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2500000012

第12章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隨好光明者。隨是無依止義。是佛自果無依大智清淨功德所成相好光明。以阿僧祇品因終。隨好果極故。皆佛自說。又好劣於相。而有如是難思之用。則相之用彌更難思。恐物不信。亦須自說。以寶手表法身妙慧性光引接眾生。故告寶手菩薩也。舉為菩薩時足下隨好名圓滿王。常放四十種光。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阿鼻地獄眾生蒙光息苦生兜率天。聞天鼓出聲種種勸誡。及說種種真實懺悔。心即解脫。得十地者。如佛化身三十二相有八十種隨好。今佛十華藏世界塵數相。則其隨好彌多。故略舉一好。一好但說其劣。故舉足下。足下一好復有多光。其四十種光表信住行向四位智行之光。以十地但成四位之功不別有法。故不及之。佛之果光復不可說。故舉菩薩因光。因中多光但舉其一。以是離垢無依智印所成。而普照自在。為圓滿王。為清淨功德。地獄眾生以宿親近善友脩十信心。以不專修還作惡業隨極苦獄。以宿信種不壞。光及其身。以光威力。息苦生天。若無信種。縱有光照。亦不覺知。復因信力及毗盧遮那菩薩三昧中無作自在妙慧之力。得聞無形天鼓無作妙聲諸所勸誡。諸所實相懺悔法門。頓滅罪障登十地也。八萬四千煩惱者。十煩惱中一一互參具十。成一百煩惱。受想行識及意為五蘊。此一百煩惱一一具有五陰。成五百煩惱。色聲香味觸為五塵。五蔭緣於五塵互為主伴。成一千煩惱。皆以末那識與六識相因而造。成為七千。以三世流轉相因。則三七成二萬一千。貪行多者二萬一千。嗔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貪嗔癡等分者二萬一千。是為八萬四千。以一念成。則三世俱成。一煩惱成。則八萬四千煩惱隨成也。諸天子承天鼓教知恩報恩。持諸香華供養毗盧遮那菩薩。蒙香眾生亦得消滅八萬四千煩惱。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乃至見其盖者。種金網轉輪王恒河沙善根。住此轉輪王位放大光明眾生遇光皆得十地者。明隨好光明種種利生廣大自在。初諸天子聞天鼓說法得十地果。二以見其華蓋得金網轉輪王位。而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塵數世界教化眾生。亦是十地。三以眾生遇此輪王放光亦得十地。此三種十地齊等法門。各與塵數多類同時類成。總是一隨好中一光之力。餘好餘光所有力能。彌更多也。此之光明神通自在者。此中雖不論神通。然大智現前。大悲大願法爾應得神通變化。以為利生權便。如人十善生天。亦得天中通化。況菩薩也。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普賢行者。一行徧一切行而恒不雜。一切行即是一行而恒不殊。如錦眾縷成文。縷縷色異。縷縷皆錦。非是錦外之縷。亦非縷外別有其錦。此品繼隨好光明者。言既有極果性智之光。必有處俗之行。理行體徹方成不二自在之門。故普賢說也。菩薩於他菩薩起一念瞋心即成就百萬障門者。以瞋興道甚相違背。令諸菩薩慎防護也。略舉一百障門云作惡神惡鬼障者。以得一分求道之念助成勢力。故隨惡神鬼中怒不可當也。知眾生心行智者。此名他心智。以自無心。自他障絕。即自心與眾生無二。以此能知他心。乃至諸佛妙理。亦以無心契同。無自他遠近。即智徧十方而無來往。即對現色身應根說法。即一身多身。相入自在。故曰少作功力疾成正覺也。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佛剎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剎塵數同名普賢菩薩。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佛所來此作證。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往證者。普賢無盡無二之行。至此皆滿。故同名普賢來此作證充滿十方。處道謙和為普勝世界。能破自他憍慢及諸煩惱號之普幢。雖居生死。不與染俱。名為自在。普賢大行法則皆同。故云於一切處悉演此法也。頌云佛說眾生說及以國土說三世如是說種種悉了知者。明普賢之行盡三際徧十方。若自若他若凡若聖。一一宣明。無隱覆也。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如來出現者。以文殊是法身妙理根本智慧之門。普賢是差別智行大悲之門。若無普賢。則理智滯於空寂。若無文殊。則諸行入於無常。須此二門參徹。方名為佛。五位進脩至此。二法圓滿。自佛出現。如善財參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表智悲行滿。便見彌勒如來。亦是此義。故如來於眉間放中道果光。入性起妙德菩薩頂。令問自佛果極至頂法門。又放口中教光灌普賢口。念說自佛果極差別萬行智悲圓滿之法。性超妙德是文殊別號。從十信以來皆亦游履文殊普賢二法。但以至此和會方熟。然法界中。時不動。智不動。行不動。法會常然。是故從說十信以來。或升天表法。或身徧十方。終不離普光明殿本智之體一剎那際。而此品自果已終之法。還於普光明殿中說。如善財參彌勒佛後。却見初友文殊。却入普賢身中是也。如來出現有十無量法。第一有十種出現因緣者。一以大千興造。喻佛出現眾緣所成。二以洪霪大千。喻佛出現法門廣大難知。三以雲雨無從。喻出現機感而現無所從來。四以大雨難知。喻非大機不知。五以大雨成敗。喻滅惑成德。六以一雨隨別。喻一味法。隨器差殊。七以勝處先成。喻佛勝緣先濟。八以事別由因。喻佛德殊由智。九以四輪相依。喻佛慈悲負載如地。方便隨器如水。十力能持如風。無依無礙則如空輪。十以大千饒益。喻佛利生德別而皆被也。第二有十種身者。一以虗空周遍。喻法身周徧十方。法身無身。無所去至。無去至故。無所不至。二以空無分別。不礙顯色。喻智身無著無礙。不礙利生。三以日光饒益。喻威勢身隨機大小皆蒙法利。四以日光等照。卑處光遲。喻菩提身平等隨應。而機小者得益恒遲。如初成正覺身日。先照菩薩山王。是菩提身義。五以日益生盲。喻莊嚴身處處潛益。如生盲人雖不見日。起居食息猶賴日光。喻極苦處佛慈潛及。如隨好光明息地獄苦是莊嚴身義。六以月光暎蔽星宿。隨時盈缺現諸淨水。人人對目。喻意生身圓迴等住。心澄佛現。無向無背。是圓迴義。隨宜脩短智體恒然。是等住義。七以梵王普現。喻化身無心普應。八以醫王延壽。喻力持身盡未來際。九以摩尼利物。喻福德身嚴剎利生。雨寶利貧是嚴剎義。十以如意寶王除災滿望。喻願身。眾生得見。滿其願望。此即十地中十身但不次耳。第三有十種音聲者。一以人天等異。萬類齊聞。名隨類音。以風雲雷電雨形聲各隨世界差別喻之。二名隨樂音。以降雨滋別喻之。三名隨根解音。以天女妙聲喻之。四以化不失時。根熟必聞。名隨時音。以梵聲及眾喻之。眾即當根熟義。五名無生音。以響聲隨緣喻之。六名無主音。以劫盡唱聲喻之。七名甚深音。以降霔難思喻之。八名法界音。以眾水一味喻之。九名無斷音。以天鼓開覺。喻佛徧入法界化無斷絕。十名無變音。以權含實。如雲含雨。故以漸降成熟。喻佛雖隨宜說。而實智無變。此十圓融一味是圓音也。第四有十種心者。心是知名。如水是濕名。佛知全如。如外無智故。佛知全智。一以虗空無依喻無依成事智。二以法界湛然喻體無增減智。三以大海潛益喻體均益生智。四以蘇竭龍宮中大寶能生海內諸寶。喻佛用興體密智。五以日藏等四寶變消海水。喻佛滅惑成德智。俗典謂沃焦石能消海水。或測度而知。或見寶不辯。以為是石。又謂注尾閭壑。此但見其消以名之耳。六以虗空含受喻依持無礙智。如云懷六合於胸中。而靈照有餘。鏡萬象於方寸。其神常虗。即是此義。七以藥王生長喻窮劫利樂智。八以劫火盡燒喻知無不盡智。九以劫風持壞喻巧令留惑智。十以塵含經卷喻性通平等智。謂無不具有佛智慧德相等。此十圓融略顯智相寄顯佛心。未盡佛心一毫。故更應以無量無礙等知佛心也。第五有十種境界者。上明能知之智。今辨所緣之鏡。二俱無量。有如函盖。所謂一切世間境界。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虗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此十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也。第六有十種行者。前明智境無邊。今彰運用無盡。一以契如成行。為真如行。二以情亡為法界行。二以鳥所飛空。喻非量行。心彌虗。行彌曠。終日行而未曾行。四至十。文顯。其金翅劈海喻即智之悲。日月無思喻悲不失智也。第七有十種成正覺者。一謂智與理冥。能行不二。二謂印現萬機。即海印三昧。三謂性相甚深。言所不及。四謂得四法界量等三論。以諸事理。即我所證。彼尚即我。等之何難。是以聖人空洞無像。物無非我。會萬物以為之我。其曰眾生量及一切剎一切法一切三世量等。即是事法界。真如量法界量等。即是理法界。無礙界量。即事理無礙法界。一切願量一切行量。即事事無礙法界。是名四法界。五謂佛及眾生同一無性。故得皆成正覺。妄性本虗。生元是佛。真性叵得。非今始成。眾生不如是知。故須佛化。六謂成佛不成佛法界常然。如世界成壞。虗空無增減。七謂成佛如化人化心化作如來。非可思議。八謂現一廣大身。一一身悉亦廣大等。九謂毛含法界。如理而含。亦如理而徧。故無非佛身。十謂如自心念念成佛。一切眾生心亦念念成。以諸佛成佛即此心也。第八有十種轉法輪者。謂能轉之心。所轉之法。所得之果。能詮之教。所顯之理。此五體性寂寥。終日言而未曾言。六謂觸言皆輪。七謂即用而寂。八謂一即多而無主。九橫則無遺。十竪則無盡。用而恒寂。故喻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等而無所住也。第九有十種般涅槃者。般是入義。涅槃是圓寂義。義充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轉化既周。安住秘密。為物示滅。是涅槃義。一謂體性具常。二謂德用圓備。三謂出沒常湛。四言其體不遷。如日現水。水濁影滅。五謂示滅妙存。六謂隨緣起盡。七謂存亡互現。如幻力持經劫。或有事訖便隱。八謂大用無涯。以寂無動故無所不動。盡未來際恒作佛事。九謂體離二邊。身若是實。則不可滅。身若是虗。何能起滅。若有方所。此現彼無。由非實故。起滅無恒。非虗故能無不現。無方故感處即形。十謂結歸無住。不住生死而不舍眾生也。第十有十種見聞親近者。此十善根不出智斷恩之三德。服少金剛。是喻智德。少火燒多。是喻斷德。藥王徧益。喻恩德六根皆益。末舉業重眾生見聞不信。亦種遠益。如罵藥還靈。罵沉還香。罵佛猶勝敬諸外道。如跋陀婆羅等罵常不輕。千劫受罪。罪畢還遇常不輕化度。罵尚終益。況於深信解行悟證。慶幸可復言耶。此法門不入餘眾生手唯除生如來家法王真子。若無真子此法門不久散滅。如轉輪王無正太子。王滅之後王之七寶七日之內自然散滅者。明三乘無利生悲智。皆名餘眾生。若無大心凡夫信樂悟入。則眾生界佛種斷絕。法不流通。故不付囑諸大菩薩。而流通乃仗大心士也。會中大眾皆得一生記者。明自既得果而所化之眾皆亦三世見亡。見如實法。同一體性。為得一生記也。此經有三終因果者。初會是佛自分五位因果一終。第二會直至八會此品是學佛之士信及五位進脩因果一終。十會法界一品。是善財脩證為世榜式五位因果一終。是為三終。如下九會離世間品是成佛後恒利世間普賢無盡之行。故出現品遂付囑流通也。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第九會還於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者。普慧以五位法與二百問。普賢所酬二千法門。是成佛後純用利生普賢常行。與初會中佛自普賢行功用相似。故初會中亦普賢為法主。善財參學已畢。却入普賢身中。亦是證入此之法門。夫法界中成佛不成佛俱不可得。但法界虗空界眾生界無盡。則普賢行終無有盡。此之大行三世十方諸佛一道齊同。其間示現脩行成佛乃至涅槃。總是普光明智中普賢之行。故還於普光明殿說。以成佛亦一念成。說教亦一念說。人間天上一時頓印。故升天諸會皆云不離普光明殿。而此品還序始成正覺之時。離世有二義。世間性空是為性離。行成無染是為事離。以悲無不智。故世無不離。常在世間。未曾不出。智無不悲。故離無不世。常越世表。無不游世。是離世義也。二百問者。初二十句問十信行。次二十句問十住行。次三十句問十行之行。次二十九句問十回向行。次五十句問十地行。後五十一句問因圓果滿行。此品是成佛後利生常行。而復致問如此。以是一念頓印之門。一念該一切念。一切念。念念體同。以故圓融行布同別自在。此經四翻六位。初會約信分。二會至八會約解分。此約行分。法界品約證分。是四分。而四分皆六位法也。

同类推荐
  • 道德真经集义

    道德真经集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肇论新疏游刃

    肇论新疏游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儒增篇

    儒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驯悍记

    驯悍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相遇:偶然的开始

    相遇:偶然的开始

    “华圣凛学院“古老的英式建筑赫然出现,与那五个金灿灿的大字拖衬得天衣无缝。树叶落下的地方一个女孩走过。身份卑微,倔强不息,她走入了这高贵学院;至高无上,冷漠如冰,他与她擦身而过。万人之上,备受瞩目,他只愿捕获她的心房;心如毒蝎,毫无留念,却为她挺而走险。绿叶映衬着的拐角处,一片稚嫩树叶悄然落下。牵起缕缕红线。局外之人,早已入局;缘由天定,分由人为。“哥,这树叶好绿。怎么就掉了呢?”女孩天真地抬头,稚嫩的脸上透着丝丝红晕。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音乐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音乐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在日益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今天,危机情势的出现甚至成为企业必须有效应对的一种常态。事实上,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捕捉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忽略或者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

    轩辕情殇,一个被情所伤的男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让他拥有许多回忆的地方。在到前女友想去的五川时,误进了深山。被困之下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修真者大战。修真者明心自爆元婴,魂魄进入了轩辕情殇的身体,轩辕情殇的命运从此改变,在都市中修真的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有爱情、黑道、政治……
  • 神剑诛邪

    神剑诛邪

    大道万千,我独修剑,逆天一剑碎苍穹!!修我战剑,杀上九天,仙音一曲唱千年!!
  • 狐仙临世:配本倾城

    狐仙临世:配本倾城

    穿越并不稀奇,但穿越成女配那就很惊悚了。萧祈然很不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前有气运冲天的女主,后有机遇连连的女配,夹在中间的小炮灰萧祈然表示很淡定。女主,女配神马都是浮云,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女主,我的世界我做主!一对一,专情,女主不小白,不废材,很强很暴力,不喜,勿入。
  • 异时空之铁血中华

    异时空之铁血中华

    年青军官李天佑,重生成为清末一个地方官员的四公子,从此开始了他那不平凡的一生。弱小的李天佑,只能暗中积聚力量,寻找盟友,直至时机成熟,这才奋力一击,推翻了满清政府。局势稳定后,李天佑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争霸的战争中,把大清失去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夺回来;把洋人施加的凌辱,一桩一件地还回去,终于成就了中国的一番霸业。不一样的八国联军侵华,不一样的一战,不一样的二战,尽在此书中。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