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24

第24章

名号品第三

亦作四门分别 初释名 二来意 三宗趣 四释文

初中三。先分名者自下明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谓从此至第六会来。辨说所修五位之圆因成十身之满果。令诸菩萨解此义相故以为名。二会名者名普光法堂会。然释有五义。一约事。谓佛于堂内放光普照故。名此堂为普光。于中说法又名法堂此依主释。二约法。谓真俗遐周曰普。妙智照达云光。境智玄轨为法。此普光即法。又诠普光之法。堂内说此。依主为名。法通二释。堂唯依主。三约境。谓普体光用。法通教义。四唯约智。亦如境说。五约实。谓无碍法界一尘一行。皆遍因陀罗网重重显现。故称为普。即普圆明焕曜。故复云光。无不正轨。故亦云法。则法应缘成阴为堂。皆持业释。如以三空为门等。例准可知。又信该六位称普。灭惑显理为光。阴机为堂。三品名者如来之名号依主释。或如来则名号。以十号中如来为一故。于中名谓释迦等别名。号谓十号诸佛通名。又召体为名。标德为号。又亦名号无别。如文内说

二来意亦三。先明分来者前既举果劝生信乐。今明彼果能得之因令生正解故次来也。二会来者修因之中信最初故故次来也。又谓前会明所信之境。今辨能信之行。义次第故也。问名号等三岂属能信。答为成信故同会辨之。问前岂不成信。答凡约境生信。境有二义。一标举境法明有所在。二摄以就心令成信行。前会据初义。此中约后义。又前会果广而因略。相从俱属果。此会因广而果略。相从俱属因。问等是果法。何故前会明依。此中说正。答依报粗现易见故先辨。正报细隐难知故后说。又若约佛先须净土栖托。后辨正报。又亦可互在随举皆得。问明修因之中。何故此会与第六皆有果法。同会中间诸会无此例耶。答此会是修因之始而与果同会。而果在会初。十地等是成因之终。亦与果同会而果在会后。此等为显依果海以起圆因。因满还融归圆果。此乃文中宏致始终之幖帜者也。三品来者有二释。一云前品明依果。此明正报。正报之中不过三业。此品明身业遍应。谓名号依身而立故。四谛品明佛口业普周。光明觉品明佛意业遍觉。三轮摄伏。俱是正报。然身业最粗。故先辨耳。二释云。准下问答又此品明国土海义。前品既辨世界海。即明体随缘显其果相。今即约缘反显明其果体。辨相所依之实故次来也。各通三世间思之可见。又前会约华藏。此约忍土。有意(云云)

三明宗趣者亦三。先明分宗通至第六会来同是一番问答故。须同辨。谓是二周因果。初相后体。前是因果缘起。后是理实。二约会亦二。谓人法。人亦二。谓所信能信。所信中化主内证土海为体。七日思惟为相。又即如其像为相。加说为用。又现通及光照为用。助化中文殊以信中妙慧为体。吉祥胜德为相。又遍一切处为相。所说益物为用。谓说偈等。二能信中亦二。先约因证净为体。具德为相。殊胜功业为用。并如贤首品说。检出(云云)

二约果信中所显无尽法界为体。十身胜德为相。应机化益为用。亦如贤首说。法亦二。先约境谓信中平等土海为体。约机说十。及胜德为相。与行教相应为用。二约行谓信行内证为体。融摄诸位为相。成佛益生为用。问未知此舍那佛是何位中佛。答若说信法即信中佛。余位亦尔思之。三约品亦二。一约相以如来身名普应广益群生为宗。二约实以十佛国土海为宗

四释文者。于此修因契果生解分一番问答之内长分有三 初序分 二请分 三说分

此中序亦通第六会已来。请说亦尔

初中有三。先举佛所在明器世间。二善觉知下叹佛功德明智正觉世间。三与十佛土下叹菩萨功德辨众生世间初中相传。普光堂在菩提树东南可三里许熙连河曲内。佛初成道诸龙见佛树下露坐。遂为佛造此法堂。良以诸龙多为阴覆供养故耳。又以堂近树故与场同举。又依此经以菩提树为本。余处皆不离此也。又此中初始得者约信法辨之。莲华藏者信行开敷离染摄德。约法准之。又大集经中菩萨得莲华陀罗尼故。凡说法处皆有莲华座。余义并同前释

二善觉智下释智正觉世间殊胜。于中十句。文同摄论受用身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中初十句。如下第七会初二十一句总具。今依摄论及佛地论释此十句。初一总余九别。总中善觉智者彼名正觉。谓具后九德名善觉。以顺理离邪名正名善。开明照察名觉名智。别中初无二念者是一向无障功德。谓离二障故。异凡小故。又于远时方等境无知不知二现行故。是故由无二念名善觉智。二了达法性者论名趣无相法。此是能入无二功德。亦名调化方便功德。谓自能入离有无相清净真如。亦令他入故。三住佛所住者是观所调化功德。谓住大悲常观世间故。又是任运无功利乐有情不休息功德故。又安住圣天及梵住故。四等如来者谓得诸佛相似事业功德。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别。即理智益生三法无别。五至无碍趣者是永断所治功德。谓修二障对治道成就现前。已到解脱一切障处所依趣故。六具不退法者是伏外道功德。谓证教法彼不能转。伏彼显已正道法故。七无坏境界者是伏魔怨功德。谓违顺中境不能碍心。虽在世间八法不污。以世境娆心障善称魔。此降彼故。八住不思议者是安立教法功德。谓所说胜教超过一切寻思境故。九等达三世者是记莂三世功德。谓记莂去来皆如现在。分明无别故名等达。具此九别成初总句。同异成坏准思可见

三释众生世间中有二。先简定其人。后叹其实德。初中有四。一简多异少。谓十佛国土微尘数故。二简大异小。谓大菩萨故。三简终异始。谓一生补处故。四简新异旧。谓从他方来集。然此四位以前望后。展转奇特皆可准知。三中一生有三义。一约人中。二约天上。三约下生之身。此就化相。若约实报四种变易报中。唯有末后无有生死一位犹存。故云一生。此经意约前义辨也。二叹德之中。文有八句。义有七对。初二句药病一对。谓初句了彼机器种性。后句深证所授法界。二常善思等明染净一对。谓如摄论中依他起上遍计染分名生死。圆成净分名涅槃。二分不异名一依他。若见一分余分性不异。是故经说。如来不见生死不见涅槃。又中论云。世界与涅槃无毫厘差别。此名染净无碍。四句融摄。或以本从末唯世间。或反此唯涅槃。或相融而双现。或形夺而两亡。巧观此理名曰善思。恒观不息名曰常思。三因果一对。谓诸众生报果业因种种差别。明了此等皆依众生诸识心行而得成立。四教义一对。谓义是所诠诸法之义。味是能诠诸法之教。则名句味身。五缚解一对。谓观彼世间相即空故名离世法。不待坏世。六理事一对。谓缘所起法名曰有为。无性真理名曰无为。会缘即真而不坏缘起。是名究竟分别无为。泯理唯事而不失理。名曰究竟分别有为。下文云。于有为界出无为界而亦不坏有为界。无为亦尔可思准之。七三世一对。谓知三现在各摄过未。及相即入。是为十世。靡犹无也。贯谓通也。于此三世无不通达。上来序分竟

第二请分此中通请下五会文。于中有三。初念请。二念问。三念现。问中裕梵等法师离为一百二十四问。谓初十问法身自体之行。中间一百问报身起修之行。后十四问方便身平等之行。又若合中间九十问为九问。即总四十三问。光统师合随喜心等为一问。即为三十四问。初十问先际佛法。次十问中际佛法。后十四问后际佛法。至下第六会来答之。今依此释总分为三。初十问因所依果。次十问果所起因。后十四问因所得果。摄论云。无不从此法身流。无不还证此法身。欲明因依果成还能克于果。果能垂于因还为因成果。因果相成缘起无性无自性故。即真法界无性即体不碍缘起故。真法界不坏因果。因果缘起理实之义案此而立。又初十问此会初三品内通答之。若别分四谛答说法一问。光觉答势力正觉二问。此品答余问。通答顺文。明难下三品别自有问。以信不成位故。无悬问十信之言。不同十住等。此初十问二释。一约依正二果为问。谓初一通问净土依报。二通问法身正报。三问土严具。四问法身所证。五问土离染。六问证后说法。七问前土体。八问正报光轮。九问应缘起土。十问现正等觉八相等事。二唯约土海为问。以准下文及璎珞经此会明国土海义故也。十中前五明土众德具足。后五明土体用圆备。又初一是总余九是别。别中土有九义。一别住义谓红莲华等如摄论说。二具德义谓理行事等各有校饰。三轨持义谓土法比证所得不同。四离染义谓自性与相及用等净。五成教义谓约言显土如说世界等。六自体义谓理智识事皆有体故。七妙用义谓威光摄伏等。八缘起义谓随众生机佛刹起故。又令随刹而起因行。又随刹佛出故亦云起。此顺兜沙经。又随因缘具而刹得起。如起具因缘世界等。九现觉义谓诸刹海现成正道以依正无碍故。余义准下答中知之。次因中十问从升须弥下至菩萨住处来答之。初九问约位自行。后随喜下问随缘化物行。初中十藏何故。问在回向后。下答在回向前者。以藏有二义。一是出生义故在回向后。出生地上证智故。二是收摄义故在回向前。收摄诸行令成回向故。由此二义二处互显故不相违。十愿初地内答。十定十忍品答。以观心纳理为忍。止心不散为定。止观无碍唯是一心故。二处各显一义。以诸菩萨缘真俗境皆有二义。一不颠倒。二不散乱。具如梁论说耳。十自在十明品答。以作用明委故立二名。以别翻菩萨本业经彼问中亦名十明故。兜沙中名十飞法。又十顶不见别答。古人有将梵网经于此计会云此脱错。恐难依用。今寻彼经十一处说法。六处同此。彼云化乐天说十禅定。初禅说十金刚心。二禅说十愿。三禅说十忍。四禅摩醯首罗宫说心地法门。不云重会普光及祇洹重阁。又此问与彼有同不同故难用耳。有云不思议品有答。但不思品等既答后果问。不可属此。又僧祇品明十大数。因位穷终数中之极。故亦得云十顶。但此品初自别有问。故亦难属。寿命品中十重佛土上至穷终。贤首佛刹最极际故称为顶。然有十重故云十顶。亦得无伤。以彼品初既无别问故得为答也。此中约望下尊高为问。下文就当处相续而答。又但此经下文别有问者即于此无问。下若无问而有说者即是答此问也。故须知之。随喜心下明问菩萨随缘起行。即菩萨住处品答之。以彼文中明菩萨随机普应诸处起胜行故。此约能依之行为问。下就行所住处为答。依此而判中际佛法中。问答相属亦极明耳。下明随缘化他中。初见他少善而心随喜。二化众生令绍佛种。谓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等。此二是化他心。下明化他行。谓云何不断。以救度故。何处救。烦恼妄想中故。如何救。知根行故。以何救。解法药故。云何救度成。谓令离集垢超苦难决道疑证爱灭。如次四句应知。后际中十四问。不思议品至普贤品通答之。于中胜法者是菩提胜法。同上文。不动转者是无功用故。余义多同前会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权谋之姬乱天下

    权谋之姬乱天下

    那一年,香山枫林惊鸿一瞥,是谁迷了谁的眼?那一年,究竟是谁痴缠了谁的一生?那一年,又是谁沦陷在了谁的阴谋阳谋之中?半路皇子究竟是人畜无害,心思单纯,还是妖孽邪肆,韬光养晦?第一名妓,如果她的微笑是欺骗,那么眼泪又是否真实?前朝遗孤,在爱情与仇恨之间抉择,推出去的爱人还能再回来吗?巾帼女将,一眼倾心的,究竟是不是良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修真代码

    修真代码

    简介一:什么?炼丹需要三味真火?炼丹炉?拜托,我用高压锅炼的都比你好。喂!那谁,灵气用完了,就来个充电宝呗。我这个比灵石管用,而且还不贵。人不如神?谁说的?“科学”在哪里都是真谛。简介二:“你们不就是一群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作恶多端,坑蒙拐骗的元婴老怪吗?我告诉你们,只要我动一动手指头,就能让你们变成粑粑…”看着面前数十位元婴期高手,唐龙一边谩骂着,一边在心中算计着:“战斗力都在50000+,防御力30000,华夏剑充能需要12秒,hold住先…”简介三:“别以为你是世人信仰的神,就觉得很了不起。看我的宇宙战舰…妈了个巴子的…”简介四:本书其实是记录一个凡人,在修真界如何存活的过程。爽点自找,打打杀杀什么的,前期有但并不是“龙傲天”。入坑请谨慎,谨慎,慎…
  • 仙道之巅

    仙道之巅

    何为仙道,修仙之路,仙亦有道,魔亦有道。自古正邪不两立,正义战胜邪恶只不过是童话。恒州大陆魔云涌动,一代魔君崛起的故事展开了。。。
  • 守护甜心之静

    守护甜心之静

    身为杀手的我居然穿越到了守护甜心这个世界!成为了亚梦的姐姐。守护者的不信任让亚梦离开了他们。和我、凪彦、几斗一起去了中国学习~
  • 永恒神剑

    永恒神剑

    这是剑的世界,没有花哨的法术,只有修炼到极致的剑法。万般皆下品,唯有剑最高。无上剑塔,剑神十层,剑截天河,动苍穹;中央帝国,剑中皇者,剑斩星辰,灭天下;北极剑域,踏天剑者,执掌剑道,踏天而行;西域雷帝,霸绝九天,却壮年陨落,流入凡尘。一个少年,身负血海深仇,从最底层剑谷走出,得雷帝传承,闯雷域,入北极,灭剑塔,终将成长为剑神之王,踏天而行。
  • 六道忍者村

    六道忍者村

    以动画片"火影忍者"为素材的热血小说.战国时代以宇智波一族宇森之千手一族和解结束.但二十年后,九尾袭击了当时最强大的忍者村.漩叶,当时的火影为了保护村子,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九尾封印在刚出世的儿子漩涡木麻身上.把赌注全压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 无境道

    无境道

    人生路崎岖坎坷,错综事变幻莫测。人世间千奇百怪,唯有真情永相伴。-----------------------------------本书主角沈寒峰一个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物。却因为体质乃是万载前‘古寒体’以及无上功法‘玄通决’卷入乱世纷争之中……怎奈世事无常,任你本事强横无比,却也躲不开阴谋算计。当沈寒峰再次苏醒,便今朝非往昔。冰魔现,神鬼寒,震玄境,碎恩仇。-----------------------------------ps:本书属于慢热型,书友可先收藏,等肥了在观看。
  • 一浮尘一

    一浮尘一

    说起他,老女人眼角的细纹都笑散了,他长得丑,又穷,唯唯诺诺这一生。给姑娘们讲他的故事都不乐意听,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有钱又潇洒的公子哥,可是她还是会常常梦到她的老陈.他给她洗头发,他说为了她一定要多活十几年,他说为了她要做一个好人,老了,经不起回忆了,有钱的享乐作福又多寿,贫穷的受苦受难更命短,生也生不对,死也死不起,到头来,只能化作灰尘,浮在这凡世上空,
  • 妖精的记忆

    妖精的记忆

    创生与破灭的两个未来,围绕着女神教义所展开的冒险故事。背负着所爱之人的仇恨的少女,在“神属”与“魔王眷族”之间的抉择,信仰被打碎后,只为了爱人而向整个世界宣战的黑暗向变身文。“蕾丽芙,我会让整个世界铭刻住你的名字!”——雷恩
  • 往事且随风

    往事且随风

    边看边写,好故事好像不是靠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