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9600000004

第4章

前明一质异见四句释三句竟。一句难而未解。即是一质异见句。今追解之。然成论地论释一质异见。所以着前种种责种种难者。良由彼有一质可一质。以有一质可一质故。所以着诸难。今明何曾此一质在中耶。若有此一质在中。则有他所投得为他所难。今明未曾一质。不一质而言一质异见者。明不莲华藏莲华藏不娑婆娑婆。不净净不秽秽。此则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土净秽土出自两缘。如来正土未曾有未曾无。未曾净未曾秽。斯则非有非无非秽非净。不知何以目之。强名中道正土。即第一义土故。云一质二见者。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身子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诸菩萨净业故见净。亦如祇洹非净非秽。身子见须达多所记只桓。见娑婆丘陵。见释迦所用。若诸菩萨见法界祇洹。见莲华藏界。见舍那所用。故只若祇洹未曾净未曾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也。问正土未曾净秽净秽缘见净秽。净秽并是倒不。解云。并是倒。正土非净非秽。颠倒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颠倒净业故见净。故净秽并是倒。虽同倒倒有轻重。重倒非净秽见秽。轻倒非净秽见净。故正土非净非秽两缘见净秽。名为一质二见也。问何意作此语。何意云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二见耶解云。为释经。经何意作此语。释云。为对缘。何者明如来正土非净非。秽见净见秽并是颠倒。净名经一往云。不依佛惠见秽土。亦应云。不依佛正慧见净土。问。见秽不依佛慧。见净何亦不依佛慧耶。解云。正土非秽。见秽既不依佛慧。正土非净。见净亦不依佛慧。又土非秽见秽则秽见。土非净见净则净见。若使如此净秽皆不依佛慧。净秽皆是见皆是倒。为对此缘故。云如来正土非净非秽缘见秽见净也。又所以明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者。为对由来人。由来人无有非净非秽土义。若是净土亦有亦无。成论小乘义无有大乘义有。问。既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可得有净土秽土不净不秽土不。彼释云。受有三受土无三土。唯有净土秽土。无有不净不秽土。为对如此人明有不净不秽土。如来第一义土不净不秽。缘见净土缘见秽土。为对此所以明一质二见也。义必须有原始。若不得其由致则不成义。今明为读经为对他故作此语。若无此意则不须明此。故一家无有义也。问一质二见二质一见。若为对判迷悟得失。解云。若是二质一见则是悟。所以前释云。明与无明愚者为二。智者了达性无二。净秽亦尔。智者了净秽不净秽故是悟也。若是一质二见即是迷。正土非净秽缘见净秽故。不净秽缘见净秽是迷。见二不二为悟。见不二二为迷。见二不二为悟。只见此二为不二。见不二二为迷。只见不二为二故。迷悟事同反掌。迷者见二悟者见一。有迷有悟。悟不见二亦不见一。既圣不迷亦复不悟。斯则不一不二不迷不悟清净也。问。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异见时可得一净质。见净见秽为一质异见。不秽亦作此问。解云。具有三义。非净非秽质缘见净秽。此义已如前明。亦得一净质缘见净复见秽。一秽质缘见秽复见净。名为一质异见。责何者是解言。如释摩南经。摩南城七宝所造。摩南见金柱。余人则见木柱。只于一金柱复见木柱。此则是一净质缘见净秽。名一质异见。一净质既然。一秽质类尔可知。问。摩界金柱摩南见金柱。余人见木柱。摩南藏金柱。余人犹见木柱为不见。解云。具有见不见。何者于摩界金上见木。摩界既藏金则不见木。亦如于珠上见蛇形。既藏珠则无蛇可见。问。若藏金余人不复见木则着坏业果义。彼何故见木。由彼恶业所以见木。见木是业果。今既无金不复见木则坏业果义也。解云。颠倒之物并有所属。摩界金属摩界。于摩界边强故。摩界藏金余人不复见木也。言见者明摩界虽藏金彼犹见木。问若无金犹见木则成两质义。若是一质无金即不见木。若见则两质。又且木于金上见木。既无金见何有木耶。解云。虽犹见木而是一质。虽是一质而犹见木。大师于此各举神蛇为喻。有人行见一蛇即斩之。蛇腹中有酒肉。蛇何处得酒肉。此蛇是神蛇。人酒肉祭神故。蛇得酒肉。此酒肉是人酒肉。蛇将人酒肉去。人犹见酒肉。在人唯见酒肉而非两酒肉。只是一酒肉。蛇将去人犹见。人将去蛇腹有业行。不可思议如此。故金虽无而犹见木。虽见木而非两质也。次更举一事。只是一金质。福德人见金薄福人则见蛇。只是一金质两人见异。虽见异只是一质也。问。只是一质断蛇即断金断金即断蛇不。直作此问。不知何答。今明虽得断蛇则断金不得断金即断蛇。言得断蛇即断金者。此是大师所言语。何者如二人同从共行。见一挺金两人相让遂不取便弃之。后复一人来见此挺金成一蛇。即断之两断即去。故云二人同心其类断金故。断蛇即断金也。不得断金即断蛇者。彼本不见金故。不得断金即断蛇也。问断蛇即断金者。亦应烧秽则烧净。解云。复为此义说。断蛇即断金。亦烧秽即烧净也

次将正果类例前依果诸四句。何者前云。土有二质一处。一质二处。一质一处。二质二处。又云。二质一见。一质二见。一质一见。二质二见。可得类正果二佛一处一佛二处等四句。二佛一见一佛二见等四句。不解云。依果既有此二种四句。类正果亦有此两种四句。此两种四句。前四句大师作。后四句学士明。言二佛一见者。开本迹二。此是本迹此是迹本因缘本迹。若因缘本迹则非本迹。本迹二为二质。非本迹为一处。故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不思议一是何物绍。隆哲法师竖义。有人问。不思议一一名何物。则解云。一名正性。大师云非解。正性是五性。是五性中。则因与因因。果与果果。四性是缘性非果为正性。不思议一不得道是正性。师云。本迹二处舍那释迦非本非迹名正法身。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为二佛一处也。一佛二处。正法非本迹为一佛。非本迹为本迹为二处。此则本迹虽一不思议殊。前虽殊不思议一。一是不思议一。今虽一不思议殊。殊是不思议殊。故云一佛二处也。一佛一处者。非本迹佛在非本迹处也。二佛二处。本迹二佛在本迹二处也

次明二佛一见等四句。且辨二佛一见者。本迹是因缘本迹。因缘本迹则不本迹。故前云明无明因缘。智者即了不二。故二佛一见也。一佛二见者。正法身非本非迹不二。何故二缘见本迹二。法身未曾二缘见本迹。法身未曾本迹。故是一佛二见也。一佛一见者。法身佛非本非迹。缘如法身而见。故是一佛一见也。二佛二见者。法身非本迹本迹赴缘。既本迹赴缘缘则见本迹。本迹若不赴缘缘无由见本迹。良由本迹赴缘故。缘得见本迹故。二佛二见。所以正果亦得有两四句

次更两种四句合明依正二果。且明一种四句。何者谓一佛多处。多佛一处。一佛一处。多佛多处。一佛一处者。如涅槃经德王品中明。释迦有净土。在西方名曰无胜。此则一释迦在净秽等处。大智论云。释迦有秽土亦有净土。释迦秽土既有净土。弥陀净土亦有秽土。故云一佛在多处也。多佛在一处者。如法华明。十方佛同在娑婆。亦如五佛共现信相之室也。一佛一处。释迦有东方。弥陀居西土也。多佛多处者。十方诸佛在十方土处也

次复有四句者。谓一佛二处。二佛一处。一佛一处。二佛二处。一佛二处者。释迦即舍那舍那即释迦为一佛。祇洹净秽不同为二处。二佛一处者。释迦舍那二佛。祇洹虽净秽只是一祇洹为一处。一佛一处。本迹一佛。净秽只桓为一处。二佛二处。本迹二佛净秽二处也。然此四句难解。且作章门如此。至后第八会中更当委释。略明土义如此。今通问前四句。何者一家明因缘义。若非因缘明不成义弹他自性。明今因缘既皆因缘。一二二一可因缘。一一二二若为是因缘耶。如初弹他有无。他有是自有。无是自无。自有则有故有。自无则无故无。有有无无非因缘。汝今一一二二若为是因缘耶。且释明四句。因缘因缘四句。因缘四句。不四句四句。四句不四句。此四句皆是因缘。此是总释。次别释前总则竖而密。今别则横而疏。别明四句皆因缘者。由一二故二一。由二一故一二。一二二一因缘若为一一二二因缘耶。解云。由二一故一二得起。何得有一一。由一二故二一则由二一故一一。既由二一故一一。亦由一一故二一则一一因二二。一一因一一由一二有二二。亦由二二故一二则二二因一二。一二因二二。此则四句皆因缘四句。因缘因缘四句则非四句。非非四句非非不四句。毕竟清净。上虽明如此四句未曾有一家所说。大品云。须菩提告诸天子。我无所说无字可说。此则论无所论。说无所说。今亦尔。无量四句而未曾有四句而无量四句。无量一虽一而无量。一无量虽无量而一。虽无所说而说。虽说而无所说。舒则遍盈法界。合则泯无所有。虽卷而无所不有。只历我如此。不得历历不得漫浑。历历则成有得。得漫浑则不可解。今且历历而漫浑。漫浑而历历也。略明净土义如此也。然四条义两条义略竟

同类推荐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ickory Cronke

    Dickory Cron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吴逆始末记

    吴逆始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孪声世界

    孪声世界

    故事的开端,因超自然现象和弟弟闹翻离家出走的男主墨斗儿遇到了调皮可爱的美女启蒙老师开始与音乐结缘。又因为偷吃了祭祀土地公公的包子而被“诅咒”了,一头长发常常被误会成女生而闹笑话……剧情神展开,脑洞特别大。随着剧情的发展,世界观的拖出,真相也一点一点被接近,成为不入流的音乐家的墨斗和伙伴们迎来了一场音乐上前所未有的全面挑战!那么,让音乐来拯救全世界吧!
  • 远古战争史

    远古战争史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1927年发现的最早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五十万年。丁村人、河套人距今十几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距今也近两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约距今四五万年。代之而起的父系氏族公社,距现在约五千多年。人类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前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期过着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的生活。他们没有典型的私有观念,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典型战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或许是老天爷见洛小小太愤慨了,于心不忍就将她送到了建宁公主的世界。康熙是她哥哥,韦小宝成了她的丈夫。可是韦小宝最不喜欢的是她,最讨厌的也是她,给她的爱或许也是因为可怜她的身世。那个刁蛮古怪甚至有点被虐倾向的建宁,人人都看到了她的刁酸刻薄,可是却没有看到她的敢爱敢恨,尽管她实际上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她也可以为了韦小宝舍去那个时候最重要的地位。
  • 小窗自记

    小窗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毒步天下

    毒步天下

    她是一名亡命之徒,更是一名惟利是图的雇佣兵。一朝穿越,魂穿异世。她是苍域国的右相千金,亦是未来太子妃。不料,却遭到歹人暗算,被人烙下低贱的‘奴’字印记。醒来之后,她不再是她。为取自保,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不仅制造兵器,怂恿奴隶,更是挑起战事,令烽火四起。当她身上’奴’印被人揭开,沦为低贱奴隶。接踵而来的是太子退婚,爹娘断决关系,受到众人唾气。怎么——她看起来像就是这么好欺负的人吗?他们该不会以为——身上烙有‘奴’印,就一定会是低贱的奴隶?身上烙有‘奴’印,就能与她撇清关系?身上烙有‘奴’印,就可以任由他们嘲她讽她、辱她轻她?可知在群雄逐鹿、奴隶乱世,她凭着一双纤纤素手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金戈铁马、倾覆天下!那时...可还记得曾被他们鄙弃过的怯弱相府小姐?↓↓保证内容比简介更精彩,喜欢的请点下面的(加入书架)↓↓↓↓↓↓↓
  • 地狱使者:魂之复仇

    地狱使者:魂之复仇

    【梦溪】少时的‘噩梦’,让两颗童真的心破碎。她与她的相识,是上帝的安排。她跟她的相知,是上帝给予的‘缘分’。她们遇得他们,‘缘分’是这么简单。火爆公主撞上小受王子。乐天派女孩遇上呆萌男孩。四个人,一条红线。缘末,分尽,情断,根未失。
  • 拾年:兴鹿

    拾年:兴鹿

    新文已发,王道文,主兴鹿,微牛桃灿白,微虐suho世勋
  • 雨落手牵手

    雨落手牵手

    或许我没有最好的良好家世,但是能够将最美的她追到手。我也值了,不是吗?“小乖,快点过来,小小乖在这里呢!”白如画在向我招收,我微微一笑:“如画,我知道了!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过去”“小乖,你快点给老娘起床!不然小心老娘掀你被子”我揉了揉眼睛看向房门处,叹了口气”唉!又只是一个梦
  • 重生之铁拳无敌

    重生之铁拳无敌

    秦阳刚重生就被现任女朋友给踹了,可机缘巧合之下他却成了富家千金的近身保镖,以学生和保镖的双重身份进入大学校园,一段香艳暧昧的护花之旅悄然开始了……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