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29

第29章

第三业果甚深内先难后明。难中二。先举法正难。后然法性下遮救重难。此中难意。若四大中无我者谁作善恶。谁能受报。此中执有作用应有作者。是以用征体难。设小乘救言。虽无我人作者然有善恶因果法故得如此也。犹是法执。故重难云。然于法性无善无恶。此显法空。既于法性空无善恶。若无作者更因何法而有业果。故知有我。我既实有无我之理安在。难意如此。前中二。先一句举正义。下显相违。于中五对十句。初一约受报计有受者。二约作业计有作者。三约报中差别。内约行外约身。若无作业者何因有此别。四约多少报。如经中说。能作多业受报亦多。少亦尔。故知有我。上约生报。五约现后报。下遮救难可知。亦是覆却重征。第二答中。何故宝首答者。谓事中显理得可贵多宝。于中有二。初一偈法说。下九喻况。前中二义。一举义正答。二引佛证说。非已能知。初中上二句明业果不坏。下一句明无作者。谓随其所作诸差别业熏于本识。本识依他变似其业所起果报。故有多报等种种不同。但是诸识缘起互相集成无自性故得有业果。实非四大中别有人我能作业受果故云造者无有也。此则由无性理故法性无善恶。由无性故成因果故有业果差别。此但有无性之因果。何关有我人。故云四大中非我等也。如此正法理数决定。三世诸佛之所同说故云诸佛说也。楞伽第一云。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犹如梦。而彼业不失。此之谓也。下九喻中皆有二义。谓业果历然而无所有故成喻也。一明依他离性喻。谓本识如镜。随熏所现业果如像。此是依他义。内外无所有者明离自性义。此有三重四句。一约像。谓无质不现故。内无所有非镜无现故外无所有。由是一像故俱无所有。由是像故俱非无所有。以凡是像义必由内外方得现故。二约质。谓面南像北故质内无所有。由如面而现故质外无所有。俱不俱可知。三约镜。谓镜铁坚密间无空处。不受物故像非内也。凡欲观像者皆临镜观之。所以非外。俱不俱等准之。如此无所有而影像历然。业如像性如镜故云亦如是也。起信论云。二者因熏习镜。谓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则真实性故。此之谓也。第二明无知成因喻。谓本识如田。业等如种子。多类种子同一本识故各无自体可得相知。然识功能不失坏故而能为因。如纯净土得雨生草。此多草种于彼土中求各各性皆不可得而能为因。纵深掘地所得之土得雨生草。草种同土虽多年不失。此亦尔经云。业虽经百劫而终无失坏。遇众缘合时要当酬彼果。故云业性亦如是也。又水土为疏缘。种子为亲因。各全夺有无故。是故不相知。识中准此知之。第三因能现果喻。谓业性如幻师现果如幻色。虽似有而非有故也。第四果法无念喻。谓由咽喉等因缘和合出声。实无我能。但从名言熏习生似于言说。如木人出声无自念云我能出声及非我出声之二念也。又木如藏性。匠如妄想业等。木人如众生报相。故无我非我也。第五因体无杂喻。谓鸟在[穀-禾+卵]时未辨音相。出[穀-禾+卵]随类方有异音。口业种子在本识中同无记性。无若干相。至受生处报熟之时能出众声。又功能生果不同如鸟出[穀-禾+卵]。业体性空无别如鸟在[穀-禾+卵]。此乃喻是前后。约法同时。第六现果无来喻。谓如父母为缘受生识有烦恼业等种子为因。此识与赤白和合时名因缘会则此名受生。无别来者虽无来去而报渐长不妨诸根各别。业亦尔。思动身等造业。无别来处。后若熟时感报差别。第七苦报无本喻。谓以恶业熏自心故令心变作种种苦具。还自恼害。然彼苦具虽外无来处。然恼害事不坏。业亦如是。虽无自性然感报不灭故云业性亦如是也。第八胜果无根喻。谓善业熏心心幻现果亦无根本。小乘说轮王灭后七宝贮在铁围山中。后圣王出七宝还复现于王前。今此不尔。但由业熏自心变现。无别宝体使之来去。业性亦尔。论云。善恶熏于心。何故异心说。第九有无同性喻。谓有流业未得果。及治道前为本识摄持功能不灭。名为成。至其得果及得治道时。业功能尽。名为败。寻其成时无所从来。求其败时亦无所趣。此并不坏世间说第一义也

第四佛说法甚深。初难中二。先举法正难。后遮救重难。前中二。初举正义。二正设难。谓十种相违。一法是一味真如也。难意云。所觉既一设教种种。义若非一可使随言并实。即乖一味应失所证。义若一味而不随言即诸教种种皆应虚妄。此是教义相违难。彼若救言。我此所证一味理中具多德故。是故诸教各显一德故不相违。为遮此救故重难云。而于法性中分别推求如此多种实不可得。不可得故教便乖义。又释此是体用相违难。谓觉一法是体。应机现多是用。若以体从用应乖失一法。若用同体种种便虚。若言一法之内有种种故不相违者。而法性中求种种不可得故不成救也。十句中。初一总余九别。一教声普遍。二教力摄生。三声声差别(已上口业)四身业。五意业。六身用。七依报。八严土。九分齐。若具说应一一句初皆云唯觉一法云何无量也。答中德首答者显法理德深故。于中二。初一偈叹问略答。答意云以一味法界是无分别义非是一数之一。是故随缘成多而不异一味。一味湛然而不碍种种。此二无二。是故诸教并实而一味理存。如此无碍。是故名为甚深微妙义也。又释。此不异多之一。是如来所觉。不异一之多。是如来所说。是故一为甚深。以不异多故。多亦尔。反上可知。故云甚深妙义。求功德者以知一起多堪摄生故。求此一得。又知多归一堪证理故。求此多得故名智者也。下半偈德首自显约法为名也。此中九喻并显不改一无分别而成事差别。一明法能荷载万机喻。二缘灭众惑喻。三入器无变喻。谓如法界胜流义等。四拂动诸根开觉喻。谓熏成种子动令厌求也。五应欲随润喻。龙如佛身雷如梵音雨如正教无分别故不异一也。六缘生众德喻。谓依净法界成修生诸行等。七无垢照机喻。八应机无往喻。九随缘不变喻。此上诸门皆不异一。无分别而现多种利益事。如梵应大千喻如说无量也。身无异喻一味常存也。余门并准

第五福田甚深难中。初正难后遮救重难。难意上既云佛德无异。则应设施得果不殊。如何今见得报差别。此是缘果相违难。恐彼救言。佛田虽一若人于佛兴上妙供。佛于此人生亲爱念。故得胜报。弊恶返之。为遮此救故后云如来平等无有怨亲。此是三念处法也。正难中初举正义后显相违。于中初句总十句别释上总中不同之言。一色相好丑。二人中四姓及五种姓等。三如贵而非富富非贵等四句是家。四眼等根具阙好恶及根机利钝等。五生财金粟等。六等一布施有得奇特财物。如树提伽白叠以钉入地七寸不穿等。七眷属善恶等。八既各卑己行施。应同得自在。今乃有。或于一人得自在余处不得等。各有分齐。阶降不同。九福德多少。十智慧浅深遮救可知。答中目首者见此法明白故。答意凡施佛由二因。一由施者用心不等故。遂令得报千差。如温室经说。皆由用心不等故。二由佛大悲不思议故。究竟皆悉令得解脱故。大悲经第二云。下至畜生能念佛者。悉得最上涅槃尽烦恼际。况于人等。又如下性起见闻之益等。是故偈中众生故有异。是初义也。能烧一切有是后义也。此二无二。同一报故不相违也。引十喻示。一缘能现果喻。二应机随解喻。三善巧随顺喻。四应感令喜喻。五物感现形喻。六善除惑障喻。七殄灭智障喻。八悲情普被喻。九动令生厌喻。谓不令坚乐也。十焚烧尽灭喻。谓令得涅槃也

第六正教甚深难中三。初举教力。二为知下举行力。于中十法分三。初总知五蕴。二知三界染净报别。三知痴爱是报缘。三若知下以行难教显教无力。难意为因教法断惑。为因勤观诸法断惑。若因教能断则不须精进。若因勤行能断则教无增损。谓此教法于德不增于惑不损。又释得教不增失教不损。以无用故。此是教力相违难。答意以教是精进之缘勤观扶教方能断惑。是故速出。教有胜力懈怠乖教则无教力。是故难脱也。难者以行力夺教力。答者显行由教力故也。以应教离懈怠故。进首答之。偈中三。初一劝听总说开二章门。次一偈辨精进顺教释速出门。三有八偈明懈怠违教释难脱门。一多闻懈怠喻。是人先已小闻尚不能领悟。如小火也。今更强求广多闻诵。如湿薪也。以新旧俱失都无成益故为懈怠。又此人欲以少时顿学多法。学既不成遂成懈怠。二无力懈怠喻。是人薄福少心力。复数废习。无所成故为懈怠也。又此人虽亦多时然数间断。故业不成名懈怠也。三偏修懈怠喻。是人背善知识偏于经卷求习闻慧。无所得故懈怠也。又此人虽无间断。然阙缘故业亦不成。四倒修懈怠喻。是人闻说书持经卷便证解脱以不知别时意故。久而不得便生懈怠。又此人虽有外缘并是错学之人。妄取倒求。故颠堕也。五过求懈怠喻。是人不自知无闻慧。径望总达一切佛法。既不能达便生懈怠。又此人虽外有良缘内因有阙。谓无信心手无持戒足。不挛定弓不茹智箭。云何能射烦恼大地。六少力懈怠喻。是人以刹那意识则望究尽佛法深海。既不得入。便生懈怠。又闻一念称佛灭多重罪。但称一句则休云我罪已灭等。七小治懈怠喻。是人闻佛教能灭烦恼火。则以小闻望尽灭之。久而不尽则谓佛教无用。并皆弃舍。故是懈怠。八无求出意喻。亦名执我慢高喻。是人闻说众生则真如。以不解迷悟故。则云我既是真如则是已证得法界更何所修。则生懈怠故也

第七正行甚深难中三。初引佛语举正义。二云何下设难显违。于中初句总。次随十种垢法是别。恒上心现行故不离心也。三心无所行等是结难反征。谓虽闻正法无心依行而欲断惑。故知佛说闻法能断其义何在。又释此是遮救重难。谓若救言。若依教行即能断惑。故闻法能断义还存者。今重难云。此依教行既是心有所行何能断惑。若依道理。要须心无所行方能断结故。是故闻法终不能断。答意则此心无所行名如说行。故能断结。若但唯闻实无断义。可有闻而不行。无有行而不闻。故曰一切佛法以闻法为本故也。此与前正教甚深何别者。前以行征教难。教力摄行答。谓若无教勤行不成故。此中以教征行难。行能行教答。谓若不行多闻无用故。执教成行故。法首答也。十偈初一劝听总答。非但积多闻者明多闻不是过患。但是唯也。以阙行为失故也。后九举喻显失。一不如说行喻。二随说废思喻。三计文迷行喻。四自谓非分喻。亦名耽文失行喻。五恶业障碍喻。六不解自说喻。七不见自义喻。谓前约教此约义。八废正成助喻。谓如牛王目比丘诵八万法聚永度多亿众得道。自身不免堕地狱等。九隐非现是喻。谓如调达善说法内怀朽烂等。又倚恃此说非分自高。返为所害等。问何故此中诃毁多闻。十住品中乃赞多闻。答为信中行劣恐滞文故。又是闻熏之初令成一心无倒听闻故。十住已去行胜故。不滞着故。能广利生故

第八助道甚深难中三。初举正义。二何故下设难显违。于中六度四等为十。此约行辨。若约位论则加方便等四为十。此中般若应是世间慧摄。不尔非难故。三此一一法下结难反征。难意云智慧为众行之主。何不唯赞此而叹余行。余行离慧皆不得菩提。何须赞之。此即以助征正难。答意者以正助相资答。以能会助同正故。智首答之。十偈中分三。初一叹问劝听。次二偈开二章门。谓初偈明果非一行成正要待助资。后偈明众生乐欲别。随根故别赞。三释二章。初三偈释随根别赞。又涅槃中于悭等人前不得赞施等者据根未熟。为将护故。此文约根熟故。余亦尔。后四偈约法喻。释初相须章门。施为摄他。戒为自摄。此二通为众行之本。已修善根忍防不失。未生之善进故令生。又忍护外烦。进防内慢。故云防护。禅定伏除。智慧求断。故云安稳。又禅摄外散。慧证真理。故云安稳。四等益生称悦自意。故云安乐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跨一步,就成功

    跨一步,就成功

    继《靠自己去成功》之后,美籍华人作家、教育家刘墉更进一步,以跟女儿交谈的方式深入探讨处世、使用时间、运动、写作、记忆等问题,更可贵的是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他谈得非常具体,具体到怎样跟男生打交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怎样写好一篇游记、怎样记一个单词等细微问题。他所说的每一种方法我们都能做得到,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刘墉娓娓道来,妙语连珠,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许多简易有效的学习窍门和方法。这些窍门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能使我们从平凡中发现自己的“天才点”,如果加以发挥,就一定能成功。
  • 只愿今朝

    只愿今朝

    苏璟说,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减去已经走过的时间,减去吃饭睡觉还有其他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并不多。而在这不多的时间里,我只想把最多的那一份交给你,我的余生都将和你一起度过,不会有比你更重要的东西。我可以什么都不说,也什么都不做,静坐着,享受午后温暖慵懒的阳光照耀,风吹花香,就算虚度也不觉得浪费,因为有你。
  • 紫血回魂

    紫血回魂

    这本书是我自己从懂事起到现如今的经历,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许你不信,或许你不屑,但我所说的还是发生过,一点儿都不会改变。在我寿命将终的最后时刻里,仅仅是想让自己,不会忘记那曾经的种种往事,曾经那些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的鲜活生命!而对于即将迎接死亡的我,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见习魔法师(下)

    见习魔法师(下)

    有着海盗和魔导一族血统的马其雷,作为莫达山区选送到巴斯洛魔法学院的工读生,作为会魔法的人间凶器,带领着他梦幻的无敌宠物——胖小福,开始了他在继承巴亚克王国巴奈公爵前的魔法学习之旅……
  • 傲视轻歌

    傲视轻歌

    数十年苦修一朝破灭,风轻歌绝望之下怒劈神像却意外得到镇压于神像之内的魔念,带着魔念,风轻歌重生于中州边陲小城的一个家族公子身上,如此,浩瀚绮丽的中州大陆便多了一枚亦正亦邪的新星。辽阔帝国的皇帝?没那闲工夫!镇压万族?不,我只需要万族在我脚下颤抖即可,太古的神明、混沌的真灵?这些都不够强,也不是我的终点,我一定要看一看那传说的彼岸!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究极武神

    究极武神

    宅男穿越到未来世界变成小屁孩。没事时调戏美女,有事时被美女调戏,偶尔还练练自己最喜欢的功夫。武学发现之后,无数年的积累使得人类在生命发生的根本进化。练武之人可摧山断岳,焚江煮海,粉碎星辰。对活过一世的主角来说,在新的世界只想让自己不在后悔而已。
  • 天地秘录

    天地秘录

    机缘巧合之下,猪脚进入修仙之地,在这里他拜得名师,寻到红颜。魔怪作孽,他必须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守护这片大地。。。
  • 倾世孤傲:千劫殇

    倾世孤傲:千劫殇

    她,是天之骄女,神界第一神将。神帝最宠爱的女儿,更曾为爱痴狂,却落的父皇怀疑,被爱人利用而遭受九道弑神而亡。数年后,她又重生,拥有人人觊觎的十四大神器。这一世她没有心,她要逆天改命。她杀伐果断冰冷无情。步步重回巅峰。“你敢欺我,纯属找死,我,你永远望尘莫及!上一辈子的债我要你万倍奉还。”他,魔族至尊,实力无双神秘莫测,本也无心的他,当他的生命与她的生命蓦然交织,他们都为彼此融化,最后的决战,她不解他的用心良苦而肝肠寸断。她说:“我此生最大的错处就是为了你还相信爱情!”他慌了,而她已然被别人带走再无踪影,结局,他是否还可以挽回?
  • 战龙星辰

    战龙星辰

    遭灭门之祸,从此决心复仇,强吞幻文,半龙半人之身,脚踏数亿天才,走向神的道路,却发现一切皆是假象,灭神,灭人,灭龙,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