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回来,苏夏虽然没跟同学联系,却也少不了参加爸妈老同事的饭局。
屋子收拾的差不多,晚上苏夏爸爸的同事刘叔叔邀请苏夏一家去吃饭。刘叔叔开着一辆华利,苏夏他们坐在陈叔叔开的夏利车里。一行十多个人去一个有着两层楼的酒楼吃饭,订了一个很大的包房,一个很大的大圆桌。菜虽然谈不上好吃,不过很气派。这个酒楼在当地应该算数一数二的吧。
苏夏记得小时候,这两位叔叔还是刚进单位的二十来岁毛小子,跟着爸爸手底下混的,经常跑苏夏家串门,苏夏跟两位叔叔都很亲近。如今他们也都三十多岁,在单位算是中流砥柱了。都混的挺不错。
“苏夏,好久没回来了吧,没跟老同学联系啊?”刘叔叔坐在苏夏的对面,如今在他们眼里,苏夏已不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了。
“没有。”苏夏不情愿的回答。
“上大学的时候就没怎么跟同学联系,上班后就觉得更没有联系的必要了。”苏夏又想起上大学时,想坐火车回老家看看同学,却被爸爸严厉制止的段子。
“他们同学好多也都是在外地上班,过年才回来。”苏夏妈妈说。
“啊,对,高中同学可能考大学的去外地的多,初中同学可能在咱这呆着的多。”陈叔叔说。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爸爸经常夸陈叔叔聪明,说陈叔叔是大学生。”
如今当年的“小陈儿”已升为公司的二把手了。
“苏夏,你也长大了,你不喝点酒啊?”
“我不喝,我一口酒不沾,对身体不好,呵呵!”
“她怕以后生孩子对孩子有影响!”苏夏妈妈为人快言快语。
苏夏无奈的低下头、翻了下眼睛,老妈说的什么呀,自己知道就行了呗。
“哦,苏夏有对象了?对象是干什么的呀?”
“有什么对象,还没搞过呢!”苏夏爸爸说,他早就因为这个对苏夏有意见,二老恐怕苏夏臭到家里。
“哦,还没对象呢,哈哈……”刘叔叔正想大笑,想想又收回去。
苏夏这头低的更低了。
“苏夏眼儿太高了吧?”
“谁知道了?我和她爸就说,你不用找多好的,找个北京本地的就行。省得以后过年过节还总得往男方家跑。我原来跟她爸,一过年就往北京跑看她奶奶,就像宋丹丹说的,‘挣那点钱全捐给铁道部了’”。
“那嫂子你现在跟我大哥回北京定居不也享福了嘛。”
“嗯,这倒是。”
“找个本地的,以后他们有孩子,我们能看我们给看,我们不能看,放奶奶家看,这不挺好嘛。要不光凭我们两个可看不了。我们小区的,那都是四个老人看着一个孩子,围一个孩子转,那可真是小皇帝。”
“咱也不知道她找个北京对象怎么那么难!工作也不错,工资也不少赚。”
“他们现在跟咱们那时候不一样,咱们下班早,他们就算正常下班,到家也得8点,自己再做饭,吃饭再洗呀涮的,不得忙乎到10点啊。找个本市的,将来买房子是住我们附近还是男方附近都行,下班去婆婆家或者到娘家吃口现成的,吃完回家,小两口也不用开火。”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啃老族,不指着老的,首先孩子就是个问题。你说一个不上班,在家带孩子。房子没贷款行了,要有房子贷款压力也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