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27

第27章

二释名者。菩萨是人。明难是法。简异果法故依主释。明难有四义。一约心境。难谓真俗幽邃。明谓妙智朗照。二约教义。难谓十义甚深。明谓往复显畅。三约论道。谓难问。明答。以通问答故名明难。何者但举法直咨曰问。非理诘责为难。随问直陈曰答。委释显焕为明。四分宾主。约宾则长行中明设于难。约主则偈中明释于难。故曰明难

三料简者。就此因中或分二。初比位。谓此品下至回向二证位。谓十地品下证位。或分三。初三品是位前方便。升天品下十三品明三贤正位。十地下六品明十圣真位。或分四。初从此尽第三会为十解。以信是住之方便无正位故。摄属十住中。二第四会十行。三第五会十回向。四第六会十地等。或分五。开信异住故。又光云义分或三。初三品明始起于先际。二从升天下明善修于中际三不思法品等明终显于后际。或分四。初未信者令信。二第三会下已信者令入。谓解行也。三十地品下已入者令纯熟。四不思品下已纯熟者令解脱

四宗趣有二。初通后别。通论此三品明十信行法。于中作八门辨。一释名。二出体。三发心。四定位。五行相。六除障。七进退。八德用

三发心者谓始从具缚不识三宝名字等。创起一念信等。此约始教。如本业经(云云)。终教如起信论修行信心分(云云)。圆教如贤首品初(云云)。以小乘非此故不约说。顿教无位故亦不说(云云)。亦可小乘亦有初信义。如小论(云云)。顿中亦有信(云云)

四定位者此十信法于始教中自是位。如梁摄论云。如须陀桓道前四位。谓燸等。菩萨地前四位亦如是。谓十信十解十行十回向。又彼论及佛性论等皆云。地前修四行。谓十信修信乐大乘行。十解般若行。十行三昧行。十回向大悲行。又为除四黑障正使故。谓初除阐提不信障。二除外道我执障。三除声闻畏苦障。四除独觉舍大悲障。又信成净德因种。解成我德因种。行成乐德因种。回向成常德因种。又仁王经寄四轮王报。谓铁铜银金。以此教义故知。十信亦是位也。若约终教此信但是十住位之方便。自无别位故。本业经云。未上住前有此十心名字。谓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心。九戒心。十愿心。增修是心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中。心心有十增成百法明门名入习种性中。故知无位但是方便行也。又准六种性六忍六慧等文故亦是成证。又仁王但言三贤十圣不言四也。又此经中后四位皆有入定。出已列十名辨十义等。唯信中无此。故得知也。又本业经但有四十二贤圣不说五十二故知。问若尔何故仁王经十信为种性位仍只立三贤位耶。答此有相摄故如是。何者义准有四句。一以本位摄方便故唯有三贤。则没信名唯论住位。引文可知二以方便摄本位故即十住名十信。没十住名也。故仁王经云。十信十止十坚心。则不论十住但名十信也。三开方便异本位故。则如住前有此十心为方便等。四于方便处假说正位。如前始教。若约圆教有二义。若依普贤自法一切皆无位。若约寄法则同终教。然信满入位之际。通摄一切后诸位皆在此中。无不具足。此则约行摄位故也。问信既实无正位。何故始教说为位耶。答为始教机粗智浅行位不分。影似小乘教故说四位。终教机细智深克实分异故也

五行相者若始教行信等十心行(云云)。若依终教如起信论中四种信心五门修行等(云云)。若圆教如此三品所说(云云)

六除障者始教如前除阐提不信障。终教如论深伏烦恼等(云云)。若圆教如文总灭百障等(云云)。并是满心时灭

七进退者修信未满一万劫以还一切皆退。以是不定聚故。依本业经如轻毛随风等(云云)。设第六有不退心者但是作此不退之心。以非是位故。未得不退也。亦有人解将此为信不退者义恐不可。以经中说如轻毛故。无位故。论说修信未经万劫皆有退故。若至万劫信便已满。非第六故。若就始教以随粗相说信为位。是故今后三贤亦随相粗说。是故至十回向以上方得不退。如佛性论第一卷说。问彼论中是叙萨婆多师说。岂是大乘耶。答虽是萨婆多说然非彼宗。以说有十回向名位故。小乘无此位也。若终教中信满入住则为不退。如起信论信成就发心不退故。及此下文深心净信不可坏等(云云)。以圆同终故。入位已后方说为不退信也。以因从果称故如信忍等

八成德者始教中成净德因。及得铁轮王报亦能进入十解等。终教能成十住位已则能少分见法身佛。现八相成道等事(云云)。圆中通成后诸位。若约因得普贤三业遍周法界。约果遍尘世界成等正觉。如贤首说。二明品宗者以十甚深义为宗。信中成解行为趣

五释文者。此中三品则为三。初品明信中解。次品依解起行。后品解行具故成德耳。又释初行次愿后德位。就初中二。初正辨十义。后结通普见。前中依迁禅师释为十甚深义。于中分二。初文殊问众人答。明妙慧导众行。后众人问文殊答。明以众行成妙慧。又衍法师云。初一人问多人明。一中解无量。二多人问一人明。无量中解一。又文殊为法主故。多人同问佛境深法也。初一是缘起甚深。二教化甚深。三业果甚深。四佛说法甚深。五福田甚深。六正教甚深。七正行甚深。八助道甚深。九一乘甚深。十佛境界甚深。初缘起者。诸法依阿赖耶识自性缘生方得集起故也。何故最初辨此义者。摄论云。菩萨初学应先观诸法如实因缘以成正信解故。此之谓也。于中先问后答。亦是先明设于难。后明解于难。前中二。初总告。何故最初问觉首者。谓创发厌求非初觉不起。如善财初发于觉城故。又缘起甚深亦非觉不达故。二正难中此难何因生者。凡诸菩萨起信解行等皆依如此唯心道理。得异凡小而成正行故。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所言法者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故于此而起难问。问意云。心性是一果报种种。云何一心而生多报。又心性既一。果亦应一。果报既多。心亦应多。设尔何失。谓心若随报成多则失于唯识。报若如心为一则乖于业果。设若救言。若立唯一性心无有能熏可如所难。今明心性虽一随善恶业等能熏转故生果报异。此有何失。后遮此救。重更难云。业不知心心不知业等既不相知。何成熏习。熏习不成何得种种。难意如此。文中二。初举法设难。后五句遮救重难。前中三。初一句举法案定。次一句正显相违。后五句释成违相。初云心性一者谓心之性故。是如来藏平等一味故云一也。又心即性故。是第八识无二类故云一也。云何能生种种果报者显相违也。此是本末相违难。三或至善趣等者释成违相。于中五对。初一约依报。善趣是人天。恶趣三涂。二对约正报。于善趣中眼等诸根有具不具。恶趣中亦尔。三对重就依报。于根具中屠猎等为恶处戒施等为善处。根不具中亦尔四对重约正报就善处中有端正丑陋恶处中亦尔。五对就端正中有苦乐。丑中亦尔。如是种种差别故云不同。报既如此不同。其一心之义何在。自下五句古人释云。约不相知为难。谓心以觉知为性。能生于业。心之与业并得相知。云何经言业不知心心不知业等。此释恐不顺文。何者此不相知等与上诸句为同成一难。为更成别难。若同成一难。前心性是一果报种种。正是相违。故已成难。此不相知于彼何用。若成别难。复因何义而生此难。故知文意少别。是故今释不同古也。谓此即是遮救重难。然救在文外。设若救言心性虽一。然有善恶业等熏习种子功能生果有别。所依心性一而无二故无失也。今重难中有五对。初一约能依所依不相知故不成熏。此中业是能依心是所依。离所无能能不知所故业不知心。离能无所所不知能故心不知业。既不相知何成熏习。熏习无故岂得因业心生多报。此等相知约性力说。但无性无力。故不相知。非约情知。上约本识因相说。第二约果相。谓因果不相知。果谓异熟。果报具有二义。一能受报心。是本识种子识。二所受报相。是果报识。以种是果因不自因故。受不知报。以报是因果不自果故。报不知受。既不相知因果斯泯。心生种种。其义安在。第三约新熏不相知。谓于此报上受谓采纳则诸转识。以为能熏不同受报。心谓集起则第八识。以为所熏。互无自性。各不相知。熏习既亡。一心云何能生种种。故瑜伽云。不见藏住不见熏习。是名菩萨菩萨。第四约亲疏不相知。谓种子为因。所依本识为缘。以相待无性谓不自不他不共等故。亲疏相尽。故不相知。因缘既离。心生何在。第五约境智不相知。智谓能知即诸识见分。法谓所知即诸识相分。俱依一心各无自体。自体无矣。谁共相知。心境既亡。能所斯寂。心生种种其义安在。又释境法是心变故不知心。心托境生故不知法。无有境外心能取心外境。是故俱不相知。相无不尽也

同类推荐
  •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沧海遗民剩稿

    沧海遗民剩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连城壁

    连城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重生之弃后崛起

    重生之弃后崛起

    她很清楚自己的一世要经历什么,贬妻为妾、终生无宠、一死了之……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每一步都和她梦到的一样。可是有一天,眼前的帝王突然对她好了起来……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网恋这盘菜

    网恋这盘菜

    秦宇从没料到抢个boss能引出这么大动静。那身无半两肉的小牧师居然有个大号位列异域十强。好在秦宇用的是朋友账号,没暴露出自己真实身份。否则被追杀滋味可不好受。惹不起她彤爱君,躲总行吧?喂喂,同学你说什么?你看见班长大人在玩异域,你说那优等生眼镜妹玩异域等级还比咱高?她叫什么?大声点听不见!什么什么?彤—爱—君!秦宇超淡定,45度角忧伤望天:上帝,不带这么整人的!
  • 山海经怪物鉴

    山海经怪物鉴

    【耽美】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世间有了生灵万物,人类布遍了全世界,人类在繁衍生息的同时,上古神兽也在默默的守护着自己所在的栖息地,相对的,凶神则是与神兽对立的存在,凶兽霍乱天下、危害人间只为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自尧舜禹之后便很少再有人类与上古异兽相处的历史,上古异兽也逐渐变为传说。直至秦朝胡亥杀死丹妙挚爱只为强娶丹妙,丹妙愤恨的纵入湖中,日光使整片湖水呈美丽的红色,而丹妙纵入湖水后使整片湖水瞬间成血海,化作丹鸟复仇,却没能杀死胡亥。从此它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唯独嫉恨凤凰的美丽和与心爱之人的幸福生活,而凤凰心爱之人只是一介凡人,丹鸟便起杀心,于是便有丹穴山之巅的传说。
  • 当蝶予花开时

    当蝶予花开时

    利市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如果一对恋人在情人节那天到利市的蝶予花树下祈愿,那么这对恋人就会得到蝶予花花仙们的眷顾,与另一半长长久久......
  •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苏醒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她的悲喜也是从来没有意义的她总会想如果她没有来到过这里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她就不会弄疼了心她就不会哭红了眼她就不会遇见那么多讨厌她的人可是呢如果没有来到这里她也就不会遇见莫璃不会遇见安枍不会发现紫藤花的美丽不会发现她的生活因他而变从来不抱怨这个世界,即使她已被上帝丢弃。终于等到了上帝派来的天使。
  • 跃马大唐

    跃马大唐

    天宝四年,盛世大唐。安禄山正在崛起,杨国忠将权倾朝野,歌舞升平中孕育刀光剑影,太平盛世里暗藏血雨腥风。一名小小坊丁,崛起于市井之间,他是诗坛翘楚,他是天下枭雄。绝代佳人,为谁舞霓裳羽衣!大唐天下,谁将主社稷沉浮!
  • 凡仙传

    凡仙传

    一生带着难言说的追求,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方方明悟,修道一生,不若凡人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