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40多家企业近年来几乎个个亏损,但这些亏损企业的厂长、经理家中却都“旧貌换新颜”,日子过得挺富足。穷庙里育出了富和尚,这种现象当然不唯此县一家独有。人们观察一下身边的一些亏损企业的头头们,不少都是成天抽红塔山、阿诗玛,经常进出餐厅酒馆,家中也甚为豪华,并不带一点穷相。
曾听某长期亏损企业的头头说,越是亏损越要吃,吃了才能拉好关系,重振企业雄风。笔者以为,此话并不尽然。有的企业之所以长期亏损,就是因为某些头头对企业经营毫无责任心,从企业购买原料等环节上揩油。这样的领导,企业振兴从何谈起?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是封建官吏,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在我们倡导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造福一厂,那种只顾自己发家,不顾企业发展的做法,与时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当不好公仆,而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一味地谋求一己私利,那么被改革大潮浪里淘沙的日子则为期不远矣。目前,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实体日渐增多,上述那种穷庙富和尚的事应引以为戒,从开始起家就要明确责、权、利,加强审计工作,力求多干事业,少捅娄子。
(发表于1992年9月7日《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