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52500000011

第11章 是非争议 自有评说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不能企求完美,而应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审视。关于世人对杨士奇有些方面的看法,我想谈点自己的意见。

一、关于“忠贞仁义”

明初的政治斗争是复杂尖锐而且残酷的。惠帝刚刚继位,当他欲行削藩时,便引起了燕王朱棣的反叛。朱棣美其名曰“靖难之役”,实则是“清君侧”的故伎重演而已。不到四年,惠帝便被他赶下了台,生死不明。燕王继位成了成祖皇帝,年号永乐。藩王纂位,宫廷易主,这对明王朝是一场极大的变故,刚刚休养了三十多年的百姓,又一次横遭战争蹂躏,而以方孝儒为首的建文旧臣,因为坚持封建的法统观念,不堪新命,被列为奸臣,成批成批地遭到屠杀。在这场政变中,杨士奇曾与解缙、胡广、金幼孜、黄维、胡俨、周是修等约同死义,可是朱棣一进城,除周是修在国子监尊经阁自缢而死,还有一个吉水籍的王艮也饮鸠身亡外,解缙、士奇等人则改弦易辙,皆“叩马首迎附”,参加了迎燕王入城,拥燕王登基的行列。

对杨士奇的这种做法,世人有两种不同的议论,一种是纯粹从封建宗法、伦理的角度出发,持“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和“食人之禄,死人之事”的迂论来诋毁杨士奇;另一种则截然相反,称赞他“有拥立功而口不言,类文彦博。”是政治家明智的抉择。燕王与建文之争,是皇室内部的权力争夺与转移问题,与秦、汉改朝,魏、晋换代不同,与宋和元、明和清的民族矛盾更不相同。“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还是认清了大势,顺应了潮流,没有稀里糊涂地成为殉葬品。论人是非,尤其是历史名人的是非,应看他对当时的国计民生起的什么作用,对后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春秋时齐国的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与纠在父亲齐襄公死后,兄弟争国,最后公子纠失败死了,他的两个主要助手一叫召忽,殉难而死,一个叫管仲,没有殉难,反而投靠小白,作了桓公的宰相,忠心耿耿地辅佐桓公。后来他以“尊王攘夷”之策,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对其评价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清代的论者称杨士奇“公之功,更甚于管仲。明代非词林不谥‘文’,‘文贞’之谥尤不多见,公由荐辟出身而竞得之,是岂可以‘贞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绳之耶迨我朝雍正二年,诏公配享历代帝王庙,事久论定,愈足见公之勋业,在明代固当首屈一指矣!”(肖敷政《重刻东里全集序》)倒是很有见地。

二、关于台阁体

明朝前期,在政坛和文坛都以“三杨并称”,杨士奇是明台阁体的盟主,他对台阁体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文风成为台阁体的典范。后人对台阁体颇有微词,但我们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作为应制唱和歌颂盛世气象的一种宫廷文学,台阁体的出现并非偶然,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来看,是有其文学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台阁体属于我国古代宫廷文学的一种,我国宫廷文学的源头可追溯到《诗经》的“雅”和“颂”,然后是西汉大赋,始于南朝的宫体诗,唐朝上官体,宋代西昆体,接下来才是台阁体,之后有茶陵派。这些宫廷文学派具体来说各有特点,但总的看来,都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歌颂太平盛世,在文学地位上都起过引领和规范一代文学的作用。

与宋之西昆体派相类似,台阁体派也带有激发文学革新思潮的因素。它是在当时特定政治和时代环境中产生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台阁作品是台阁大臣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三杨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他们不仅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人,还是四朝政治的参与者。他们生活在涵濡深恩,优游帝侧的环境中,鸣太平之盛,颂天子之恩,是其内心的自然愿望和当然责任。

杨士奇的诗文多为应制、应人之作,飒飒雅音,风格雍容平易,逶迤有度,醇实平正。他的诗歌题材较广泛,数量也多,虽然有时会因为题材相同而显出浅易单调的毛病,但总体上应该值得肯定。其文多序跋、墓志铭、墓表等应用、应酬之文,继承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关乎教化,温柔敦厚。

台阁体的出现和兴盛,与其所处的时代境际与所怀的个体时代体验是紧密相关的。出生于元至正末年的杨士奇,切实地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兵火和动乱,见证了由此造成的巨大创伤。(《东里文集》)进而将前后时代对比而言:“自吾之幼而壮而老,于今八十年,朝廷清明,礼教修举,四境晏然,民远近咸安其业,无强凌众暴之虞,而有仰事俯蓄之乐,朝恬夕嬉,终岁泰安而恒适者。”(《东里续集》)这种由乱而治的人生经历,体现到文学创作中必然会展现出一种乐观主义的情调。而且史实表明杨士奇生活的主要时期永乐至正统年间,与元明之际和明后期相比,这一时期不能不说是政治比较安定、社会比较太平,史称“仁宣之治”的历史局面就是这期间出现的,欣逢盛世,可谓是不能不有感而发。他的诗作都是当时社会盛况和作者心情的一个真实反映,而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纯然的阿谀粉饰之作,它是诗人主观情志在诗歌创作中的自觉表现。

综上所述,杨士奇的应制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应制诗所具有的某些先天缺陷,但从个体与社会所处的历史交点来看,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杨士奇的应制诗虽然高唱时代赞歌,但却不是纯粹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而是一种内心的真情流露和创作的自觉追求,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时代意义。因此,即使反对“台阁体”的以明代中期文学家李梦阳为首的“七子”对他的诗文也大加推崇,如李梦阳就曾写诗称赞道:“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

至于三杨过后台阁体弊端百出,主要还是由于末流者浅薄模拟,而且当初的太平盛世景象已一去不复返,这种紧跟政治和时代的应制文风,也必然会随着政治时局的转变而衰落。《四库全书总目》卷170《杨文敏集》提要称:“平心而论,凡文章之力足以转移一世者,其始也必能自成一家,其久也无不生弊,微独东里一派,即前后七子亦孰不皆然。不可以前人之盛并回护后来之衰,亦不可以后来之衰并淹没前人之盛也。亦何容以末流放失,遽病士奇与荣哉。”我认为这是对台阁体比较公允的评价。

三、关于家族教育

《明史》称杨士奇有学行。有学行又居高位,杨士奇应该不仅会“治国平天下”,更会“齐家”,我们从《杨氏族谱附录·文贞公家诫》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他虽然远在京师做官,但不断通过书信的方式训戒自己的晚辈,要诗书传家,团结乡邻,安守本分,不能借他的势力欺负人。他的一个侄子在衙门做事,有次用官府的纸张给他写信,竟因此而遭到了他的训斥:“尔在衙门内岂可向人索官纸写私信?虽是半张,亦系官物,但举发即有罪,今后切戒,毋蹈前非!”(《文贞公家诫·示侄孙挺》)凡片纸之利,只要系官物,亦不图之,其廉也若此。

对待后辈,他首先是不思广置家产,而是再三劝戒他们努力读书,不可断绝读书种子。他在正统二年《文贞公家诫·示长新妇》中讲道:“吾儒者之家,不可思量要富,户下田不许过百二、三十石,户下粮不过三四十石,尽足岁月,切不可过多。过多则后来必累子孙,为父母不可无远虑,切记切记!只是许多田粮在户,后来科举,子孙也自难当。”在大地主阶级开始大肆侵吞百姓,兼并土地的时候,士奇仍然坚持不让子孙广置田产,这种思想真是难能可贵,他和那些千方百计渔肉乡民的贪官豪强相比,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

在《示稷子》中写道:“吾儿须谦和处乡里,凡事忍耐,不可使气性,但凭道理为上策也。子路大贤,喜闻自己过失,所以令名无穷。今人有过失,不喜闻规戒之言,所以终陷为小人,而灾害及矣。吾儿自今宜勉力为善,有人进善言者,便虚心听从,切不可拒善言不纳也。”“乡邻有过一切容之,勿与计较,凡灾伤之处,田租当体恤宽免,慎毋过刻也。”他教导儿子谦和处世,宽厚待人。对一些违法不善者,不惜劝戒族人动用家法,甚至送官治罪。“吾先世皆贫,然从来清白相传,不肯苟利。故出仕者皆有冰蘖声,……”“子侄有善行好学者,交共礼之重之。若有分外不律,不受训诫者,稷会诸兄弟数其罪而笞之,不可容恕。如又不悛(改过),明告于官,请治以不孝之罪。”(《文贞公家诫·示侄孙挺》可以说在对家族成员如此严格要求、严厉训诫,在中国历史上的大臣中也是不多见的。但也许是他光顾着国家了,也许因年老体弱精力所限,也许是杨稷顽固不化,自家的后院却起了火,其子杨稷仰仗老爷子有权,傲慢无礼侵暴杀人,遭到了言官们的交章劾举。碍于杨士奇的面子,皇上并没有立即下旨治罪,但是接着又有人告他儿子“横虐数十事”,皇帝这才下令查治。

一生清廉,严于律己的杨士奇哪经得起这样的打击,一代名相最终忧郁而死。

杨士奇死后,其子杨稷被绳之以法。

泰和人罗璟(1432-1503),字明仲,号冰玉,明朝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探花,自小生活在杨士奇家,后科举入仕任职翰林院,应该说耳闻目睹了杨士奇的言行,他对杨士奇的德行非常称道,在《冰玉集》中载:“燕山岳先生正,姑苏陈先生鉴,琼山邱先生浚,适同史事。三先生博学,傲睨一世,人物少可其意者。独推服公,谓公立朝遇事直言,虽忤不易,类唐魏征;处置大事不动声色,类宋韩琦;有拥立功口未尝言,类文彦博;凡有荐引不使人知,类王旦;心在国家生民,先忧后乐,类范仲淹;文章雍容醇厚有三代气象,类欧阳修。”时人有如此高的评价确属不易。

同类推荐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唐朝始于李渊618年建唐,止于天祐四年梁王朱温篡位,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而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鼎盛时期连中亚的沙漠地带都受其支配,中华民族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的美德以及他的言行。
  • 华人十大科学家:茅以升

    华人十大科学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茅以升》由赵泰靖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热门推荐
  • 武者天下

    武者天下

    (签约作品,请大家收藏+推荐)天地之间一片血红尸骸遍野,哀怨如歌!天若亡我,我便反天,神挡杀神,佛挡弑佛!远古流传至今的神兵再现,残缺的印记指引,一怒为红颜,一怒为亲友,定踏着苍莽血色爬上云端!
  •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简介2050年,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科技时代,人们幸福安乐的生活着,但一个在人们的眼中不起眼的地方,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随着带着符号“~-”的神秘水晶石的出现,新的威胁不断的接踵而至,在地球即将被毁灭之际,末世的救世主挺身而出,为了世界的未来,为了伙伴,为了心中挚爱的人。背负着一切生命的重任,保卫着人类的未来,将人们从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中拯救而出!
  • 再见不如不见

    再见不如不见

    时间再次回到了原点。她从梦中惊醒,又是一场噩梦。一场似曾相识的梦。梦中的她,孤独的在黑暗中奔跑。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 女神也寻欢:仙凡恋之魅瞳

    女神也寻欢:仙凡恋之魅瞳

    她是仙界的女神,因为骨子里的不安分,让她决定去人间走一遭。那双魅惑之瞳,在仙界都已让众神仙痴迷,下去凡间又会招惹到怎样的狂蜂浪蝶?还有随后的他,他,她,她,他们,她们,在人间与她展开怎样的是非恩怨纠葛?
  • 三世缘之娇女三生罪

    三世缘之娇女三生罪

    这一次我不会把你推给任何人,你是我的。这一世我不会让你轻易地逃掉,你欠我的。别再让我等了好吗?【卞御卿】我爱过两人【千秋】我放弃了全部就为你能再爱上我一次【易问惜】
  • 都市最强无良

    都市最强无良

    裸奔的少年,意外获得前世的功法,之后他……装逼的路程就开始了,逆天的隐藏未被激发出来的实力,逆天的泡妞大法,从此他横行三界,美女无数!
  • 百变娇女

    百变娇女

    玄阳子等人捉回一位擅百变易容术的拈花僧,恰炼丹房发生爆炸,玄阳子把拈花僧救出房外,却惊吓的发现,拈花僧长出一头顺滑黑发……“她”还是拈花僧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种部队:从官二代到铁血特种精英

    特种部队:从官二代到铁血特种精英

    他们与死神亲吻,在枪林弹雨里浴血拼杀;他们与绝望共处,从残酷战斗中艰难崛起。一场场的射击、格斗、武装泅渡成就他们的钢铁身躯,一次次的狙击、侦察、反恐任务锻造他们的坚韧与彪悍。只有经历无数子弹与硝烟的磨砺,埋藏儿女情长,割断柔肠犹豫,他们才能穿行于丛山峻岭,飞翔于蓝天之上,成为一名真正的特种空降兵。梁伟军就用自己的铁血青春证明了这个奇迹。利用父亲在军方的关系,他进入部队,起初他吊儿郎当、惹是生非,后来,终于在一次口角中明白真正的特中空降兵身上那种凛然尖锐的杀气从何而来。从此,加入敢死队,参加尖刀连,演习对抗,高空跳伞训练,解救被劫持油轮,参加对敌战斗……梁伟军久经淬炼,生死起伏……翻开这本书,透过枪林弹雨、残酷厮杀,见证中国首批特种空降兵的铁血成长历程。
  • 魏晋生活录

    魏晋生活录

    如果世界上真得有桃花源,而你又误入了。你是宁愿选择里面地祥和而舍弃现代地繁荣,还是放下平和地日子回到浊世?这就是一个现代女子误入桃花源地故事,非穿越,不种田。如果古代人能生存到21世纪,那么他们地世界又将是怎样?
  •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