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2800000031

第31章

二別答出現九門。先明身者。後八依故。長行文二。初標告。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見如來應正等覺身。

二別釋其相。文三。初就法總明。次約喻別顯。後就法總結。然總中五徧通向下喻中十身。結中十句別結十喻。同前出現。

今初就法總明。文有四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於無量見如來身。

先總教廣見。

何以故。

次徵其所由。

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至)一眾生見於如來。

三反釋所以。總舉五法。法是所知法界。及調伏法事。是調伏眾生行事。晉經名行。身即是正。國土是依。生是所化。

應徧一切處見於如來。

四順以結。酬應翻上五。成五無量界。身為能徧。四為所徧。一徧法界。二徧調伏界。三徧調伏加行界。四徧世界。五徧眾生界。唯有五界。非是略也。

二約喻別顯。明如來出現有十種身。一周徧十方身。二無著無礙身。三普入成益身。四平等隨應身。五無生潛益身。六圓迴等住身。七無心普應身。八窮盡後際身。九嚴剎益生身。十嚴好滿願身。此即八地後十身也。而為次不同。一法身。二智身。三威勢。四菩提。五莊嚴。六意生。七化。八力持。九福德。十願。四是菩提者。初成先照。是故偈云。日光出現。五莊嚴者。一一毛孔。隨好光明。所莊嚴故。餘文並顯。顯此十身。舉十喻況。一一喻中。文各有三。謂喻合結。今初虗空周徧喻。況周徧十方身。故下結云。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文三。初喻。

佛子譬如虗空徧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

上直示。下徵釋。

何以故。

徵云。至不至別。何得俱耶。

虗空無身故。

以一無身。釋上二義。由無身故。無可得至。亦以無故。無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身即質聚。便礙於色。如鐵入水。水不入鐵。今由無身。故能徧入。

二合。

如來身亦如是徧一切處(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

合準喻知。此以事空。以況理空。理空即是法身。故經偈云。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虗空故。

為眾生故示現其身。

即釋外疑。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二空無分別喻。況無著無礙身。故下結云。所行無礙。如虗空故。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虗空(至)無有分別亦無戲論。

空無分別。不礙顯色。智無分別。不礙利生。

二合。

如來身亦復如是(至)一切戲論皆永斷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三日光饒益喻。喻普入成益身普入法界故。

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無量眾生皆得饒益。

上總。下別。

所謂破闇作明變濕令燥(至)行者見道居者辦業。

後釋成。

何以故日輪普放無量光故。

二合。

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以無量事普益眾生。

上總。下別。別有十種益。合前八句。

所謂滅惡生善破愚為智。

初之二句。合初二句。世出世間二相異故。

大慈救護大悲度脫。

三拔四流之苦。與出世之樂。拯二乘沈定水之苦。與菩提之樂。皆合變濕令燥之義。

令其增長根力覺分。

四即道品。通長三乘草木。

令生深信捨離濁心。

五信合二義。一成上義。信能增長一切法故。二合成熟。信能必到如來地故。

令得見聞不壞因果令得天眼見歿生處。

六七二句合前廓徹虗空。六得見聞四諦因果智。七得三明十力智。如空有日。廓淨照徹故。

令心無礙不壞善根。

八有二義。令心無礙。成上徹空。不壞善根。成下蓮華。如赤蓮華。不遇日光。翳死無疑。三乘善根若遇智日。則便不壞。

令智修明開敷覺華。

九正合開華。上已開者。合其不壞。今未開者。令得開故。

令其發心成就本行。

十合後二句。發菩提心即見大道。成就本行。是辦家業。後釋成。

何以故如來廣大智慧日身放無量光普照耀故。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四日光等照喻。平等隨應身。由住真際故。無私平等。文三。初正喻二。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至)照一切須彌山等諸大山王。

喻菩薩十大山王。表十地故。

次照黑山。

黑山喻緣覺。以無法空之慧光故。不能出生諸功德故。

次照高原。

高原喻聲聞不生佛法蓮華故。

然後普照一切大地。

大地一種。通含三聚。取於決定能生之處。喻正定聚得緣方生。喻不定聚砂鹵等地。喻邪定聚然亦不捨。故皆等照。

日不作念我先照此(至)有高下故照有先後。

二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照無礙無障無所分別。

二釋疑。

佛子譬如日月隨時(至)智慧光明種種有異。

疑云。日月光明是一佛智。萬殊豈為同喻。釋云。豈不向說。但隨山地。有其高下耶。故知但隨眾生智慧高下。不同佛無私智無若干也。未違前喻。又既約機說異。則照高未能兼下。照下而猶照高。又若捨化。先捨於小。次捨於中。唯菩薩高山。盡日蒙照。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五日益生盲喻。喻佛無生潛益身。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至)令身調適離眾患故。

有目者覩。非是獨為生盲不見。亦未曾滅。以潛益故。

二合二。初略。

如來智日亦復如是(至)不見諸佛智慧日輪。

略中五事。皆合於盲。而無信為總。故云無信眼故。此即涅槃闡提三罪。無信斷善即一闡提。無解毀見即謗方等。毀戒邪命即犯四重。作五逆罪。

雖不見佛智慧日輪(至)未來苦因皆消滅故。

無解等四至惡。猶有佛性。亦為饒益。令離苦集。

二廣顯二。初能益光二。初列十光。

佛子如來有光明名積集一切功德。

初三句成就二種莊嚴。上一福嚴。下二慧嚴。

有光明名普照一切。

普照事。

有光明名清淨自在照。

照淨理。次三成三慧。

有光明名出大妙音(至)普解一切語言法令他歡喜。

此二成聞慧。

有光明名示現永斷一切疑自在境界。

此一成思修。後四成四智。

有光明名無住智自在普照。

大圓鏡智。無住普照故。

有光明名永斷一切戲論自在智。

平等性智。絕戲論故。

有光明名隨所應出妙音聲。

妙觀察智。隨應演故。

有光明名出清淨自在音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成所作智。嚴土化生。

二結數分齊。

佛子如來一一毛孔放如是等千種光明。

以日有千光故。結云千實乃無數。

五百光明普照下方。

五倍自分行。

五百光明普照上方。

五位勝進行。

種種剎中種種佛所諸菩薩眾。

二所益眾四。初益菩薩。

其菩薩等見此光明(至)十地十智皆悉清淨。

有二種益。上益圓機。頓證佛境。下益權機。令熟權趣實。

彼諸菩薩先所成就諸處諸地。

處謂五眼等。地謂種性地。

見彼光明轉更清淨一切善根皆悉成熟趣一切智。

二益二乘。

住二乘者滅一切垢。

三益生盲。

其餘一分生盲眾生(至)柔輭調伏堪修念智。

四光益惡趣六。初拔苦與樂。

地獄餓鬼畜生諸趣(至)命終皆生天上人間。

二因起邪見。

佛子彼諸眾生不覺不知(至)我是梵天我是梵化。

三慈音示正。

是時如來住普自在三昧(至)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四迴邪報恩。

彼諸眾生聞是語已(至)此諸眾生得淨眼故。

五佛與授記。

如來與彼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六結光利益。

佛子如來智日如是利益(至)令得善根具足成熟。

此中諸益多同隨好。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圓迴等。住身謂等住三世。無增減故。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月輪(至)無有分別無有戲論。

二合。

佛子如來身月亦復如是(至)聲聞獨覺學無學眾。

一圓智映二乘。

隨其所宜示現壽命脩短不同而如來身無有增減。

二常身示延促。

一切世界淨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

三由其機器所見有無。菩提器者。堪受菩提之人。覩意生身。若心海澄清。妄念都寂。則真見佛矣。

一切眾生有瞻對者(至)所作利益皆得究竟。

四所見無向背。初及後二皆圓迴義。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七梵王普現喻。喻佛無心普應身不分而徧。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亦不分身無種種身。

二合。

佛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至)亦不作念現若干身。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八醫王延壽喻。喻佛窮盡後際身。初喻二。初彰其現德。

復次佛子譬如醫王(至)眾生見者病無不愈。

二呪力持身。

彼大醫王知命將終(至)凡所療治悉得除差。

二合二。初合現德。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鍊治法藥已得成就。

合用藥無不盡。

修學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呪力皆到彼岸。

合呪力為方便。

善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

合見者病愈。

二合呪力持身。

及住壽命經無量劫(至)諸煩惱病悉得消滅。

前呪藥持住多劫故。略不重明藥呪能持。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九摩尼利物喻。喻佛嚴利益生身。雨寶離貧。即嚴剎故。各有體用。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至)令諸眾生離苦調適。

二合。

佛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至)一切眾生作大佛事。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十寶王滿願喻。喻佛相嚴滿願身。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至)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

二合二。初正合。

如來身如意寶王亦復如是(至)悉令得見所願皆滿。

二釋疑。

佛子佛身非是少福眾生所能得見。

初雖合喻。已是釋疑。謂有疑云。若念皆見。今何不見。是故經云少福不見。

唯除如來自在神力所應調伏。

次疑云。亦有貧下薄福之人。何以得見。故經釋云。除可調者。

若有眾生因見佛身(至)乃令得見如來身耳。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三就法總結。

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至)莊嚴一一佛身故。

十句次第結前十身。其有難者。前已會釋。

二偈頌。有二十偈。次第頌前長行十喻。喻各二偈。皆前偈喻。後偈法合。喻各二偈。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譬如虗空徧十方(至)非是善逝心棄捨。

此下人第五十一經。

三出現語業。長行有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音聲。

二釋三。初就法略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

昔人亦以初十。入於中十為百。後十通前。則為千數。此亦可通。今更一解。後結則容通結中十。中十則別喻初十。但小不次耳。今初略說圓音之義。略啟四門。一敘昔。二辨違。三會通。四正釋。前三非要。廣在別章。但正釋文。自含眾妙。四釋文者。文有十音。以顯無盡。各上向標名。下句釋相。

應知如來音聲徧至普徧無量諸音聲故。

一普徧者。即隨類音。然有二義。一約體廣。無聲不至。故云普徧無量音聲。斯則人天等異。萬類齊聞。上云眾生隨類各得解。二者隨前一一之音。皆能獨徧。如目連不究其邊。

應知如來音聲隨其心樂皆令歡喜說法明了故。

二隨樂音。謂趣舉一一類音。能隨樂欲。說種種法。上經云。如來於一語言中。演說無邊契經海。又云。佛以一妙音。周聞十方國。眾音悉具足。法雨皆充徧。此文通證前之二義。

應知如來音聲隨其信解皆令歡喜心得清涼故。

三隨根解音。謂即上說中。隨說一法。大小各聞。故云隨其信解。故寶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應知如來音聲化不失時所應聞者無不聞故。

四隨時音。謂即上大小之法。令聞不聞皆自在。故云不失時。亦兼隨聞一法。欣憂不同。寶積云。或有恐畏或歡喜。上四多約即體之用。是圓音義。後六多約即用之體。顯一音義。

應知如來音聲無生滅如呼響故。

五外隨緣叩。我無生滅。

應知如來音聲無主修習一切業所起故。

六內集緣成。何有主宰。

應知如來音聲甚深難可度量故。

七甚深者。欲言其一。則萬類殊應。欲言其異。則一體無生。又欲言其一。隨一音中。能具多音。故上文云。一切眾生語言法。一言演說盡無餘。欲言其異。即上多音唯宜聞一。故下喻云。譬如天鼓發種種音。懈怠諸天唯聞無常學悟之音。故甚深也。

應知如來音聲無邪曲法界所生故。

八純稱法界。

應知如來音聲無斷絕普入法界故。

九橫入無斷。

應知如來音聲無變易至於究竟故。

十豎歸一極。此十圓融一味。是如來圓音。是知或謂無聲隨叩發響。或謂如來唯一直聲。無宮商等異。皆大地之一塵耳。

二約喻廣說三。初結前生後。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音聲。

收上十聲。要不出三。約相則廣無量。約體則無主宰。約用則有顯示。今並雙非。以顯中道。

非量。

莫窮其邊。故非量。

非無量。

隨機隨時。有聞不聞。故非無量。

非主。

多緣集故。非有主。

非無主。

純一法界生。故非無主。

非示。

當體無生。故無能示。

非無示。

巧顯義理。故非無示。更以四句明體用無礙。謂一以用從體。由體無不在故。能令上十類皆徧一切。非唯徧聲。亦徧一切時處眾生如來法界等。雖復於色等皆徧。恒不雜亂。若不等徧。則音非圓。若由等徧。失其音曲。則圓非音。今不壞曲而等徧。不動徧而差韻。方成圓音。

二以體從用。其一一音皆具含真性。

三用即體故。上十類聲皆不可得。唯第一義永離所執。故法螺常震。妙音常寂。名寂靜音。如空谷響。有而即虗。若不即虗。非但失於一音。亦不能令圓融自在。四體即用故。寂而恒宣。若天鼓無心。而應一切。長風隨竅。萬吹不同。若不徧同。非但失於能圓。亦非真一梵音。隨緣自在。名為如來圓音妙音。非是心識思量境界。

三徵釋所以。

何以故。

徵意云。前言無量等。今何雙非。

三舉喻廣釋。其大意云。性相無礙。體用相即。約法難顯。寄喻以明。有十大喻。即為十段。段各有三。今初劫盡唱聲喻。喻前第六無主。文中分三。初喻。

佛子譬如世界將欲壞時(至)法爾而出四種音聲。

言法爾者。俱舍第二云。生無色界。有二種因。一者因力。謂由近習及數習故。二者業力。謂上界後報業果欲至故。若生色界。則有三因。謂加法爾力。但器壞時。法爾有聲。

其四者何一曰汝等當知(至)是為四。

然四種音。非是一時。初二火劫。將壞欲界及初禪時。三即水災。壞二禪時。四即風災。壞三禪時。

佛子此諸音聲無主無作(至)諸善業力之所出生。

四聲各別。故非無主。但從緣生。故非有主。

二合。

佛子如來音聲亦復如是(至)而能利益無量眾生。

明佛欲壞生死世間。亦有四聲。說五乘法。初一人天。合上火災。後三三乘。如次合前。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一相(至)應如是知。

二響聲隨緣喻。

復次佛子譬如呼響(至)而能隨逐一切語言。

喻上第五無生。

次合。

如來音聲亦復如是(至)無言無示不可宣說。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二相(至)應如是知。

三天鼓開覺喻。喻合各三。初能開覺。

復次佛子譬如諸天(至)墯諸惡趣後悔無及。

喻第九無斷絕聲。徧入法界。化無斷故。

二開覺益。

放逸諸天聞此音已(至)詣天王所求法行道。

三結用歸體。

佛子彼天鼓音無主無作(至)而能利益無量眾生。

二合三。初合能開覺。

當知如來亦復如是(至)出於無量妙法音聲。

上總。下別。別有十一聲。義分四節。而有二意。一者初二通五乘。

所謂無著聲不放逸聲。

次六通三乘。

無常聲苦聲無我聲不淨聲寂滅聲涅槃聲。

次一通於第一第二乘。

無有量自然智聲。

後二唯大乘。

不可壞菩薩行聲至一切處如來無功用智地聲。

二者初一節配人天。三節配三乘。

以此音聲徧法界中而開悟之。

二合開覺益。

無數眾生聞是音已(至)或習菩薩無上大乘。

三合結用歸體。

而如來音不住方所無有言說。

由不住方等故。上能普徧。是以莊嚴論云。若佛音聲是有法。非非法者。不能徧至十方。反此故能。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三相(至)應如是知。

四天女妙聲喻。

復次佛子譬如自在天王(至)出於如是無量音聲。

喻上第三隨信解聲。多音隨樂故。

次合。

當知如來亦復如是(至)皆悉徧至悉令得解。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四相(至)應如是知。

五梵聲及眾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梵天王(至)大梵天王獨與我語。

喻化不失時。熟者必聞。即以根熟。為所化眾。

次合。

如來妙音亦復如是(至)而能成就一切事業。

後結。

是為如來音聲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眾水一味喻。

復次佛子譬如眾水(至)水無念慮亦無分別。

喻無邪曲聲。從法界生。一體性故。

次合。

如來言音亦復如是(至)而無念慮亦無分別。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六相(至)應如是知。

七降雨滋榮喻。

復次佛子譬如阿那婆達多(至)而能種種饒益眾生。

喻歡喜聲。稱根增長故。

次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而能饒益一切眾生。

離佛無聲。不從外來。離機無聲。不從內出。

後結。

是為如來音聲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漸降成熟喻。

復次佛子譬如摩那斯龍王(至)降微細雨普潤大地。

喻無變聲。以皆至究竟故。上先照高山。以顯頓圓。此先小益。即是漸圓。

次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將降法雨。

思欲說一乘法也。

未便即降。

恐破法墯惡道故。

先興法雲。

是說方便。方便含實。如雲含水。

成熟眾生為欲令其(至)一切智智無上法昧。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八相(至)應知是如。

九降霔難思喻。

復次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至)百千無量差別。

喻上甚深聲。雖多差別。皆於甚深法界之所流故。

次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出種種言皆令歡喜。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九相(至)應如是知。

同类推荐
  • 原善

    原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艺舟双楫

    艺舟双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憨予暹禅师语录

    憨予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四品法门经

    佛说四品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接吻长安街

    接吻长安街

    《接吻长安街》是夏天敏老师近年来的优秀短篇合集,收录了《月色晦明》《下山去充电》《漫过花园洋房里的浓烟》《拯救文化站》《接吻长安街》《冰冷的链条》《讨债》《在那无聊的日子里》等精彩短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小神农

    最强小神农

    小农民李青救落水女村长时,意外被护河神蛟附体,拥有神蛟所有能力,凭借这手翻云覆雨的本事,他帮助村子脱贫致富,也让村庄成为桃园圣地,各种美女纷至沓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最新修订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最新修订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天堂亮

    天堂亮

    百万年前,曾有一个国度是所有凡世人都向往的国度天堂国。那是一个包罗万物的国度,同时也是个平凡的国度。“天堂国”只是个别称,其中当然也包括不计其数的小国和部落。而天堂部落可谓是天堂国的真正象征。传说中的神,创造了那个奇迹的部落,但同时也毁了它。那是一个荒唐的传说,又是一次善意的谎言,那更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役。因为一本天圣经,一段为了那个沉重的任务,为了天堂部落永久的安宁,而展开的战役便在天堂国那个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这个校草不好追

    这个校草不好追

    “喂!我这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要死啊!”
  •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本书深入探析商业银行的特性、财务政策、风险管理体系等诸多微观层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股权制衡、董事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从内部风险管理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和风险“防火墙”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的控制机制,提出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链条,以控制各级子公司风险的创新思路。
  • 灵动玄武

    灵动玄武

    穷兵黩武的时代,强者往往能主宰他人的命运,而弱者不过是别人随意践踏的稻草罢了。不为天下,之为了能活到明天,为了生存,可以付出的又何止是尊严那么简单。
  • 沙漠驼影:一个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沙漠驼影:一个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一次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梦想,一个女人淋漓尽致剖析自我的心灵之旅,演艺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旅程,记录一曲跌宕起伏的沙漠恋歌。本书是作者自我发现和自我证明过程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