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3200000002

第2章 论小学语文课文解读

福州市晋安区鹤林小学 谢国平

课文解读是语文教材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解读就是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快速捕捉文本传递的信息: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内容),文本想表达什么(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文本是怎样叙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文本的表达方法),编者为什么选编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体现课标哪些要求(能用文本教给学生什么)。归根结底,它的目的在于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用意,明确编者的意图,分析课文与课标要求的关系,达成三维目标,使我们能够有效地用好教材,帮助我们找到教学的主线索,使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实现能力的形成,又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进行课文的解读呢?在教材解读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现就这一课题做如下论述:

一、咬文嚼字,体会情感

细读文本,捕捉文本传递的信息,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文本的信息有的是显性的,而有的却是隐性的,捕捉显性信息固然容易,但是,对于隐性的信息并不容易把握,或把握不准。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必须学会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语文本是有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只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文,抓住渗透着作者思想的词句,仔细揣摩,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题目叫《一个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开头有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末尾还有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没了……”“早先有过”的“很像样的小村庄”现在没了。只要我们抓住“早先有过”这个词语,即可体会到作者对小村庄的消失而感到惋惜之情。再进一步推敲:是谁毁灭了村庄?是大自然,是人,还是人们的贪婪?文章的含义便一目了然。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编者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我们只要抓住描写圆明园景观的词句:“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有如……仿佛……”和描写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词句“闯进”“凡是”“统统”“任意”,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一下: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园内珍藏的历史文物以及无数的奇珍异宝被这伙强盗抢走了,这怎能不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呢?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文本的主旨、编者的意图也就清楚了。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我们只要抓住“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进行揣摩:在百帆竞渡的长江,诗人怎么可能只看到“孤帆”呢?由此可见,只有老朋友的“孤帆”在诗人眼中,因而,我们便能感受到诗人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此外,不少经典的课文中都含有画龙点睛之笔,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只要抓住这些句子,仔细分析品味,便可以迅速地把握文意。如《张天佑》一文,我们只要抓住“张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可感受到张天佑的杰出才能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就可以把握住编者的意图:以张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当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句话之后,文章蕴含的道理和编者的意图就明确了:“糟糕透了”也好,“精彩极了”也好,都是父母之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这种爱。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主要抓住“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主人公的形象便会在脑海中浮现。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正确把握文意,领会编者意图,既能够让我们科学地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又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地抓住教学的主线,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先让学生找出点睛之笔“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然后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悟课文。这样的教学,能够做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能够很快从这对父子在地震中的动作、神态与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可贵品质,从而感受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二、查找资料,领会文意

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诗文,单从课文的字面上未必就能够完全理解它的深意,因此,我们在解读这样的课文时,就必须查找相关的历史和写作背景资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静夜思》,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抒情小诗。诗人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游子在月光如霜的夜晚触景思乡的情景。举头望月,低头思乡,诗人李白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思乡之情呢?只要我们找出相关资料就能找到答案。李白出生于碎叶(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母迁居绵州(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开四川,漫游各地。公元742年,他被召入京城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得罪权贵,不得已离开长安。对于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诗人,千里之外的青莲,万里之遥的碎叶,何时能回到她的怀抱中?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完全是遥不可及的,故乡只能在他的梦里,只能在他的心中。因此,面对如霜的月光,诗人怎能不产生思乡之情?又如柳宗元的《江雪》,诗歌描绘了一位老翁在漫天风雪、人鸟绝迹的天气里,独钓寒江的图景。这位渔翁象征谁?诗歌传递出什么信息?我们只要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就不难找到答案。诗人柳宗元主张政治革新,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这场革新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之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此诗即写于此时。显然,诗中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品格孤傲的诗人,诗歌表达出的是诗人柳宗元坚强独立、不屈不挠的志向。

查找与诗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创作背景,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读课文,还可以丰富课程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理清脉络,“文”“意”兼得

在捕捉文意的同时,还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看看文章是怎样叙述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现有语文课文有许多不同形式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学生所必须学习和领会的。1.按总分关系谋篇布局。如《养花》,先分述,后总结;又如《詹天佑》,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如《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3.按时间的前后顺序安排结构。如《桥》,先写黎明的时候发生的事,再写五天以后发生的事。4.按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安排结构。如《颐和园》,先写长廊的景物,接着写万寿山的景物,最后写昆明湖的景物。5.按内容的性质类别安排结构。如《鲸》,这篇课文按照鲸的形体特点——鲸的进化——鲸的生活习性——鲸的繁殖与生长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把文章分为四个意义段。此外,一些课文按两条或三条线索并行安排文章结构的。如《景阳冈》,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与故事发展的各个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井井有条:

时间:晌午——傍晚——黄昏——夜晚

地点:酒店——路上——景阳冈——路上

情节:喝酒——上山——打虎——下山

而有些文章的线索既有明线,又有暗线。如《将相和》,课文以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为明线,安排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其实课文还隐藏着另一条暗线,即廉颇(将)与蔺相如(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解读以上各类型的课文时,应抓住文中的过渡句(过渡词)、总述句(总结句)等能体现文章结构脉络的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我们既可以快速捕捉文意,又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做到“意”“文”兼得,很好地拟定教学目标,找到教学主线,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人的课文,这些课文塑造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解读这类课文时,我们要善于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如《梅花魂》一文,文中有几处人物描写的句子:“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句子,便可感受到漂泊海外、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那颗矢志不移的中国心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总之,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情况。熟练解读教材、准确握教材的教师,不但能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科学地设计出教学方案,而且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主线,巧妙设问、轻松引导、科学分析、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引领学生达成三维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获第六届“快乐语文”杯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同类推荐
  • 家教:为孩子鼓掌

    家教:为孩子鼓掌

    本书收录了三元七角钱、妈妈的爱、偷钱、一位由继母造就的人、让我难忘的几句话等45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将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相反,每一句粗暴的呵斥,都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无地自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教育。谁能在施教中有效地利用鼓励的力量,谁就是成功的教育者。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寻找出孩子值得肯定的亮点,去鼓励他、教育他,这样,孩子不但会愿意纠正错误,而且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去思考、去创新、去实践。”
  •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阅读本书,父母会更了解青春期女孩,从而有效消除与青春期女孩之间的隔阂,轻松做到“把女儿的话听进去,把想对女儿说的话说出来”,让女孩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 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每个享受幸福成长的孩子的背后都有充满爱意、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母亲;还有保持理性思考、情绪稳定的父亲。张丽珊老师坚守教育一线20年,帮助近2万名学生,弥合许多走向崩溃的婚姻。这是她专门为女性读者如何教子撰写的,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三个心理互动模式, 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是一本实事求是的家庭教育典范。
  • 起名通书

    起名通书

    本书详述了作者在中国第一个创立的入名策划识别成功系统“NISS”与品牌策划成功操作系统“BISS”,介绍了作者长期研究的十二生肖起名法、五格数理起名法、生辰五行起名法、意音翻译法、英文起名法等13种中英文起名方法。其中作者取各家之精华、去起名各法之缺陷而创立的“五维全息起名法”是中国最吉祥的命名法,本书提供了用此法为个人、企业、产品等起名、改名或进行标志设计的实例。讲解了《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与姓名吉祥传统文化研究成果。解说了中国20位著名人物的姓名来源故事以及名人的名字对其成长与成功的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天才小毒妃

    天才小毒妃

    她是医学世家最卑微的废材丑女,人人可欺,他却是天宁国最尊贵的王,万众拥戴,权倾天下!大婚之日,花轿临门,秦王府大门紧闭,丢出一句“明日再来”。她孤身一人,踩着自尊一步一步踏入王府大门……殊不知:废材丑女实为貌美天才毒医!新婚夜救刺客,她治完伤又保证:“大哥,你赶紧走吧,我不会揭发你的。”谁知刺客却道:“洞房花烛夜,你要本王去哪里?
  •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命运坎坷,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
  •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文艺版:她,中东军火商的继承人;他,黑道少主。那年他遇到了她,一次次的相遇像是一条条的红线,将两人紧紧缠绕在一起,这究竟是孽还是缘?剧场版:灯红酒绿的酒吧中,一个长相妖娆的女人走来,“帅哥,一个人?”“两个,还有一个在我肚子里。”“……”
  • 道士日记

    道士日记

    从前有坐山,山上有座道观,道观里两个道士,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士。一天,老道士对小道士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村名曰江水村···
  • 将军令

    将军令

    自以思量残相望,何以唱,谁人像。不以眸沉,怎能独相向。凭栏倚望佳人现,烟雨蒙,秋意凉。君过楼台红马上,胭脂廊,看何方。三生来伴,今世怎彷徨。忽以抬眸见模样,清泪烫,笑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闯仙劫

    逆闯仙劫

    他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孩子,却误食了万年难得一见的龙魂果。他本是一个练武废才被族人遗忘的孩子,却得到了青龙指引踏入修真界。他本是一个平凡无忧无虑的孩子,却身负血海深仇不得不渴望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 大宫女——清凉如意

    大宫女——清凉如意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www.hongxiu.com/fengshang/她只想平平淡淡混完这十年就好,哪怕就只是做个扫地的小宫女,她也甘之如饴。没想过出人头地,更没想过成为后宫的嫔妃。因为她从不相信,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血腥的皇宫里会有什么真情。可是事与愿违,一次意外,让她不再是单纯的扫地小宫女。从此,她必须周旋在后宫争斗的漩涡中,她必须小心地生存。因为她有一定要出宫的理由。直到遇到那个冷清且妖媚的男子,她不解为什么他会屡次相救于她,让她的心一直在纠结:不能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出宫了。她觉得欠他的情,这个总是要还的吧。那好,就让她还在皇宫之际,尽力地帮助完成他的心愿吧,到那时,她就可以心无挂碍地出宫了。可是,事情真的会如此吗?且看,一个宫女的传奇人生。****************************内容看似平淡,相信我,等着你的,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 泪涌天穹

    泪涌天穹

    少年偶得一只神奇的眼睛,在不同情绪下哭出的眼泪,竟是有不同的逆天之能!难受时流出的眼泪,痛苦时流出的眼泪,困倦时流出的眼泪,感动时流出的眼泪,......每一种眼泪都有独特的逆天之能,每一种眼泪都有着让无数强者趋之若鹜的惊人价值!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泪也能流!这是一个带着眼泪的少年,走向巅峰之路的传说!
  • 一剑破虚空

    一剑破虚空

    纵然他只是别人眼中的一个废物,但依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修仙之路,让众多天之骄子望尘莫及。从此留下了自己的传奇。
  • 光宣诗坛点将录

    光宣诗坛点将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