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09

第9章

二佛者觉义有二。谓本觉始觉。又论云。如莲华开如睡寤等。此初觉所知后觉烦恼。或三觉谓自他满即有觉之者名为觉者。或名婆伽婆。有四义如智论中。一名有德。谓婆伽名德婆名有故。二巧分别。婆伽名分别婆名巧故。三名有名声。婆伽名声婆名有故。四名能破淫怒痴。婆伽名能破婆名淫怒等故。此四中初一总后三别。别中初智德次福德后断德。又佛地论有六义释。彼颂云。自在.炽盛.及端严.名称.吉祥与尊贵具斯六种。义差别。是故总号为薄伽。广释如彼。又真谛三藏引真实论有十义释。佛谓觉胜天鼓等(云云)。三处者国通场别。智论云。于摩伽陀国尼连禅河侧区楼频螺聚落中得阿耨菩提等。此名不害国。以此国中诸有犯罪唯有摈罚无有刑戮故。托此表示大法慈济之相也。或名善胜国。或云摩伽是星名。此云不恶。主十二月。陀者处也。名为不恶处国。亦名星处国。寂灭有四义。一障灭谓性灭及治灭。二证灭理故。三显其灭德谓示佛十身及普贤等法。经云。大般涅槃能建大义故。四益物成灭故。可知。道场亦四。一事处。二行。如经施是道场等。三理。如维摩经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等。四通一切法。谓人法等一切准之。皆得道之处名道场。依主释。亦如世谷场简去秕秽而择取真实。此中亦尔。灭惑成德。亦得道即场故持业准之。事场者如俱舍论云。于剡浮洲中央从金刚地上起金刚座彻剡浮洲地与上际平。一切菩萨皆于中修习金刚三摩地。何以故。更无余依止及能堪受此三摩地。一切菩萨者谓贤劫千菩萨也始成正觉下第二别料简上三义。初料简时。二处。三主时中且作五门。一定分齐。二摄前后。三显差别。四表示法。五释本文。初定分齐者。菩提流支云。华严八会中前之五会是佛成道初七日说。第六会后是第二七日说。以十地经初云第二七日故。又有人说。第八会是后时说。以彼文中有鹙子等五百声闻并后时度故。此等所判恐不顺文。以初七日定不说法。十地论云。何故不初七日说。思惟行因缘行故。既言思惟。明知非说法。设有救言只不说十地非不说余法者。则不得言思惟也。下论又释。为显己法乐是故不说。故知初七定非说耳。又第八会亦非后时。何得于一部经前已说半中说余经后方更续。岂令佛无陀罗尼力不能一念说一切法。祇园鹙子并是九世相入。下文云过去一切劫安置未来今。未来一切劫回置过去世。又云。于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乃至广说如是等文处处皆有。岂可所用鹙子祇园而非此类。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所说。二摄前后者。有三重。一于此二七之时即摄八会同时而说。若尔何故会有前后。答如印文读时前后印纸同时。问若尔云何重会得成。答重亦同时以无碍故。如灯光相入等。余不动升天等准释可知。二即于此时摄彼前后。各无量劫无不皆尽。以是不思解脱时故。三摄于重重无量念劫。如因陀罗网重收摄故。三显差别者。依普曜经第二七日于鹿野园为彼五人三转四谛。此是小乘。依密迹力士经第二七日鹿园为于无量大众转法轮时有得罗汉辟支菩萨道等。此是三乘。依此经第二七日于树王下为海会菩萨转无尽法轮。明是一乘。上三同时者约法表本末同时。约人显机感各异。依法华三七日。四分律六七日兴起行经七七日依五分律八七日。智论五十七日。十二游经一年方说。此并末教机异。宜闻各别故致不同。本教机定故唯二七。四表示法者。十地论云。时处等校量显示胜故。此法胜故。在于初时及胜处说。此有三义。一此经约初时表本法胜故。二末教亦同表末不离本故。三显本非末故。末时不定本时定故。时定二七更无异说。第五释文者。始成正觉者意显初始之义。然有二相。一初七日是现世之始。二第二七日是说法之始。此中是成正觉来经今七日故云始成正觉也。通有五义。一约小乘。以生身佛于此树下三十四心初成正觉同诸罗汉实成非化。二约大乘。八相化身示现于此初成正觉。三约报身。十地行满无间道后果现圆明名初成正觉。四约法身。谓创得了因最初圆现。故曰初成。此上大乘并无初之初。五约十佛。谓遍一切因陀罗网无边世界。念念之中皆初初成佛。具足主伴。尽三世间。是故此即具摄前后无量劫初也。此中正唯第五兼摄前四。准可知。以此五重不相离故。摄方便故其地金刚下第二别料简处。于中亦作五门。一定其处。二辨摄入。三显差别。四表示法。五释本文。初定处者。问说此经处为是净土。为是染界。设尔何失。二俱有过。何者若是净土。何故上文云摩竭提国。下文复云如此四天下阎浮提等。由此当知。非是净土。若染土者。何故下文此莲华藏世界海六种十八相震动等。明知此经非染土说。如此相违云何指定。答但依此经染净二土镕融相摄有其四句。或唯娑婆。以本从末故。或唯华藏。以末从本故。此二如上辨。或双现。以依华藏而有娑婆染净相分。末依本故。如下文云华藏界中娑婆世界。此之谓也。或染净双绝。以就果海不可说故。此上四门合为一土。镕融无碍随说皆得。第二辨摄入中。初明融摄者亦有三重。一此觉树下即摄八会人中天上。是故皆云不离此也。二摄十方。无余刹土皆悉不离此树王下。三摄毛端微尘内等重重之刹。犹如帝网无有穷尽。以皆是此莲华藏界之所摄故。二融入亦三。谓融此觉树入前三重所摄处故。第三显差别者。然佛说经处有三种。一唯界内十六大国化身说处。此通小乘及三乘教。二唯界外诸妙净土十八圆满受用土中报佛说处。如佛地经等。此妙净土非三界摄而亦不离。以遍一切处故。此通三乘及一乘说。三染净圆融帝网无尽莲华藏界十佛说处。依正浑融具三世间。此唯别教一乘说处。今此所辨正唯后一。兼摄前二。以彼本末不相离故。第四表示法者。托此胜处表示法胜。地论云。此法胜故在胜处说。然有三重。一此树下得菩提故。不起此说。明表所说如所得故。非逐异机有改动故如鹿园说等。二托圆融莲华藏界表示所说圆满殊胜性开敷故。三托此重重帝网之处表示所说亦重重无尽。如不思议解脱等。余义如下世界章说。第五释本文者。文中有三。初明道场地。二地上有菩提树。三树下有师子座。此则地为行所依本。树为行德建立。座为行用摄益。如缘起性各全融摄法无不尽。然此三位文中各以十门分别

初释场地中有标释结。标中其地金刚标其地体。谓体无不坚。下文言金刚厚地不可破坏。此之谓也。具足严净标其地德。谓相无不严。即下文中莲华藏界地下具摄风轮香海莲华王等以为严净。地上具有妙宝光明香河树网。如是上下净德圆备故云具足。此则垢无不尽曰净。德无不满曰严。二别释中十句。显十种严净。一宝华严净。二宝轮严净。三妙色严净。四幢等严净。五香鬘严净。六宝网严净。七雨宝严净。八华树严净。九佛力严净。十奇特严净。具此十种故云具足严净。初宝华严净者。谓众宝杂华具四义故。一微妙义。二开敷义。三出果义。四严净义。下文言。宝华遍覆一切地悉能长养佛功德。二宝轮严净者。谓此宝轮具足五义故。一圆满义。离缺减故。二摄德义。辐辋等具故。三转动义。从此向彼故。四摧惑义。如碾碎等故。五降伏义。如圣王轮宝故。又宝是可贵义。下文言。宝华成妙色庄严光明轮。充满诸法界。十方靡不遍。三色相严净。谓此妙色具四义故。一炳着义。具形显故。二即空义含虚而立故。三具德义。一摄一切故。四有用义。众生见闻获胜益故。此类多端。故云无量无不交饰。故云庄严。谓此器海深而且广。蕴德包含润益无边故云如海。大海十相于此应辨。下文世界海名从此而立。四幢等严净。谓幢旙盖光四义别故。幢有二义。一高出。二降伏。如帝释幢。幡有二义。一幖帜。二随缘盖。亦二义。一显胜。二荫覆光。亦二义。一除闇。二照现。下文云。于宝幢中有光明。垂宝旗幡而庄严。五香鬘严净。谓妙香是芬馥义。妙华是开敷义。妙鬘是贯穿义。以此三事遍布周围以成供养。又亦以妙香之华穿以成鬘。垂幢四面以成庄严。下文云。悬杂华鬘为庄严。六宝网严净。网是隐映庄严。下文云。宝轮罗网弥覆其上。依称赞净土经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摩揭拉婆。七牟娑陀揭拉波。七雨宝严净。谓所雨广多无不皆成法门之用。故云自在。即现身说法此之谓也。八宝树严净。谓众德建立义也。下文云。清净宝树云庄严。普能照明一切身。故光茂也。九佛力严净。谓佛神力故者举其所因。令此等者辨其所成。一令体广。二相严。三用照。下文云。一切世界海有无量庄严宝轮无边色。如来神力起。十奇特严净。依智论宝有三种。一人宝。如轮王珠宝能雨物之用。二天宝。谓诸天所有并堪使唤。三菩萨宝。堪令说法度人。今此菩萨宝望前人天已为奇特之宝。况如来所有无尽善根所生之宝并甚奇特。以即是法门复是事宝故也。下一句总结。以善根无限量故。出生严具。亦无限量故。云无量善根庄严道场。又亦以此善根即用庄严。如下文云百万亿波罗蜜云及善根云等以严宝座。今亦同彼故也。无量者。下文云。卢遮那佛过去行令佛刹海甚清净。无量无数无边际彼一切处自在转。余义至后品中广明。此中亦有总别同异成坏六相。可准通之。场地竟

第二觉树中亦十句。初一总句。菩提树有三释。谓邻近依主及持业。以圆教中依正无碍人法相是故。得菩提即树也。高出六天显曜十方。故云殊特。此是总句也。下以九句别显殊特。一干殊特。谓是树身明净坚固义故。云净琉璃等。二枝殊特。谓树枝[條-(仁-二)+彳]是方便随机差别义故。云宝枝等。三叶殊特。谓枝[條-(仁-二)+彳]头叶是荫机成益义故。云宝叶等重(平声)云是龂齶义。又重(上声)云是叆叇义。四华殊特。是众行绮饰义。即益所成行故。云杂色等。五果殊特。是行成感果义。如意者。一如能化意平等救故。二如所化意求皆得故。摩尼是珠宝通名。简通取别故。云如意摩尼。又此上五句成一树体。谓净法界如地。显现佛身如地生树。随机见异如树枝分。见无不益如叶成荫。由益成行如树花敷。行满得果如树生果。此约起化摄生现于佛树。又释。本识如地。识中菩萨种姓如树子。发菩提心如生树芽增修正行如长养树身。随位造修如树分枝。此约自行。荫覆利他如树叶荫。自他二行交饰如华。因圆果现如树成果。此约修行次第。以成佛树。此上五句明树体摄众德。下有四句。明此觉树妙用自在。谓第六句显光殊特。谓光用遍至。七化现殊特。谓随所至处现作佛事。以无际故不可极。即一切处也。无休故不可尽。即一切时也。八法殊特。谓于诸处作何佛事。普现大乘菩萨道教。以是阿含光明故能现法。又此上三句如其次第是身意语三业所摄。九佛力殊特。谓佛力加持出音赞德。若不树中自出音赞世人无有能知如来胜功德者。此十句中六相总别可准知之。觉树竟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和谐合作

    和谐合作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微风吹过那段年华

    微风吹过那段年华

    最让人幸福的事莫过于自己暗恋的人也同样暗恋着自己;最悲伤的莫过于自己苦苦暗恋对方却从未知晓,最后今生错过。爱情是被磨练的越发明亮还是变成细沙从手缝溜走?感情总是源于“我觉得这人很好”,相识相知相恋,过了磨合期是否能相守下去谁又能预料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他是这片大陆唯一的神!白衣飘飘,广袖流仙。玉面男儿,绝世容颜。踏的出红尘万丈,踏不出瑶瑶稚儿的情深意一片。即使,历经三世,对于她的痴念只曾不减!若然,必须要负了天下才能与她相守!那么,再多七百年火狱的焚烧又能算得了什么?
  • 无尽的空

    无尽的空

    现实,网游,古代,现代,魔幻,是真是假?唯有感觉依旧存在,无尽的想,无尽的空。这是一场旅程,贯穿了古风,现代和魔幻。没有华丽的竞技PK,唯有情感……
  •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 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 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谢芾主编的《海洋的现实和未来》为丛书之一。《海洋的现实和未来》内容涉及海洋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 末世重生之活下去

    末世重生之活下去

    梓月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丧尸,看来只能葬身丧尸口中了。为了不让弟弟变成丧尸,梓月颤抖的手举起了手枪!枪声之后,她竟然又醒了过来,这辈子,她要保护自己的弟弟,自己的父母,努力活下去!
  • 穿越风云是非多

    穿越风云是非多

    顾晓白,一个穿越到修真世界的逗比,正秉持傻白甜的终极模式,挑战所有仙君的神经。什么救世主还是天选之人,穿越嘛,玩的开心是最重要的——要是能建个后宫,就更好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神绝尊

    帝神绝尊

    家族走向灭亡,少年怀仇离乡,游走九州。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他该如何面对?“生死我不惧,天谴我都熬过了,还会怕这这些所谓的困难吗?不管前路如何看卡,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实力证明,我是王者!
  • 雪原之狼

    雪原之狼

    石砚的散文从不回避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东西,也不回避坚硬得让人头破血流甚至丧命的东西。他不回避这些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强有力地显示出人固然是生只能带来死,但绝不是可以打败的英雄气概。善于以虚为实,化实为虚,营造“空白”的艺术空间,也是石砚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