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86500000002

第2章

天師世傳引

天師之號,見於《素問》,《莊子》,蓋謂有道者之極稱。老聰子言《道德》於周祖天師者,天師倡正一教於漢,而張氏號今四十八代矣。傳代歷歷,何其詳哉。千五百年,盛衰相因,廢興相尋,未有如張氏一姓之獨靈長也。豈非萃山川之秀,合天人之鈔而克然哉。垂裕後昆,吾莫知其已矣。

祖天師,諱道陵,字輔漢,沛豐邑人也。九世祖良,遊下那,圯上黃石公授之以書,後從漢高祖取天下,以功封留侯。語帝日:臣願棄人問,事從赤松子遊。不疑子高卒謐文成侯。嗣侯子不疑高子通,通子無妄,里仁,里仁子皓為桐相真人皓子綱,天師父也。無妄子綱子大順母夢神人北斗魁星中降至地,長丈餘,衣繡衣,授以香草,日:薔薇也。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於昊之天目山。黃,蕾買覆室,紫氣盈庭,室光如晝。昔之香氣復聞,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顆,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三角,美髭髯,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書,即了其義。於天文地理圖書讖緯之祕,咸貫通焉。以及墳典,所覽無遺,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山觀,餘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瑜淮,涉河洛入蜀山,得鍊形合氣之書,辟穀少寐。永平二年,二十五歲,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謝官歸洛陽北郁山,脩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隅。建初五年,章帝徵,不起。、水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詔不就。遊淮,居桐相太平山。獨與弟子王長,從淮入鄱陽,登樂平雩子。山神拜於道,願受驅策命,廟食峰,煉丹其問。山神知覺而雙鶴導其出入遂棄其地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時年六十餘,公明,從黑虎沂流入雲錦山餌之益壯,有神人自稱趙詣前日:願永護丹肩暨訪西仙源,得制命五嶽檄,得《三皇內文》,召萬靈及神虎秘文於壁魯洞。復往嵩山石室《黃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乃日:昔禹平水土為災,當往除之。初,居陽平山上授以經線之法。次登西城山憚以降五帝。或告日:西城白虎神飲人血大蛇,上死戒澤功垂萬世。今地道失寧,,吾徒無益,以人為祭,嗚則山谷震誅之湧泉復居葛瓚山真多,北平脩九真之法輕身之術,道功未立。聞巴蜀沙氣,得出入水火之鈔,及養神還鶴嗚山。漢安元年壬午上元,感太上垂車駕五白龍降吾昔為尹喜說經煉九益焚山妖厲不感太築壇召而戒之。梓州產噓氣數里,中者輒,秦中,昌利,隸,稠梗,渠亭諸山,,謂日:今命汝溥度含靈,吾當於此建立二十四治,分命仙曹,世人罪福死生。今經多劫主掌職司六天稽竅血食鬼神,率據其所,人鬼不分,汝其復治之。今授汝三五都功諸品經錄,次授三五斬邪雌雄劍,玉印魚鬣衣,二儀交泰冠,通天玉簡,千日後,會闈苑。天師拜謝。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及至,鬼帥率其屬,迎敵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仆,招之復起,或反風而火焚,或揭日而霧散,限以泰山,壓以巨石,鬼物哀號乞命,請受約束。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誓日:自今已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復出,吾必誅汝。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正氣下通,以六十甲子生人,分屬各治,每治立仙官,陰官,及祭酒之曹分統之。其誠敬忠孝積功行者,仙官錄其善,其悖逆奸貪恣肆狼戾者,陰官紀其罪。由是善惡之報,捷如影響,使蜀民向化,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品秩,各置神司之。還雲臺,謂弟子王長,陽山有白氣,彼妖也,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因問鹹泉何在,日:前有大漱,毒龍伏其中。以符投之,妖舍啾而去。旋個,插劍其下,成鹽井。神女各獻玉環一枚,願奉符篇,天師以十二環合而為一,投於井中,日:孰能得環者,如所請。眾女爭下取環,天師遂掩而誓日:永為井神,毋為民害,有獵者逢於道,戒以勿殺,授以煮鹽之法,民收其利,即地創天師廟,號清河府君之祠,至今崇奉祈禱不絕。過宋江,察江中有妖,篆石為函以錮之,妖乃絕。居主簿山,神人夜獻玉壁。居本竹山,眾真降授《靈寶經》。居蒙秦山,遷渠亭山,至雲臺山,見絕壑中桃熟,謂弟子日:孰能下取。趙昇下取以獻天師,亦投下,昇長繼赴,遂以神丹及諸經玄秘授昇長。居漓沅山,為說經臺。居鹿堂山,煉九轉神丹。居平蓋山,合九華大藥。至成都,地湧玉局考子,復降說諸經要。永壽二年,遊渠亭山,奉太上玉冊,劫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既而太上勸為第六代道之外孫,而束海小童君為保舉師,太上為度師,封道陵為天師,授三百人,惟三人係代行治,張申,王昇,李忠也。乃以經錄印劍付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呈,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是日,以丹付長昇,分餌於雲臺峰,與夫人雍氏,乘雲上昇,在人問者,一百二十三歲。王長,趙昇侍焉。女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昇。天寶七年,詔後漢天師張道陵,冊贈太師。唐中和四年,封三天扶教大法師。宋紹寧,加號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唐玄宗皇帝贊日:邈彼炎漢,天圖中闕,萬彙消殘,三靈蕩越,惟師應運,神威迅發,躬侍玄元,親傳秘訣。妖毒雲驅,崇山劍裂,大布聲教,全清壘孽,一振無為,永光有截,鸞鶴斯邁,丹青是設,玉相真儀,傳芳不歇。又贊云:邈矣真仙,孤高峻節,氣貫穹冥,玄元示訣,落落神儀,亭亭皓月,誅邪斬精,魅驅鬼徹,漢代盟威,流傳不絕。唐肅宗皇帝贊曰:德自清虛,聖教之實,或隱或顯,是樸是質,靜處瓊臺,焚香玉室,道心不二,是為正一。宋徽宗皇帝封真君玉冊文日:維大觀二年歲戊子十月丁丑朔十有六日壬辰,皇帝御名謹再拜言日:惟道無方,待人而行,行惟物役,資人而成。若昔至真,以道興世,功被萬物,則為神明,務稱其休,夫何敢不崇恭。惟漢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體妙闡玄,有大利於天下,劉氏之季,厥跡懋焉。遂挾光景,上超人草,秋線真圖,系傳於後,彌除災孽,檳禦不祥,陰隱下民,既久彌著,不有徽稱,何以極報,典揚嘉惠。謹遣朝奉大夫知信州軍事劉晏,上尊號日`:正一靖應真君。夫道藏於幽,顯於明,功施於速,著於近,匪我能然。惟常弗息,尚鑒觀玆,益行其餘,祐我邦家,延及我民,懋昭無疆之休,俾嗣永世。宋理宗皇帝制日:道家以清淨無為為宗,篆錄丹鼇吐納醮祭,乃其法之祖,而崇信者篤,得非誘人以悔過趨善,固名教治道之一助歟。三天扶教輔元大師正一靖應真君,受命遊穹,降生漢代。脩真煉行,乘雲上昇,二十四治,及青城擲筆誓鬼,三螞化地作鹹泉,靈邇在蜀,不可誣也。上饒龍虎山,相傳為真君故棲,玉印寶劍,奕世授傳。乃者京畿嘆旱,潮汐衝央,懇祈響富,實繁陰祐,儒者諱言,怪執古史一語,過加詆訾,是不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與吾所謂惻隱之心,仁之端,奚以異乎。其因舊稱,加以美謐,森游囗 無間,尚克欽承,可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皇帝制日:我國家以至仁上德,崇獎不忘,祖天師之遺烈靈風,紀錄具在。若稽古典,特界加名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煉氣成真,除邪輔正,羽儀凡世,歷年千二百餘,印劍單傳,距今三十七代。嗣孫與棣,克承正法,宗師留孫,增潤先猷。道雖本於無為,德莫厚於追遠。因時而顯,記昔所聞。夫授經於漢永壽之初,當乙未之正月,加謐於今元貞之歲,又甲子之同符,似有數存,尚祈世濟,可加封正一沖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是為天師一代。

二代嗣師,諱衡,字靈真。精脩至道,不與世接。被徵為黃門侍郎,不就。永壽二年,襲教居陽平山,歲以經錄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約理朗,聞者有感。漢元和己未年正月,以印劍付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為民害者,是以親遇聖師,建立大教。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君,非孝無以事親。汝其遞相傳授,世承人倫,世遵成訓。於是率諸弟子拜日:祖師志願弘博,因家立教,永世為宗,綠與道符,身為法嗣,承先啟後,厥任為難,敢不衹勤用弘玄化。言畢,與妻盧氏於陽平山,白日上昇。大元至大元年,武宗皇帝制曰:蓋聞古先哲王,莫不以清靜寧民為本。公孫有大院之訪,陶唐有汾水之往,所以博求至理,在囿天下也。朕甚慕之。天師正一之教,其幾是乎。今有司以嗣師位號為請,惟師嗣守道器,遺榮沖引,尚安事名。然繼宗開緒納俗安善之邊,不可不表也。宜有顯稱,以致遐仰。可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鈔道真君。

三代系師,諱魯,字公棋,嗣師長子也。少膺祖訓,時漢祚日凌,中州板蕩,鄉土震動。嘗募義以保,障以道訓,人從之益眾。來學者,教以誠敬不欺。有疾者,令自首其過。立祭酒,痊可循者,使佩經錄,率之趁善,久皆自化。時詔授典農校尉,安民中郎將,領漢安太守。鐳焉克蜀,有不臣之心,請天師為督義司馬,遂避名漢中,積栗巨萬,詔命為漢中南鄭二郡太守。未幾,秦兵雍兵亂眾,欲以天師王漢中,力拒之。乃已魏兵又迫,乃封府庫而退居南山。魏太祖引兵入南鄭,見府庫充實,非有惡意,甚嘉之。卑辭遣使慰諭,拜為梁益二州刺使,封鎮南將軍,關內侯,食邑三萬戶。固辭不受,謂使者日:吾修道士也,世慕沖舉,裂土之封,非所願也。請還印綬。一日,召嗣子盛,以經錄劍印授之日:龍虎山,祖師玄壇在焉。其地天星照應,地氣沖凝,神人所都。丹鼇祕文,藏諸岩洞。汝宜往宣吾化,脩煉累功。遂於北斗峰上昇。弟衛,字公則,為昭義將軍,棄官學道,白日沖舉。弟傀,字公仁,癮封為南郡太守,加附馬都尉,棄官學道,白日沖舉。子五人,閻圃等,皆侯,

俱不受。元成宗皇帝制日:朕惟道之大原出於天,而成之在人。有漢天師之緒遠矣,匪其子孫善繼善承不息,益大孰濟登玆。是以代有異人,出裨治化。朕既加號於嗣師,而系師景行,悼靈昭於簡冊,鈔於自拔,功成不居,P 經不云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可贈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四代天師諱盛,字元宗,系師三子也。初居南鄭,克志精脩,父命嗣教。魏世祖封奉車都尉,散騎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攜劍印經錄,自漢中還鄱陽,入龍虎山,得祖天師玄壇及丹鼇故址,即其地為居。以三元日,自登壇傳錄,以授四方。學道之士,動千餘人。自是闡為科範,率以為常。以劍印付子昭成,既以示化。不瑜年,復於廣西賀州為廣王設法。當謂人日:西蜀鶴嗚,束昊龍虎,功行既成,再遊南土。元至正元年,贈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五代天師諱昭成,字道融,元宗長子。少學道不懈,每端坐一室中,出神數百里,虎豹逢之,皆伏。壽一百一十九歲而化,面色如生。墓生靈芝百本,或見白鶴往來。及啟棺視之,惟冠履存焉。元至正十三年,贈清微廣教弘道真君。

六代天師,諱樹,字德馨。博通儒書,安帝累徵不起。嘗遊鄱湖,月夜,一老翁登舟進日:聞師家以仙道立教,願拜下風,而無階可進。今者不意仙蹤遠駐近津,獲抱光儀,乞示蘊奧,以啟昏愚。遂告日:昔者得道之士,皆由皈戒而入,然質心於戒,莫若質戒於心,則萬法皆空,一真常存,翁知之乎。遂起謝而去,從者或見異光,水天一色,不知翁之所在。天師笑日:此龍伯也,水族是掌,大道未聞,故來有請。居山時,多神異之跡,年一百餘歲,尸解而去。元至正十三年,贈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七代天師,諱回,字仲昌。初能言,即問道是何物,眾不能答,慨然失笑而嘆。五歲,欲傳經錄,父曰:且讀儒書。對曰:祖書不讀,讀他書何為。十歲嗣教,能辟穀,日行數百里,後入青城山,不知所終。元至正十三年,贈玉清輔教弘濟真君。

八代天師,諱迥,字彥超。幼得道,丰姿俊美,德量天成,至誠存化。請檮者,無貴賤,皆不吝,輒有神應。魏太祖嘗召赴闕問道。年九十,解化之日,異香滿室,經月不散。元至正十三年,贈玉清應化沖靜真君。

九代天師,諱符,字德信。端肅明達,凡經傳子史,過目成誦,經錄猶顯於時,四方仰之。壽九十三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玉清贊化崇妙真君。

十代天師,諱子祥,字麟伯。仕隋,為洛陽尉。棄官襲教,服食精煉,能吐丹置掌中,光芒出戶,尋復嚥之。嘗遊河洛,登嵩山中峰石室,樂其幽時夜忽聞兵騎聲,有二神吏謁束嶽主者道過,謁天師。主者日:昔會聖師於青城,今四百餘載。自魏晉以來,亂離已久,生靈受害,罪業庫纏,無由解脫。今嶽司有幸,重遇聖師,願乞廣宣符錄,庶俾超化。言訖辭去。天師還山,分遣弟子,宣化四方,以積玄功。壽一百二十歲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上青玄妙大虛真君。

十一代天師,諱通玄,字仲‘達。天性靜默,常獨坐一室,非時不出,雖左右人,亦常罕見。歲大疫,以標植水中,汲飲者皆愈,有持帛來謝,卻之日:吾祖以濟人,安可受謝。乞符者雲集,受經錄者益眾。年九十七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上清玄應沖和真君。

十二代天師,諱恆,字德潤。經史過目,悉不忘。唐高宗遣使召至,問以治國安民之道。對曰:能無為,則天吾神仙中之狡膾者。一日,自闕潛歸,嘆日:吾幾落世網。學道於家,嘗推甕於室中,對妻子茹葷飲酒,夜發甕皆在瓷中,經日不壞。年九十八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十三代天師,諱光,字德紹。勵志於道。脩煉,居石室中,垂三十年。及襲教,乃還家。傳授經錄,居常蔬食,後能辟穀,壽一百四歲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太玄至德廣妙真君。幼子名梧,字君明,自幼修煉,能辟穀,飛行往來,不知所終。

十四代天師,諱慈正,字子明,智慧明敏,常以易道教人,從者雲集。每有餘貲,即賑貧乏。棄妻脩道山中,登聖井山,結庵獨處。每歲三元日,傳經錄,則出山。朝廷累徵,不起。後百餘歲化,空中聞仙樂聲下迎。今聖井號徵君山,溪號徵君坑。元至正十三年,贈太玄上德紫虛真君。

十五代天師,諱高,字士龍。姿宇超曠,好酒,縱飲一石,不醉。唐玄宗召見,命即京師置壇傳線,頒賜金帛,兔租稅,冊封漢祖天師號。肅宗降香幣,建醮於山中,賜宸翰以贊天師像。嘗忘玉印長安酒家,有少年力舉之,不能動。明日,天師至,笑而攜去。年九十三化,元至正十三年,贈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十六代天師,諱應韶,字治鳳。襲教後,授其子以劍印,隱居山南龍鬚井上,躬耕自娛。每據石吹鐵笛井上,聲聞數里。一日,懸邃井上,端坐而化,葬井傍。今有仙人墓,鼇構樹門在焉。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至正十三年,贈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十七代天師,諱順,字中孚。至孝,母疾經旬,月不解帶。每謂人日:人不忠孝,而欲學道希仙,是舍舟楫而涉大川也。初任貴水尉,棄官襲教,攜妻子,結茅山中以居。壽八十七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十八代天師,諱士元,字仲良,瘠而多髯,居應天山四十年。山多虎,人莫敢謁。惟三元日,則下山傳錄。每大風雨,或見其玄冠,乘黑虎往來諸峰間,知其為天師也。今山南有丹舍,山北有繙經石,黑龍井,碧蓮池,皆其遺跡。年九十二歲,元至正十三年,贈洞虛明道贊運真君。

十九代天師,諱脩,字德真。性淳樸、躬耕於野。以疾告者,篆木葉治之,即愈。凡傳符錄有得,隨以施人。江西大賈劉遷者,嘗受符錄。一日,死於金陵,二日復甦。言為冥司所攝,道遇仙吏,日:常受法錄,死期雖至,可

復延二紀。遂入山中,為弟子。一日,天師集諸弟子日:吾某日當化,至日,沐浴更衣,端坐而化。年八十五歲。元至正十三年,贈沖玄斕化昭慶真君。

二十代天師,諱諶,字子堅。唐會昌辛酉,武宗召見,賜傳錄壇宇額日:真仙觀。將命官,辭歸不受。咸通中,懿宗命建金線大醮,賜金吊,還山。一日,大醉而化。年一百餘歲,元至正十三年,贈沖玄洞真孚德真君。

二十一代天師,諱秉一,字溫甫。母嘗晝寢,夢神人履金龜下降,覺而有娠,十有五月而生。既長,目光如電,夜能視物。常負劍行山澤,開叱一老樹,雷即震裂,打死二巨蟒,小蛇百餘。南唐齊王夢墮井中,有道士碧眼長髯,衣絳衣,掖出之。占曰:此漢天師也。遂即龍虎山,建祠宇,賜水田。天師將化,日:吾去矣,須地震。乃殮,已而果震,七日乃殮。體溫如玉,壽九十二。元至正十三年,贈守玄紫極昭化真君。

二十二代天師,諱善,字元長。幼不茹葷,稍長,遍遊名山,三十餘年,始還。淵默內脩。不與物接,壽八十七。元至正十三年,贈清虛崇應孚惠真君。

二十三代天師,諱季文,字仲珪。五代之季,人受其經錄甚眾,乃鑄鐵環券繼之。宋初,鐵券錄尤盛。壽八十七。元至正十三年,贈清虛妙道輔國真君。

二十四代天師,諱正隨,字寶神。性質直敦朴,不與俗接。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召至,吏部尚書王欽若為奏,立授簽院,并奉勁改真仙觀為上清觀,年八十七歲而終。宋真宗皇帝制日:朕嗣守宗桃,欽崇天道,荷乾坤之瑞應,闡河洛之珍符,思與至人共參妙道,爾祖得靈詮於金闕,垂法統於後昆。汝為嫡孫,紹承異學,玆啟先天之秘,以誘後覺之民。惟帝鑒觀,躋世仁壽,肆頒徽號,益衍玄猷,賜號真靜先生。元至正十三年,贈清虛廣教妙濟真君。

二十五代天師,諱乾曜,字元光。端靜寡言,篤志內脩。宋天聖八年,仁宗召赴闕,問以沖舉之事。對曰:此非可以輔政教也。陛下苟能返之朴,行以簡易,則天下和平矣,奚事沖舉哉。上嘉之,賜號澄素先生。上又問,卿有幾子。對日:長子傳道,次業儒。遂以次子見素為將,作監主簿,見素雖仕,而志尤慕道,以衛尉守丞,休官隱居鄱陽束湖,至今子孫家焉。天師年八十五而化,座劍仁福鄉樟埠曹家源。宋仁宗皇帝制日:朕嗣服歷年,潛心至道。若稽黃帝之為君也,所以養人民,官陰陽而成無為之治者。則有廣成子在崆峒之上,不憚膝行,順下風而問焉,為民故也。爾不遠千里,至輦下一言,悟朕得養生治民之要,可無徽稱,以示旌異,尚弘神化,用副招延,罔俾廣成,專美前古,賜號澄素先生。元至正十三年,贈崇玄普濟湛寂真君。

二十六代天師,諱嗣宗,字榮祖。生而左手有印文,及襲教,神異具著。至和二年己未,宋仁宗召赴闕,祈檮有應,奉勁遷上清觀於山之陽。年七十八,貌若童顏。賜號虛白先生,八十一而化,座劍蠕口寨。宋仁宗皇帝制曰:柴望秩宗,乃禱祠之肇啟,行宮藏事,非巫史之可儕。苟誠意之旁通,亦治世之所賴。漢天師」一十六代孫張嗣宗,紹承家學;綽有祖風,比露判以箋天,旋彌災而為福,非道心精一,至誠感神,能若是耶。虛空生白,吉祥止止,惟爾有焉。賜號虛白先生。元至正十三年,贈崇真普化妙悟真君。

二十七代天師,諱象中,字拱宸。生三月,能行。五月,能言。七歲,召赴闕,賜紫衣,命嗣教。賜坐問道,大稱旨。上賜宸翰,後歸徵君山梧竹塘,結盧以居,得道沖舉,有七星墩,白鶴塢存焉。元至正十三年,贈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二十八代天師,諱敦復,字延之。學識天成,聲如洪鐘,士林仰之。宋熙寧問,神宗召赴闕,命醮於內殿,賜號葆光先生。年五十三而化,瘓劍鄧家塢。宋神宗皇帝制曰:朕荷后皇眷顧之休,藉祖宗盈成之業,海宇寧謐,民物阜康,思弘清淨之風,共樂無為之治。漢天師二十八代孫張敦復,世傳祖印,早悟真詮,惜遽返於丹丘,遂莫前於宣室,宜申簡冊,以賁姻霞,賜號葆光先生。元至正十三年,贈太極無為演道真君。

同类推荐
  •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谷怀古

    金谷怀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觞政

    觞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故居

    题故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兔妃天下:神医二小姐

    兔妃天下:神医二小姐

    什么?她堂堂雪医采个药竟摔死了?还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竟然穿到了兔子身上,还是南烟皇上的宠物?开什么玩笑?不过……看在皇上对自己不错的份上,她忍!当终于变成人时,她的人,她来护!可……什么时候,自己从保镖变成了他唯一的皇后?注:这里是战气与魔法的大陆~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六个姐妹的故事就此展开~(本文是二姐的文哟~)
  • 重生之宠妻入局

    重生之宠妻入局

    “倾尽所有,让你爱我。”顾意带着两世记忆,披荆斩棘,浴火重生而来。这一世,他不会只做配角,默默的爱她。这一世,他只有一个愿望,让纪茹茜爱上他,然后给她幸福。而她在前世却是盗窃商业机密,挪用公款,净身出户,这一世他要让她成为世界的宠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禛心不改

    禛心不改

    她是混世魔女她怕谁?怕就怕,她到了十八年华还嫁不出去,所有适婚男子见着她就躲着走,害她不得不往外发展。两年时间,她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可惜她大小姐狗改不了吃屎,出来了仍旧我行我素,你说哪个男子敢娶她?诶,这几个比她还嚣张的男子是谁?她一定要教训教训他们。啥?他们都是皇帝的儿子,那她岂不是……
  • 救赎之万兽之王

    救赎之万兽之王

    被神秘力量召唤至万里之外非洲大草原的陈啸,为了救自己的父亲,无意中得到了大自然赐于的超自然能力,并接受使命,为了争取动物们的生存自由,为了争取它们在大自然之下万物生灵生而平等的地位,陈啸将带领着世间所有的动物,向着无知而残暴的人类,发起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迫害反杀戮的大抗战。
  •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精选了作者的60篇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4篇作品评论和作者的1篇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红叶飞舞初心可在

    红叶飞舞初心可在

    【静溪写文组*Fleet雪独著】“萧辰,我们还是分手吧。”这声音,如此决绝,发自于一位满脸布满泪水长相清秀甜美的女孩口中。而面前的萧辰,脸色铁青,抑郁怒意说道:“许诺枫,你就这么想和我分开?”眼泪已就往下掉,许诺枫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别自欺自人了,明明你就知道,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放弃吧萧辰,该放手了。”萧辰眸子深缩,俊俏帅气的脸此刻布满绝望。抿抿唇,最终什么也没说的转身快步离开。而背后的许诺枫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早已麻木,膝盖最终不争气的跪在了地上,双手交错着搭在剧烈颤抖的肩上,放声大哭起来。最后还是没能忍住而流泪了呢。【本文顺序为甜美—小虐—和好—大虐—磨难—在一起,女主天真男主专一】
  • 月姻红线

    月姻红线

    红线之旅,因为她所闯下的祸而开始。世间姻缘都有各自的元素。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她拯救了一场又一场爱情,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时。她的有缘人又在何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当一个人默默在你身边保护你时,当一个人只对你一个人发怒时,当一个人看着你爱上另一个人却只是轻描淡写一句:嗯。的时候。请看看他的手指上,是否有着一根红线缠绕。那是他的姻缘,也是你的宿命。
  • 龙舞图腾

    龙舞图腾

    这是一个被灵力充斥的世界,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魔在这个位面战斗,最终葬在了这世界的中心海域。不论过了多少年,那片海域都显得不太正常,那里是人类的禁地,却也是证明自己勇气的地方。灸舞是腾龙帝国的小皇子,从小就觉醒了相传是神灵留下的圣兽图腾,龙图腾。原本是帝国唯一有资格继承的人,在经历了十年的磨砺之后,发现帝国已经被哥哥继承,奶娘意外死亡。他从此踏上了寻求真相的路。
  • 醉杀

    醉杀

    这是一个无比真实而又残酷的世界。【现实向、暗黑古言】心灵脆弱者勿入;作者文风很淡,不喜,勿入。生明:没有无脑言情,没有不切实际的东西,因为我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