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9600000047

第47章

二种生死略以八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辨相状。四位次。五约处所。六与四种生死相摄。七会三生死不同。八问答辨 言出体者。二种生死正取异熟第八识为体。兼通余识异熟五蕴。且分段生取名言熏习识等五种而为亲因。福.及非福.不动三业。为胜增上能招感缘。一切烦恼总能为发业润生之缘。由依他缘而得生故。胜鬘经.无上依经.宝性论等。皆隐识等名言亲种。但显增上业名为因。发业润生惑名之为缘。故胜鬘经云。如取为缘有漏业因而生三有 变易生死即前识等五果种子皆为亲因。欲界福业并色不动。除无想天及五净居。为近胜缘。依四静虑缘事无漏后得非智相应定愿。而为远胜缘。故此论云。由悲愿力改转身命 又云无漏定愿正所资感 又云无漏有分别业。有分别业即后得缘事智俱之思。思亦即愿。故不别说。由所知障执彼菩提有情为有起此悲愿。亦为断除留身久住。故所知障能为其缘。虽实变易用名言种而为亲因。福.不动业为增上缘。若无无漏无胜堪能感变易生。由所知障方发悲愿。故起无漏资身故业。故此论云。无漏定愿资有漏业。今隐所资但举能资及以能发胜劣两缘。故胜鬘等云无漏业因。所知障缘。有意生身。既以识等名言种子为亲因生。明变易生体是有漏。说是无漏界外生死者依胜缘说。或无漏人所受生死。或无烦恼漏所受生死。故名为无漏。非体无漏界外别生。非离三界有别有情。仁王般若云。三界外有别众生是外道义。非诸佛教。此略出体 二释名者。一分段。二变易。言分段者。分谓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五蕴体。舍此受余有差别故。此差别身命有齐限。即段之分名分段。命属身故即依士释 或此分段俱通身命。皆随因缘有定齐限故名分段。亦分亦段名为分段。即持业释 变易生死者。且依此论略列三名 一不思议变易生死。释名如论。亦通依士.持业二释。以由无漏所资感故。所受变易妙用难测。非下劣境。变易即不思议。持业释也。或无漏定愿妙用难测。名不思议。不思议之变易生死。即依士释 二名意成身。身即属果。意愿是因。成通能所。即随意所成之身。身属因故依士释也 三名变化。变谓改旧。化谓新起。变化即身。持业释也。更有多名。如能显中边惠日论辨 三相状等。并如枢要说。然分段死言属三界。变易不言。以分段死随业系地。即言三界。变易之业说是无漏。故不言地 要集说云。随在二界者 不善论意 变易生死隐不说彼有漏业故。处所差别。略准可知 六与四种生死相摄者。无上依经云。有四种生死。一方便。二因缘。三有有。四无有生死。如分段生死有四种难。一烦恼难。二业难。三报难。四过失难。烦恼难谓无明.爱.取。业难行全及有少分。报难即识等五果.并生.老死。过失难谓生.异.灭.忧.悲.苦恼。以变易四如次譬彼。即所知障为方便。有分别业为因缘。不取无漏有分别业非过失故非失集故或印不同也。所得变易为有有。以其五蕴有生.异.灭等。为无有生死。既喻彼过失。即变易上生.异.灭等行苦摄故。更无余果云无有生死。准此而言念念有四。不同古人方便生死在初三地。因缘生死四.五.六地。有有生死七.八.九地。无有生死在第十地。隋.唐摄论并悉无文。无上依经及宝性论亦不配地 西明释云。无明支名方便。所发行支名为因缘。识等八支名为有有。生.老支名为无有 今谓少乖文。既无明喻分段死烦恼难者。即爱.取支亦烦恼摄。既以因缘喻于业难。即有支少分亦因缘摄。余略不论。准论.本疏及前第七等无间缘皆已广辨。

论。谓无始来等。释净相续。以依本识第八无漏法尔种子以为其因。由其转识数数熏发以为其缘。有净第八现行相续。即乃至究竟已下释成相续 问第七亦续。何不说耶 答非持种识故不说之。然此镜智唯本有种为因。能生所生现识名为始起。能持种故亦名为种。故此论云转得始起清净种识。非谓种子。不可说言以新熏胜。由六.七熏成镜智种。说此作佛云得始起清净种识。以佛功德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菩萨不知。缘何熏成。亦不可说名言熏习。非彼境故。如欲界心虽变上界不熏彼种。是缘名境非缘事故。果得亦尔。故唯本有种子所生。如初无漏。由余熏发因满方生。成事亦尔。

论。若无缘用等者。难安惠师。佛菩萨智亦非智品。无见分能缘用故。如虚空等。护法可尔。难陀如何。唯一见分更无别用故。安惠却诰。若要有用方是能缘。应有无穷过。见分不起能缘之用。应不能缘。解云准此非难陀难。但护法等 若尔亦有无穷之过。若见能缘不更有用。应有不定 答无无穷过。以见分用从体。亦能非须作用。

论。由斯理趣等者。结上。疏云五.八名识入意识摄未见文故者 若尔第七名意合名意识。准何得知 答第七别名意。通名为识。通别合目。故第四云。彼依主释。此持业释。故知余处俱名意识。

论。摄大乘说等者。摄论第四说依他起为所遍计。相.质俱是。故此论云遍计心等所缘缘故。简圆成实。以相与质不相似故。所以本解亲相分者必依他起。本质不定。即除无为。故此论言常远离前性。

问安惠能执遍在何心 答准前能计遍在八识 若尔安惠自许第八非痴.惠俱。何得有执 答准彼本计亦应许有。但相微细不说二俱。今护法责。出何经论。第八得与痴.惠二俱。若许得俱。恒行不共应亦在第八 若云虽执非无明俱故。即难云。我执必由无明方始得起。既无无明如何起执。故若有执必有无明。准此难。前文言二执必与无明俱故。彼师绝救 又云不说无明有善性故下。别难善心起亦有执。即痴与无痴二法应俱。若许尔者违璎珞本业经。明.闇一相。善.恶一心。是洴沙国外道师偈。何故不俱正相违故 问安惠能计在无漏心不 答准此论文。但云有漏八识。若准疏引。如佛地论第七。许在二乘无漏心有。若准安惠二十唯识论释。十地菩萨无漏亦有。由是此论但云如来后得应有执故。前言八识有漏心者据显处说 问安惠见.相皆是所执。世尊即无。云何今难经说佛智现身土等 答彼师释云。据增上缘说佛所现。据实有情能感者变。如说法事 由此次难若无缘用应非智等。既成缘用却成现相。亦复无过。

论。虽各体一而似二生者。本释如疏 要集云。诸释言同而意少别 有释安惠相.见二分从缘生者。是护法师据自抑他。非谓安惠许从种起。如云习气是相分摄。此意安惠种非相分说相分者。护法依自而难于他 今谓安惠本计种子依自证分功能义用。非相分摄。前第二云。假法如无非因缘故。若是相分何得言如无。体既无故。复许自证分缘生非无故有种子。种子既非是自证分。能所生别。因果性别。复自证缘。护法菩萨以此理遂非相是何。故作此难。若云见.相从种子生亦非彼计。据何道理约自难他。故知云若缘所生内相.见分非依他起。例彼自证亦应是无。无异因故。是共许义。又前第四云。十八界种应成杂乱等。故许相.见亦从种生。不尔此言空无所益 问安惠相.见既遍计所执。云何摄论云唯量唯二皆名依他。西明三释。一云识自体分与相.见种为依。假说自体名见.相分。非取见.相名依他起。一云自证分上依见.相现。由斯道理说见.相分名依他起。一云据实见.相意取所依。非即二分为依他起。此之三释。初由自证与见.相种为依。即假说自证为见.相。第二由见.相分依依他现。说此见.相假名依他。第三举见.相二显其所依名为唯二。

论。后得智品二分应名遍计所执者。问安惠见.相是计所执。佛果应无。云何今云无漏二分应名遍计 答本计是无。乘前难彼若无见分无能缘用。以量立有。复教证成成佛得有。故为此难 问安惠本计佛无见.相。何智缘真。何智缘俗 答缘自证分名俗。缘如名真 问因位无漏亦许有执。何名现量.比.非量等。又亲得缘如不 答准缘他心。云不知如佛智。亦不亲缘如。因位名无漏。名缘如。名缘二空等者。据无明渐微。名为无漏缘如缘空。分为凡圣。故诸自证因位不能分明亲得。现.比.非量准思可知。

问彼许因位见.相体无。复不亲得自证及如。将何以为亲所缘缘。第七卷云亲所缘缘能缘皆有故 答彼计亲所缘缘非必有体 若尔如何此下难云又若二分是计所执应如兔角非所缘缘耶 答略有三解。一云彼许兔角非因生故非所缘缘。二分因生成所缘缘。今此据无同彼兔角故得为难 一云本计虽无亲所缘缘心亦得生。以立唯识故。然陈那所说无非所缘缘者。是破他计就他为语。今者护法约自破彼故为此量 一云护法据摄大乘。有能遍计所遍计俱依他起。此所遍计即疏所缘缘安惠共许。例亲所缘缘亦应有体。说所缘缘故。准无著.陈那俱有亲.疏二所缘缘。故今此破依共许教立量破彼。非是护法据自破他。此释为胜 今此论文举反破量不举顺成。举顺成者。应云佛亲所缘缘相.见分有。例余相.见亦应是有。是所缘缘故。如佛相.见。然始反成。若二分无应非所缘缘。体非有故。如兔角等。安惠设许亦所缘缘。能所遍计是何所摄。若所遍计是依他有。若能遍计非是内心。若计所执非所缘缘。不说无法为所遍计故。安惠自许因位诸心皆能计故。既说能计即托依他为所遍计。故相.见无非所缘缘。故今难云见.相体无非所缘缘 问若计所执非所缘缘。如何下说为凡圣境 答境宽缘狭。设非所缘约智疏缘亦得名境。亲缘相分是所缘缘。能缘皆有。唯识理故。非要质有方能起心。

论。又诸习气等。本释如疏 西明云。又诸种子是第八相。若是所执应非因缘。以无体故。如空花等 今谓不尔。若许种子是相分收。彼计相无。何故护法第二卷难云假法如无体即无故。又不应言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瓶依四尘。非全无故。不同空花等。

论。二空所显等。本释如疏 有云。真如为二空显者。由实无二我及空无二我。离此增减方是圆成 要集云。空虽非表诠。与表诠为因故名空显。智缘二空未显真故 今谓不尔。智缘空时虽未即证。因此能显。若即由空方显真者。智正观空真如未显。智正证真复不作空。不可非智观空空自显真。离观空智空自显真何时能显。佛地论中但云就加行观名为共相。不说由性空显名为共相。

论。犹如幻事等。如枢要及辨中边疏述 问如依镜缘还见自质者。如月中像谁之质耶 解云以月为缘还见本质。彼是大海大山鱼质 若尔岂见障外色耶 解云许亦无失。如隔琉璃见外色故。又非障外。因彼月轮不受眼光下见山海。如因镜面自见背故。

论。三唯识真如者。本疏云见识真如便能知此。意说所观如 要集云。有释云。三藏解云。或用观智名为真如。不尔便与后文相违。染净唯识应通三性。此意若说所观如。遍三性故应通三性 今谓本释为正。何以故。若取能观名唯识如。何故七十七云。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又如何言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以能观智虽是行收非一切行。又能观智二乘等无。如何平等 若云就所观说即非能观。若尔既取所观唯识。何故不通初二性摄 答就所观性即唯成实。约诠显者可通三性。论云随相不障通余。

同类推荐
  • 西藏方舆

    西藏方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诸德福田经

    佛说诸德福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by Mme. de Lafayette Introduction by Oliver C. Colt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Madame de Lafayette and published anonymously in 1662.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ongs From The Mountains

    Songs From The Mount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梵摩渝经

    梵摩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龙诀

    玄龙诀

    玄龙诀,这个远古武诀,带来的是世界灾难,还是世界的福音?从现代到古代,仅仅是一个穿越吗?他,到底是新世纪的一个人,还是古代一个愤世嫉俗,拯救世界的英雄?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 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 玄极至尊

    玄极至尊

    来自驰府的天才少年,因击杀强大宗门,天玄门的弟子,而被天玄门废掉经脉,可他不甘就此堕落……当他再次重续经脉的那一刻,他就发誓,若此生不能灭杀天玄门,便受天诛地灭!!男人,当快意恩仇!男人,应至情至义!男人,需有血有肉!且看一代强人逆天崛起,威震八方,成就绝世传说,万世传颂,流芳百世!!.
  • 娇辣警花爱上我

    娇辣警花爱上我

    失踪八年的段易重现人间,背负着一个个玄奥秘密的他,此次再入都市,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面对青梅竹马的爱人、霸气娇艳的老板娘、泼辣傲人的警花的美人丛中,他又作何种选择?
  • 可爱小御厨

    可爱小御厨

    好歹唐小楚在穿越前也是一代大厨啊,先不说身价过百万却又穿越到仟牙国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御厨。“连油烟机也没有,我还不想被油熏得人老珠黄啊!!”看刁钻吃货如何玩转美男。
  • 穿越之道见玄冥

    穿越之道见玄冥

    如果你看到白皮肤蓝眼睛,一头金毛的野蛮人手持山寨版翻天印,毫无顾虑的成片成片在屠杀凡人不要感到惊讶,因为本书叫道见玄冥…-如果你发现一只混身血红,头顶犄角,背后生长着蝙蝠翅膀,作为诸般邪恶象征的恶魔。却穿着一身青衣道袍,脚踏五彩祥云漂浮半空摇摆着他那老鼠似的尾巴,庄严的手持四海瓶在无数人类诚信的祈祷下洒下满天甘露,滋润已经干裂的大地,枯萎的庄稼不要感到惊奇,因为本书叫道见玄冥…-如果看见一条用肚脐吃饭,把咪咪当作眼睛来用的无头巨龙。一爪握着大斧,一爪持着巨盾跟成群结队的怪兽撕杀也没必要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本书叫道见玄冥…-这是一位贼胆包天,冒充通天教主被揭穿后惨遭杀害还被鞭尸的青年,因为种种原因穿越到一个充满了魔法与玄幻的世界后…所引发的一连串故事……-群号:45697541
  • 人生必修的逆商课

    人生必修的逆商课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逆境环生的多元化时代,失败、逆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面对逆境的挑战时.大多数人在没有尝试达到极限、完全发挥能力的情况下就放弃了.甚至有些人会被如雪崩般的一系列变化打倒。人们随时随地会陷入逆境,因此,学会应对失败、走出逆境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迫切需要,也是人们赢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克服逆境.关键就是要提高逆商。
  • 错过了还能不能重来

    错过了还能不能重来

    她们小时候聪明、可爱、活泼、开朗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了美国,去了法国接受魔鬼般的训练,而十年之后她们又回来了,在学校遇到了三个校草,他们又会擦出什么爱情火花呢?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