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8100000001

第1章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

将欲释经。四门分别。一说经之意。及释题目。二辨所诠宗。能诠教体。三显教所依。所为有情。四翻译时代。依文正释

言说经意及题目者。详夫实相深妙。非四智无以证其源。观察幽微。寄三藏乃可开其辙。是故法王大圣。三般若以标宗。囗囗开士。四悉檀而演奥。无相之旨。寔在兹乎。然则囗囗多方。入理非一。为成二护。故说此经。序等三分。略说诸经之仪。或八品之义。广显此经之宗旨。题云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者。一部之通名。序品第一者。品内之别目。都名虽一。其义有四。理必归真。意存护国。一佛说者。所请法王。自他觉满。开示妙法。故言佛说。二仁王者。能请国王。仁者忍也。善恶含忍。王者往也。众所归往。故名仁王。三护国者。请说所为。四般若波罗蜜经者。辨能护法。般若名智。波罗蜜者云到彼岸。谓由智力到涅槃岸。经者素怛览。此云契经。契谓契合。契当道理。合有情机。经亦二义。一者贯穿。二者摄持。贯穿法相摄持有情。故名为经。就能所请及能所护。以称经因。序谓由序。起正说之由致。品谓品类。或是义类。我闻等义类相从。摄义各别。名之为品。八品之内。此品最初。名为第一。故言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

第二辨所诠宗能诠教体者。自有两门。先辨教体。后显宗旨。然出教体诸宗不同。萨婆多宗。毗昙俱舍。及旧毗婆沙。皆有两说。一说音声。二名句文。虽有两说。而无别判。新翻俱舍第一。具申两释。亦无别判。正理第三叙两师说。亦同俱舍。兼有问答。故正理第三卷颂曰。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彼体语或名。此色行蕴摄。论云。有说。佛教语为自性。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语用音声为自性故。有说。佛教名为自性。彼说法蕴。皆行蕴摄。名不相应行为性故。问语教异名。教容是语。名教别体。教何是名。彼作是释。要由有名。乃说为教。是故佛教体即是名。所以者何。诠义如实。故名佛教。名能诠义。故教是名。由是佛教定名为体。举名为首。以摄句文。显宗第三亦同正理。解云。西方诸师传作此释。俱舍正理各有所归。所以者何。令物生喜。音声为胜。若依诠法。名等即强。故知所对皆有准据。由斯两说。皆是正义。依大婆沙百二十六。具申两说。评家正义以声为体。故彼论云。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答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建立。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建立名句文身。是佛教用。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评家释云。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具说如彼。问定不正理依评家义。答正理师意。理长为正。故别生理。名等为正。又解。众贤具申两家问答。非自判定。是故不违评家正义。若依经部以声为体。就彼宗中。有三师说。一云。十二处中声处为性。离声无别名句字故。一云。法处相续假声以为自性。唯是意识所缘性故。一云。通用假实二声为体。前二义故。若依大乘。诸教不同。有处唯声。如维摩等。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又大界经云。如来一语说法中。演说无量契经海。如是等教。诚证非一。有处但用名等为体。如成唯识云。若名句文不异声者。法词无碍境应无别。有处合说声及名等以为自性。如无垢称云。或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有处能诠所诠合说为体。如瑜伽八十一云。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显扬亦同。所以如是诸教异者。三藏解云。据实皆名句文身声及文义合说为体。而诸圣教各据一义。故不相违。所以者何。以假从实。用声为体。离声无别名句等故。以体从用。名等为体。能诠诸法自性差别。二所依故。假实相藉合说为体。随阙一种。说不成故。生解究竟必由文义。是故诸说互不相违。依此经文。唯有两门。一法数门。以名句等四法为体。故下文云。是经名味句。乃至千佛万佛。说名味句。又下经云。名味句音声果。文字记句。一切如故。二归真门。以真如为体。故下经云。法本如重颂如乃至论议如。若广分别。如解深密经第一卷记。言所诠宗者。诸说不同。略作三释。一云。此经三种般若。以为宗旨。谓所观空理。即是实相。能证之智。即是观照。能诠圣教以为文字。是故观空品中。说三般若。一云。此经宗明二谛。所以者何。观空品中。明自利行。教化品中。明利他行。菩萨观门不出二行。如是二行不出二谛。以真谛故。无能所护。以世谛故。能所二护。自他行成。言二谛者。一者真谛。是其空理。二者世谛。即是有门。二谛品中当广分别。一云。此经世尊自判。三法轮中无相为宗。故解深密经作如是说。初为发趣声闻乘者。说四谛轮(如四阿含经)次为发趣菩萨乘者。说无相轮(诸般若等)。后为发一切乘者。说了义教。具如彼说。问此无相轮。三性中遣何等此三无性中。依何无性。解云。西方诸师。分成两释。一者清辨其遣三性。以立为空。即说空理。以为无相。具如掌珍。二者护法但遣所执。以为无相。如深密等。三无性中。清辨护法。皆依三种无自性。亦以为无相。由斯真谛慈恩三藏各依一宗。真谛三藏。如其次第。具遣三性。立三无性。一遣分别性。立分别无相性。二遣依他。立依他无生性。三遣真实性。立真实无性性。于一真如。遣三性故。立三无性。具如三无性论。是故真谛大同清辨。而差别者。清辨菩萨立而无当。真谛师意存三无性。非安立谛。二慈恩三藏。但遣所执。不遣二性。情有理无。理有情无。二义别故。又三无性如其次第。即说三性。为三无性。故三十唯识言。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具如成唯识深密经等。是故清辨护法二菩萨。各依自宗。以释此经。问如何得知此经具说三种无性。解云。如解深密经云。或如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依何密意。世尊自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者。具依三种无自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等者。唯依相无自性性说。或可亦依相及胜义无自性说。问若尔如何第二无相。名为不了。解云。据实具说三种无自性性。理无浅深。以隐密相。言一切法无自性等。而不分别配三无性。深密经等。广显三种无自性性。是故第三法轮门中。加无自性性四字。意显别有三无性理。由是名为了不了义。非理浅深名了不了。若广分别。如广百论第十卷中。有三师释。一瑜伽学徒立依他有。二清辨菩萨说依他空。三护法菩萨双破两执。故彼论中云。第一瑜伽学徒。以理标宗云。分别所执法体是无。因缘所生法体是有。由斯感果。轮回三有。或修加行。证三菩提。乃至广说。为证此义。引经颂云。遍计所执无。依他起性有。妄分别失坏。随增减二边。第二清辨释此经云。名是遍计所执。义是依他起性。名于其义非有故无。义随世间非无故有。不可引此证有依他。次瑜伽学徒破彼释经。文有三节。初总据非理。次别显四失。后结破违经。初总破云。此释不然。义相违故。次四失者。一若名于义非有故无。义亦于名是无何有。二又于其义所立名言。既因缘生。如义应有。三若妄所执能诠性无。妄执所诠其性岂有。四名随世俗有诠表能。汝不许为依他起性义亦随俗假说有能。何不许为遍计所执。后结假云。世俗假立能诠所诠。无应并无。有应齐有。如今经说一有一无。故汝所言不符经义。次清辨为证己义。复引经言。由立此此名诠于彼彼法。彼皆性非有。由法性皆然。次瑜伽学徒。破此经云。经意不说名于义无。但说所诠法性非有。辨诸法性皆不可诠。名言所诠。皆是共相。诸法自相皆绝名言。自相非无。共相非有。此中略说所诠性无。非谓能诠其性实有。故颂但说彼非有言。不尔应言此性非有。次清辨为证依他性无。复引经中所说略颂。无有少法生。亦无少法灭。净见观诸法。非有亦非无。次瑜伽学徒又破此说。此颂意显遍计所执自性差别。能诠所诠。其体皆空。无生无灭。离执净见。观诸世间。因缘所生。非无非有。故此非证依他是无。次清辨菩萨。引经证成依他性空。故契经言。诸法从缘起。缘法两皆无。能如是正知。名通达缘起。若法从缘生。此法都无性。若法都无性。此法非缘生。次瑜伽学徒。会彼经云。如是二经。说缘生法。虽无自性。而不相违。以从缘生法有二种。一者遍计所执。二者依他起性。此中意明遍计所执自性非有。不说依他。若说依他。都无自性。便拨染净二法皆无。名恶取空。自他俱损。次清辨云。此妄分别。谁复能遮。得正见时。自当除遣。第三护法菩萨。双破空有两执。建立中道。依他起性。非空非有。故彼复云。如是等类。随见不同。分隔圣言。合成多分。互兴诤论。各执一边。既不能除恶见尘垢。讵能契当诸佛世尊所说大乘清净妙旨。未会真理。随已执情。自是非他。深可怖畏。应舍执着空有两边领悟大乘不二中道。广说如彼。问护法宗。如成唯识不遣依他。如何此中。说依他起非空非有。解云。护法正言。如成唯识。不遣依他。而今欲成圣天论意。故立中道。而不相违。一云护法正宗。立中道义。而成唯识。述瑜伽宗。故亦不违

第三显教所依所为有情。亦有二门。一显教所依。二所为有情。言所依者。圣教虽众。要唯三藏二藏十二部经。言三藏。一素怛缆。此云契经。义如上说。二毗奈耶。此云调伏。调伏身语七种非故。或调三业。令不造恶。亦名调伏。三阿毗达磨。此云对法。无漏圣道对境果故。名为对法。或名摩怛尸迦。此云本母。分别法相。能生智故。名为本母。言二藏者。如摄大乘。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言十二部者。如解深密。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生。本事。方广。希法。论议。至二谛品。当广分别。此经一部。三藏之内。是契经藏。二藏之内。菩萨藏收。十二部中。且初部摄。若广分别。具如别章。言所为者。有其二义。一就三乘。如解深密三法轮中。一为发趣声闻乘者。说四谛轮。二为欲发趣菩萨乘者。说无相教。三为发趣一切乘者。说第三轮。故知此经为菩萨说。若依五性。为菩萨性及不定者。故说此经。五姓之义。具如别章

第四翻译时代依文正释。即有二门。一翻译时代。二依文正释。言翻译时代者。此经一部。准下经文。自有两本。一者广本。故下散华品云。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所说十方亿偈般若波罗蜜经。散华供养。故知此经。亦有广本。二者略本。梵本虽一。随译者异。乃成三本。一者。晋时秦始元年。月支国三藏法师昙摩罗密。晋云法护。翻出一卷。名仁王般若。二者。秦时弘始三年。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秦言童寿。于常安西明阁逍遥园别馆。翻出一本。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三者。梁时承圣三年。西天竺优禅差国。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梁云真谛。于豫章宝田寺翻出一卷。名仁王般若经。疏有六卷。虽有三本。晋本创初。恐不周悉。真谛一本隐而不行。故今且依秦时一本(依费长房三宝录三译皆言一卷。然费学七入藏目录。即云两卷)

经。如是我闻

释曰。自下第二判文正释。于一部内。即其八品。自有两判。一依本记。大分为四。一发起分。即初序品。二正说分。谓次五品。三王得护国分。即受持品。四流通分。即嘱累品。今判此经。依佛地论。大分为三。初之一品。名教起因缘分。次有五品。名圣教所说分。后有二品。名依教奉行分。显已闻等。即是教起所因所缘。故名教起因缘分。正显圣教所说法门。品类差别。故名圣教所说分。显彼时众闻佛圣教。欢喜奉行。故名依教奉行分。即当旧说序正流通。序谓由序。起正说之由致。正即正宗。辨所诠之宗。义。通即流通。摄末代之胜益

就序分中。文别有二。初明证信序。后尔时十号下辨发起序。然此二序。有三差别。一者名别。一名证信。亦名通序。二名发起。亦名别序。说我闻等。令物生信。名为证信。诸经皆同。名为通序。以放光等发起正宗。名为发起。随部各别。名为别序。二者时别。一名经前序。未说经时。先发起故。二名经后序。说经以后方始诸故。三者人别。一名如来序。于诸经中佛发起故。二名阿难序。由阿难请方始说故

就证信中。略有四门。一说事缘起。二说事之意。三辨事多少。四随事别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弑天杀神

    弑天杀神

    他冷血无情,视认人命如草芥,却对自己所在乎的人拼尽一切!杀戮对他来说是游戏,血海尸山对他而言不过稀松平常,他冷眼傲视天下,持神链,练神决,无法无天快意恩仇!
  •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代,它是一座桥梁,一端两晋南北朝,一端连着隋唐盛世。《隋唐前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在天涯论坛上有着居高不下的点击量。幽默、犀利、有独到见解,具有历史类畅销书的特点。
  • 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针对2012年高考考生,分别从三个方面(志愿报考、院校介绍及专业解读)介绍了填报志愿的36个计谋。既阐述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还详细介绍了各类院校、各类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作者以真实案例为引线,将具体的报考方法和技巧融于案例点评中,同时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消除考生及家长心中的困惑,资料翔实、贴近当下,语言通俗、亲切且极具指导性、启发性,实为考生及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最佳指南。
  •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青春!热血!激情!天知道有没有呢!友情!努力!胜利!你猜是什么呢?黑暗!背叛!绝望!完全不懂啊!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啊。我说的每个故事,都不保证真实性,所以爱信不信。我讲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作为呈堂证供。我也许是中二病发作,或许我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这知道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哈哈哈!
  • 笑傲九天系列四

    笑傲九天系列四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七天骑士

    七天骑士

    无法理解,无法对抗的绝对至强者——魔王,某天携带着无数魔族侵入人类界。在抵御魔潮的斗争中出现了无数英雄、强者,在其中最为强大的七人被尊称为“七天骑士”。灾后人类界,七天骑士成为了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伟大、荣耀的代名词。主人翁就是有着不为人知过去的前七天骑士。。。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星有乾坤

    星有乾坤

    陨落的龙族天骄,化身为人族少年,走出大山,面对这片奇异的大陆,且看他如何踏上巅峰之路!
  • 阿赖耶的灯

    阿赖耶的灯

    有情无情,本无分别,不一不异。人心杂乱,妄念纷飞,而有人我。海纳百川,百川归海。百川是海纳的百川,海是百川汇归之海。本来自然,何用造作。通身放下,获得自在;忍辱柔和,水入大海。“他心智通”和“生活万花筒”是离相如公司生产的两款高科技产品,售出之后,客户在操作使用中出现了好多问题,产品不能发挥应有功效。为此,离相如抽调公司两位年青员工位末非和红幻常组成“非常之旅”售后服务小组,集中解决这类问题。“非常之旅”一路行去,红尘滚滚,若梦若真,升腾坠落,凡情修真,因果沉浮,幻化大千,孰得孰失,何处依止?“你若走进历史,历史便是现实;你若走过现实,现实就是梦;你若离开梦,梦里就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