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9300000020

第20章 杂症大小合参(3)

庸者反易,盖不知虚虚实实之利害,阴阳造化之深微,常多一时之偶中也。况千端万绪,宁能悉诸简编,即载藉极博,尤必赖乎灵敏,丹溪曰:医者,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随时取中,宁无愧乎?洁古云:运气不齐,古今易辙,旧方新病,难相符合。许学士云:予读仲景书,守仲景法,未尝守仲景方。乃为得仲景心也。故医术之要,先寻大意,大意既晓,则条分缕晰,脉络方明。《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历观名论,皆以别症为先,嗟嗟别症,甚未易也。脉有雷同,症有疑似,水火亢制,阴阳相类,太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行盛势,反泻衔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转伤哉!积聚在中,实也。甚则嘿嘿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眼花,或泄泻不实,皆大实有羸状,正如食而过饱,反倦怠嗜卧也。脾胃损伤,虚也,甚则胀满而食不得入,气不得舒,便不得利,皆至虚有盛候,正如饥而过时,反不思食也。脾肾虚寒,真阴症也,阴盛之极,往往格阳,面目红赤,口舌破裂,手扬足掷,语言错妄,有似乎阳,正如严冬惨肃,而水泽复坚,坚为阳刚之象也。邪热未解,五阳症也。阳盛之极,往往发厥,厥则口鼻无气,手足逆冷,有似乎阴,正如盛夏炎灼,而林木流津,津为阴柔之象也。大抵症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诸沉侯、久侯。彼假症之发现,皆在表也,故浮取脉而脉亦假焉;真症之隐伏,皆在里也,故沉侯脉而脉可辨耳。且脉之实者,终始不受;脉之虚者,乍大乍小,如与人初交,未得性情善恶之确,必知交既久,方能洞见情性善恶之真。适当乍大之时,便以为实。适当乍小之时,便以为虚,岂不误甚!必反复久候,则虚实之真假判然矣。然脉辨已真,犹未敢恃,更察禀之浓薄,症之久新,医之误否,合参共究,自无循情,且脏之发也,类于腑;血之变也,近于气。调气者,主阳而升;调血者,主阴而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独不思人以生死寄我,我岂可以轻试图功!彼祸人者,无足论矣。即偶中者,讵可对衾影哉!然难明者,意。难尽者,言。惟愿有志仁寿者,读书之外,而于起居嗜卧,触类傍通。至于临症,即病机浅易,必审察昭昭,既标本彰明,必小心翼翼,明矣,慎矣!必以精详操独断之权,毋以疑惧起因循之弊,设有未确阙疑,务以脉候反复参详,宁可多从不处用力,要知医为司命,功专去病以长生,慎勿舍生而治病,犹徒宅亡身,标本何在!未大虚而过加温补,诒误不至伤生,继以寒凉投之,其功愈效。若不足误加苦寒克削,犹死者不复生,断者不可续,纵加温补,莫可挽回,试思古云: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诚然也。

化源论

夫不取化源,而逐病求疗者,犹草木将萎,枝叶蜷挛,不知固其根蒂,灌其本源,而但润其枝叶,虽欲不槁,焉可得也!故《经》曰:资其化源。又曰:治病必求其本。

又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垂训谆谆,光如日月,无非专重源本耳。苟舍本从标,不惟不胜治,终亦不可治。故曰:识中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如脾土虚者,温暖以益火之源;肝木虚者,濡润以壮水之主;肺金虚者,甘缓以培土之基;心火虚者,酸收以滋木之宰;肾水虚者,辛润以保金之宗,此治之本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此治实之本也。金为火制,泻心在保肺之先;木受金残,平肺在补肝之先;土当木贼,损肝在生脾之先;水被土柔,清脾在滋肾之先;火承水制。抑肾在养心之先,此治邪之本也。金太过则木不胜,而金亦虚,火来为母复仇;木太过则土不胜,而木亦虚金来为母复仇;水太过,则火不胜而水亦虚,土来为母复仇;火太过则金不胜,而火亦虚,水来为母复仇,皆亢而承制,法当平其所复,扶其不胜。《经》曰: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此治复之本也。至于阴阳生克,虚实真假,意会无穷,难可言尽。即六淫易着,然风兼寒,当从温散,兼热当从辛凉;寒独寒,当从温补,兼湿当从温渗;中暑当从清解,伤暑当兼益气,湿外受当从发散,内主当从燥渗湿寒,温散湿热,清利燥木枯槁之象。大半火灼,金水受伤,然亦有阴寒太过,津液收藏,犹肃杀凛冽之后,阳和之水,而成坚冰燥裂矣。火之源,源在水中,而与元气势不两立,故有火者,必元气伤者半,阴水亏者半,正治益炽,从治乃息。惟骤受外邪者,暂行清利,但六淫皆为客气,未有不乘内伤,伤多伤少,孰实孰虚,标本既明,轻重乃别,斯无误矣。医司人命,可不慎欤!

评伤寒论

夫人之有生者,皆精气神具备而成之也。少年遇事敏捷,老大应物模糊,亦精气神之强弱殊之。其间盛衰修短,疾病安危,总不外此三者,故鱼一刻无水即死,人一刻无气即亡,试思人之能行能立能坐,及能运用持重,高声大语,皆赖一气为之。假气一弱,则行立坐卧、持重言语者无力矣。设遇外邪,乘虚而袭,正气愈伤,身益野狼狈,不能起床矣。气足而神生,气弱而神困矣。气化而精生,气虚而精散矣。《经》曰: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要知外邪之触,必乘正气之虚。治之者,乘其表邪初客,急为疏解,使无深入以伤于里,继以调和之剂,则表邪散而中气和,自可相安无恙。若外感少,内伤多,只须温补,不必发散,正气得力,自能推出寒邪。盖元气极虚之人,虽即微邪,易能感受,惟助正气一旺而健行,则微邪不攻而自退。若罔顾正气之虚,而徒以逐邪为事,则元气转伤,犹迫良民而为寇,即微邪,反乘虚伏匿而为病矣况有毫无外感,因劳而发热者,谓之劳发,只须补中,尤忌疏解。即有头痛、恶风、口渴等症,殊不知头痛者,非虚火上浮,即血虚作痛也。恶风者,阳虚不能卫表也。口渴者,脏腑津液不足,或肾虚引水自救也。以脉消息,病无遁情,不论浮沉大小,但重按无力,便非实症,奈何泥于上古多歧、传经支离等语,凡有发热头痛,即用古方太阳经药,重加发散,津液耗亡,欲不口喝发热其可得乎!复谓阳明经症见矣。忍饿以虚其里,疏散以虚其表,化源之机既绝,阴道之消烁日深,欲不胁痛、耳聋,其可得乎!复谓少阳经症见矣。芩柴和解之剂一投,引邪深入之害实大,以致脾虚气弱,欲不腹满嗌干,其可得乎!复谓太阴经症见矣。重为峻攻其里,脾阴愈耗,欲不口干大渴、便秘、烦躁,其可得乎!复谓少阴经症见矣。寒凉峻利之药一投,肝肾之阴愈槁,欲不烦满舌卷囊缩,其可得乎!尚谓厥阴经症见矣。不知种种症侯,皆由调治失宜,以令邪气日深,正气日消所致,直至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乃认虚寒,方议温补,已无及矣。故古人伤寒类方,初则麻黄、葛根、柴胡等汤,继则调胃、大小承气,未列回阳救急汤、温经益元等汤,重用参、 、姜、桂、术、附,以追失散之元阳。殊不知寒凉久进,热药难温,克削久投,补药难挽,奈何后人不详此旨,徒遵上古证治真伤寒之旧例,引治今人禀赋虚弱者之类同,凡遇本元虚损,发热、口干、烦躁,正气不足之症,以作外邪深入有余之治,纵得苟延残喘,而不至精神消耗殆尽者未之有也。盖古人传经等论,不过明为寒邪,自阳及阴,由表入里,然邪之所凑,岂有定位!况阴阳相关,表里输应,表病不解,里亦随病,阳病不除,阴亦随伤,此表里阴阳本气为病之必然,岂必待有邪传处所致乎!故始或因外邪感袭者,亦有之,然继则累及阴阳本气自病矣,故名伤寒,夏云病热。伤寒者,已往之病原,病热者,现下之实害,寒既为热,则所伤之寒早已消弭。《经》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原由阴精不足,而致病热、病温。今既病而阴精愈消愈竭,此时虽寒邪消散,奈真阴正气受伤,更热更损,莫可发生,以制阳光,故久热不已耳,岂寒邪既出表入里而为热,复能变寒,由里出表再传而为二候、三候乎,此必无之理也。若能以外邪为始病之因,以阴阳本气自病,为继病之实,善为调之适之,则何有久病不解之候也。如始终以寒邪为实迹,传变为定期,反复攻逐,是犹缚妻子以为贼,指路人以为父,何其冤哉!抑皆未究致热之所由来,而不达经,所谓“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至理也。况天人一理,相生所以相继相克,所以相成,故天之火,深藏于水土之中,凡井水气蒸,上中温暖,则地表清肃,犹人之丹田,元阳封固,则火不浮游于上,中宫脾元充足,则火不散越于表。盖火之藏纳,不外乎水土之中,故发热者,即我身内之火,因正气虚而不能按纳,邪乘虚而激出之,乃阴阳本气反常之变,实非外来之火也。凡遇客邪一退,脾元虚者,调中以敛阳;阴中水虚者,补水以配火;阴中火虚者,补火以藏源,则故物仍归病斯愈矣。如不知此,竟以火为外邪,重汗以亡其阳,阳无归源之力矣;重下以耗其阴,阴无配阳之能矣;复加寒凉峻削,脾元益伤,肌表之浮阳,何能敛纳,将此身内必妄之火驱灭。必欲其尽,将此有限之精神磨灭,必欲其完,以有形之猛剂,攻无迹之阴阳。况火者,生身之始,而精气神,亦因之以生者也。试思人与物不热,则无气矣。故气生于火,而火为气之祖也。人但恶火之为热而清之,独不思火去而气亦绝矣。虽欲不死,其可得乎!此(张)心痛时表,幸慈寿者进思之,务求要领,毋事支离,必详虚实,勿拘故套。既知百病之来,莫不乘虚而入。则以正虚为本,而外邪为标,保精气神,以治客病则客病退,而正气无伤。若伤精气神,以治客病,则病不退,而正气徒耗,舍本从末,适足以伤生矣。惟初病正气尚旺,客病牢固者,急为驱逐,勿致蔓延,若一概瞻顾因循,犹似闭门留寇,岂其治乎?

乙癸同源论

古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其说维何?盖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于上而主静;相火者,居乎下而主动。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肾应北方壬癸,于卦为坎,于象为龙,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肝应东方甲乙,于卦为震,于象为雷,雷藏泽中,雷起而火随之。泽也,海也,莫非水也,莫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至于春升,龙不现则雷无声,及其秋降,雷未收则龙不藏,但使龙归海底,必无迅发之雷,但使雷藏泽中,必无飞腾之龙,故曰肾肝同治。东方者,天地之春也,勾萌甲折,气满乾坤,在人为怒,怒则气上,而居七情之升,在天为风,风则气鼓,而为百病之长,怒而补之,将逆而有壅绝之忧,风而补之,将满而有胀闷之患矣。北方者,天地之冬也,草黄米落,六字萧条,在人为恐,恐则气下,而居七情之降,在天为寒,寒则气惨,而为万象之衰,恐而泻之,将怯而有颠仆之虞,寒而泻之,将空而有涸竭之害矣。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当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肝木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伐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泄,气血攸分,即泄即补,水木向府,总之,相火易上,身中所苦,泄木所以降气,补水所以制火,气即火,火即气,同物而异名也。故知气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义矣。然时医多执“肝常有余”之说,举手便云平肝,殊不思《经》曰“东方木也,万物所以始生也。”《圣济经》云:四时之所化,始于木;十二经之所养,始于春。女子受娠一月,是厥阴肝经养之,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故戒怒养阳,使先天之气相生于无穷,是摄生之切要也。盖春属肝木,乃吾身升生之气,此气若有不充,则四脏何所禀,水如春无所生,则夏长秋收冬藏者,将何物乎?五行之中,惟木有发荣畅茂之象,水火金土皆无是也。使天地而无木,则世界黯淡,其无色矣。培之养之,犹恐不暇,而尚欲剪之、伐之乎!故养血和肝,使火不上炎,则心气和平,而百骸皆理。况肾主闭藏,肝主疏泻,是一开一合也。俗云:肝有泻无补,不知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剂,皆补肝之药也。人特习而不察耳。

运气论

同类推荐
  •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虚篇

    福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赋注

    心赋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Stories from Pentamerone

    Stories from Pentamer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还能对你说:两世缘

    如果还能对你说:两世缘

    这是一个死循环。谁能保证东升国的下一代君主不会复制前辈走过的路。简柒坐在帝心公馆门口的台阶上如是想到。“小玖,你到底在哪儿啊。”下一秒,简柒从门口消失,公馆内的电视机自动开启,播报着一则新闻:在B市的考古现场,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墓群中挖出的一个大红色棺木在挖出后第二天,会被重新埋回地下。同时,在我们进行挖掘工作的这几天,总能看到一只狼有意在摄像机前走过,它经常趴在不远处的山顶上,注视着我们的工作。这只狼通体银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联系各大保护区......
  • 纯阳仙道

    纯阳仙道

    上古时期,妖圣金乌焚天毁地,立万世之威!而今,乱世一少年,偶入仙门,在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以稀薄之血脉,开旷古之诗篇。巅峰之路,白骨累累,斩仙屠神,是为圣!
  • 至尊邪神

    至尊邪神

    一代邪尊殒命重生。“这一世,与我为敌之人,一个不留!”“这一世,与我争物之人,一个不放!”“这一世,我要那天随我意,我要那地随我心!”“阻我者,杀无赦!”
  • 人造人锦诺

    人造人锦诺

    和她分手之初真让人痛不欲生。洁提出分手的原因是我太关注自己了,言外之意是我太自私了。现在想想,自己的确真的不够关心洁。
  •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笑争春

    笑争春

    穿越重生后,叶有花决意活出精彩无悔人生。家贫如洗咱不怕,谁没几个发家致富金手指?可身负短命血咒的设定是个什么鬼?还没想好怎么破,狗血剧情一波接一波,天啦噜,臣妾做不到啊!
  • 雷锋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雷锋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百年仙途

    百年仙途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命降诅的少年,誓要与天争命……年少不惧修行路纵横三界援伊人三魂残缺当立誓百年成仙逆天命
  • 武道长空

    武道长空

    ----------气贯苍穹,武证长生!----------当将他的神魂带到这个世界的那块龙鳞不再吸取他体内力量的时候,他的崛起再也无人能够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