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是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
奴隶主阶级包括国王、贵族大臣和高级祭司。进入古王国时期后,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成了国家人格的化身和神的化身,享有一切国家大权,但除了统率军队外,法老并不履行其他具体的管理职责,而是把权力授予了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宰相由此被称作“太阳神的心脏和舌头”,是位于法老之下的全国最高法律权威和司法大臣,负责公共秩序的管理和维持。宰相之下有大法官、大祭司、灌溉大臣等官员。在地方设州长治理,并派代表进行监督。
在贵族奴隶主下面是中等自由民阶层。这个阶层比较复杂,其中有中小奴隶主、小官吏、中下层祭司,也包括农庄的管家、医生、建筑师、书吏等。当时会书写的“书吏”,即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很高。他们充当着工程师、农学家、会计师或仪式专家等角色,还是政府官员的后备人选。在中王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了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通常拥有相当数量的财产和为数不多的奴隶。
处于社会最下层的是农民和奴隶。农民在古代埃及社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过着农村公社的生活。公社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公社以份地的形式分配给农民。贫苦农民除了负担沉重的赋税外,还要被迫去服各种苦役,如开凿运河、疏浚渠道、铺设道路、建筑神庙或宫殿等。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此外还有许多债务奴隶和罪犯奴隶。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常常迫使贫民和奴隶不断起来反抗,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社会内部就出现了农民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以后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人们满怀怒火地起来反抗那些使自己受苦的人,声称要撕碎他们的尸体,狠狠地把他们抛出坟墓之外。”
在古代埃及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很尖锐,紧张的政教矛盾甚至会演变为公开的冲突。在新王国时期,由于阿蒙神被奉为全国最高神,祭司集团的势力由此大为增长,引起了军事贵族的不满和嫉妒,甚至引起了法老的不满。同时,中小奴隶主阶层对祭司的专权也怀恨在心。第18王朝的法老阿赫那吞为了削弱阿蒙神庙祭司的势力,实行了宗教改革。他取消了对阿蒙神的崇拜,宣布太阳神阿吞为全国最高的神,以日盘为象征。为了彻底同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决裂,他甚至还将首都迁出了底比斯。通过改革,阿赫那吞打击了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势力。但是,支持宗教改革的还只是少数中等阶层和年轻的法老提拔起来的新贵,阶级基础还非常薄弱。农民仍然信奉旧神,于是祭司们利用旧的宗教观念煽动农民反对宗教改革;加上改革也引起了渴望通过对外战争进行掠夺的军事贵族的不满,不久,国内爆发了奴隶骚动和谋杀法老的事件,在四面楚歌中,阿赫那吞孤寂地死去。之后埃及人便完全恢复了对旧神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