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76900000010

第10章

三如法下后句明中观。以二观等者。出安住行相也。圆论三观。若非一心观体则纵。若其不以二为方便中为真实。观体则横。今论三观不纵不横。如此修之。即能安住十界之法。如于本性即修成性。功由一心三观之力也。故荆溪云。以正观安故。世谛方成不思议也。此则双遮中道也。双照二谛故言含受。遮乃遮情。照则照性。边情既泯二谛皆中。中既不偏。是故空假各含一切。经云。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不作双照中道解之。经意莫显也。三若三下结观名密二。初拣非。二即一下示密。即一而三故不一。即三而一故不异。纵横并别非之例知。欲知等者。兼用口密以结此文。二约次五句别对三脱。此明散脂自显本地。已证解脱而兼三谛者。得脱由见谛也。三初牒文示义。二现见下依义释句三。初一句示圆净。实智照不思议真谛者。真谛体是性德般若。全性起修名为实智。谛非般若宁发实智。此谛离缚乃成分满。圆净解脱。当知理果终始一如。二三句示方便净。随机屈曲因果废兴。皆是权智照不思议俗谛。俗谛体是性德解脱全性起修名为权智。离缚乃成分满方便净解脱。理果不二准前可知。三后一句示性净。前云智光乃至智聚。四名但召能照之智。唯此智境虽亦标智体。是谛理义当所照。故疏引经法如如智。此智与法如如冥故。意彰境智如如不二。然而此说人皆知之。所解终成二物相合。盖以不晓境智之体故也。欲知境体。须简顽境及偏小妄心假立真如。此境安能与智不二。今依马鸣立境体者。所谓本觉。其智体者。所谓始觉。故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学(文毕)此觉是性。全性起修名为始觉。论云。始觉者。即同本觉。既云离念。岂有思议。既等虚空无所不遍。岂有一时一尘一心而非本觉乃始觉耶。是故得云三世十方生佛依正为所观境。三世一方生佛依正为能观智。境智名别其体不殊。是故能所二而不二。境照于境。境照于智。智照于智。智照于境。此四句说。说即无说。无说而说。此四句照。照而无照。无照而照。不可思议智境斯之谓欤。此之智境须论六即。今是分真究竟二位。三若三下结脱名密二。初简非。二以不下示密俱例前。三约后五句别对三身三。初牒文示义。二正解下依义释句三。初二句示报。正解能显体等者。此乃似解能显真体。真体乃是性德般若。既得显发即能观。达根本无明故名正观。而言报身者。在心名观就身名报。四十二位皆得论之。二得正下二句示应。分别约法知药病也。解缘约机知生熟也。非此解别则无应身。故应身对机未熟而出。乃名待时。已发后出乃名过时。啐啄同时是应机相。三一句示法无觉等者。此义须对报应简之。秖一大觉而有寂照及非寂照三种之能。故名三身。觉即照觉能照理故。即是报身。无觉即寂觉能现形故。即是应身。今云无觉无不觉者。即非照非寂觉。能双亡双用名究竟觉。即是法身。是故三身名为三佛。三种之了亦复如是。就身名觉就心名了。三义宛然。三若此下结身名密二。初简非。二非一下示密可见。二约正下约合对题二。初合三德。对题上文约正明于三身。观明三观脱明三脱。三三皆可对金光明。此明离也。今合三身为一法身。但对金字合于三观。为一般若。但对光字合于三脱。为一解脱。但对明字。诸经诸论以三德等。作修二性一说者。圆人解之。是合三义。此意至妙。学者应知。二三德下明五章皆密。三德是佛所证密藏。以被机故说金光明微密之教。散脂本因禀此密教而生密解。即闻密名也。住理乃是显于密体也。行行乃是修于密宗也。利他乃是起于密用也。不言教者。同佛故也。二复次下明互通。虽作三身三脱三观。三节解之而十五句。一一皆是金光明海体量高广。故使名义展转相释。如涅槃中百句解脱。以一一句皆是三德微密藏。故大师释句句具百成于万句。今举正解具十四句。能具成十五句。合云由正解故正观。由正解故得正分别。由正解故正解。于缘由正解故正能觉了。由正解故不思议智光。乃至由正解故。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以正解一句为首既然。余句为首例亦如是。乃成一百七十五句以体量一贯故名义相成。疏于三五皆举头句。例于四句皆十五句。注云云令此销释也。二又作下用五性释所用。五种皆名佛者。是果德故皆称。性者不改义故。若将此五对今三节五句义者。能显散脂本证圆常。迹用周遍。护经德妙利人益深。此乃今家对释意也。文二。初大师对初五句二。初示五性异同二。初明三种不异。正谓中正。缘谓助缘。了谓觉了。此三名义诸师立同故云不异。二又一下明二性出没二。初二家立异二。初明异相。果性者。缘了所克智断果也。境果者。缘了所转境界。即阴等十种境也。果及果果者。果则别在智德。果果者。则在断德。智德之上又加断德。故重言果。此之二二皆称性者。悉以常住不改为义。境界不改者。修恶即性恶故也。二若作下明开合。没境界性为缘因所摄者。阴等十境乃是正观近方便法。亲发了因故可摄属缘因也。没果果性为果性所摄者。智断虽殊俱名果故。二虽开下五数不亏。二今以下约五句对性二。初对初家。五性安乐性即正因佛性者。安乐乃是涅槃之义。具足三法。今就合说但名正因。世出世等者。六道是世间因果。三乘是出世因果。言因佛性者。境界之性但齐九界十如。是法望佛是因。以其佛界十如是法望九称果。皆属能观不名境界。故起信论但以九相而为境界。是故业相名细中细为佛境界。又云。依转识故说名境界。而此证者无有境界可说。故知境界是九界法。若尔何名佛性。良以果人不独成就佛界十法。亦能成就九界十法。是故千法众生虽具体用不彰。唯佛究竟圆融自在。所以因法是果人性。二若作下对次家。五性境界既以合入缘因。遂取知法分齐之句。而为果性究尽实相。名智照分明。见无分齐之分齐也。如云智度大海佛穷其底。岂非无底而为底耶。乃以安住诸法如性。一切皆能舍受一切。同名果果性。此则果后任运永水双遮双照也。二若然下章安例两五句二。初例上合对。二师虽下准义须释。五性秖是开于三法。三番五句既其番番对于三法。亦合番番对于五性。后之二番大师不释。意云可见。章安恐后学不知。故略指云义例应尔。复令讲者伸释其意。故云准须释出等也。第二番中智光是了因性。智炬是境界性。知境不滥如炬照物。智行是缘因性。智聚是果性智境是正因性若依次师没境界性者。则智炬是果果性。断德对机不滥也。第三番中正解显体。是了因性。正观体显既当报身。合是果性。正能分别是境界性。正解于圆是缘因性。正能觉了是正因性。若依次师没境界性。则以正能分别为果果性。果后应机任运分明也。三世尊以是下结。三从世下发誓充益二。初分文示好。二依此消文二。初益能化经三。初世尊下益口业。二众味下益身业。三心进下益意业。二以是下益所化经三。初未种令种。二若有下已种令熟。三无量下已熟令脱。问既得智聚又摄福聚。斯乃真似二种庄严。合居方便及实报土。经那但云无量千劫人天受乐。答须知十益皆悉不离二十五有。此中乃是人天方便人天实报。故仁王般若云。出三界外更有众生界者。此是外道大有经说。须知四土若横若竖。秖在三界一处而论。学者宜审。四从南下归敬三宝。一切众经初皆归敬者。谓结集经者。皆有归敬。在通叙前。此方好略译人省之。亦有存者。如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初云。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注云。外国本一切经首皆有此句。诸论下即造论者。归敬也。如智度起信等。三宝者。佛法可知。功德大辩即菩萨理和僧也。南无此云归命。二正论善集明人王往日通经二。初正论品二。初解题二。初正释题二初直释二字。世圣者。谓轮王也。易曰。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管子曰。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此皆言世间圣人。出世圣。谓三乘果人断惑证理名圣也。核者。说文云。考事之实也。核事实则世间正论可治国。核理实则出世正论可以诣道。二此品下委明四悉。谓世间正论而有四益。皆引孝经结成其义。文为四。初世界。先王旧法。即世间事实。世世不同。即世界意也。二王行下为人。百谷者。杨泉物理论云。梁者。黍稷之总名。稻者。粳糯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谷。社稷者。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礼记曰。厉山氏之子(厉或作列)柱及周弃为稷(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柱。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为稷神)。共工氏之子后土为社(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为社)民用和穆者。人民被服其教自相和睦。尊卑上下无相怨者。三对治。内奸谓乱臣贼子。孔安国曰。在内曰奸。在外曰宄。祸乱下祸者。谓善人逢殃。乱者谓臣下悖逆作起也。灾者天反时风雨不节也。害者地反时水旱伤稼也。四第一义。本金光明者。即四王品云。所作国事所造世论。皆因此经也。至德要道者。至谓穷理之极要。谓以一总众谓兹正论是先王旧法。为德之极道之要也。前之三悉属于世间。且就未辨。今此第四兼出世足。故双明本末之义。令其闻者解悟两种第一义故。钝者但得世间要道。此从末也。利者乃悟出世要道。此从本也。增益天德亦须两分。从末者益但生天若从本者益在义天。亦兼净天。以金光明属通教故。二此文下明来意。冥圣者。即诸天是冥圣也。故法华三昧云。一切冥空。二释文二。初分文。二随释二。初长行。经受灌顶位者。华严三十九云。转轮圣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转轮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张大网幔建大法幢。然香散华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堕在灌顶刹利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转轮圣王。二偈颂二。初分文。二随释四。初集众三如分科。二次四下发问二。初分文。二释义四如分文三结问开答。四梵天答二。初述意分文二。初述意。佛经释天子义。此文最显。若儒教则云王者。父天母地。为天子之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二分文。二随文释义二。初略答四。初许答。二答。王义经故称人王者。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白虎通曰。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也。三答天下答问天义二。初指出三义。未入等是一义。分德是一义。力加是一义。二以护下明答。三问三。初以护胎答第二问。未入护者。犹在中阴。已入护者。处在胎藏。此之二时多为鬼害。故假天护。二以分德答第一问。三以力加答三四问。前第三问处王宫殿。何故名天。四问以人法治世。那得名天。故今答中虽处人宫天力加故。自在如天。答第三问也。遮恶劝善令人生天。答第四问也。四从半下。重答问王义二。初正明人王三义三。初明执乐名王。王执此乐者。谓持礼乐以化民也。孝经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乐记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使天下去明乐之化成也。京房易候云。太平之时十日一雨。凡岁三十六雨。此休征时若之应。风土记曰。击壤者以木作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四寸。其形如履。腊节僮少以为戏也。逸士传。帝尧之时。有老人击壤于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岂非至圣之德。为而不宰玄功赞运。是以百姓日用不知。竹马儿童所戏也。人王执乐治国故。得天下和平老幼俱乐其性也。二明遮恶名王。即经云。罗刹魁脍等以能遮暴恶故。亦名罗刹魁脍也以亦名二字贯下。如罗刹中魁卒。故众鬼不敢为非也。三明父母名王。即是王为民之父母也。诲示祸福等者。谓违仁义者致刑罚。是祸恶也。录仁义而授爵禄。是福善也。制礼以检其迹。作乐以和其心。故乐记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民知禁者民知有禁令也。二能为下兼显天子三义。因中说果者。以礼乐化民必生天上。故二从若下广答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广明非法失于六义。二广明正治得于六义。此六经文前后相参故。并前段皆不细分。讲者当以六义得失对文销之。其理自会。二此中下示观明本二。初令思观义自思之者。禀斯宗人合知三种修观之法。故疏不示令其自思。今恐后学未能别之。不免略说。此于三种是托事观。谓托世天明于谛境。托于人王明于妙观。即此一念性是义天。依止此天能令此观不起边倒。名天护义中观也。观合义天同天之德。不分而分名天分德。空观也。义天神力加妙观故。能历诸境皆得圆融。假观也。又托人王修理观者。全谛起观中观。双照即父母义空观。伏惑即魁脍义假观。立法即执乐义。此谛此观皆离纵横。秖于一心具兹六义。二设问明本二。初设问。上四王品云。阎浮提内诸国王等所作国事。所造世论皆因此经。岂非正论以金光明而为其本。欲令答示即末之本。故兴此问。二天者下答示二。初正示方等所说。岂有一事不本于理。如向散脂翻为密者。常所称呼。岂知召于秘妙三法。今于此典自叙密名十五句义。斯乃委彰世名之本。此之正论是梵王说梵王之本。诸经开为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随所住处。是常寂光。以身例口。随有所说无非秘藏。今之正论既金光明而为其本。岂可末事暂乖本理。水波金器本末同时。以金光明具世间法故。即世名而可示本。自此为二。初明末即于本二。初就天子三义示本。应先了知。此金光明是法非譬。以法报应是金光明异名故也。天者第一义天也。子者无上众生本来人也。揽金光明妙三实法为此假人。此人依止第一义天。本离八倒是天护义。此人智光冥法身。金德与法同为分德义。此人应益名之为明。义天之力之所加也。二又父下约人王三义示本。此妙假人体是金故双具权实。能与一切而作父母体。是光故照惑本空即遮恶义。体是明故能生众善。既执乐义。二以此下明末从本立。如上所示本之六义。因果六位皆即此义。此义能作世出世间一切事本。今即此本而谈正论。其圆教机闻治国事即达其本。乃能顿治四种之国。二如半下例结。经于一人而立人天两种之称。意显此论通世出世也。释善集品二。初解题二。初正解题二。初释善集得名二。初据名广集。六善海导师。谓海中船师。善法虽多不出此六。二附文别集檀智二。初明摄六檀。能摄六智能导五成就二严。故举兹两。二提如下示经文二。初正示经。经举此二其相深广。宝满四洲尽奉三宝。兴隆事广合掌而立听。金光明证悟理深。二檀智下例余行。此王心大集善不轻檀智深广。在文既然。验余所修皆非聊尔。二此六下用悉檀立品。总举六度。名数不同是世界。五度望智且在事善。属为人。智照五度破取相恶。属对治达六法界绝乎思议皆到彼岸。名第一义。此王具集四悉檀善。故以其名立今品目。二此品下明来意。治国之论是世正见。听金光明是出世间上上正见。夜睡梦中闻佛功德。是感动圣及见比丘名曰宝。冥是感动贤。纵入分真望佛名贤。二释文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分文。二释义二。初对告地神二。佛以偈说二。初通明因地行檀。二别明善集二施。谓四天下宝施财也。请说此经。令无量众闻金光明施法也。此别为六。当如分文以义解释。经治政之势者。谓化之势分极于海际厕杂也。填塞也。缯帛之总名也。曼陀罗此云适意。曼殊沙此云柔软。旧小大白小大赤。不鼓鼓击也。熙怡悦乐也。瑰美石次玉琦王名耳。珰释名云。穿耳施珠曰珰。应作珥珰。珥如志切。苍颉云。珠在耳也。二就此下指归三法。言就此品论金光明者。就其所说论三法门。疏文秖云论金光明。验直就法立此三名。实不从譬。以前后文悉皆如是。讲者学者知之知之。然以诸句对三字者。以此三是深广法性当体之名。法性可尊可贵名金。法性寂而常照名光。法性能多利益名明。与诸三法无二无别。若指品内事理依正。即此三者乃令行人达乎所诠。不纵不横绝思绝议。此典方得名为经王。是知对三深有所以。此自为三。初就善集论翻波罗蜜。名到彼岸。是所归处故名金。般若翻智故名光。五度是行故名明。此就智行及果为三对金光明。二就宝冥论。窟是所依名金。满月能照名光。读诵是行名明。此约依正对于三法。三就二人论宝冥。依正与王雨宝对于三法。行者应知。秖一法性名金光明。岂可光明暂离于金。岂可金光暂离于明。今以三名分对依正自他人物。为令了依不离于正。自不离他人不离物。以金光明举一即三全三是一。不纵不横而高而广。物物皆是金光明海。心心皆是三德秘藏。若不尔者。何名经王耶。第三鬼神品二。初释题二。初正解题二。初正释鬼神二。初释。鬼归者。尸子曰。人死曰归。云云者。观佛三昧经云。修罗与天帝战时。空中刀轮而下。修罗军众身支堕落。即便怖畏窜隐藕丝。若依俗释者。郑玄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礼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二释神。二此品下对上题品。二此品下明来意。二释文二。初分文。二释义二。初长行二。初正释义二。初列二释二。初举事。别佛从等者。果后慈悲熏法现像说法化人。此乃应身。被机之佛从本觉如。起始觉智合本真如。名报身佛。是始觉也。一切诸法元是诸佛所行之处。即法身佛。是本觉也。三佛历别者。修二性一能起所起能显所显。条然异故。事供别者。四事供养资持应佛。万行功德资成报佛。称理之智显发法佛。资成显发皆供养义。三佛既异三供亦别。二圆供养前有理智。以历别故贬之为事。今听经事以融即故褒之为法。第一供养者。不思议供也。能听所听体不二故。秖于文字了具三身。能说是应解脱德也。能诠是报般若德也。所诠是法身德也。不解新伊但论能所。岂显圆佛及圆供耶。文字若非秘密之藏。那生诸佛恭敬之心。非秘妙者。安能圆供三世佛耶。注云云者。令如向释也。二又别下叙重闻二。初标示。谓四愿一劝也。二若欲下释出二。初出四种愿。欲问经示行人。欲以妙具供三世佛。及知他佛甚深行处。大师何故。即以知字而为报佛。所知是法二必垂形。是则三身皆属行者。因既滥果供养义乖。此解违经。如何取信。答前拣事别正却此情。经云。欲知岂非行者甚深行处。既是法身能知之心。宁非报佛文字之应现亦唯心。若生佛条然能所永异。斯出小教何预圆宗。今就圆宗解四愿欲。若迷三世诸佛三身同在刹那。法界六尘顿彰。妙解是可思议正当违经。二听经下明一事满四。三世诸佛觉智为命。而与众生同一心性。乏熏修故即不受供养。诸佛寿命不灭而灭。以隐为灭也。今以听经为供养故。即是受供诸佛寿命。不生而生以显为生也。行人应了。生佛无差听经智生。即诸佛现。以诸如来同一智故。观行相似分真之佛。与究竟佛无二无别。又了智生即三佛生。即一而三不纵不横。此乃欲供欲知三世诸佛。秖听经一事四愿俱满。三偈颂二。初分文。二蛊道下随释科节。并如分文。所列经若入是经者。一言于经即有三种。谓教行理。能了此三是妙三法。名入是经。若不然者。安得入经。即入法性。所入法性无量甚深。三义具足名金光明。称此安住名之为如。即见释迦三身妙体。须论观行相似分真入经见佛。经若百由旬满中盛火应从中过者。为法亡躯也。经文殊师利云妙德。弥勒云慈氏。经勇捍。说文云。多力也。五举能致天龙以劝修二。初翻现文疏。从摩醯去也。阎摩罗王或阎摩罗社。此云双王。阎摩双也。罗社王也。兄及妹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又苦乐并受亦名为双。那罗延此云钩锁力士。难陀此云喜。跋难陀此云贤喜。兄弟二龙风雨应时。能令人喜。贤谓性又贤善故。毗摩质多此云净心。正法念经翻为响高。亦云穴居。正云吠摩质咀利。此云绮画。又云宝饰。帝释妇公舍支之父。佉罗骞陀此云广脾。二脱因却解初段脱因等者。初段文云。能令一切众生解脱。度无量苦诸有大海。既云一切众生解脱度诸有海。须于界内及以界外各脱三障。故以因果对于业报。诸有由惑故当烦恼。经优钵罗华下四句四色。莲华优钵罗是青。波头摩是赤。拘物头是黄。芬陀利是白

同类推荐
  •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tage-Land

    Stage-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鸯崛髻经

    佛说鸯崛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锁玉关

    金锁玉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浒古本

    水浒古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八荒蛮帝

    八荒蛮帝

    前世她是被人操纵无法反抗的木偶,这世她是身无斗气遭人唾弃的废物。但是这一世她一定不会再成为任人操纵的木偶,也不会再成为世人唾弃的废物,她一定会造就属于她的神话。废物?你见过毫无斗气却一脚踹飞斗者的废物吗?你见过把丹药当糖豆吃的废物吗?你见过招一招手就有千军万马的魔兽军团的废物吗?身负上古血脉,她是定数中最大的变数。“天道不公,焚天如何?人道不平,杀尽如何?”铁血长枪,征战蛮荒,累累白骨方能造就帝王路。
  • 浅思曾经丶希莫如金

    浅思曾经丶希莫如金

    第一次见面,莫浅浅很郁闷。她没想到会和辰允希撞个正着,顺便在人家的衣服上留了豆浆和自己的小爪印。第二次见面,莫浅浅很忧桑。她没想到自己的亲亲弟弟和辰允希竟然是好兄弟!第N次见面,莫浅浅很心塞。她没想到自己居然从楼上掉下去会被辰允希救了。什么,要去照顾他?不不不,这是送羊入虎口啊!第N+1次面前,莫浅浅很抓狂。她没想到自己会见面是在酒吧,还把辰允希强吻了?莫浅浅发誓,她再也不喝啤酒了!
  • 种族传说:踏上巅峰

    种族传说:踏上巅峰

    因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鬼月逃离自幼生活的魔族,闯入龙牙岛,却遭遇了罕见的大陆战争。原本只有四大种族的达卡拉斯大陆,不知为何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种族,他们出现后开始疯狂的攻击其他种族的人群,原本祥和安定的生活被打破,为了帮助即将灭亡的种族,鬼月、维亚丽等人踏上漫长拯救之路。意外重重,危险重重,自幼疼爱的小妹竟突然病魔缠身,鬼月能否就小妹于危难之中,他们又如何拯救即将灭亡的龙族?环游大陆,修业旅行,揭开种族延续的秘密所在。
  • 半城情缘

    半城情缘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有一对男女主角,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地铁里,穿梭城市与城市之间,只为和心爱的人见上一面,短暂的相守,而后又要返回城市的一角,返回各自的城市,城市的另一半,住着你的爱人吗?你的爱人在哪一个遥远的城市呢?
  • 朱红战歌

    朱红战歌

    拉比,人体炼成最禁忌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卑微的存在。都市王国阿尔塔尼亚的阴暗角落,被压抑了三百年的怒意正在觉醒。被无端卷入人类与拉比间斗争的少年,是否能寻找到自己的道路?这如落日般西下的王国,是否能迎来新的明天?背负起重任的少年,将托起这一片晚霞,谱写一曲朱红的战歌。
  • 傲世雷尊

    傲世雷尊

    凡星,一个废材皇子的蜕变,独身拥有大陆中最强的雷属性之体。为报母仇,毅然踏上了巅峰强者之路,成为了凡界中至强巅峰强者!爱情,是唯一的;友谊,是最真诚的;属性,是最霸道的;而我的剑,是最强的!境界划分:灵光、灵动、灵师、灵王、灵皇、灵尊、灵仙
  • 美女之超级保镖

    美女之超级保镖

    超级兵王回到都市,做起了校花的保镖,第一天就把人家给看了个精光,这可咋办……陪读,陪玩,陪吃,这还不算,竟然还要陪睡……美女老师对我误会很深,对我死缠烂打非要做我女朋友……美丽女警花对我很愧疚,一直想要以身相许……孤傲御姐对我心怀感激,想要以身报答我……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惹爱成瘾:首席,离婚吧

    惹爱成瘾:首席,离婚吧

    姐姐订婚,她遇见四年前突然失踪的闺蜜和初恋。被闺蜜陷害,又被未来姐夫轻薄。好不容易脱离虎口,转脸新婚一年未露面的老公在朝她笑。贺荆南:叶紫,我是来捉奸的。叶紫:那好,贺先生,我们离婚吧。话好说,事难办,父亲留下的公司需要她拯救,父母惨死的真相等着她查明;斗恶姐,惩渣男,虐叔婶,哪样也离不开他的扶持。她举步维艰,顶着婚姻的名小心翼翼的生存在他的圈子里。真相揭开,欲将她置于死地的竟是……探监室里,她笑看铁窗外身姿卓越的男人,“贺荆南,你一直不想娶我。很好,现在你如愿了。我们离婚吧。”他浅笑:行,先离婚,然后我嫁给你,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 以太纪元

    以太纪元

    公元2020年,人类在昆仑山史前遗迹中挖掘出神奇的以太结晶,并且发现那些晶石不断向外辐射一种神奇能量,非常像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炁(qi)!人类可以用炁开经拓脉,强化肉体,成为力敌千军的天武者!铸造兵器时加入液化的以太结晶,可形成光武神兵,鬼神易辟!机械用以太结晶做能源获得了超级动力,并且出现死光级武器,湮灭级武器,智能傀儡,合金铠甲,音速战车等一系列新型装备!然而就在人类文明急速飞跃的同时,一场末日浩劫无情降临。植物消失,生态崩溃,变异魔兽横行,幸存人类躲在封闭城市中开启了以太纪元的新历史。在这个强者为尊且礼崩乐坏的迷茫时代,一个追求杀禅真意的霸道小僧人,在佛前许下了屠魔证道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