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69

第69章

第四释文者。于中有二。先明刚藏说已默住明菩萨及佛正兴五请。二尔时金刚藏观察下明请既满足示说分齐令众正知。就前中随人分三。一解脱月请。二大众请。三佛加请。初中三请即为三对。皆初说者默违。后明启请。第一对中。初说已默住。后解脱月腾众疑请。谓仁者堪说。大众堪闻。何故不说。此名怪默请。第二对中。初刚藏显已默意。谓法难说证信难得故我不说。后解脱月叹众重请。谓既云证信难得。今此菩萨众有证有信。仁者宜说。此名叹机请。第三对中。初刚藏举损以违。谓此众虽净余乐小者闻生疑惑故我不说。后解脱月叹法重请。谓诸佛护念令人易信。勿虑余疑。此名叹法请。其解脱月请义有余。金刚藏违请理尽。但为重法默待余请不即为说。初对中二。先刚藏默住。二尔时下明因启请。前中二句。一初说地名已牒前起后。二默不分别正待后请。论云何故默然住者问也。谓前不请自说。今何故默住。下对释之通论默意略有五种。一欲令大众渴仰请法。二为令诸佛同请显法尊重增众尊敬。三为使诸佛加被听者于说能受。四欲令诸佛教说令物生信。五欲因默令请显地法寂灭离言绝相。今此论中唯就初二义释可知。二就请中二。初明大众生欲生疑。后时大菩萨下明解脱月为众正请。前中二句。初明闻名欲义。对前说十地名已。二各作是念下睹默生疑对前默住不复分别于中何因何缘者是疑怪之辞也。是金刚藏说已默住者便所疑事也。何因何缘通释。是一。盖是世人疑怪之常辞。于中分别何因对彼说者生疑。谓金刚藏不能说耶。何缘对彼听者生疑。谓我等大众不堪闻耶。二明解脱月正请中二。先举解脱月领众疑念。二偈显请辞。前中论云何故解脱月先请者。征问记发向前大众同疑。何故解脱月专辄独请。下释以此是众中上首故泛是众首皆须为众作所应作。余问即乱者余非上首。非众率伏故成乱也。故别本云余者成乱。为调伏众故今显解脱请令众调伏。今为调众不为乱众是故唯令解脱月请。二偈颂辞者。颂有二种。一言巧故少字摄多义也。二言美故诸赞叹者多以偈颂。故又凡作文具二事名巧。一有理即初少字等是也。二文美即后赞等是也。五偈中作二门释。一征请分别。谓征者征其默意拂遣众疑。请者请彼令说遂众心欲。初二颂征其默意故云何故也。后三颂请彼令说故云愿为分别说也。二就所叹说听分别。谓初一颂叹说者堪说为遣大众何因之疑。后四颂叹众堪闻为遣大众何缘之疑。是故论云此五偈示说者听者无诸过。故若有过者则不应说。此总释也。谓反举有过可不应说。今既无过正应可说。次别显无过。谓净觉无过是初偈也。同法决定是第二偈也。同法者简异生众也。异末后二偈也。决定者明有根器。异第三偈也。有乐闻者是第三偈明同法众有乐欲也。复示余者净心者是第四偈。明异生众名为余者。又显此众皆堪闻法者。是第五偈。通结二众无不堪闻故。别本云又显此众无一人不堪闻故。迭共相瞻住者举偈显成皆堪闻也。就初偈叹说者中。经偈慧字当是论中觉字。圣德无量。何故唯叹净觉。以意在请法偏叹说因是口言。行者行是因义。由觉起言故名觉观为口言行。问八地已上乃至诸佛皆言不待思。何故此中金刚藏是第十地菩萨而有寻伺言说所因。释有三义。一示现为彼说法仪故无过。二既是净觉即是无功用之念智是亦无过。三如八圣道中正思惟通于佛地故亦同此应知。下别释为二。初摄对治者明能治之行现前令所治障不起。二离诸过者明粗过久离正行光洁。所治障中。一凡夫语起所因之觉与常等四倒而和杂故名为杂觉。二二乘发言所因之觉与自性等八种妄想不相舍离。与前杂觉为所依因名杂觉因。不见法空妄取染净名忆想分别。此辨其相也。念智二治如论可知。三过者初悭嫉不说。二虽不悭嫉懒堕不说。三虽不悭不懒说不巧妙令人不乐。初中悭者惜自所知故云其心吝法嫉者妒他过已故云忌他胜智。不嗔等者等取不贪以不嗔离妒不贪离悭故也。不痴属前念智故此不取。此经中略无功德具。然义亦不少。谓此刚藏既于本分说诸菩萨十地名。已明于三过无不皆离。第二后四偈叹听者中分三。初二偈叹同生众。次一偈叹异生众。末后一偈总叹二众。初中二偈。初一叹根。后一叹欲。根是宿习。欲是现起。若单有欲无根虽闻不解。有根无欲设闻不受故须并叹。又释前偈述前大众睹默生疑。后偈述前大众闻名欲义可知。就初偈中今诸大菩萨等者论中名决定。决定者黠慧明了故者。决定是根根体是智。智中知教称黠。入证名慧。此二无闇故曰明了。下别辨中。一以是上求菩提之根器如经菩萨故。二积行既久名称远闻如经大故。三根器堪闻令说者摄受如经说是名故。次偈明有欲中。论云有阿含决定等者料简根欲也。谓有唯阿含决定无证决定不可为说。有非显前决定无现前决定者。阿含及证二决定约是根非欲故云非现前。虽有此根若无现前欲乐亦不得为说。故云无现前决定。如是根欲有阙不能听法结成也。大智有二。谓证法者明此同法众具根本智。先已证法。二现受者明具后得智堪能现受证教法也。此二明有非现前决定也。咸皆欲闻者明有现前决定欲乐心也。次颂辨异法众中直云菩萨不云大。故清净者离六浊故。一不欲浊者无心餐采。二威仪浊者形不恭肃。三盖浊者五盖覆心。四异想浊者妒胜望人破坏约法。五不足功德浊者多病等障。六痴浊者愚闇无解。下明对治。无瑕者离初二浊。一内无不欲闻之瑕。二外无威仪不严之瑕。无秽者是净义。离于盖浊以五盖秽染心故。安住坚实中者离异想浊。以于所说法修行坚固不杂余想故也。具足功德者离不足功德浊。具足智者离痴浊。于此六中随相往分初二及第四约欲。余就根可知。末后一颂总叹二众求法纯至。论中二众相瞻。经中瞻仰法主。有何义耶。迭互相瞻显齐心求法情无乖异。瞻仰法主明注想专求心无杂染。自有求法而怀妒慢。是故初言皆以恭敬心也。齐心趣证如蜂欲就蜜。专意求教如渴思甘露。经中略无初喻。初请竟

第二对中二。先金刚藏乘前启请显已默意。后解脱月因言重请。前中亦二。先序意。后偈颂。序意中。欲令众悦者是总酬答相。谓前大众见默不说。生疑生欲以恼其心。解脱为请。今此说偈。为遣彼恼令生喜悦故云也。颂中六偈别显令喜之相。初有二颂明法难说。次有二颂显法难闻。次有一颂喻难说闻。末后一颂举难结默。以直云难说不言自身无智不能说。去前大众何因之疑故令生喜。亦直云难闻不云此众不堪得闻。故去大众何缘之疑令生悦喜。于论中名大智。故无所畏故。离不堪答离不正答也。就二偈中。初偈显难说之法。后彰难说之义。又释初正显难说。后辨难说所以。初中菩萨所行者是出世间智故谓证智也。此是难法之体。言第一难思者显其难相。谓体出名相说为最难。在相无所名未曾有。又此一偈内。初句明证行。次句辨难相。次句分别十地显教行。后句诸佛根本彰此证教二行。是出生佛果之处故为根本。由约证行最难故难证也。约教行未曾有难故难信也。佛者觉佛智故者谓觉悟佛果之智方名佛也。第二颂释难所以。论中先生起内。彼菩萨行事义住不可如是说者。行者彼前菩萨所行也。事者彼前地事分别也。此行与事即理而成名为义住。并超言表故云不可如是说也。此偈中所以难者以非四心所能知故。一以微故非闻慧境。二思慧非粗。此应可得以难见故非彼境也。三修慧行心。此应可得以离念故非彼境也。经中略此句。亦可同于非心及中摄矣。论中名世间修者为简地上但取地前故也。四既非地前所知地上报生之智亦非地前应得彼法。以彼但是从因所生变易等报异熟心识非是照实之智故非境也。故论云心境界者是心地也。故云非心所及也。下云心地者随心。所受报又随心。所行境亦名心地。既非四心是谁境耶。唯智境故。是何智境耶。唯根本智。以彼见实义故。何故非余境。以是无漏故。经中佛字是论中无流也。如是甚深者结上离四心也。如是可解者结上从智慧出也。以是智慧照现故名为出。如是不可说者结上无流。是出世佛境故。闻则迷没者谓执言取法迷覆真理故云名迷没。论中随闻取著者解闷也。谓没在言中故。闻者即闻非是不闻者解迷也。谓随言取实名为则闻不知地法寂灭离言名非不闻。释难说竟。持心下二偈明难闻。于中持听法之心。坚如金刚。此为总句。信坚证坚为别。若无坚信于他分法不能受故。若无坚证于自分法不能入故。是故要具此二方堪听法。如智论中无信即不受无慧即不解信慧具故方能入法。亦同此也。先释坚信谓深信佛智慧者。论云唯佛所知非我境者仰推如来自更无知故显信深也。胜鬘经有三种正智中。初仰推智亦同此也。佛菩提下彰深而信也。明佛果德等同法界分量斯绝故云佛菩提无边也。显佛自德无边。又为众生机感万差佛为说法有秘密显了诸乘差别。前后相违。极无限齐故云佛化众生所说法门种种也。此明外化无边。于此二处自己不知而能信受故云信故也。以为第一妙者以此所信为第一。为微妙尊所信也。心无疑难者显难信处而能信也。后偈辨证坚。论中何者心地问所证法。云何无我智问能证智。随心下答所证法随心所受三界中报者明五根身也。又随心所行一切境者明六尘境也。如此内外根境皆是心识所依故名心地也。无我智者下答能证智。通而论之内外法中皆具二无我。寄别言之。于内身得我空。于外境得法空。经中离计我者约内报明我空也。及离心所行地者约外境明法空也。如是菩萨者具此二坚方乃堪闻。则显此法只是难闻非是不可闻。寂灭下一偈辨第三喻难说闻中。作二门释。一随经。二会论经。中画空者如虚空不可彩色所画。此寂灭智。非名句所诠。如执疾风者如疾风不可执捉。此无流智。非音声能说故云说甚难也。二会论显意中亦二。先显意后释文。显意云何。此中二喻事有三重。一太空喻以所依平等果分。二画风喻以能诠言说之教。三画风住处喻以所说十地因分。然此三义有其四句。一如空虽平等约风画游履非无住处。虽有住处以空为体故离相难见。此则约风画而不无就太空而不有。然此不无即是不有。故难说难见也。此约十地因分辨耳。二就平等果分亦离有无。谓如虚空体净故不无。随风画有住处故不有也。然此不无即是不有。故不可见。三约风画动作故不无。不能自现相故不有。然此不无即是不有。故亦不可见。四混前三句。谓净空不有即是风画及处不无故。无说无示不异说示风画及处不有即是净空不无故。虽如幻说亦则是无说无示。问此与下鸟迹何别。答此中文意。以言即不言之教示彼有即不有之义。是故难说难闻况之于说。下文鸟迹处直辨所诠十地不可宣示。况之于证。有此不同也。二释文者。此论释中有三。先解喻。二如是佛智下解合。三画者重合前中喻。内有四重三句。一约画。二约风。三双辨。四合喻。初画中三句者。一如空中画色是初句。总举喻相。明动笔之画。二如壁是第二句。别辨画处。明其不无以空中画处有相难明故更转喻壁上显示。谓彼空中画处不无如壁上画处相似。三是中不住故不可见。是第三句别明不有以彼空画不得停住故不可见也。二约风。三者如空中风是初句。如树叶是第二句。是中不住等为第三句。义同画释。三双辨三者。一此动作者是初总句。动是风作是画也。二非不空中有此二事者是第二句。是双显不无。谓于空中非无风画二种处事也。三如是虚空处事不可说处者是第三句。双显不有。谓此二处事空为体故不可分别此是画处此是风处此是高处此是下处。故云不可说处也。前云不可见此云不可说。约听约说也。四合法三句者。一是画风如说者合初句。谓说中具有声名等故两喻同合说也。二以非自性下超合第三句不有之义。离相难见也。谓所说十地不同能诠故不可见。然出三因。一以风画处自性无故同于虚空故不可见。二何者非性。以不能自住故。三云何不住。以是客故。谓风画处望于虚空非本有故是客也。由是客故不住不住故无性。无性故不可见。地法况之可知。三非不于中有此言说者是却合第二句。问此明所释地法不无。何故乃云非不有言。答十地差别由言分异旨从诠目故云言说。由彼空中风画不无故说有彼风画之处。此中亦尔可知。二显所喻胜妙中。如是佛智者是十地智。即是经中寂灭无流智也。如是地智之言说谓无说之说等。由此显示校量地法出过言议故云胜也。三明立二喻之意者。于中先画合名等。次风合音声。后以说听要藉此二故须二喻。谓若无音声耳识不闻。若无名等意识不解。如是可说者牒前以二事说也。如是可闻者牒前以二事闻也。如是难见者牒前显示地校量胜分别难见也。何故不说者生后偈也。谓如上说只言难见非难说闻。何故不说。后举偈答以证信难得故我不说。难证者解第二句。难信解第三句。此偈下解第四句。默然之义如论可知

同类推荐
  • 能改斋词话

    能改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lbert Savarus

    Albert Savarus

    One of the few drawing-rooms where, under the Restoration, the Archbishop of Besancon was sometimes to be seen, was that of the Baronne de Watteville, to whom he was particularly attached on account of her religious sentiment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量寿经序

    无量寿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嫡女当道

    嫡女当道

    这是一个嫡女当道的世界。可她身为嫡女,却被人虐待了整整十三年。十三年后,庶母与庶妹逼她入宫,令她以二八年华之身,侍寝半百昏庸之君。第一夜,她遭蹂躏致死。杀手穿越,成为新的她。一双翻云覆雨手,一柄无名青锋剑,杀太子,创武馆,开镖局,当御厨。闪电般开启了一段属于她的盛世繁华。九州天下,无人不知她名姓。可他却说:“说好了,七儿要和美人姐姐永远一起的。”他是九州第一帝国的尊贵皇子,是天下第一邪王,是当世第一美男子,也是她的美人姐姐。青马竹马时的一句玩笑承诺,伴随他一生一世。他发誓要给她幸福。她却不耐:“美人姐姐,麻烦你先把两个侧妃休了再说。”他笑。身后是开了荼蘼的漫天梅花。一如当年。
  • 旖旎天下

    旖旎天下

    一个瞒天过海的谎言,得来的是棋子的身份。从宏国的九公主,到大贺国重臣的义女,这路并非她所愿,却也走得轻松。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一颗棋子的命运,终归难测。一段情,两份债,让她再难置身事外。红颜,如水。玉人,如斯。旖旎,天下。=================亲们,不要看霸王文啊,我勤劳可爱善良的亲们,顺手点击一下“加入书架”,点击一下“投推荐票”,告诉勺子,你们还爱勺子,还支持勺子吧,555555~~~要不然勺子会以为被抛弃了,5555~~另,推荐1000时加更一次,(*^__^*)嘻嘻……89729418,读者群,欢迎亲们加入~敲门砖是书名或者主角的名字~
  • 纵横七界之魔帝传奇续集

    纵横七界之魔帝传奇续集

    龙云飞回来了!一代魔帝!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转世?丢掉了记忆,还能再回去吗?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OSS凶猛:乖妻领证吧

    BOSS凶猛:乖妻领证吧

    少走上了一条宠妻如命的不归之路……豪。“我的妻子……只能是你,林星沫。”
  •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三年婚姻,苏婉忍受自己的丈夫与旧爱藕断丝连,李欣然的设计陷害,让她陷入抄袭风波,而她的丈夫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是第三者!名存实亡的婚姻令她心力交瘁,原来费尽心机得到的,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梦。离婚之后,她在职场大放光芒,原本瞧不上她的前夫却厚着脸皮贴上来,不仅破坏她的相亲,还搅黄了她的约会,厚颜无耻,“你还欠我一个孩子!”
  • 新论

    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那是一场不该忘记的战争,几个热血青年因机缘巧合进入部队,参加了那一场激烈的自卫战,小说讴歌了铁血写就的战友之情,还有朦胧美好的爱情,作者希望带给大家一本唯美精致的小说。人是时代的产物,无论你意识还是未意识到。人也是时代的开创者,无论你有意还是无意.张家寨的后生们走出这看不到边的大山后,湘人的特质和历史的舞台机缘巧合,注定了他们要创造一个个属于他们的英雄时代。
  • 七尘神话

    七尘神话

    你看过西游记没?看过!你看过封神榜没?看过!……扯淡!真正的神话,岂是打个妖怪,修炼成仙那么简单?
  • 感官操控力

    感官操控力

    作者马努埃尔郝瑞特是欧洲著名的超感者。他可以通过五个感官的敏锐能力进行催眠、用意念弯曲勺柄、影响和解读别人思想……这本书里他揭示了五个感官的秘密,讲授了我们如何训练自己的感官,可使其获得“超能力”,以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