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2700000006

第6章

次第三解欲住处。此依八住处解。依十八解。此中有二。初欲得色身是第七行。后欲得法身是后三行。初经文有三。初问。次答。后成。问中有二。依义说相。成中有三。摄持安立显现三种。答中全无。不异初后文义相故。取佛说故。欲得色身住处者。初学菩萨多有相修。乍闻无相三轮净施。便生疑惑。且如释迦佛。身既有生住异灭相然。故知有相施因。还成有相之果故。天亲论云。云何生疑。若不住于法。行于布施。云何为佛菩提行于布施。彼以释迦生灭之身。为菩提依身行有相施得。若行无相不住法因。应还得彼不住相果。云何得彼生灭果耶。今此论中不以有疑。但说行者初修学故。未悟无相。行有相因。希求佛位。释迦有相生灭之身。此是色身相好身故。以此相身。为佛菩提胜所依止。故论说言欲得色身。彼论解意由。因前说无相施因。以生疑虑。为彼破此疑故。有下经正破彼疑。此论意说。由初行者有相施欲得释迦等有相之身。即以化相身。为真身体。得少功德。谓是真身多功德体。故言为欲得色身对治色身之慢。得少有相功德之身。谓得真实多功德身。是增上慢。为破此慢。故有下经。故合两论。今两乘前文。以生或名疑。悕伪相。以为真称慢。为破疑慢二或。故说下经。初修行者。定不定姓。大乘异生疑或。是烦恼障。亦兼所知障。初修行者。圣人发心。便通二障。有学通烦恼。无学唯法执。如舍利弗闻法华经。方断疑悔及忧恼等。此亦如是。即由上来所说义故。诸人不悟谓天亲论乖无著说。应审观察。此会同意。实不相违。故天亲云。自此已下一切修多罗示现断。生疑心。故知彼论依因前说初学疑起。生下经文。以破彼疑。此论依于初学希后。非真实功德。而修于行者。为破彼慢。生下经文。不相违也。又彼论依利根初学多生前疑。故说下经。此论依于钝根初学多生后慢。故说下经。又彼论中。依文相增。前后三文以答三问。故别作道理。以生下经。说破疑起。今此论中依义具足。文文之中。皆答三问。故非异道理。以生下经。说为除慢。实不相违。又彼依破不定烦恼初学者疑。以生下经。此依初学。断决定烦恼增上慢故。以生下经。上来四义且依同义。以会二论。依异义者。复有四义。此论依为乐广闻者。故说三地。从凡至佛。皆具说之。文文具答。生慢起文。彼论依为乐略闻者别答三问后皆断疑。又此论依为利根之人一闻即悟。故说三地。一周说经。文文具答。生慢起文。次第不同。彼论依为钝根之人再方闻者解。故两周说。别答三问。余皆破疑。又此论依为初来利根一周而说。故说生慢。彼论依为后来钝根两周而说。故说破疑。又理出百途。何劳一彻。破执生慢。各各不同。一会之中。乐有广略。根有利钝。闻有单重。理有多彻。种种别故。两论解异。不尔。无著受偈于弥勒。下付天亲。命其造释。无著岂乖于慈氏。天亲苟异于贤兄者乎。无著论初归敬偈言。智者所说教及义。闻已转为我等说。故知闻已为我说者。即是慈氏所说偈。天亲论中所释偈。是弥勒作故。天亲颂云。大智通达教我等。顶礼无比功德身。正与此论叙敬皆同。应会如前解三问中及摄住处。总应说此。以此和会下诸经文。应当决了。下文但当释其文相。更下会释

论文。准释经文三。初解问文中有二。初属经释依义。后论文解说相。此中具足。即流支成就。义同名异。真谛经云。诸相胜德。成就有为相。佛菩提身故。具足成就是正所翻。胜德者以有为相。为佛胜德之体。是义翻之。下观诸相。谓相好。天亲论解。乃四相相。谓是有为三种相故。不说住相。如唯识说。须菩提悬解佛意。故言不尔也。不可以有为三相成就得见佛之真身。所说有为非法身相。法身相者。无相为相。三有为相是有为相故。行无相因。还得无为无相实法身果。非行无相因而得有为有相假化身报。后佛为成满前征次答之义。故重告之。分三。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摄持欲愿。显有为相。是虚妄。翻明异此虚妄无相之相非是虚妄。令其摄持后发生欲愿。非是欲愿摄持有相虚妄之法。有相虚妄非是无分别定修行摄持二。云意欲愿是初行者。妄行有相之恶。欲愿非是般若无相。欲愿般若无相。欲愿求无相。故论所言。欲愿摄持是无相定。摄散二心根本欲愿。故此欲愿是正行者。无相欲愿。次第二云。若见诸相非相。则非虚妄。是安立第一义。相者为虚妄化身。非相为真实法身。见化身诸有为相非法身之无相。则非虚妄。彼以化身有相。为真实身相。故是虚妄

后第三结。诸化有相。非真无相。则见法身如来。此为显现。正是所说无分别定及摄散时。有相中非是真实法身相见。故见如来。此观见如来。应勘无垢称经观如来品说。下解欲住处。准前十八住处中。文分二。初解欲得言说法身。后解欲得法身。欲得法身。因果虽别。正法身体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佛果三身及因福慧俱是法身所摄言说。声教非是法身。法身之因。亦名法身。如说般若。实相观照正是般若。文字般若能生能显般若。亦名般若。此亦如是文字能显能生法身。故称言说。亦名法身。文字般若从能诠。辨能依作用。以立其名。言说法身从能诠表所依能依体用和合。以立其名。声名等合名言说故。问何故前说欲得色身。名之为慢。今下文说。欲得法身。不名为慢。答欲得色身为真身者。全不顺理。故名为慢。欲得法身不违道理。虽因前说而生疑起。非全不顺。不与慢名。由此欲得色身等已下文。不名离障。但名欲得。非疑极障。故说欲得色身是慢障法。隔欲得法身非慢障法。不与离障之名。天亲论中依为破疑。生下经文。谓前所说不住行施。是因深义。次说法身非有为相。是果深义。因深果远。义旨难知。未来像法欲灭之时。恶世众生。能生信不于前好世正法之时。信不须疑。末法恶生。不信不惑。但问像法欲灭之时能生信不。信经时说。行十法行。非末法故。以有持戒定慧等行皆非胜故。故作此征。末法更无有三学者。故不为问。彼论依文前说疑起。此论依因欲得言说法身而证得法身之本。当来流行于世。以生后经。故不相违

文分为三。初配经文。次释问文。后释答文。欲得言说法身者。显经来意。须菩提闻法深妙实相难知。佛在可然。信者极众。时机病行验胜可知。佛无已后颇能信不。时机病行皆非胜故。须菩提欲得此教言说法身现在当来俱流行世故。问来世恶世恶生能信不。望佛答有。难末代尚能深信。况乎今者。何故不信。故言欲得言说法身。此文来也。初文有二。初配经。后释难。释难中。修多罗句说者。谓所有义。句为能诠。七句说是所说之义理也。即流支真谛罗什等云章句。是明义句所明理。此中名说。能断经云。色经典句。色是类义。所诠义类。非但问此金刚般若。大般若等咸在问中。故言色类。经典句者。能诠教也。此义色类能诠经句。当来恶世能生信不。此有二意。初明不信所因。后正兴问。不信所因有二。一时恶。二经深。时恶恶生。经深实相。于此经句。颇生信解。为实相不。为正兴问。故真谛经名为真实相。此及能断云。生实想不。经言称正理。名为真实。于此经中。颇生真实想解以不。想者取像之能信心。取信以为真实之像貌已不。罗什云。生实信不。名异意同。释问文中须菩提以恶代恶生经义深妙无能信者故。为此问

释问来意。解佛答有二。初总答有。为遮此故。世尊言有也。后别解有义。别解有义分二。初广别解答有义。后释以是义故下解法身要义。初文复二。初广释经。后于中言当生实相者下配五种义。初文分二。初释有时。次释有因。及释由此能生实相。正法欲灭时者。谓修行渐灭时。此释有时。善现总问未来难信。世尊别答修行欲灭于经有信。翻显已前理多信者。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有教有行。不得果证。名为像法。有教无余行。名为末法。然依大乘大集经中。以五百岁为配。初五百年解脱坚固。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第四五百年福德坚固。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小乘不依五百为配。如记正法住经及传并摩诃摩耶经等。佛所记事但以一百二百而为配故。今依大乘。故此经言。后五百岁。以五百岁为分配故。佛之法教。正像末等皆名正法。非是初时有证解脱。名正法也。时尚解脱。况无信者。故不为答。佛初记别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由度女人。灭减正法唯五百年。于中两说。一云正法。今者但五百年由度女人。减五百年。岁虽说八敬不减正法。由彼不行正法还灭。故经有说。及萨婆多等宗皆唯正法。俱五百年。若依彼义。此中正法欲灭之时者。谓修行渐灭时。非是前时。初五百岁有解脱故。行盛兴故。亦非后时行已无故。今说修行渐欲灭时。即是第三五百年时。此于像法一千年中。后五百年行方渐灭。当此恶时。尚有于经当生实相。况以前位。而无信者。自此已后。时远人浇。少有生信。故经不说。故能断云。后时后分。后五百岁正法将灭时。分转时。后时者初五百年。后分者第二五百年。后五百岁者。第三五百年。即行正法将灭时也。第二说云。正法一千年。若不说八敬。全无行者。正法欲灭。既有行者。正法依定。大众部等皆作此说。若依彼说。即是第四五百年时。名为修行渐欲灭时。于此恶时。尚生实相。况以前位。而无信者。已后恶时少有生信。故经不说。其能断云后时者。显佛灭后。非但佛在位。言后分者明非正法一千年内即证果时。言后五百年者。于其像法一千年内行欲灭时。非初五百年行盛兴时。此后分四。一后时。初五百年。二后分。次五百年。三后五百岁。第三五百年。四正法将灭时分转时。第四五百年。即行正法。后将灭时。由有二解。经文不同。流支罗什。总奄合说当来末世。不识三后之深义。故真谛经云。现时及未来世。以此为误矣。不问胜时。问恶时故。又云。于未来世后五十岁。以一当十。五百即五十。亦不相违。算家有此差别门故

上释有时。下释有因。及释由此当生实相。文复分二。初明有四因故生实相。后别配经。四因者。次前时后佛。为于如是恶时之中显有四因。一久修三学行。二遇佛集胜因。三为佛所摄受。四虽无三学集因摄受。由与福德果报相应。故能生信。即是彼人。于彼无法障。故福会生信。恶世由具四因。故能如是。于实相法中能生实相。天亲论意。由未来世有菩萨者内具三学之德。即此菩萨外遇良缘。于诸佛所。种三种因。当知是人能生实相。故颂说言。于彼恶世时。菩萨三德备。不空以有实。即此菩萨佛。悉知见。有持戒修福德。取生福德。由有智慧。佛悉知见。无人法执。各四八过。经言。有戒有功德者明修行。初配经文。后逐难释。此中三学有四法迹。无贪无嗔是戒学迹。正念是定学迹。正定是慧学迹。由对三根。三藏所说各有异故。但说三学。又戒出恶道因。定出欲界因。慧出三界因。又声闻多学戒。独觉多习定。菩萨多学慧。又戒能离恶因。定能修善因。慧能利生因。又戒得胜自体。定能离恶。慧能摄善因。如是等种种别义故说三学。应勘摄论及瑜伽等。功德者少欲等功德为初。乃至三摩地等。此逐难释。如遗教经。持戒有六。即是瑜伽六支。一持戒。二制心。三知量。四懈愧。五安忍。六直心。皆是戒学所摄。正定亦六。八大人觉中摄初六故。一少欲。二知足。三远离。四精进。五不妄念。六正定。正慧摄二。一者智慧。二不戏论。持戒智慧易。不重释。正定相隐。重解之。以功德言。奄含说故。即八大人觉中。少欲为初。等至为后。摄此六法。以为功德。前六后二唯知戒慧。更应勘瑜伽声闻地涅槃经及八大人觉经等以配遗教。具三学者。以经为实教顺理故。能生信心。信心即是真实相也

二经言已得供养等者下解集胜因。文分二。初配经文。后逐难释。由逢诸佛集二种因。一财供养。二行供养。行供养者种善根是以财供养。经但名为修行供养。供养为十。一现前。二不现前。三现前不现前。四自。五他。六俱。七财敬。八广大。九无染。此上九种经中。名为修行供养。十正行供养。此中名为种诸善根。集是十因。名集因也。逐难释云。一心净信尚得如是业。何况生实相者。此解经中乃至一念净信之言。非唯逢少数之佛即能于经生一念信。翻显由逢千万诸佛供养树善方能于经生一念信。信难生故。故经初非供养少佛。后方显由供养多数佛。如是一念净信之业。尚由前世遍供多佛。何况于经广生实相。不于前世遇供养多佛。以于广经能生实相为首。于经少句。一念净信为终。略去中间修行。不信。故言。乃至乃至一信尚由前遇多佛供养。况生广信

同类推荐
  • 莅蒙平政录

    莅蒙平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rime Minister

    The Prime Mini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TALISMAN

    THE TALIS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校园黑白配

    校园黑白配

    我——伊田琳雪,cos界的女王,出版的写真作品从来都是以断货而闻名于世,却在成年礼的当天被宣告要入读那个什么卡瑞思纳学院,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本小姐要就读那个贵族学院……究竟发生了什么……本以为,生活会因此而变成一潭死水,却不曾发现原来在平静的表面下等待着我的却是一场盛大浩劫……
  • 宛然如玉

    宛然如玉

    宛玉晃了晃头,又忍不住揉了揉眼,听着十四寸老旧电视机里播报的新闻.没错,这的确是十年前,她印象很深,这一年正是千禧年2000年.这一天,中秋和国庆是同一天。她回到了十年前,还没有做出让父母伤心欲绝的蠢事.她现在才十三,她要改变那些让她后悔的事,她要改变她不甘的人生。
  • 宠后欢喜记

    宠后欢喜记

    苏青青带着穿越神器穿越到南朝,嫁给同样穿越的皇帝刘逸之。皇后苏青青的日常:睡睡觉,喝喝茶,吃吃饭,逛逛御花园。皇帝刘逸之的日常:爱老婆,疼老婆,宠老婆,天天秀恩爱。
  • 黑君

    黑君

    世界诞生不久,天堂未开,地狱未立,天使与恶魔游荡在人间。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没有统一的国家,只有一座座城邦被恐怖的荒原包围。魔法、神术、炼金、药剂、斗气种种力量在这里生根发芽,世界开始走向秩序。
  • 雨神是个女孩

    雨神是个女孩

    某歌星的演唱会由于接二连三的巧合,最终陷入舆论的风尖浪口。经纪公司经人介绍,找到了天生拥有特殊灵气的五行侦探解决问题。在一翻调查之后,五行侦探发现,接二连三的下雨事件,其实和一个女孩子有关……
  • 灭世阿修罗

    灭世阿修罗

    愤怒之后冷酷无情,残忍嗜血,甚至屠戮天下,粉碎苍穹,他就是阿修罗,一种因为愤怒而无比强大的血脉。就算被世人唾弃,被天道不容,我不死,毁灭就是我对你们的回应。。
  • 至尊无赖

    至尊无赖

    小雷语录之一:“当你去找小姐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肯张开双腿,那么绝对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够帅,更不是因为她大姨妈来了。唯一的原因只可能是:你给的钱不够~!”小雷语录之二:“就算是一陀牛粪,也是有利用价值滴~!”最后,小雷的为人处世基本信条:“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末世永生

    末世永生

    我叫阿塔特克,我不是你们传统认为的神仙,但是也差不多了,你醒着的时候见到的是我的影像,并不是我的本尊,我的本尊在另一个位面。这个就不多说了,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的吗?
  • 剑宗

    剑宗

    剑道之极,可身蕴十万八千剑。心一念,剑气冲霄九万里;意一动,斩星河,日月坠。纯阳弃徒陆离剑道无双,却遭遇大劫,幸有雪魄珠得保一丝神魂,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个太素剑奴的金手指,化身成为‘老爷爷’重夺生机再显峥嵘。这一世,天人动,至尊出,仙王临九天,陆离跨过岁月长廊,见证荒古传说。何须万千法?但凭一剑胜九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