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1200000021

第21章

观业品第十七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业果无自体义故说

阿毗昙人言。彼于前品中说诸行流转。众生及人等亦皆流转者不然。而彼验中立义言。诸行若常若无常者。是断常过故。有流转者不然。而说诸行毕竟无有流转。彼先作此说故。我今此中说常无常。无如是过。而有诸行流转。作是说者。欲令物解。第一义中定有如是内诸入诸行生死与业果合故。此若无者。不见诸行与业果有合。譬如石女儿。今有诸行与业果合故。而有生死。是故我今观察业果。其义如阿毗昙中广说。故彼偈言。自护身口思。及彼摄他者。慈法为种子。能得现未果。所言思者。谓能自调伏远离非法。与此心相应思故名为思摄他者。谓布施爱语救护怖畏者。以如是等能摄他故。名为摄他。慈者谓心心即名法。亦是种子。种子者亦名因。为谁因耶。谓果之因。是何等果。谓是现在未来之果。云何名心为种子耶。谓能起身口业故。名为种子。云何名非法。违法故名为非法。非法者谓恶及不善等。云何名无记。谓违法非法名为无记。无记者有四种业。一者报生。二者威仪。三者工巧。四者变化。又无记者。不记善不善故。名为无记。又无记者。不起善不善果。亦名无记。有如是等差别。俱舍论中亦有二种。其义云何。故论偈曰

大仙所说业思及思所起

于是二业中无量差别说

释曰。云何名大仙。声闻辟支佛诸菩萨等亦名为仙。佛于其中最尊上故。名为大仙。已到一切诸波罗蜜功德善根彼岸故。名为大仙。复次前偈列名。今当别释。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如前所说思但名为意业

从思所起者即是身口业

释曰。云何说思但是意业。谓思与意相应名为意业。复次此思于意门中得究竟故。名为意业。非身口业。云何名从思所起。谓知已知已作作者名思所起业。此业有二种。谓身及口。若于身门究竟。口门究竟者。名身业口业。说二业已。次说无量种差别。云何名无量种差别耶。故论偈言

身业及口业作与无作四

语起远离等皆有善不善

释曰。语起者。谓以文字了了出言。名为语起。云何名远离。谓运动身手等。运动者。谓起念言。我当作此善业。从初受善业思。后受善业思。所起之人。若作善业。若不作业。远离无作色体恒生。不远离者。亦如是念言。我当作此不善业。若身若口若意从初不善业刹那所起之人。若作恶业。若不作从不善因。名不远离。无作色体恒生。云何名作无作色。以身口色令他解者名为作色。不以身口色令他解者名无作色。故论偈言

受用自体福罪生亦如是

及思为七业能了诸业相

释曰。云何名受用自体。谓檀越所舍房舍园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资身具等。云何名福。谓捞漉义。见诸众生没溺烦恼河中。起大悲心。漉出众生。置涅槃岸故名为福。非福者。谓作种种不善之事。能令众生入诸恶道。云何亦是受用自体。谓违背福故。名为非福。解福非福已。次解思义。以何法故。名之为思。谓功德与过恶。及非功德与过恶。起心所作意业者名思。彼论如是以七种业说为业相。乃至坐禅诵经听闻记念等。亦名为业。皆摄在七种中故。而不别说。有此业故。见业与果合。与果合者。谓于五趣中有五阴起相。是故品初说业与果合为出因者。第一义中有生死义得成。以有缚有解故。有生死体。论者言。今此业者。为一起已乃至受果已来恒住耶。为一刹那起已即灭耶。是皆不然。其过如论偈说

若住至受果此业即为常

业若灭去者灭已谁生果

释曰。若业自体起已无间不坏。后方有坏者不然。堕常过故。阿毗昙人言。如芭蕉竹苇等。于后与果已即坏。是故无过。论者言。竹苇等一一刹那随坏不住。后时相似相续断者。于世谛中说坏耳。若第一义中说业如竹苇等相续至受果者不然。若言有业法自体先后俱不坏者。难令物解汝非无过。阿毗昙人言。初未得坏因故不坏。后时得坏因来方坏。有何过耶。论者言。此义不然。汝立有坏因者。而彼物不是坏因。与此物异故。是因故。譬如余物。如阿含中说。身及诸根等一刹那起已不住。汝义与经相违。若汝欲避此过。而受起已无间即坏者。是亦有过。业若灭者。即无自体。若汝意谓。业正灭时能与果者。而此灭时名半灭。半未灭能与果者不然。同前所答过。若汝言不可说灭已与果不灭与果者。此名不可说业。若不可说业于第一义中能与果者不然。不可说故。譬如欲生时。汝所见者不能坚固。出因不成。亦违汝义

阿毗昙人言。有相续故。我义无违。云何知耶。故论偈言

如芽等相续而从种子生

由是而生果离种无相续

释曰。此谓从芽生茎。乃至枝叶花果等各有其相。种子虽灭由起相续展转至果。若离种子芽等相续则无流转。以是故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种子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种而后果不断亦不常

释曰。云何不断。谓有种子相续住故。云何不常。谓芽起已种子坏故。内法亦尔。如论偈说

如是从初心心法相续起

从是而起果离心无相续

释曰。此谓慈心不慈心名为业。此心虽灭而相续起。此相续果起者。谓爱非爱有受想故。若离心者果则不起。今当说相续法。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从心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故业在果先不断亦不常

释曰。云何不断。谓相续能起果故。云何不常。不至第二刹那住故。此中作验。第一义中有如是业果与众生名字诸行合诸有欲得胜果众生。如来为说得果方便故。此若无如来不说得乐果方便。譬如虚空花鬘。今说有方便者。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求法方便者谓十白业道

胜欲乐五种现未二世得

释曰。法者谓果法。方便者谓得果法。因因者谓白业。果者谓现在未来得五欲乐。得何等果。谓得报果依果。白谓善净。能成就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十者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等。名十白业。亦名十善业道。皆从身口意生。云何名胜果。谓于人天趣中得最胜人天。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人能降伏心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得二世果报

释曰。以是故佛说有此得果方便。如所说者其义得成。论者言。汝说业果有相续故。而以种子为喻者。则有大过。如论偈说

作此分别者得大及多过

是如汝所说于义则不然

释曰。云何不然。此谓如汝向分别有种子相续相似法体者不然。何以故。种子有形有色有对。是可见法得有相续。今思惟是事尚不可得。何况心之与业无形无色无对不可见。刹那刹那生灭不住。欲与为验者。是验不成。又从种至芽者。为灭已相续至芽。为不灭相续至芽。若灭已至芽者。芽则无因。若不灭而至芽者。应从初种子常生于芽。若尔者。一种子中则生一切众芽。是事不然。有大过故。正量部人谓阿毗昙人言。如汝所说。有人相续能起天等相续业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种性别故。譬如荏婆子不生庵罗果等。若善心次第能起善不善无记心。无记心次第能起善不善心。不善心次第能起善无记心者。义皆不然。乃至欲界系心次第能起色界无色界系心。及起无漏心。无漏心复展转起欲界色界无色界系心。亦如上说芽起者。今悉不然。如前所立验中已总破故。有作善者。是亦不然。我今当说顺业果报正分别义。是何分别。如前分别种子相续相似者。如我所说。无彼过故。过垢不能染。说何等耶。谓说正分别义。是谁说耶。如阿含经中偈言。诸佛及缘觉。声闻等所说。一切诸圣众。所共分别者。分别何等。故论偈言

不失法如券业如负财物

而是无记性约界有四种

释曰。此谓不失法在。如债主有券主。虽与财而不散失。至于后时子本俱得。业亦如是。能得后果。业虽已坏由有不失法在。能令行人得胜果报。亦如债主既得财已。于负债人前毁其本券。如是如是。不失法能与造业者果已。其体亦坏不失法者有几种耶。约界有四。云何为四。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及无漏界。不失法者是何性耶。是无覆无记性。无覆者亦名不隐没。无记此谓不说善不善故名为无记。此不失法。何道所断。故论偈言

不为见道断而是修道断

以是不失法诸业有果报

释曰。此谓见苦集灭道所不断。何时断耶。谓修道进向后果时断。复次见苦所断不善业。虽断由此不失法在。见苦时不断者。是不失法。能与果故。如目犍连被外道辱。离波多比丘被梵摩达王十二年禁。目犍连等虽获圣果。由不失法在故。受宿不善业报。故论偈言

若见道所断彼业至相似

则得坏业等如是之过咎

释曰。此不失法。若为见道所断。若共业俱至后世者。是则有过。有何过耶。若不失法同见道所断。随眠烦恼业亦俱断者。即坏业果。坏何等果。谓坏见道所断不善业果。是义应知。修道若不断者。圣人应具足有凡夫业。以是故烦恼业为见道断。不失法不为见道断。是故言如业见道断不失法修道进向后果时断。彼度欲界向色界时。度色界向无色界时断者亦如是。故论偈言

一切诸行业相似不相似

现在未终时一业一法起

释曰。相似者。谓同类业。于现在命终时。有一不失法。起总持诸业。不相似者。谓业种差别。如欲界业色界业无色界业。有无量种。复次有几种业为不失法持耶。故论偈言

如是二种业现在受果报

或言受报已此业犹故在

释曰。二业者。谓思及从思生。或有人言。业受报已而业犹在者。以不念念灭故。又如前说无量种差别者。亦一一有一不失法起持故。何故不失法与果已犹在而不更数数与果耶。谓已与果故。如已了之券。已还财讫纵有券在更不复得。不失法亦如是。已与果故更不数数得果。此不失法于何时灭耶。故论偈言

度果及命终至此时而灭

有漏无漏等差别者应知

释曰。此谓修道时断者。如前命终时。相似不相似业。共有一不失法持者是也。如须陀洹等度果已灭阿罗汉及凡夫人死已而灭。此不失法复有差别。云何差别。由漏无漏业别故。不失法亦有漏无漏。彼如是故。不失法亦从种种业起。能令众生受方土受趣受色受形受信受戒等差别果。与果已然后方灭。以是故。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虽空而不断虽有而不常

诸业不失法此法佛所说

同类推荐
  • Men of Iron

    Men of Ir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和欢

    双和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eion of Wales

    The Deion of W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墬形训

    墬形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灭绝道

    灭绝道

    金戈铁马,纵横千里云天下。美人一笑,十万江山皆如画!得道者,枉天地,修炼者,逐云霞!这个故事便是从凤凰山开始....
  • 光之初

    光之初

    你冲破了黑暗,你微小但并不渺小,因为宇宙中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如果找不到自己存活的价值,那就向少女百草学习吧,翼望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小小契机。
  • 真藏经要诀

    真藏经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断鸡鸣山

    魂断鸡鸣山

    这是发生在大清盛世康熙年间与雍正年间的一段秘闻,这是一个发生在川黔滇一个小镇的传奇故事,其充满了无限的爱恨情仇呈现,也展现了一段较为人知的历史演绎、、、、、、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 仙家有令:娘子归来

    仙家有令:娘子归来

    【全文完+宠文】打个游戏都会猝死,她也是醉了,一觉醒来,发觉这世界玄幻了,Oh,mygod!御剑飞行?会法术?缩地成寸?兽兽还会说话?她是在做梦吗一入山门,师傅就说:不被人嫉妒的修真者,就不是成功的修真者。于是,某女腰杆挺直、大摇大摆地走自己的道路,让别人嫉妒去吧。可是,她什么时候招惹到这么一个人了,用他那温和的攻势,落失芳心。第一次相见,是在那冰纷飘落的花雨中,不可思议这游戏里的人物竟然能在现实中可见。“宝啊,我想你了。”缠绵的声音响在耳边。“为你,宁可负尽天下!”霸道的语气中带着宠溺般的爱意。【推荐《娶妻无德:世子,约吗》、《快穿攻略之女配上位记》】
  • 萌宝有旨,少主放开我妈咪

    萌宝有旨,少主放开我妈咪

    父亲突然离世,未给她留下半句遗言,在她最迷茫的时候。“妈妈,不要丢下我!我很乖!求求你,不要丢下我。”一个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的小盆友拉着她的衣角,无助地喊道。她看着这个很萌很讨人爱的小萌物,他是谁?未婚的她带着一个小孩,在舆论压力下,她只能带着萌宝离开,展开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月儿,即使你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认命吧!”他霸道地看着她道。听到男人的话,她调皮地一笑默默的在心里说道:“南宫,其实那个逃不出手掌心的人是你!”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平安京之赤雪

    平安京之赤雪

    血族百年一场大战导致全族灭亡。剩下的不知去处。她从小就被母亲藏到了人界,却因一场赤雪穿越到了平安京,遇到了憨厚的博雅,吊儿郎当的保宪,风轻云淡的白狐之子,本以为一生就此平静。没想到还有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平安京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