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9100000052

第52章

寶積。住盤山。僧問。如何是道。積曰咄。僧曰。學人未領師旨。積曰去。上堂。心若無事。萬法不生。意絕玄機。纖塵何立。道本無體。因體而立名。道本無名。因名而得號。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蹤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又曰。夫心月孤懸。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又曰。禪德。可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導師云。法本不相礙。三際亦復然。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鎻難。所以靈源獨耀。道絕無生。大智非明。真空無迹。真如凡聖。皆是夢言。佛及涅槃。竝為增語。禪德。直須自看。無人替代。又曰。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

慧寂參應真禪師

慧寂。韶州葉氏子。九歲投不語通出家。十四父母取歸。欲與婚媾。寂遂斷手二指。跪致父母前。誓求正法。以答劬勞。父母乃許。再詣通得披剃。一日通令寂將床子來。寂將到。通曰。却送本處著。寂從之。通曰。牀子那邊。是甚麼物。曰無物。通曰。這邊是甚麼物。曰無物。通召慧寂。寂曰諾。通曰去。遊方。謁應真。真甞謂寂曰。國師當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箇。授與老僧。乃曰。吾滅後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彌到來。大興此教。次第傳授。無令斷絕。我今付汝。汝當奉持。遂將其本授寂。寂接得一覽。便燒却。真一日問。前來諸相甚宜秘惜。寂曰。當時看過。便燒却了也。真曰。吾此法門。無人能會。惟先師及諸祖師諸大聖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寂曰。慧寂一覽。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執本也。真曰。然雖如此。於子即得。後人信之不及。寂曰。和尚若要。重錄不難。即重集一本呈上。更無遺失。

慧寂謁洪恩禪師

洪恩。(馬祖法嗣)住中邑山。慧寂自江陵受戒。回往中邑謝戒。恩拍口作和和聲。寂從西過東。從東過西。又當中而立。然後謝戒。却退後立。恩曰。甚處得此三昧。曰於曹溪印子上脫來。恩曰。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甚麼人。曰接一宿覺。寂却問。和尚甚處得此三昧。曰我於馬大師處。得此三昧。寂曰。如何得見佛性義。曰我與汝說箇譬喻。如一室有六窓。內有一獼猴。外有獼猴。從東邊喚猩猩。猩猩即應。如是六窓。俱喚俱應。寂禮謝。起曰。適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祇如內獼猴睡著。外獼猴欲與相見。又且如何。恩下繩牀。執寂手作舞曰。猩猩與汝相見了。譬如蟭螟蟲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頭呌喚云。土曠人稀。相逢者少古寺和尚。亦(馬祖法嗣)一日天然來經宿。明旦煑粥熟。行者只盛一鉢與寺。又盛一碗自喫。殊不顧然。然即自盛粥喫。行者曰。五更侵蚤起。更有夜行人。然問。寺何不教訓行者。得恁麼無禮。寺曰。淨地上不要點污人家男女。然曰。幾不問過這老漢。

(癸未)無業禪師住汾州西河(馬祖一法嗣)

無業。住清凉八年。復南下至西河。刺史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業曰。吾緣在此矣。繇是雨大法雨。垂二十載。并汾緇白。無不嚮化。凡學者致問。多答之曰。莫妄想。甞有僧問。十二分教。流於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師西來。別唱玄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只如上代高僧。竝淹貫九流。洞明三藏。如僧肇融叡等。豈得不知佛法耶。業曰。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但隨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將蜜果換苦葫蘆。淘汝諸人業根。都無實事。神通變化。及百千三昧門。化彼天魔外道。福智二嚴。為破執有滯空之見。若不會道及祖師意。論什麼生肇融叡。又曰。只如野逸高人。猶解枕流漱石。棄其榮祿。亦有安國理民之謀。徵而不起。況我禪宗途路。且別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向折脚鐺子裏煑飯。喫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係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時輩貪名愛利。汩沒世途。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傷惜。設悟理之者。有一知半解。不知是悟中之則。入理之門。便謂永脫世累。輕忽上流。致使心漏不盡。理地不明。空到老死無成。虗延歲月。且聰明不敵生死。乾慧未免輪回。共兄弟論實。不論虗。只這口食身心。盡是欺賢罔聖。求得將來。他心慧眼觀之。如飲膿血相似。總須償他始得。阿那箇是有道果。自然感得他信施來。學般若菩薩不得自謾。如氷凌上行。劍刃上走。臨命終時。一毫凡聖情量不盡。纖塵思念不忘。隨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裏託質。泥犂鑊湯裏煑煠一遍了。從前記持憶想。見解智慧。都盧一時失却。依前再為螻蟻。從頭又作蚊蝱。雖是善因。而招惡果。且圖箇什麼。兄弟。只為貪欲成性。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繫著。無成辦之期。祖師覩此土眾生。有大乘根性。惟傳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揀凡之與聖。愚之與智。且多虗不如少實。大丈夫兒。如今直下休去歇去。頓息萬緣。遊生死流。迥出常格。靈光獨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獨步。何必身長丈六。紫磨金輝。項佩圓光。廣長舌相。以色見我。是行邪道。設有眷屬莊嚴。不求自得。山河大地。不礙眼光。得大總持。一聞千悟。都不希求一飡之直。汝等諸人。儻不如是。祖師來至此土。非常有損有益。有益者。千萬人中。撈摝一箇半箇。堪為法器。有損者。如前已明。從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賢。有進修之分。所以先德云。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

盤山寶積禪師入寂(馬祖一法嗣)

寶積。住幽州盤山。將入滅。告眾曰。有人邈得吾真否。眾皆將所寫真呈積。皆不契積意。弟子普化出曰。某甲邈得。積曰。何不呈似老僧。化乃打筋斗而出。積曰。這漢向後掣風狂接人去在。積乃奄化。

澄觀國師說心要

德宗誕節。敕迎澄觀入內。講華嚴宗旨。講畢。帝謂群臣曰。國師能以聖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賜為國師之號。時順宗為皇太子。甞問心要於觀。觀答書曰。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深能廣。非有非空。不生不滅。無終無始。求之而不得。棄之而不離。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雖即心即佛。惟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於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若一念不生。則前後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無智無得。不取不捨。無對無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棄妄。猶棄影勞形。若體妄即真。猶處陰影滅。若無心忘照。則萬慮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行爰起。放曠任其去住。靜鑒覺其源流。語默不失玄微。動靜未離心界。言止則雙忘知寂。論觀則雙照寂知。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了。是以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寂。則般若現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現。實繇般若之功。般若之與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與始修。實無兩體。雙亡證入。則妙覺圓明。始末交融。則因果交徹。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成道。無一塵而非佛國。故真妄物我。舉一全收。心佛眾生。渾然齊致。是知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智。而融萬境。言窮路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惟忘懷虗朗。消息冲融。其猶透水月華。虗而可見。無心鑒像。照而常空矣。

豐干寒山拾得示現天台

豐干。不知何許人。唐貞元初。居天台國清寺。剪髮齊眉。衣布裘。人或問佛理。止答隨時二字。甞唱道。乘虎出入。眾僧驚畏。無誰語。有寒山子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時謂風狂子。獨與干相親。寒居止唐興縣西七十里寒巖。以是得名。拾因干至赤城道側。聞兒啼聲。問之云。孤棄於此。乃名拾得。携至寺付庫院後。庫僧靈熠。令知食堂香燈。忽登座。與佛像對盤而飡。復於聖僧前。呼曰小果聲聞。熠告尊宿等。易令厨內滌器。常日齋畢。澄濾殘食菜滓。以筒盛之。寒來即負之而去。寒容貌枯瘁。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時至寺。或廊下徐行。或厨內執爨。或混處童牧。或時呌噪。望空嫚罵。或云。咄哉咄哉。三界輪迴僧。以杖逼逐。即撫掌大笑。一日問干。古鏡不磨如何照燭。曰氷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什麼。寒拾俱作禮。干謂寒曰。汝與我遊五臺。即我同流。若不與我去。即非我同流曰我不去。干曰。汝不是我同流。寒問干。汝去五臺作什麼。曰我去禮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干尋獨入五臺。逢一老翁。問莫是文殊否。曰豈有二文殊。及作禮。忽不見。後回天台而化。寒因眾僧炙茄。以茄串打僧背一下。僧回首。寒持茄串云。是什麼。僧云。這風顛漢。寒示傍僧曰。你道這箇師僧費却多少鹽醫。趙州到天台。行見牛跡。寒曰。上座還識牛麼。此是五百羅漢遊山。州曰。既是羅漢。為什麼作牛去。寒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寒曰。笑作什麼。州曰。蒼天蒼天。寒曰。這小廝兒。却有大人之作。拾掃地。寺主問。姓箇什麼。住在何處。拾置箒叉手而立。主罔測。寒搥胸曰。蒼天蒼天。拾問。汝作什麼。寒曰。豈不見道。東家人死。西家助哀。因作舞。笑哭而出。又於莊舍牧牛。歌咏呌天曰。我有一珠。埋在陰中。無人別者。眾僧說戒。拾驅牛至。倚門撫掌微笑曰。悠悠哉聚頭作相這箇如何。僧怒呵云。下人風狂。破我說戒。拾笑曰。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驅牛出。乃呼前世僧名。牛即應聲而過。復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遭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然大。汝辜於佛恩。護伽藍神。僧厨下食。每每為烏所耗。拾杖抶之曰。汝食不能護。安能護伽藍乎。神附夢於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詰旦說夢。一一無差。視神像。果有所損。驚異。牒申郡縣。郡謂。賢士遯迹菩薩應身。號拾得賢士。初閭丘胤。將牧丹丘。頭疾。醫莫能愈。遇一禪師。名豐干。言自天台來。謁使君。告之病。干曰。身居四大。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索器呪水噀之。立愈。胤異之。乞言示此去安危之兆。干曰。記謁文殊普賢。此二菩薩。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國清寺執爨滌器寒山拾得是也。胤到任三日。至國清問。此寺有豐干禪師否。寒山拾得復是何人。僧道翹對曰。豐干舊址。在經藏後。今閴無人矣。寒山拾得。尚處僧厨。胤入干房。止見虎跡。復問。在此作何行業。翹曰。惟事負舂供僧。閑則諷詠。入厨。尋訪寒拾。見於竈前向火。撫掌大笑。胤致拜。二人連聲呵叱。把手復大笑曰。豐干饒舌。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僧徒奔集。遞相驚訝。何故尊官禮二貧士。時二人乃把手走出寺。胤令逐之。急走而去。即歸寒巖。胤乃重問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覔訪喚。歸寺安置。胤遂歸郡。製淨衣二對。及香藥等。持送供養。時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巖送上。見寒山子高聲喝曰。賊賊。遂入巖石縫中。且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石縫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迹沉無所。後有僧。采薪南峰。距寺東南二里。遇一梵僧持錫入巖。挑鎻子骨曰。取拾得舍利。乃知入滅於此。因號巖為拾得。胤令道翹。尋訪遺跡。於林間葉上。得寒山所書辭頌。及村墅人家三百餘首。拾亦有詩數十首。題土地堂石壁間。纂集成卷。

曇晟參惟儼禪師

曇晟。建昌王氏子。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猶緇服。少出家。參懷海二十年。因緣不契。後參惟儼。儼問。甚處來曰百丈來。儼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曰尋常道。我有一句。百味具足。儼曰。醎則醎味。淡則淡味。不醎不淡。是常味。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晟無對。儼曰。爭奈目前生死何。曰目前無生死。儼曰。在百丈多少時。曰二十年。儼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儼又問。百丈更說甚麼法。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儼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又問。更說甚麼法。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趂散。復召大眾。眾回首。丈曰。是甚麼。儼曰。何不蚤甚麼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晟於言下頓省。便禮拜。

宗智參惟儼禪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漂泊者萧红

    漂泊者萧红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天才女作家萧红的最新传记。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最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岁。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
  • 复仇三公主的复仇计划

    复仇三公主的复仇计划

    三个6岁的小女孩,被自己的父亲抛弃,然后被一个爷爷收养,最后强势回归。
  • 至尊邪刀

    至尊邪刀

    一位被命运诅咒的少年,偶得一双邪异的血色双瞳,和一柄神秘破刀。从此斩破命运枷锁,洞穿宿命轮回。绝世妖孽层出不穷,无上战体镇压群魔。狂刀神剑纵横无匹!武可证道,法可通天。邪刀出世,踏血而行,负酒狂歌,血染青衫!一人一刀纵横睥睨!诸天寰宇,天才妖孽如辰星璀璨!但是,我云阳,必是这无尽星辰中最耀眼的一颗!
  • 不完美勾引计划

    不完美勾引计划

    整个青葱岁月我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喜欢梁森;接受完性教育之后,我开始做另一件事:勾引梁森;可未曾想,一个扫把星的出现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而且,还是一个颇有几分姿色的扫把星……
  •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增广贤文》,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增广贤文》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幻界圣域

    幻界圣域

    2013年之后,人类的科技技术突然飞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飞快的发行于世间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终究走不到时间的尽头

    我们终究走不到时间的尽头

    这是一场爆笑真爱的追逐之旅,却也是拼尽全力去爱却始终等到的是一个残酷的结局,朋友的背叛、爱人的冷漠、亲人的离去,步步为营,遍体鳞伤,到底谁才是这场恋爱游戏真正的赢家?!
  • 兽潮来袭之城市攻略

    兽潮来袭之城市攻略

    安慰着床上梨花带雨的美人鱼,张康走出门外,怒吼道:“弟兄们,都给本老爷抄家伙,给你们夫人报仇去!记住,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本老爷抢回来。”“吼吼吼!”比蒙小弟们全红了眼,大声嘶吼着,心里全偷着乐,“老爷这是找借口,给我们赚钱买武器呢!”卧室中,系统界面弹出一个对话框:“您所购买的美人鱼御床术,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有钱能使磨推鬼,敌人一天不死,建设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