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0300000001

第1章 【序】 说尽心中无限事

邓万

我曾于1996年12月至2002年4月任宁夏日报总编辑(那时还没有报业集团和社委会),与作者共事过5年多。有这一段缘分,我自以为对作者是了解的,所以当作者提出让我给他将要出版的书写一篇序时,我便应允了。当拿到样书时,我惊愕了!因为我到报社时,作者在搞后勤行政工作,不久被提拔为人事处副处长,让他继续做行政工作,但他主动提出要下去到银南行署(现在吴忠市的前身)当驻地记者。当时处级干部到地市任记者站站长是经过编委会研究后派下去的,有的还须做工作,而且一年一换。他主动请缨,我认为精神可嘉,应予鼓励,便同意了。没想到他下去后就不想回来了,呆了3年,直到报社机构改革被任命为服务中心主任后才回来上任。那3年,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在《宁夏日报》头条亮相,被誉为“袁头条”,我颇感欣慰。后来他一直做经营管理工作。在那时的印象里,他为人谦和,勤勉达观,具有较好的新闻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现在看了他的作品,洞察了他的内心世界,我对他有了新的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仿佛从室外进到室内,从各种陈设和气氛中感受到了主人的天赋和秉性,那时的印象就显得浅薄和片面了。

《悠悠我心》洋洋洒洒五十余万言,是作者从一百多万字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包含人生感悟、文学作品(散文、评论、小小说、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理论评论(时政评论、理论)、新闻作品(消息、通讯、记者来信)4大类11种体裁,可谓丰富多彩。这些作品既是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脚印,也是作者心灵的一次次呼唤和呐喊;既闪耀着智慧的光彩,也倾注着情感的宣泄。心之悠悠,情之凿凿,路之漫漫,足之踽踽,尽在其中。

“人生感悟”270段,近2万字,妙语连珠,精彩频呈,似乎“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后使人深感作者思维和灵性的火花,甚有启迪和裨益。这部分涉及到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修心养性、经世图强的方方面面,短小精悍,寓意深长,是作者长期读书、思考、感想、提炼的人生之道,充盈着经验的结晶和辩证的华光,包含着佛释道的劝勉和圣贤的告诫。虽非全部来自作者,但绝大部分出自作者笔下。作者不是圣贤,并非立言立德,但他思维触角之广和思虑的精深独到,确实难能可贵。这些感悟概括的是人们行为的共性,亦非作者生活经验的记录。思想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想法决定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作者的所思所虑,肯定会影响他的言行,检点他的言行。在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虽无大风大浪的考验,但也有艰难曲折和风雨洗炼,他能始终保持平常心态和平稳的步伐,毫无疑问不同程度地得益于这些思考和感悟。在生活的土壤中施肥必在生活的园林中结果,诚如是也。一些感悟如《人生也应“节能降耗”》《好心态决定好的命运》《伤害和快乐都是天边飘过的云》中的许多诗化的和时兴的语言,让人感到贴近生活,含义隽永,且读来饶有兴味,易于接受。我觉得,这部分最能体现作者的慧眼匠心。

文学作品37篇,其中散文9篇,评论3篇,小小说2篇,随笔15篇,诗歌2首,报告文学6篇。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作者撰写文学作品,既是兴之所至,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况且写好报告文学也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千古一人毛泽东》是篇散文,倾注了作者对毛泽东深厚的感情、崇高的敬仰和无比的爱戴,尽情地歌颂了毛泽东高如九天的功绩,而没有涉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该文是文学作品,不是政论文,可不求全,也不必推敲每句话的准确度,但文中喷涌而出的对毛泽东感恩戴德的充沛感情,我深有同感。一个祖祖辈辈一贫如洗的农民的儿子,加之长期的传统教育,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深情厚谊是与血肉之躯融在一起的。非此,是写不出这么动情的文章的。对特定对象,情感和理性并非都是统一的,为了尽情地抒发肺腑之情和彰显其光辉的一面,不愿揭示其次要的暗淡的一面,是情之所使,尤其是文学作品。其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报告文学,大都是作者所亲历,我以为作者是蘸着心血写成的。写父母和老师的几篇,其动人心弦的力量,可以使读者不觉潸然泪下。作者对出生地的大山深壑深情地眷恋着,对耳闻目睹为改变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苦苦挣扎,并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义薄云天、平凡而又伟大的行为,予以绘声绘色、酣畅淋漓的描写。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如果笔下不流淌着血泪,绝无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把这些默默无闻却崇高无比的前人的所作所为昭示于世,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也使具有良知和感恩之心的人寸心无憾。有的事情虽然很小,但作者善于运用细节,以深情烹制,使小事中所蕴含的宏旨大义得以升华,让人为之耸然,回味无穷。如《黑辫子 红绒鞋》《一匹枣红马》等,可看出作者的匠心独用和散文功力。随笔是这部分篇幅最多的,不乏力作。《当下文艺的悲哀》《幸福是什么》《共产党有“像”吗》几篇,是作者近两年写的,有对真善美的赞誉,也有对邪恶丑的鞭打。作者眼观天下,心系苍生,有感而发,质朴无华,给人以笔力遒劲、思虑深沉之感。尤其是作者不是搞文艺批评的,却对时下的文艺现状深为忧虑,作了刨根究底的评判,似乎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我想这是受新闻工作者责任心和正义感的驱使,以求心安。随笔文章虽小,但蕴含的大义,却重若千钧,读者定有同感。小小说有2篇,诗歌有2首,是作者对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尝试和探索,具有一定的潜力。

理论评论70篇,其中时政评论68篇,理论文章2篇。时政评论大都短小精悍,有的是对社会现象的议论,有的是对新闻工作的思考,有的是对先进的褒扬,有的是对落后的警策,有的是对工作的进言,有的是对美好的期盼。虽是评论,但不空泛,每一篇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且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褒贬有度,时代性强,折射出作者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及理性思考。有的写于十年前,今天读来仍有较强的针对性,是文章的可贵之处。理论文章虽然不多,但《西海固反贫困方略初探》却是该书中一篇闪光的力作。该文是3个人合写的,曾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奖,受到表彰,在我区屈指可数。文章调查的深入厚实和研究的远见睿识,特别是脱贫致富的方略,为后来的实践所证实,是理论为现实服务的少见的好文章。

新闻作品124篇,其中消息69篇,通讯36篇,记者来信19篇,主要是作者1990年至2000年间创作的,约23万字。这部分是该书的主体,作者花费心血最多,因而最能体现作者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主要成绩。这一百多篇大部分是《宁夏日报》的一版或二版头条,是作者从大量新闻作品中选出来的精品。这么多的头条频频出现,在《宁夏日报》的记者中是为数不多的。头条能较好地体现记者的新闻素养,反映出记者的事业心、责任心、洞察力、敏感性、快捷性以及文字功力等综合素质,因而为每一个记者所看重。这些作品有3个特点:一是时代性强,及时快捷,主要体现在消息里。现在读这些作品,仍能感到一股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等社会现实历历在目。二是感情真挚,感染力强,主要体现在通讯里。可以看出,作者在写这些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时,对采访对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双方气息相通,情感交融,方有洞察入微的描绘,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三是眼光敏锐,笔锋犀利泼辣,主要体现在记者来信里。作者从众人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里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了手术解决社会痈瘤的急迫性。《同心羊绒产业再度面临夭折》《临河为啥捧着“金碗”缺饭吃》等来信,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对推动问题的解决起过重要作用。这些新闻作品,连同前面的报告文学,是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家庭、机关辛苦采访的结晶,浸透着作者的血汗,也承载着作者一段可贵的人生历程,闪耀着作者让许多人铭记不忘的人生光彩。

读罢这部作品,我甚有感慨,最主要的是3条:一是作者的聪慧睿智。作者的在校学历并不高,能写出这样高质量的作品,除了天赋以外,一定是平时学习刻苦,博览了许多书籍,加之在社会上的磨炼,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使其学识眼界大有提高,特别是人生感悟和时政评论两部分,让我刮目相看。二是作品充沛的感情。记者只有与采访对象产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作者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浓烈的情感,不止使作品的主人公活灵活现,血肉丰满,高尚纯粹,感天动地,而且透过作品能看到作者的胸臆,使人顿生感佩之情。三是作品涉猎广泛。作者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新闻写作和经营管理,但书中汇集的作品,除了新闻以外,大量的是理论、文学和格言警语,这些领域都不是他所学的专业,但他一旦涉入,便显示出其多方面的学识修养,我对作者的了解也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化了。综观这本书,我以为新闻作品和时政评论、报告文学最为出色,是作者的优长,而理论文章和作为文学作品主要体裁的小说、诗歌等则较为薄弱。若在行政工作之余,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创作,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获。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我希望它尽早付梓面世。

2013年3月

邓万,男,1942年5月出生,诗人。先后做过中学教师、党校教员,曾经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宁夏日报总编辑、自治区党委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党委八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政协第七届常委、自治区政协第八届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宁夏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同类推荐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 蚯蚓和羽毛

    蚯蚓和羽毛

    年轻时,我练过长跑。这几年,我作为一个观众,几次立在长跑竞赛的终点,望着向我冲来的冠军。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热门推荐
  • 从火影回归现实世界

    从火影回归现实世界

    在一次车祸中~天道的全家死在车祸,天道切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带到火影世界。然后在那度过好几年,回归了现实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是不是会像在火影世界里一样有牛逼哄哄的忍术呢?
  • 花间小道士

    花间小道士

    有鬼?得抓!报酬呢,因人而定,富商呢,就拿出天价数字来换,穷人呢,没钱也给抓,女人呢,以身相许的话,可以考虑考虑。
  • 龙血王墓

    龙血王墓

    魔界混乱,妖邪猖狂,七十二魔将横祸人间。神族伏魔,龙族噬邪,成就安定三千年。如今,阴神出世,冥神被斩,华夏大陆再次陷入生死前线。帝神将逝,十七岁单兵少年偶得冥龙神毕生传承,天地喃喃:“是福是祸,尽在此半神一念之间。”寻异虫,饮龙血,一扫妖魔,安定天下。夺神格,抢冥物,荡乾坤,巧遇圣龙七十二佩,羊皮遗卷竟直指天边;闯冥府,破墓关,收奇宝,又得凤翎三十六枚,万灵族石愿破除世劫。——龙血王墓,秘密深处竟存何物?
  • 如果明天,我还爱你

    如果明天,我还爱你

    话说亲们顺便点一点【收藏此书】,很方便的,对于雪却是无穷的动力啊。~~~~~~~~~~~~~~~~~~~~~~~~~~~~~~曾以为,会一直是他手心里的宝,却终究抵不过逝水流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给他,从无到有,一路打拼,却原来他的宝贝,是别人。也曾想挽留,也曾想弥补,但有些伤却真的让人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不如放了彼此吧。于茉莉:我还是暂时想缓缓,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倩倩:奢侈个屁,你不奢侈难道存给那个小妖精奢侈?李晨光:茉莉,没想到我终会将你弄丢在茫茫人海,现在,你可还愿回来?陈浩:茉莉,他能给的,我也能给,他给不了的,我还是能给你。白可云:难道年龄就那么重要?你就那么在乎?利落版:茉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遭遇小三,她原以为她会知难而退,却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强势,她抢走了自己的老公,霸占了自己的房子,还将她赶出家门,签了那一纸协议后,她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而她却不过是为了鸠占鹊巢,因为恨他,她决定留下孩子,她要他一辈子活在谴责当中......被遗弃的女人还有没有春天,幸福还会不会在原地停留......当初她以退为进,却不想,最后不想回头的,竟然是自己......如果明天,我还爱你......
  • 寻戈

    寻戈

    人生而一神三魂七魄毕具,魄养体,魂养气,魄辅魂,神御魂。武之大道,炼体以纳魄,魂制魄,神御魂,以神夺魄者为圣,以神化魄者,把握阴阳提携天地,成就真神。少年俞越从大玄帝国边陲穿大漠、踏草原、战于帝都,笑傲天下,一步步接近巅峰。面对武道大宗师,他说:狗屁!面对掌握大权的太子,他说:你不配做皇帝!面对最强大的武圣,他说:你改变不了我,神也不行!恩怨、情仇、是非,可断、可解、可辩,却不能伤我分毫。
  • 踏天大帝

    踏天大帝

    魂分万道,万魂化人,一人独噬,重铸神魂!少年云天,拜入初云宗为奴三年,一夜之间窥得美人沐浴,机缘巧合开启修灵之途,历经生死,心智如妖,一步步迈向天途。噬人、夺魂、隐宗、位界、神魂、血海……一人,一心,踏血独行!
  • 31区

    31区

    一种气息,一个久远的梦,一些迷离的人,一些漂浮不定的记忆。好像早就伏在某个像31区一样幽长的小巷里,等待着召唤。像一个古老的寓言,31区是一个没有法律,没有道德约束的地方,盲女孩玻璃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注定了悲剧已不可避免。这是一本关于罪与罚的书,一本关于道德与本能的书。一个人和一本书,其实是一个冥冥中的约会。
  • 迷你咖啡店

    迷你咖啡店

    这是一本关于一间咖啡店的事情,是由WYW.TS出版社出版,每一天都会更新,希望大家喜欢。(WYW.TS出版社)
  • 发掘你的知性力

    发掘你的知性力

    如今只知埋头苦干甚至循规蹈矩,而不知用脑思考、以少胜多的“老黄牛”式员工越来越没有了市场。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前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体力活被越来越多的技术活所代替,那些只知本本分分拼命做事的员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竞争的需要。相反,只有那些积极思考、锐意创新、善于谋划、长于变通、勇于突破的知性力较强的人才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本书围绕着“发掘你的知性力”这个中心,选择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关键问题,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双向推演和论证,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培训,还是公司员工个人成长,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 时间光影

    时间光影

    回忆不让我接近大海,是让我与你远离,还是等我有了勇气再去向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