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2800000037

第37章

十有九門。明真實位中行。初觀察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觀察。

亦由不捨深大。故能觀察。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善巧分別說一切法(至)無有障礙智慧觀察。

前問但言觀察者。說智慧言。十句準思。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觀察。

二說法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法。

由能內觀。故能外說。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說一切法皆從緣起說一切法皆悉如幻。

上二說俗。下八說真。

說一切法無有乖諍。

無二可諍。

說一切法無有邊際。

體德兼廣。

說一切法無所依止。

相深遠。

說一切法猶如金剛。

體堅利。

說一切法皆悉如如。

如如不動。

說一切法皆悉寂靜。

體絕百非。

說一切法皆悉出離。

在纏不染。

說一切法皆住一義本性成就。

體相一味。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能善巧說一切法。

三離障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

此離障智。晉名無垢。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深心清淨斷疑清淨(至)一切善根清淨。

雖同清淨。所淨不同。十中與七淨。有開合不同。在文易了。七淨如五地初辨。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如來無上清淨法。

四審決智印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印。

以清淨智。決定印可一切法故。故晉本中。名為智印。後所結益。亦是智印。亦猶三法印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初於安受苦境忍智不動。

所謂菩薩摩訶薩知苦苦壞苦行苦(至)是為第一印。

二他不饒益忍行決定。

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愚癡狂亂(至)是為第二印。

三諦察法忍。

菩薩摩訶薩聞說與一切智相應(至)是為第三印。

於深佛法。信忍決定。

四決定成佛。度脫眾生。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發深心(至)是為第四印。

五決定知佛智無邊。

菩薩摩訶薩知如來智無有邊際(至)是為第五印。

六決欲佛果不退。

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至)是為第六印。

七決不顧身命。以親人法。

菩薩摩訶薩行菩薩行不顧身命(至)是為第七印。

八決度已入大乘法者。

菩薩摩訶薩若見善男子善女人(至)是為第八印。

九決平等度。

菩薩摩訶薩令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至)是為第九印。

十決同佛體因圓果滿。

菩薩摩訶薩與三世諸佛同一善根(至)是為第十印。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印。

五勸。

菩薩以此速成阿耨(至)具足如來一切法無上智印。

五照徹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光照。

由印定故。照徹無礙。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定當成阿耨(至)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智光照。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光照。

六無等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至)聲聞獨覺悉無與等。

由前照徹故。不偏住著。雙住事理。名無與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薩摩訶薩雖觀實際(至)是為第十無等住。

皆權實雙行。或即寂之用。即用之寂等。並顯可知。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等住。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一切佛法無等住。

此下入第五十五經。

七無劣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下劣心。

上既望下無等。今亦望上無劣。於十勝事。皆決作故。名無下劣。所以晉經亦無怯弱。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十句五對。初降魔制外對。

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至)是為第二無下劣心。

二喜他自滿對。

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至)是為第四無下劣心。

三積福成智對。

又作是念我當積集一切福(至)是為第六無下劣心。

四下化上成對。

又作是念我當以無上教化(至)是為第八無下劣心。

上四單辨。

五悲智究竟對。即是雙行。初即智之悲。而悲智雙行。

又作是念我修菩薩行時(至)是為第九無下劣心。

雖悲而不求果報。

二即悲之智。而權實雙行四。初列所知。

又作是念三世所有一切諸佛(至)一切寂滅涅槃界。

二辨能知。

如是一切種種諸法(至)悉見悉證悉修悉斷。

謂知苦覺忘。見理證滅。修道斷集。

三拂彼知相。

然於其中無分別離分別(至)無功德無境界。

能知無分別。故無功德。所知無種種。故無境界。

四會歸中道。廣辨雙行二。初總辨中道。

非有非無非一非二。

二境智對明。

以不二智知一切二(至)以無盡智知一切盡。

皆以實智知權。顯雙行無礙。於中異約豎論。變異差別。約橫辨不同。

三即體起用。以辨雙行。

以究竟法界智於一切世界(至)是為第十無下劣心。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下劣心。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最上無下劣佛法。

八高出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至)十種如山增上心。

由無下劣故。萬行迥出。難仰其高。於勝決作故。直趣菩提。不可傾動。

二徵。

何等為十。

二釋十。初勤修能證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常作意(至)是為第一如山增上心。

二常觀所證理。

恒觀一切法本性空。無所得是為第二如山增上心。

三內修無漏。

願於無量劫行菩薩行(至)是為第三如山增上心。

四外近善人。

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無異希求。

為名利。為異求。

無盜法心。

從他聞言已解。為盜法。觀佛三昧經說。此人墯地獄如箭射。後學誡之。

唯生尊重未曾有意(至)是為第四如山增上心。

五大忍度主。

若有眾生罵辱毀謗(至)更令增長無有休息。

弘誓更增者。若薪熾於火。

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法(至)是為第五如山增上心。

六決超魔境。

菩薩摩訶薩成就增上大功德(至)住佛境故。

由成勝德而不著。唯法樂以自資。則魔境皆為佛境。

是為第六如山增上心。

七勤勇修行。

菩薩摩訶薩為求阿耨多羅(至)行菩薩行無有休息。

攝論云。愚修雖少時。怠心疑已久。佛於無量劫。勤勇謂須臾。

是為第七如山增上心。

八不捨惡人。

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至)是為第八如山增上心。

九孤標等佛。

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至)是為第九如山增上心。

十權實雙行四。初正辨雙行。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

二徵釋二。初徵。

何以故。

徵意有二。一云。修須稱理。理既無得。願何不捨。既不捨願。何用觀無。進退有妨。

二釋。

菩薩求一切法皆無所得(至)三藐三菩提。

釋亦二意。一云。若有所得。不得菩提。以無得故。出生菩提。雖不捨願。須觀無得。二云。無得之法。非在得外。要求一切法。方盡無得之源。故欲證無得。須不捨菩提之願。

三結成雙行。

是故於法雖無所得(至)其心於此不驚不怖。

四顯其離過。

不作是念若一切法(至)求於無上菩提之道。

謂不怖空而不求故。

是為第十如山增上心。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至)十種如山增上心。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智山王增上心。

九深廣智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至)三藐三菩提如海智。

非但求升聳峻。抑亦智體包含。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二。初四即四無量界。

所謂入一切無量眾生界(至)是為第四如海智。

後六並佛界無量開出。初入三世佛善根。

菩薩摩訶薩於過去未來現在(至)是為第五如海智。

二入過去佛界。

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至)是為第六如海智。

三入未來佛界。

菩薩摩訶薩入未來世(至)是為第七如海智。

四入現在佛界。

菩薩摩訶薩入現在世(至)是為第八如海智。

五供多佛。

菩薩摩訶薩於不可說(至)是為第九如海智。

六求多法。

菩薩摩訶薩於一切佛所(至)是為第十如海智。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至)三菩提如海智。

由此因海得入果海。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海。

大文第四。有二十九門。答二十九句迴向位中行。若并無礙總句。有三十門。古德分三。初十一門。明迴向位中行體堅固。次一十二門。明行用自在。後七門明行德圓備。今亦隨次配十迴向。於中初有四門。明初迴向。二三迴向各有二門。四五六七各唯一門。第八迴向即十無礙。九有三門。十有四門。至文當知。今初四門。明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位中之行。即分為四。初明迴向善根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至)有十種如寶住。

所住善根可貴圓滿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初供事多佛。

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往詣(至)是為第一如寶住。

二聞法受持。

於不思議諸如來所(至)是為第二如寶住。

三自在受生。

於此剎歿餘處現生(至)是為第三如寶住。

四說本末法。

知從一法出一切法而能各各分別演說。

先從本起末。如無量義。從一法生。其一法者。所謂無相。

以一切法種種義究竟皆是一義故。

後攝末歸本。釋成上義。

是為第四如寶住。

五知斷自在。

知厭離煩惱知止息煩惱。

資粮道厭息。

知防護煩惱。

加行道防護。

知除斷煩惱。

無間道斷。除而不取。

修菩薩行不證實際究竟到於實際彼岸。

解脫道證入。為異二乘。留惑不斷。方能究竟斷證故。

方便善巧善學所學(至)皆得成滿身不疲倦。

云何不證。方便巧學無邊佛法。滿昔弘願故。如箭射空筈拄故。

是為第五如寶住。

六悲智雙行。

知一切眾生心所分別(至)是為第六如寶住。

七知性相無礙。

知一切法皆同一性(至)是為第七如寶住。

八無得之得。

菩薩摩訶薩求佛不可得(至)是為第八如寶住。

九觀空滿願。

菩薩摩訶薩知善巧說法(至)是為第九如寶住。

十受行無厭。

菩薩摩訶薩於不思議(至)不驚不怖不迷不惑。

上正顯。下釋成。

知如來智不思議故(至)是為第十如寶住。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至)則得諸佛無上大智慧寶。

二大願救護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雖迴向皆願。此在初故。謂於當作事及現作行。皆無齊限。要心堅固。窮其際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二釋十。初法門無盡誓願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是為第一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二眾生無邊誓願度。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至)第二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三嚴剎。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至)第三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四迴向。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至)第四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五供佛。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至)第五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上三願成佛果。上五皆約當成。並橫論無畔。次二約其現作。皆豎深無際。

六見聞無著。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是為第六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七安忍不亂。

佛子菩薩摩訶薩或被眾生(至)或挑其目或級其頭。

斬首為級。

如是一切皆能忍受(至)第七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上二誓斷煩惱。後三亦當成。

八徧於時處。修行二利。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是為第八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九以心要成無際大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是為第九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十即寂起用三。初悟寂。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佛不可得(至)涅槃住實際住。

二起用。

而亦不捨一切大願(至)不捨莊嚴世界。

三釋成。於中文有三重徵釋。初一番。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至)於諸眾生心不捨離。

意云。所以即寂而用者。由以本願智不捨悲故。

二次番。

何以故一切諸法皆無所有(至)於諸法性分明照了。

所以智不捨悲者。智亦為物故。

三後番二。初徵。

何以故。

徵意云。何以要此雙行。

二釋有二義。初諸佛皆爾。

一切諸佛安住寂滅(至)我今云何而捨大悲。

二我先願勝。

又我先發廣大誓願(至)第十如金剛大乘誓願心。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至)金剛性無上大神通智。

同类推荐
  • 蜀宫应制

    蜀宫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陈第年谱

    陈第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沙州记

    沙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弃甲

    弃甲

    “我们都是众神遗弃的蝼蚁,在末日来临前徒劳挣扎。”当神秘的预言应验时,人心绝望,世界沉沦,火与血蔓延燃烧。唯有一群稚嫩少年,抬起了高傲且不羁的头颅。天边风起云涌,硝烟遮蔽了烈日,男孩穿上黑色铠甲,女孩挽起金色长发,他们一同跃上巨大的钢铁怪兽,开始,对抗宿命的冲锋。
  • 二京赋

    二京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蝶仙女友

    我的蝶仙女友

    灵修者,以世间万物之本源滋养灵魂,以各属性自然元素斗战苍穹。自从叶飞因奇遇获得灵修秘法之后,一场来自神灵魔三族的大战便慢慢的拉开序幕,但是,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呢?这场战斗又会是谁取得最后的胜利呢?一切答案都在本书之中....(本书每日固定三更6000-10000字,不定时爆发。)
  • 传说归来

    传说归来

    药神是他的弟子,武神是他的晚辈。但是历史却没有他的名字,如今,他来了。重活一生,带来的不只是传说!
  • 天使告诉我

    天使告诉我

    天使告诉我,错过了就是错过。天使告诉我,回忆只能是回忆。当我们的爱情只剩下了回忆,那么就让我们选择遗忘。我告诉天使,当时间带走了他,他还留在我的记忆力。天使告诉我,哭吧不是罪。
  • 绝版巅峰狂神

    绝版巅峰狂神

    烈气大陆,家族纷争,傲缘残卷,玄天神剑,以混沌为尊,传承血脉,无上永存!为了自己的后代,为了拥有更强的实力,还有自己的身世,一代无上至尊,纵横异世。斗帝变成斗低,真正的强者,无上之颠峰。术,并非武术武技,它是一个特有而让惊叹的字,术者,代表一个超越斗之帝的强者!无上,触不到,摸不着……然而,我们的主角,他却做到了,焱义缘禁绝异界,毅创辉煌……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玄幻世界。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问者

    天问者

    只是讲一个普通的故事。嗯,就这样。有时间就写。
  • 通天魔尊

    通天魔尊

    中土四万八千国,巨头,霸者,至尊犹如恒河沙数。强者几何?任你绝代天骄,终要化为一抔黄土,最终,谁也无法征服谁。而他,只是一只人元巅峰都不到的蝼蚁,耀眼的光环,从奇遇开始时就剥离他的身体,他咬牙坚忍,从一个蝼蚁逐渐成长为凌驾至尊,焚灭一切阻挡的存在。
  • 盛秦

    盛秦

    乱世无善恶,唯有强弱。豸獬五声,祭王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