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0200000015

第15章

师讳函是。字丽中。别号天然。嗣长庆空隐独和尚法。博山无异和尚长孙也。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番禺望族。父字本净。母林字智。母俱出世。年八旬以念佛终。师初生堕地。破紫衣胞而出。六岁出。就外傅。一日觉身若陨虚。来无所从。大哭还家。熟睡乃已。如是者两度。年十三拟注周易。质太极之说于塾师。塾师依文解释。师曰。此名言耳。毕竟太极为何物。且两仪未生。太极从何来。两仪既生。太极还存否。塾师不能答。其精研至理发自龆龄。性好施。有僧欺之再四。遂不喜见僧。十七补博士弟子员。即以斯民为己任。偶与同学荐亡友入寺。见一老宿。语及持咒能致功名。师漫应之。出语陈全人曰。吾辈功名岂假咒力耶。曰。随人志愿耳。求功名得功名。求慧性得慧性。师然之。晨夕持诵苦念。虑不静于心性中。始生疑异。久不自安。一夕静坐。忽觉向所扰者当下冰释。读圆觉经。与己见合。就十二菩萨法门各作一颂示诸同学。无不推服。及阅传灯录。不解其旨。并失却从前所得。疑情大发。恳亲学出世法。亲曰。汝欲出世。待名成。偿所学未晚。师遂研精世典。克成通儒。年二十六登崇祯癸酉贤书。明年公车。还至吉州。卧病金牛寺。医不下药。师起坐。祷十方佛曰。倘得不死。即一心学道。自为为人。于诸声利无所图也。是夜感异梦。汗透重襟而病顿愈。还家后断欲长斋。参究弥切。衣不解带者两月。大悟玄旨。向所谓传灯语不解者如数黑白。时粤中谈性宗惟东官张孝廉。二果相得甚欢。丙子冬。北上同见空和尚于匡山之黄岩。往返叩击。针芥相投。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至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还粤。熊制府心开延请问道。待以师礼。时值发南汉王冢。株连甚众。有厚馈求转恳免罪者。师婉辞不纳。闻者服其清高。己卯有囗诏行保举之法。师为大司马方伯特荐。当授郡守。师掉头不顾。盖所贵不在此。世无知者。是年冬辞亲北上。祝曰。此行当官帽荣归。师曰。帽子到有一顶。只恐不是乌纱。比舟泊南康。诣空和尚。求剃落于归宗。有三十年影不出山之愿。辛巳随空和尚住罗浮之华首。首众立僧耆宿为之敬惮。壬午省亲穗城。陈宗伯秋涛率诸绅士请开法诃林。空和尚授以传法偈。有诃林重竖风幡论。却幸吾宗代有人之句。道声远播。缁素参寻。户履常满。师苦于送迎诸绅士。曰。吾辈交方外。所少非送迎者。由是虽住城中。足迹不出户外。甲申国变。意切远遁。以二亲在。无可代养。就城东结宇。颜曰小持船。以便往省。迨乱日。棘徙白云西樵及雷峰间。丙戌囗清兵入粤。明诸王孙多见疑被戮。尸横于野。师遍拾骸骨。别建冢以瘗之。不封不树。后有议闻行在者。师止之曰。吾尽吾心耳。复何图哉。戊子再住诃林。古迹多所兴复。庚寅还雷峰。辟小院而成名刹。平南尚王折柬相招。屡以病辞。不允勉出。以宾主见礼。意殷隆。次日不辞而返。师之倔僵大率如此。癸巳重入匡山。爱栖贤山水幽胜。居颓垣败瓦之下。穷苦异常。晏如也。戊戌因粤人恋慕。请归雷峰。历坐华首海幢芥庵丹霞诸大刹。备极庄严。竟不易匡山初愿。辛亥受归宗请。诸刹弟子稔知高遁情深。不敢坚留。未几移隐紫霄峰之净成。缘郡守以世法绳诸山。飘焉入岭。养痾雷峰。有床头休问菊花期之示。及秋终于丈室。亲书偈别众曰。生也如是。死也如是。是如是。不是亦如是。是不是亦如是。星宿经天。霜风匝地。汝诸人到者里大须仔细。七十八年老道翁。翻转面来。不知是我是你。信手拈来犹较些子。师生于明万历戊申岁十月十四日亥时。示寂于清康熙乙丑岁八月二十七日酉时。世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明年丙寅夏四月六日塔全身于丹霞对岸佛日山。师之著述有各刹语录。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行于世。得度弟子多不胜纪。英灵铁汉。死心相依。一时称盛。承记莂者海幢阿字无。栖贤石鉴覞。丹霞澹归释。雷峰西堂仞千壁皆先师而逝。余则或隐或显。今高隐鹤鸣峰诃衍摩即师之罗睺罗也。师生平古道自持。壁立千仞。提唱纲宗。眼空今古。婆心为物。至老不衰。于门庭设施悉任外缘。意合则住。不合则行。未尝一字一语仰于豪贵。吾粤向来罕信宗乘。自师提持向上。缙绅缝掖。执弟子礼问道不下数千人。尤喜与诸英迈畅谈。穷其隐曲。以发其正智。于生死去就多有受其法施之益。即一阐提与自负奇才而不可一世者。见之无不心折。且师阖家出世。在盛平时生我同生所生。以至妻媳舍世缘如弃敝屣。不让古庞公。故父子兄弟相率剃染。粤中为多云。师暮年为法求人心焉益切。每谈及先宗泪即沾襟。期诸后起如地藏之遇清凉。圆悟之得妙喜。庶几无憾。故法道隆替。虽系乎时逆。撑洞流志。无少屈足。见护念佛祖慧命亘万古而不磨也。今辩才短笔拙。仅能述其大概。若道眼圆明。行德高古。详诸录中。世所共知。无俟烦言尔。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

司马总宪南丰汤来贺撰

禅师名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华首独和尚法嗣也。初六祖灭后。派衍五宗。其一曹洞。凡三十二传至博山无异。异传华首道独。独传师及函可。可以罹难化导沈阳。师既得法。历住江右粤东诸名山大刹。说法度生逾四十载。康熙乙丑八月二十七日示寂雷峰。明年四月诸大弟子奉龛建塔于丹霞佛日山麓。又明年丁卯法嗣今辩以书状来请铭。予与师道虽不同。然曩宦粤时已心仪师。后复游粤。访师于东莞芥庵。为予言儒佛异同之旨。比入匡庐。又访师于净成。予于师固渊明之与慧远也。其敢辞铭。师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而胎胞紫衣。堕地始出。六岁出就外传。自觉身若陨虚。大哭而返。如是者再。十三思注周易。问太极相生于塾师。为依文解说。师曰。此名言耳。太极究为何物。且两仪未生。极从何住。两仪既判。极从何去。塾师不能答。十七补诸生。辄以康济为己任。或教之持咒可长智慧。自苦心念不静。遂起疑情。如是有年。向所扰者顿如冰释。及阅传灯录。不会厥旨。并丧所得。乃大疑惧。遽求出世。父母曰。汝欲出世。当俟名成。师体志懋勉。蔚为名儒。年二十六举崇祯癸酉乡试。榜发日方歌鹿鸣。坐念功名富贵与己无预。上甲戌春官。归涂病剧。感异梦而愈。自是断欲绝荤。参究益力。衣不解带者弥月。大悟玄宗。丙子冬谒独和尚于黄岩。往返叩击。针芥相投。独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上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己卯公车复上。舟次南康。值独和尚移锡归宗。诣求祝发。先是囗诏行保举。师以大臣交荐。当得美官。乃谓选官不如选佛。弃犹敝屣。壬午省亲。广州宗伯陈公子壮率诸人士请开法诃林。师以文人慧业。深入真际。直见本源。断诸委曲。全提正令。大阐纲宗。行无等慈。目空千古。缁素礼足。凡数千人率皆有叩则鸣。无挹不注。甲申后避地雷峰。旋徙栖贤。更历华首芥庵海幢丹霞诸刹。所立规矩整肃森严。一切外缘视若尘垢。当平藩镜粤。敦请再三。至不获已。以宾礼见。次日不辞而返。师虽处方外。仍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以故学士大夫从之游者每于生死去就多受其益。甚深缔信。抑且为法忘躯。竞相落囗。绍隆圣种。弘赞宗猷。师师济济。一时独盛。缘师颖脱尘劳。正当韶年得志。父母妻妹子媳先后俱着条衣。实有以作观感也。晚年退居囗霄峰之净成。犹孜孜汲汲。为法求人。每一言及先宗。辄为陨涕。时佛法滥觞。惟师门风孤峻。与诸方异。囗有宰官欲以世法绳诸刹。乃返雷峰。既而示疾。预囗去期。临行手偈示众。端坐而逝。距其生万历戊申十月十四日亥时。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所著有各刹语录。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嗣法弟子海幢阿字无。栖贤石鉴覞。丹霞澹归释。雷峰西堂仞千壁。皆先师入灭。余各分化一方。其高隐鹤鸣诃衍摩则师之罗睺罗也。铭曰。

三教同源等无异。惟兹杓人乃二视。儒门澹泊世交丧。誓向空王竖赤帜。诸见既灭觉照空。得无所得住圆位。一毛头上现全身。大千抛掷同游戏。从上窠窟尽掀翻。瓦砾生光无剩义。目空今古道风孤。世出世间扶正气。八坐道场四十秋。龙象蹴踏谁能企。南天佛国赖重兴。洞上纲宗终不坠。我无生灭随因缘。道树忽枯涅槃至。恒沙劫坏塔巍峨。如是如是亦如是。

咏梅诗序言

天然老人以名孝廉早谢举子。业入选佛之场。其事在鼎革前。非他有托而然者伦也。老人为博山之孙。乃建立其宗旨于广南。一时道望之高从游堵益众。会下澹归师予同年友也。羊城平定之后。安集为难。予鞅掌为俗吏。曾再通澹归。信不及访。因不及一谒老人。老人曾从平藩请一入城。予适有他务羁。不得见。兹去粤有日矣。念此常为歉然。有客以老人梅花诗示。者云。澹归致言。索予序。嗟乎。予不见老人。今得附名于其诗。使老人见我。乃予之幸也。夫诗之一道。本非禅家所贵。然而古德多为之。其咏梅未尝沾沾于梅也。原风人之意。如河鸠淇竹非为比。即为兴。大都偶感于物。以寄其怀云耳。若必咏物之体。求之将曲。肖其形质。微写其性情。博征其事实。非切而能工。不以名执。此评诸咏梅者。林逋暗香疏影二语而外。可称者宁有几哉。然而昔人咏梅往往多百篇。今老人之作亦百有二十篇。嗟乎。吾知老人之托意深矣。夫佛之妙法取之莲。老人之微旨取之梅。以例之柏子草头。老人之咏梅未尝非说禅。岂可以诗观之耶。然即以诗观之。此老人诸作其格高矣。其趣合矣。其词为雅驯。又岂他百篇者所可及哉。同时有名孝廉美周黎公与老人俱以大法自任。美周前在扬州。有咏黄牡丹诗十首盛行于时。夫牡丹之黄者特表异于繁艳。而梅寂守其清寒。各有所取之。他日美周以节烈终从世间法。老人常逍遥于方外游。嗟乎。予于兹咏梅诗得之矣。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山西布政司王庭拜撰

同类推荐
  • 身观经

    身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箓大斋三日九朝仪

    玉箓大斋三日九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勅修百丈清规

    勅修百丈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记忆流年之暖暖柔情

    记忆流年之暖暖柔情

    走过青春,遇见了爱情,于是我们都把最真的情放在彼此的手心里,以为青春里的爱情之花会永不调落。事隔经年常常会想起你当年的模样、当年笑颜、当年那暧暧的柔情……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还能想起那一场停留在青春里的恋事?
  • 萌宝拖个爹:惹上天价坏老公

    萌宝拖个爹:惹上天价坏老公

    突来的尖锐推门声打破会场的喜庆气氛萧菲菲抱着孩子冲进去:“龙耀天,你不能跟她结婚。”“理由。”“你跟我有合约。”“终止。”“你…你跟我有孩子。”“我会养。”“我…我爱你~~~~”“过来。”
  • 极道轻狂妃

    极道轻狂妃

    她拥有让所有男人倾倒的绝世容颜。却被姿色不及她的死对头与她的牛郎同伙摆了一道,灵魂穿越到古代一个不被父亲疼爱,又被太子欺负的可怜女子身上。她是什么人,哪会随便让人欺负?元帅老爹怎么样?太子殿下又怎么样?得罪她的人,统统都要付出代价!
  • 雷霆独尊

    雷霆独尊

    谁说不能修炼就是废物?谁说起步慢就要跟在强者身后?我偏偏要逆天而行!不能炼化灵力,我便以肉身代替!修为太慢,我便以魂力辅助!“人皆有灵魂,魂乃先天之本,灵为后天修行。你先天魂超乎常人,得天独厚,是一个成为灵媒的好苗子。”在遇到那自称要让他成为救世主,却被封印着的不着调的神棍后,林绝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
  • 守候

    守候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 琉羽宫词

    琉羽宫词

    万国来朝的琉羽宫,是我记忆中温暖的家之一隅。但此时的我,反而像个战战兢兢的造访者一般,小心翼翼地从颠簸的马车窗口,敬畏地望向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千宫之宫。我曾绝望地以为再也见不到她。因为在过去的那几年里,我根本就不愿回忆起任何事。琉羽宫绮丽非凡的皇家花园,对于我来说,不再是美好的童年记忆,只是一把由玫瑰化成的利刃,时时刻刻藏在胸口,悬在心尖。灰败、卑鄙、丑陋、无耻,麻木,才是填充我生活的所有。但现在,被我刻意封闭的回忆,正如面前恢弘壮丽的宫殿一样,不可抗拒地,无比真实地靠近着。它叫我复苏,唤我回家。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孙武

    孙武

    本书分为童年时代、少年立志、游历四方、潜心著述、吴国拜将、助吴争霸、急流勇退7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一生。
  • 扯蛋道士之阳世宿命

    扯蛋道士之阳世宿命

    你确定你一生所见都是人类吗?你能想象第一次见到鬼怪的心情吗?你能体会第一次被误打误撞的当上了神棍一职的心情吗?你又懂得道士驱鬼的时候虽然积德可是也损阳气,道士的一生总是那么短暂,但是却充满了离奇冒险在其中。。。。。。。。。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扯蛋道士的一生宿命吧。本书内容全属虚构,如有雷同全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