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60

第60章

第二偈颂中有二十一偈分三。初半颂上行相。中间诸偈颂上回向。末后一偈颂上回益。就颂回向中三。初三偈颂上回成行具。二以此下六偈颂上因行生善。回向众生令得菩提。三深入下十偈半颂上实际回向。于中二。初三偈半颂上不着业等自行同如。二菩萨观察下七偈颂上令他入实。后一结叹益可知。第八如相回向同理。善根是如相称理而回名如相回向。此与上下何别者。谓前七明会事向理。此第八明事尽理现。是故行等俱是如相而回向。后第九明从理起用。第十明用同体同体而用。故云法界回向也。长行内亦二。初位行中亦三。标释结。释中亦三。初举行体。二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回向欲令下正将回向。三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下明回所成德。初中先有三十句。举差别善根。末后一句结成一观。前中初十句显所修善根。二慧眼下十句明长养善根令更增广。三摩诃萨下十结叹善根差别具德。初中先二句明观成入理善。初句标。下释显。谓离痴释智。正念释念。坚固释安住。不退释不动。此是正念成止。离痴成观。止观双运无碍现前。故云成就等也。后得大乘下明随事大行以集善根。有依八种心集善根。一依深心以起善根。先举心能。谓心依理起故勇无畏。依此猛心起二善根。一广多无尽。二称理胜妙。三依白净证起同体大悲即悲心也。四明直心正念诸佛。五回向心称理不转。六依求道心巧出坚善。七依正念心出一切善。八依巧慧心回成利他。下明长养善根十句。初慧眼观察善根之实。是故令此善根增长。此是长养善根所由。下明所长善根。于中初句总显。下八别辨。一明善根分齐不同故云分别等。二备德无缺故云具足。三体离染过。四唯住菩提不向凡小故云一向。五修治使增。六修行所成。七思惟令广。八称实广说。自下第三结叹差别。于中明此善根多能异德故堪成回向。十中。一种种门者通游非一。种种境者所缘不同。种种相者体状区分。种种事者缘成各异。种种分别者分齐不杂。无量行者施等多种。语言道者此善根是无量言教所行处也。出生等者依此善根能生多分别智。修行等者诸善互严。悉能等者俱趣佛果。下结成一观。显甚深中。谓虽有如是多门种种然皆一味同于真性故云无二。一切智境者谓此同性之善唯佛智能知。又释此同性善堪成佛故是彼境也。此则前诸门无差别之差别故有多门。此即差别之无差别故唯一味归于佛果。上举所回善根行体竟

自下二用之回向。于中有四。一因成自行以修回向。二复次下因事起行复修回向。三摩诃萨善根如是回向不着世下明前二回回无回相。前二是众生菩提回向。此是实际回向。四如法门下明称性纯熟自在回向。又初二是广大回向。次一是甚深回向。后一是深广回向。以同如之善根成称真之回向释成如相也。初中二。先以前善根回成自行。后如为已身下正向众生。前中二。初回成法身三业行。二得离痴下回成严饰净土行。前中三。初成身业行。二成口业行。三成意业行。意业行中三。初明依心成自行德。二任持下成利他德。三具足下一句总结所成。初中依七种心成七胜行。一依无碍心成清净行谓洞理无碍令行净也。二依大施心成财施行满众生意也。三依照法心成法施行。四依不坏心成求佛智坚行。五依菩萨心成照一切法行。六依念佛心成三昧行。七依正直心成离染行。下明利他行中句别亦七。初一成化行。谓摄机不失名任持。充满一切是广化也。而无休息是常化也。次二句明化行所依。一化同佛智故云安住也。二依定起用以赴群机故云得深三昧。次二句明摄化处。一广游。二遍住。次一句成化他事故云化生不息也。后一句成化智谓成方便慧也。下一句总结所成。谓具足成就自他行慧深广难测故不思也。自下二明净土行。先别显有六对。初中离痴是体分别是用。谓离分别而分别也。二一念严土是用广也。于诸通慧是用所依。三入实法是体深。示现等是用广。四一见一切是用无碍究竟等是用所依。谓持一切不令坏也。五以菩萨具严是德体。应现调生是用相。六一佛世界等是体广。得究竟等是用持。下总结所严之土令众生满。谓本严土只为摄生。回向分别持智者是总结上来回向持刹之智也。上来成自行竟。为欲回向救众生故先辨自行为本方堪长劫摄众生也。自下第二正回向众生。于中先举自例他结前生后。下正显回向有二。初回令出障六句。初三出三障。谓一离报障。二离业障。三离烦恼障。后三成治行。初一对离烦恼。二对离业。三对离苦可知。下令成德。如大云雨者有五义。一普遍故。二成润故。三能出雨。四雨能灭尘炎。五雨能生卉木。回向大愿亦具五义可知。下别显所成有九句。初二成行。一离过名净。二生善名田。次二令入证。一入证方便观谓如来藏令不忘失名护受持。二正证成就故云住净法界。次二令成德。一成心自在德。二令身自在德。后三成三善根。一无碍善。二无贪故名摄净。三无嗔善。自下第二因事起行复修回向。前已成自行回向。今更成因事回向。故云复次也。于中三。初因事起行。二摩诃萨如是回向下正将回向。三如是摩诃萨下明回所成益。初中二。先因见胜事。二巧随起行有三。初明所成行德。有法喻合。谓随所见事托彼成行故云修巧方便等。既见可乐之事即乐求实义等是也。二巧妙下明行胜用。三如善根等结行同体。二正向众生中皆令得可乐者由前见可乐之境遂起可乐之善。令回向众生成可乐之德。此是巧便之用耳。于中三。初未入法者令得入法此在地前。二令菩萨下已入法者令得入地此在地上。三具菩提下已得地者终令得果。初中七句。初中非但见佛不取体性。亦乃见众生亦不取故云亦复如是也。又释令见佛如法。于佛不着不取法性见法不着。无数众生等于僧无著故云清净。维摩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同于此也。二令作称佛意之侍。三令国净可乐。四乐所求法处。五令乐出世法。六乐持不忘。七得正慧法明。下明地上行中。初二句成初地财法两施行。二得三昧下明二地已去功用位行。一得深定。二得总持。三得记智。四得胜通。上是自德。下明化德。五广说。六巧说。七化心。谓悲是。八常化不息。九广化。谓于多时多处也。下明八地已下无功用位行。于中。初由现佛劝得舍寂起修名巧方便。二称理起行名深方便。三永离下明八地以无碍故舍爱佛菩提等贪心。故云离欲深解等明摄治行成。四具足下明八地入无生观。五九地中称机说法名无诤。六十地中得金刚无间道现前名成满。灭微细着碍等障故云灭障道法。下明地满成佛果可知

自下明第三回所成益。谓由因事起行回向力故令自善根转更增多名为长养。得净下别显有十句。初内增明慧。二外善友护此是生解益。三佛慧照心。四痴闇障尽。上二是断障益。五修法入智是证法益。六善学下起后智益。七一切善根下大愿益。八一切菩萨下尽福原益。九成就下成智坚益。十明解下显解广益。上因事回向竟。自下第三明前二回向无所回。即实际回向。此上诸回向实际与此何别者。上皆摄相归体。此中摄相归相故异也。于中有二。先约行辨。后如是下约心显。前中二。先明此回向即常无著。二观甚深下明以无著而成回向。前中四。初不著有谓于上严土摄生俱不着故是故云不着界等也。心无依者明所取无相。寂然不乱者能取不起。正念法者明妙绝能所正理相应。起信论云。住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此之谓也。二具足下于无不着不碍起行无分别智名无选择。不违回向是不碍起行。不违正法是不碍入理。三不坏佛相下明双离有无。初不坏佛相不着无。等观三世不著有。此约所敬无著。了众生空是不著有也。无所依是不住无。谓不于无而住着也。此约悲境不着。是即观如来空而不失敬养了众生寂而不失摄化此之谓也。四顺如来下明离着之益有三。初正解渐至益。二如实分别下智慧周圆益。三未曾下明寂用俱行益有法喻合可知。下明以无著而成回向观。上深法以生实智。谓不著有无之智依此实智而成回向。下别显。初明理事无碍止观俱融回向。二以前无碍成自行回向。三摄取下成化行回。上约行竟。自下第二约心辨有八种心。一不怯弱心回向佛法。二广大心回向净众生。三无颠倒心回不染刹。四无余心回不染境。五离世心回得出世。六无著心回成悲行。七见法心回成趣果胜道是也。八厌离有为心回生真善。上来实际回向竟

自下第四明纯熟自在深广回向。于中广明如相回向

释真如义作四门

一释名者。不坏曰真无异称如。前则非四相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合为一法名曰真如

二种类者。或唯一味。谓约实无差别故。或二。谓安立谛真如。非安立真如。又二空所显亦二。即生空所显真如。法空所显真如。又二。谓空真如。不空真如。染法不染名空。具性功德名不空。或三。谓约三无性。即无相如。无生如。无性如等。又有善法真如不善法如无记法。如出杂集论。此约诠辨也。或七。显扬论云。一者流转真如谓思惟诸行流转实性。二实相真如谓思惟诸法无二我性。三者唯识真如谓思惟诸法唯识之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染污法体思惟苦谛。五邪行真如谓染法因思惟集谛。六清净真如谓净法体思惟灭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清净行思惟道谛。或十真如。谓约十地中所证真如有十重等。或百门。谓十十无尽。应于圆通无碍法门也。或通一切法也

三明德用者。一成依持用。谓染净法依持而立。二成观境。谓入证用。三依起信论有三大。一体大谓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相大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用大能成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问不善等法既非真用应离如体。答由违真故不离真。由违真故非如用。此论意以诸善法顺真故并是真用。问经说如来藏兴造一切世间犹如伎儿作种种伎两等。准此染法亦是所造。所以言非。答理实染净俱是所持而得建立。但违顺异不同也。何者如观施行三事空令施福广大等于虚空。若观罪体空则令罪障灭。何以不亦令罪广大。是知罪违于真。入如则灭。善顺于真。入如则广故不齐也。此则遍兴染净顺用非违。此上约始终教说。又别随缘通一切法。总是真用。具帝纲微细重重无尽。自在圆融即相不待会。即性不待随。如此百门所辨约圆教显耳

四约教显者真如有二门。一乘真如。三乘真如。一乘亦二门。一别教谓圆通诸事统含无尽如因陀罗纲及微细等。广此百句如中说。二同教者则与三乘义同。但由智回向故入一乘摄。二者三乘真如亦有二门。一顿教如维摩直默以显玄意者是。此如绝于教义相想俱不及。如大般若经那伽室利分说。二渐教者略有三门。一终。二始。三世间所知。初终教中复有二种。一始如三十二菩萨显不二法门者是。二终即文殊所显不二者是。此始终两门并具无分别教义空有二门。二始教中亦二。一始如百法论六无为属一切法摄。显人法二空得知真如不及二空为上。此门通分别无分别教义。二终者如维摩为迦旃延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又金刚般若微尘则非微尘等。又对法论开六无为成八则三种真如属无为摄。得知真如成无为上。此初教始终并通分别无分别教义。无分别义者谓证真如。无分别教者谓比观意言无分别境悟大乘言教故。分别义者谓教义则空故。今初教中真如但是空义不同终教也。三世间所知真实者复有二种。一始谓人天正善根及愚法二乘等入真实性摄故。中边论云。世间所知真实入真实性摄。准彼论文世间唯除虚诳妄语等。余并入真实。由许是菩提远方便故。二终者故论云一切法但有名。谓分别名思惟名得知。不同远方便法。此义唯局二种十名中。为是大乘近方便故。真如者乃至流在十名理不可坏故同是真如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午夜新娘

    午夜新娘

    因为《齐鲁晚报》一则有关白血病女孩李洁临终心愿的新闻,滨州市高二学生董恩宏不顾女朋友聂曼的强烈反对,千里迢迢赶往郑州市医院完成李洁的心愿——假扮李洁的新郎。在结婚典礼上,如愿以偿的李洁病死在董恩宏的怀里。婚礼结束后,匆匆回到学校的董恩宏,却失去了女友聂曼的消息。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考进济大的董恩宏,偶遇山大的大一女孩纪莫。从此,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起初,深爱聂曼的董恩宏,从来都没在意过身边的纪莫。然而,在得知聂曼死亡真相的董恩宏,渐渐爱上了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纪莫。但令董恩宏不解的是他爱上的是一个只会在午夜出现的女生,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每次她出现,济大总会出现一些很诡异的事情……
  • 秦时明月之魅舞天央

    秦时明月之魅舞天央

    当她再次醒来,确已忘记!殊不知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他赢了天下,却输了她。痴心换绝情,她誓死要复这嗜心的仇!然而,在她刀起刀落时,一行血泪滑过那眼角。
  • 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丛书是一套关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励志类书籍,本丛书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来启迪、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养成一份必备的好素质。《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为丛书之一,由刘芳主编。《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分为:回报天下的父母心、感恩知识的引路人、易地以处学会感恩、爱让我们学会感恩、理解也是一种感恩。
  • 星空剑舞

    星空剑舞

    灾难,灭世的灾难!地球即将面临毁灭,为了一线生机,特战兵江山笑背负起寻找新界的重任!不一样的星域,不一样的传承!超强的武者,高深的法师,释.儒.道.魔.鬼.巫.妖七道并立,七煞大陆为棋盘,万千诸侯为棋子,看江山笑如何剑闯天下,为地球人挣得七煞星域一席之地......
  • 瞑神传奇

    瞑神传奇

    当一无所有,众叛亲离,信仰崩塌,来到陌生的世界,是苟且偷生,安然度过,还是无所畏惧,征战天下。你要选择什么!李铭希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只是,战!战!战!
  •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然是一个人面对生活所把持的基调,它决定着你在生活中是忙忙碌碌、惊慌失措,还是悠闲自得、怡然自乐。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永远是当下的体验,无论其内容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自己充满自信,关注当下的感受,可以让灵魂跟上脚步,让内心的幸福感溢出来。
  • 当末日女穿越暗黑文

    当末日女穿越暗黑文

    纪瑄从末日穿到古代,本想安稳种田,一搬到桃坞村就开始拜访邻居,却被隔壁恶妇一句“小贱蹄子”喷了一脸唾沫星子。而屋里头关着个刚重生又快病死的男人,正气若游丝挣扎着喊:“姑娘,救命……”总之就是一个武力值爆表的末日女穿到男配文里,保护夫君打打怪,逗逗包子种种田什么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期过半

    婚期过半

    姚蔓被莫肆宠出了惰性。但她没忘记她心底藏着的秘密,本来这一切的恩宠,都该是姚萌的,会不会有一天,她失去她的爱人?
  • 跳槽王妃:冷王有点拽

    跳槽王妃:冷王有点拽

    叶恋雪一朝穿越成了京城最著名的花痴女,在大婚前夕被人圈圈叉叉,却发现那个把她吃干抹净的人居然不是她的相公。令她汗颜的是,她的丈夫竟然是为了用她试药才将她娶进家门的。工于心计的侧妃,死缠烂打的前夫,见风使舵的小人,终极大魔王,讨人厌的情敌,对她不屑的爱人,她的情路好比漫漫西游路。额头上传来闷闷的痛楚,叶恋雪黛眉轻蹙,朱唇微启,“你是神仙吗?为什么要绑着我?”男子明显一怔,又在下一秒,笑得邪肆,一步一步靠近她,说话的声音透着慵懒的性感,“我是你今晚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路芳菲

    妖路芳菲

    她是空空山有史以来最年轻、最干净、相貌和脾气最好、价格最公道的除妖者。她兢兢业业的工作,为的是供养十个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的师傅。她斩妖除魔无数,相公却被狐狸精抢走,孤老一生。她自忖不应该得到如此下场,于是到地府找阎王——闺名阎小玉的美女叫屈。阎王翘起兰花指,指着镜子,笑莹莹的说:你说抢你相公的不是人,难道你就是人么?蜷在椅子那团毛茸茸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