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1000000027

第27章

解州属囗安邑县原设学田地二顷三亩八厘共征租谷三十六石五斗六升七勺共折银二十二两九钱六厘囗夏县原设学田地五十五亩七分三厘共征租谷二十七石八斗六升五合五勺共折银一十六两七钱一分九厘

绛州属囗本州岛原设学田地四十五亩九分三厘共征租谷二石二斗九升六合四勺折银二两二分囗闻喜县原设学田地一顷五十九亩七分共征租夏麦五石七斗四升九合二勺秋谷一十石二斗二升八勺囗垣曲县原设学田地二十二亩共征租夏麦二斗六升秋谷三斗七升

霍州属囗本州岛原设学田地一十一亩三分共征租谷一石一斗三升折银一两一分七厘囗赵城县原设学田地四十九亩共征租银三两囗灵石县原设学田地二顷八十二亩二分一厘共征租谷六石七斗七升三合折银六两七钱七分三厘

隰州属囗本州岛原设学田地二顷一十亩共征租银四两九钱六厘囗蒲县原设学田地一顷共征租谷三石囗永和县原设学田地四顷五十四亩共征租银五两六分八厘租谷七石六斗三升二合八勺

运司儒学原设学田地一顷二十亩共征租银二十三两三钱六分二厘囗以上共地二百七十七顷九十八亩三分六厘山一道共征本色租谷一千一百八十九石八斗七升六合四勺杂粟租三十一石一斗八升折色租谷一百六十九石六斗八升六合六勺折银一百一两二钱六分四厘折色租麦三石二斗三升折银二两二钱六分一厘折色租稻一十石五斗九升折银五两八钱二分四厘本色租银一百四十八两四钱四厘以上折银并本色租银通共二百五十七两七钱五分三厘租新钱二千二百八十六文租麦一十三石七斗六升二合二勺租米三石一斗以为各属岁给廪生贫士之用又于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七日奉准囗户部咨令将各属学租存剩银两并粮石变价每年于奏销后一并解司报拨充饷

圣贤后裔

雍正五年六月准囗礼部咨议覆山西廵抚伊囗疏称雍正三年皇上念关圣福囗国庇民为千古正神追封三代俱膺公爵解州及直隶各州县俱制牌位供奉其洛阳守墓之处巳邀特恩设博士一员今该抚请于解梁原籍照先儒朱子后裔江南福建二处设立博士之例于解州添设博士一员以奉祭祀俟命下遵奉等因奉旨依议钦此嗣于雍正五年查明关圣嫡裔关居斌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雍正九年关运隆承袭乾隆二十三年关金钟承袭又查雍正二年奉准囗礼部定例嗣后先圣先贤祠宇遇有设立奉祀生者各省督抚学臣严行查核咨报囗礼部核明给与印照方准为奉祀生等因又乾隆三十二年奉准囗礼部咨钦奉上谕清查各省先贤先儒奉祀各生当经造册咨准囗部覆晋自襄陵平遥介休永济临晋夏县河津等七县共奉祀生十七名嗣后遴选嫡裔顶补额缺即照现定章程咨部给照画一办理又乾隆四十三年奉准礼部咨曲沃县唐晋国公谥文忠裴度后裔裴在文给与印照准充奉祀生各在案今将现在奉祀各生开后

计开

襄陵县奉祀生三名

关天宠于乾隆三十五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关帝庙

关金铎于乾隆三十六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关帝庙

高午汉于乾隆八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明高忠节公邦佐专祠

曲沃县奉祀生一名

裴在文于乾隆四十三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唐晋国公谥文忠裴度专祠

平遥县奉祀生一名

尹清梅于乾隆三十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先贤尹吉甫祠

介休县奉祀生二名

文佩于乾隆四十二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先贤文彦博祠

郭崇德于乾隆三十五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先贤郭有道祠

永济奉祀生一名

孟兴瑔于乾隆三十八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亚圣祠

临晋县奉祀生八名

孟尚钦于乾隆七年奉囗部给照奉祠城村

孟子庙

孟衍泽于乾隆七年奉囗部给照奉祀城村

孟子庙

孟衍龙于乾隆七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新村

亚圣祠

孟毓棠于乾隆四十一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新村

亚圣祠

孟衍麟于乾隆七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杜村

孟子祠

孟毓泗于乾隆四十一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杜村

孟子祠

孟兴灏于乾隆四十一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新村

孟母三徙祠

孟兴澜于乾隆四十一年奉囗部给照奉祀新村

孟母三徙祠

夏县奉祀生一名

司马衎于乾隆三十五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司马温国文正公祠

河津县奉祀生一名

薛思恩于乾隆四十八年奉囗部给照奉祀

先儒薛文清公祠

圣裔经费

晋省解州关帝德垂宇宙泽荫解梁今其支派繁衍生计日蹶每于香火器具难尽悫诚山西廵抚海囗敬事先圣推及后裔岁捐俸银五百两并谕各属量为酌捐俾岁需有资用垂久远经本司郑禀设公捐帮费议立章程所有原详批案开录于后

计开

为遵囗谕详议事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二十一日蒙囗廵抚部院海囗批本司禀捐关帝后裔银二千两内蒙宪台捐银五百两先行给发外其余司道等曁各府州公捐均于养廉内扣收转给禀蒙囗批允遵照在案今据解州出具文领交给五经博士关金钟亲赍赴领照数给发外本司敬惟关帝灵昭天下率士尊亲解梁为发祥之地于山河表里之区尤资囗福荫今其后裔博士奉祀庙庭克蠲诚敬及支派繁衍红白等事既多竭蹶而于岁需香火器用一切等项恐难兼顾仰荷囗宪台洞悉几微首先捐俸惟是此举既行当图久远嗣后逓年遵办永以为例即后之来者未有不乐此美举也谨将每年捐数开折呈详等因奉囗此据议公捐银数及扣收司库缘由均属允当仰即移行遵照嗣后本部院衙门应捐银五百两亦即在于每年应得养廉内分作十个月扣存司库同司道府州扣捐银两齐全之日详明批示给发解州承办再此项公捐银两原为关圣庙岁需香灯器具以及博士并在该处守祀各后裔帮补红白事件而设每年如有余剩年终即应分给博士及在彼各后裔添补薪水之需但每年应需用香灯器具及红白各事每款应用银若干两余剩若干作何分拨不致偏枯之处该司即饬解州查明分条悉心妥议章程由司核议详夺以凭批示立案

廵抚囗囗囗囗每年捐银五百两

布政使囗囗囗每年捐银二百两

按察使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盐运使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冀宁道囗囗囗每年捐银八十两

归绥道囗囗囗每年捐银八十两

雁平道囗囗囗每年捐银七十两

河东道囗囗囗每年捐银七十两

太原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平阳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潞安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汾州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大同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泽州府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解囗州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绛囗州囗囗囗每年捐银一百两

古圣陵庙

唐尧陵坐落临汾县北桥里设立陵户二名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案内额设陵户每年工食银六两

女娲氏陵坐落赵城县侯村里设立陵户二名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案内额设陵户每年工食银一十二两

商汤王陵坐落荣河县百祥村设立陵户二名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案内额设陵户每年工食银一十二两

关圣庙坐落解州常平村设立庙户二名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案内额设庙户每年工食银一十二两

蒲州府南门外旧有

河渎神祠建自唐开元十五年祠右又有

西海神祠建自元至元十二年均经列在祀典

国朝以来历次遣官致祭康熙四十二年奉御书砥柱河津牓悬于河渎庙殿又奉御书源远流长牓悬于海神庙殿后俱勒石建立碑亭二庙自康熙七年及雍正十二年经前抚宪先后酌加修葺历年久远风雨剥蚀渐巳倾圯迨乾隆四十六年七月间黄水漫溢庙被淹浸水退之后更加颓败于乾隆五十年二月内经前抚宪农奏明动用司库存贮榆社县张克睿捐赎银两将二庙估计重修委蒲州府邱之芬率同永济县胡瑀查勘估计共需工料银九千八百九十五两零并委河东道景囗覆加履勘造具册结绘图贴说题报兴修在案嗣因前项工程估报之后于五十年七月内黄河涨溢续被水淹较前倍加朽坏宜续估添换委据蒲州府带同原估官永济县胡瑀亲诣查勘确切估计除原估银两外增估银一万一千余两造具清册送司因查前项工程早经题估兴修自应遵照原奏俟修竣据寔造册报销今续估工程此时似难续请动项办理而前项庙工又关系紧要当经详请将添估银两在于通省各府厅州县养廉银内自乾隆五十二年秋季起作为一年公捐办理奉前抚宪勒囗批允饬遵在案据该府陆续请领银两将前项工程购备物料兴工修理于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十日将原估续估工程一并修理完竣经抚宪海囗亲临验收并据分案造册送司业于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内分别详请题销

喇嘛俸银

台山菩萨顶等处喇嘛岁给米豆茶盐等银今查五台山菩萨顶射虎川喇嘛每年俸银并粳粟米豆草束茶面油盐等项共折支银二千一百九十六两九钱二分零遇闰之年支银二千三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零在于五台县地丁银内留支后于乾隆十三年耗羡章程安内不论有闰无闰每年加增俸银八百四十两在于司库本年耗羡银内给领喇嘛自行采买每年由司造册报销

赈恤孤贫

谨按大清会典内载凡直省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无依之民每年给发衣食于所在地方存留钱粮内支给等因是以赋役全书内载有孤贫花布棉衣银两又续经前抚杨题请将孤贫口粮于常平仓内支给经囗户部议准于康熙二年五月初六日奉旨依议钦此雍正六年九月十八日彰德府通判顾之翰奏请动司库公项修葺养济院奉旨依议钦此雍正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山东布使郑奏请将孤贫院随时粘补其口粮按季给发病给医药等因奉旨依议钦此乾隆元年四月十九日前抚杨代通判田尔易转奏无告茕民设立养赡并设普济育婴等堂奉旨依议钦此乾隆二年三月十一日奉上谕孤贫加给闰月口粮钦此乾隆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奉上谕训饬臣工孤贫口粮加意经理勿致失所钦此乾隆六年七月初八日浙抚卢奏请实心经理孤贫并定处分以儆怠忽之员奉旨依议钦此乾隆九年五月十四日吏科给事中钟奏流寓孤贫在本籍千里外者一体收养其养济院动公项修葺奉旨依议钦此仰见圣朝矜恤孤贫无微不至而晋省按地额设共计一千三百三十名今将各属数目开列于后

计开

太原府属囗阳曲县额设孤贫三十九名太原县三十名囗榆次县三十四名囗太原县三十四名囗祁县一十九名囗徐沟县三十四名囗交城县六名囗文水县四名囗岢岚州九名囗岚县三名兴县十名

平阳府属囗临汾县额设孤贫十名囗襄陵县二十二名囗洪洞县十三名囗浮山县二名囗太平县五名囗岳阳县四名囗曲沃县六十五名囗翼城县二十七名囗汾西县三名囗吉州一名囗乡宁县四名

潞安府属囗长治县额设孤贫三十六名囗长子县三名囗屯留县三名囗襄垣县五名囗潞城县十二名囗黎城县五名囗壶关县三名

汾州府属囗汾阳县额设孤贫一十五名囗平遥县八十名囗介休县八名囗孝义县十名囗临县十六名囗石楼县四名永宁州八名囗宁乡县六名

大同府属囗大同县额设孤贫六名囗应州十名囗浑源州十名囗怀仁县六名囗山阴县四名囗灵邱县五名囗广灵县五名囗阳高县六名囗天镇县六名

朔平府属囗右玉县额设孤贫二十六名左云县一十二名囗平鲁县十名囗朔州十名囗马邑县十名

宁武府属囗宁武县额设孤贫六名囗偏关县六名囗神池县五名囗五寨县五名

泽州府属囗凤台县额设孤贫六名囗高平县九名囗阳城县三名囗陵川县四名囗沁水县十名

蒲州府属囗永济县额设孤贫三十名囗临晋县四十五名囗荣河县十四名囗猗氏县十名囗万泉县十六名囗虞乡县十八名

辽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六名囗榆社县四名囗和顺县三名

沁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名囗沁源县一名囗武乡县七名

平定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十二名囗寿阳县四十六名囗盂县二十四名囗乐平县十二名

忻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十名囗定襄县十一名囗静乐县八名

代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十七名囗五台县八名囗繁峙县二十名囗崞县一十八名

保德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二名囗河曲县五名

解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十九名囗安邑县九名囗夏县三十二名囗平陆县二名囗芮城县九名

绛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七名囗稷山县十五名囗河津县十二名囗闻喜县匹十四名囗绛县六名囗垣曲县五名

霍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四名囗赵城县十一名囗灵石县二名

隰州属囗本州岛额设孤贫七名囗大宁县二名囗蒲县一名囗永和县二名囗以上通省共额设孤贫一千三百三十名

普育二堂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涅槃三部曲

    涅槃三部曲

    秦羽报仇之后死亡而穿越到了一个地方,玄气大陆!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玄气、魔法、符文卷轴、玄奥难以触摸的法则!在这里为了红颜,一怒屠尽世人又何妨?新人新书只求大家收藏给点力!
  • 万仙至尊

    万仙至尊

    武界,宗门林立,繁星势力遍布,人人皆欲登仙。周天修无上功-法,踏天骄,踩至高,横扫仙域,登临至尊,成为万仙之主!谁挡我路,就灭了谁!
  • 万雀朝凰

    万雀朝凰

    凌贵妃专宠,朝政被其兄长凌傲天所把持,凌傲天成立了倒行逆施的“无极场”。天下百姓皆要被抓走从事繁重的劳役,甚至妇孺老幼也不放过。传说中,每逢乱世,都有万凰圣女转世,以天下神鸟为师,修习“万雀朝凰”的无上心法,以召唤所有仁人志士,并且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来解救天下苍生。“白羽斓”是轻功大师的女儿,亦是万凰圣女的转世传人。她在扶桑派掌门,少年“云翼”的帮助下,经历了千难万险,躲避了无极场的重重迫害,最后却发现一个巨大的、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秘密!真相,正在慢慢靠近……
  • 早春

    早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被女友背叛之后

    被女友背叛之后

    被女朋友背叛后,我受尽侮辱,为了报复我买了一把奇形怪状的“上古神器”,结果……
  • 噬魔记之女娲石

    噬魔记之女娲石

    每当灭世之劫来临时,应劫之人也随之而生,他们拥有着常人没有的能力,但也背负着救世的责任。女娲石,四个家族,鬼尸谷,阴魂铸剑,这一切究竟是上天的注定,还是有人设下的一场阴谋,当身在局中,是否还有认清是非黑白的能力。
  • 绝世傻妃不好惹

    绝世傻妃不好惹

    前生,她是一个父母双亡,被家族赶出去的孤女。在无家可归的处境下,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努力,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然而,天意弄人,竟然在她坐在江边想出路的时候,被一个傻小子误会成想要跳江轻生,扑上来救她。然后,她非常壮烈的被推入了江中。再然后,她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相府傻小姐……前世人,今生事。当她卷入风姿妖娆的后宫中,看她如何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斗智斗勇,生存下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之巅峰杀手

    都市之巅峰杀手

    一个恐怖的地方出来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男人,在都市过着逍遥无比的保镖,却没想到,一场越狱风波让他重新成为一头凶猛残暴的野兽……
  • 伤诔

    伤诔

    她们是最妖艳的花,彼岸,妖姬,十年前的那场灾难使她们万劫不复,心中的仇恨,何时能化解。遇到他们,她们的生活有了色彩,不再那么孤独。。。。。。鲜艳的血液汇成最美丽的彼岸花,同时也透露出她们心底的那份孤寂与寒冷,世界如此对她们,她们就如此对世界,她们要让彼岸和妖姬这两个名字响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