盛世二嫁,征服豪门大少

    风的北宫风离+南宫明月=《帝凰,名门庶女》这本实体书已经在2014年6月上市了。当当网、卓越网、淘宝、天猫、各大书店已经有货,这套实体书中有网络没有的新番外,二万多字哦。希望喜欢明月和风离的亲们能喜欢,去购买实体书多多支持风哦。风谢谢大家的支持,O(∩_∩)O谢谢!****“坐牢和交出股权,二选一……”三年的婚姻变成了一个选择题,商界伉俪?夫妻情深?原来不过是一个无聊讽刺的笑话。当叶容锦签下离婚协议书走出关家大门,爱情这东西,就再也不是她生活的必须。可是她人生最大的败笔不是老公出轨,而是才二十六岁的她竟然被超级帅哥叫做——大婶!尼玛,她有那么老吗?只不过让他撞见了自己最低谷的一面,就无法摆脱在他面前弱势的局面吗?他,权贵眼中赫赫有名的太子爷,将门之后,喜欢他的女人犹如过江之鲫,所以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对这个事事都要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婶’从百般不待见变成念念不忘……只是,他的女人,他欺负可以,那什么前夫小三也想来凑一角的话,就掳了他的逆鳞了,动辄弄得人家倾家荡产,轻则整得人家身败名裂……当霸王鳖遇到了大婶,某霸王觉得,这个大婶还不错,除了刺多了点!某大婶觉得,家里有只驯化的霸王鳖守门的感觉,也不错!风回来了,这次写现代换换口味,喜欢风的亲们一定要多多支持哦!收藏收藏……给力地收藏吧!
  • 花都之极道高手

    花都之极道高手

    唐寅,都市极品屌丝,却是隐秘唐门的现代传承者,他入世花都,阅览各色芳华,他战古武世家,斗玄门道统,战遍世间诸雄,一场都市修行拉开了帷幕。
  • 香炉脚:一座村庄的腊月简史

    香炉脚:一座村庄的腊月简史

    乡里乡情的故事,传递出浓浓的乡村气息,那是属于每个农村共有的,又各自独特的气息,在城市化的车水马龙中是那样令人回味。《香炉脚:一座村庄的腊月简史》将目光着眼于三家村,讲诉了在腊月期间这个村子发生的各种乱象怪事:如城里来的帅开文与离婚未离家的管月翠那种种夺人眼球的绯闻,由此引发的与前夫陆尚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火;如进城打工的孔媛媛今非昔比的摇身一变,相濡以沫的恋人陆尚智却莫名其妙地忽然沦陷成了省城公安的抓捕对象、监控目标;如陈家岗坟场一只白色黄鼠狼于银装素裹的雪野立上了坟尖叩拜四方的耸人消息……由此小说描写了村里形形色色的村民,用各自的故事勾勒出现代村庄生活的一幅世相图。
  • 重生之财权天下

    重生之财权天下

    抱着电脑重生了,重生到了风云变幻的1985年好吧,这时候,苏联还没解体,国家还没富裕,美国五角大楼还没被撞,欧元还在娘胎里孕育着,因特网时代还没到临……既然重生了,就不会再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前世欠我的,今生你都要给我拿回来……ps1:这年头,是个拼爹的时代,既然我们拼不起爹,那么,让我们在书里拼自己吧!ps2:本书绝对是11文,但绝对不是11文。与女主之间心与心的交融这叫11,与女主之间肉与肉的碰撞才是11……ps3:本文会出现一些隐藏世家,由于本人是非豪门出生,所以情节有误和本人无关,请勿举报,谢谢合作!!!好了,不罗嗦了,彪悍的人生,从现在开始了!
  • 末日中的王者

    末日中的王者

    在这末日中,有一个被世人所知的年轻人,他就是王冥!末日前顶级杀手!末日后的人类精神领袖,他走过的地方必将血染江河!他会杀死所有阻拦他的丧尸!那一种人类被病毒所改造的怪物!他是金钱、荣誉的代言人,上帝的宠儿,人类的救世主!讲述一段传奇!(欢迎加入本小说专属QQ群,成为本群的一员,群号码:281840030彩蛋:本群不只是互动哦!包括交友、互赞、聊天等等!期待你的加入!)
  • 无神界

    无神界

    这是一个修真世界,但不仅仅如此,这里除了修真者,还有法师。两者是生死天敌,一位少年,是修真者和法师的血脉传承者。拥有别人所不知的神血成仙,成圣。都不是问题,但若不能永生,我便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