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51800000012

第12章 初中组(1)

我与书的故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似春雨,悄然默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书似夏荷,高洁清雅。

以书常会友,唯德自成邻。书似诤友,馨香隽永。

——题记

前引

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挚友娓娓而谈。看到那一位位心仪已久的作者,从字里行间向我款款走来:孔圣人的巧言妙道,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达尔文的坚定执着,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皆会留我心间,让我感动不已,心驰神往,如痴如醉。当我轻轻掀开书页时,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烟云、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了许多连环画书,但我还小,并不想看。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翻开了一本不知名的小书,看着上面五颜六色的画面,旁边还有许多黑色的方块字,我的心头突然涌起了一种亲切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我与书的一种缘分呢?我仰起头,拉拉妈妈的衣角,问:“妈妈,这些好看的方块字是什么呀?”妈妈俯下身笑着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字——汉字。”汉字,我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同时,我也开始迫切地读起了书,从中领略汉字那妙不可言的含义。

我与书的故事,从汉字开始。

二“‘王子最终凭着正义而打败了巫婆。’所以说,人要有善良之心与正义之感,才能与邪恶相抗!”渐渐长大后,爸爸每天都会在睡前为我讲一个故事,从《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等书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之理。刚开始时,我央求爸爸给我讲,但后来,我想了解更多的故事,越来越强的求知欲促使我亲自去看书。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生词,我都会去问妈妈。就这样,我在妈妈的引领下学会了如何使用字典去查询生字。当我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时,我会摘录下来,等到我的知识储备更多时,自然就理解了它,而且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书,让我的童年生活更加快乐、充实。

渐渐地,我升入了高年级,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像一头贪婪的狮子,近乎疯狂地从书中掠夺精神食粮。我沉迷于书海,徜徉其中,开始阅读《唐诗三百首》《诗经》《宋词精选》《繁星·春水》《飞鸟集》等著名诗作。从中,我领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优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曼妙。我曾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酒消愁,也曾在如画的山西村与陆游一起许诺“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曾同陶渊明畅游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也曾从“鸟儿飞去了,撒的落红满地——生命也是一般的一瞥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来去匆匆;还曾从“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中明白了爱需要自由与距离……

我明白了,书——你不仅是我的最爱,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

隐约中感到芳香扑鼻,那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的香甜滋味,还是夏日荷塘那蜻蜓伫立的小荷所发出的清幽?是重阳后傲然怒放的菊花的宜人淡雅之香,还是那冬日墙角的梅花凌寒傲雪独自开放的暗香?

不,那是书香的味道。是我与书缠绵悱恻的故事的味道,清幽,淡雅,欲罢不能……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依稀记得那个倩影,在假山亭后伤感地吟唱《葬花吟》。我可以忘记宝钗的《临江仙》,湘云的《如梦令》,却只单单记住了黛玉的一首《唐多令》。只因她弱柳扶风,标致纤瘦,才华横溢,坚强执着……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他多智而近妖,是三国时期最特别的存在。他什么都能借,也什么都敢借:借风、借箭、借人……我可以遗忘那单刀赴会的关云长,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却只牢牢记住了孔明的七擒孟获。只因他忠心耿耿,足智多谋,有胆有识,鞠躬尽瘁……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他有钢铁般的意志,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我可以忽略勇敢正义的朱赫来,坚定善良的达雅,却总是忘不了保尔的顽强坚韧,只因他倔强热情,刻苦执着,爱憎分明,真实可亲……

我如一棵幼苗,从书中汲取了成长的养料,与书为伴,我更加阳光,更加自信。

◎尾声

读书之乐在有得。

读书到痴迷,沉浸其中,便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读书至此,或迷雾顿散,丽日重见;或偶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灵感突来,文思泉涌。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悠然。

读书能知晓人生之乐,体味天地之大,寂寞时就不再孤独。

读书乐,乐读书,此乃人生一大享受!

这,就是我与书的故事。

▲中卫五中 八(7)班 何雨晨 指导老师 王世琴

书·情·文

书,这个词对我来说极为熟悉。从小我就在书的陪伴下长大,可以说没有书,我无法想象今天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我看来,书,一定要和情联系在一起。一部好书,一定要饱含深情,这样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反之则索然无味。所以,假使生活中的每个事物都是一篇文章,那我和书的故事,一定是一篇散文或抒情文,是淡淡的情感和相互的依赖。在书的陪伴中,我能领悟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它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幼时的事,大抵都记不清了。对于我生命中的第一本书,除去那些看图识字的、让我提不起兴趣的幼儿教材,最好的便是大自然和生活。我不需要看图识字的课本教会我“麦子”“蜜蜂”这些词,我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它们,并且以经验运用自如。而要论实际上的书,我看的第一本则是《安徒生童话》,我至今还记得它的封面,用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做封面,硬皮本,带有注音的那种。我随时带着它,坐在屋顶上,在阳光下为妈妈念童话。我坐在树荫下,那些鸽子从头顶飞过,带走了童话般的日子。那时,我并不知道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分类与特点,在那个还不会总结中心思想和主题的年龄,可以称之为童年的时期,我喜欢吹着屋顶的风,不知疲倦地读。我更偏爱他后期的作品:《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那些故事在鸟的翅膀下乘着夜风盘旋,一直走进我的梦里。于是我的梦里没有了童话的糖果色,他们带着现实的色彩,在角落徘徊,直到清晨的阳光将我们一起唤醒。

其次就是《读者》和《三国演义》。我从未读过儿童读本,一入手的便是《读者》。一开始也会有不能理解的地方,于是读,再读,直到完全明白。看完后我又接上了《三国演义》。那时只有七八岁,许多字都不认识,可就是这样一知半解,最后也被我看出了大概意思。再后来学校发了《学生天地》,很薄,很小,一会儿就看完了。可即使这小小的书,在当时也是“特权”(只有班级前五名才能获得奖励)。我们总是很快就能看完自己的那本,然后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换,对于上面连载的东西总是意犹未尽。那些单调而乏味的日子里,书是我唯一的慰藉。幸而我的家人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的支持,我的许多书都是他们送或买给我的。我妈妈甚至很乐意我念书中的故事给她听,并且讨论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了我。

再后来,我的视线转投到了国外名著《巴黎圣母院》《飘》《高老头》《格列夫游记》《爱的教育》《童年》《天黑以后》,我从这些书中看到了世界,看见了前所未有的风景:在篝火旁跳着弗拉朗明哥的艾丝美拉达;倔强又充满活力的乱世佳人斯嘉丽;奇异的国家和爱的日记;天黑以后的日本……大约是因了它们的缘故,我现在对于理解文章才会有一点点独特的认识。

曾有一段时间,我也迷失于网络上花花绿绿的小说,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个错误。网络的发展为文学带来了新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网络小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优秀的,但也有哗众取宠的。或许这样,我们就该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彻底告别吗?不!我现在仍会看一些青春文学,这在大多数人眼里大概算堕落了,可我却不这样认为。对于任何东西,都要从它的另一个角度来看,不能全盘否定。网络的电子书和小说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只要独具慧眼,就能发现隐藏于沙粒间的珍珠。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青春小说,你会发现,许多所谓某某“著作”中侃侃而谈的大道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故事就可以让我们明白。而那些文中的主角们,他们在那个年轻的岁月里挣扎,执着于自己的坚守,让你说不清对错,道不尽遗憾,只剩叹息。他们总能牵动你内心深处的一根弦,因为你也正在或曾经年轻,所以,你总能在他们与你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是的,那些青春都是如此相似,甚至好像连树荫下的那些少男少女、那些操场上的烈日,都从未改变过。无论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它都能让你记起自己最初的模样,最年少的青春。

书、情、文,书是我精神世界的基础;情助我理解书中的一切;而文又将从书中得到的情感记录下来,这三个事物在我生命中形成一个最稳定的结构,牢不可破。大概在我有生之年,书都会继续和我相依为命,它给予了我独立的思想,见证了我每一步的成长。它像我的朋友,却比他们更为忠诚,因为,我和它永不会相互背叛。我和书的故事一定会继续,穿插在生命中构成篇章,也许,那真的会是一篇抒情文。

同类推荐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本书揭示了中庸这一中国人性格的秘密,客观地解读了中庸之道,对中庸与中国人的关系、中庸的哲学机理、《周易》、《中庸》、《菜根谭》这些中庸文化元典的哲学关联、儒释道文化风格中的中庸智慧,以及自5000年前的黄帝、伏羲一至于今日的中庸文化源流。
  • 韩愈文集2

    韩愈文集2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凌阁芳菲

    凌阁芳菲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古体诗词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诗词作品,分绝句、律诗、词、对联共四卷。这些结集出版的诗词作品,绝大部分发表在红网,被人称为“月下古典诗派”代表。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热门推荐
  • tfboy之恋

    tfboy之恋

    曾经以为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直到有一天真的遇见了那个他有太多说不出的感动
  • 穿越之我本三国一路人

    穿越之我本三国一路人

    陆仁,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奇遇,原以为可以从穷吊丝转变成为高富帅,从而逍遥人间的家伙,却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汉末三国的时期。可惜他没有过人的武力,也没有出众的智谋,当然金手指还是有一些的。而他,又会引发出一些怎样的故事?严重声明,本书不会是爽文,或者说不会那么爽,很多地方会有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的虐主情节。如果您是个喜欢看爽文的书友,就还是不要看瓶子的这本《三国路人》了。
  • 种植之修仙成圣

    种植之修仙成圣

    紫儒之气道大儒,纪念《仙缘》甜与苦。再续《阳神》前世缘,又道《永生》得性福!他不爱装b,却处处透露b情!他不爱炫耀,却处处闪烁光辉!他不爱留情,却处处让美女挂念!他虽是大儒,却与小人无异!别说什么亲贤臣远小人,只要能够助我修行的,没什么不可!他从绝境开始,得美人垂怜,得天地厚爱,一身修为通天彻地,直达天仙大道!要问我仙道路上,只三样可好:美人、丹药、法宝!本书另附群两个,一群群号:九六三五一二八五;二群群号:一零零一零三六一九。另:《仙缘》乃鬼雨先生的《道缘儒仙》,不是起点的其他什么小说,请各位注意。这乃我的新书《仙咫》简介。。大家喜欢的看一下。。。
  • 城市魅影

    城市魅影

    随着幽灵在这个城市出现,血案频频发生,是人为?是鬼魅?为了救崔歌,灵儿牺牲自己,又不慎给人间带来大劫,灵儿是生是死?谁又来解救人间大难?幽灵,恶鬼,貌若天仙心如蛇蝎,到底是情人可爱还是爱人可爱?在情欲中挣扎出来的崔歌最后又将如何选择?
  • 拽丫头的混混校草

    拽丫头的混混校草

    他,冷冷的校草,混混的校草,从不对女生动心,却只为她动心。——凌逸宸她,拽拽的丫头,大大咧咧,简简单单的一个女生,却只对他锁住了心。——安然两个欢喜冤家竟然爱的如此轰轰烈烈,爱的死去活来……
  • 按制度管事全集

    按制度管事全集

    本书主要内容有:战略企划管理制度,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等。
  • 纤腰素手

    纤腰素手

    她是无足轻重的沙尘,他是高高在上的神,主宰一切的人间悲喜。从此,她的平安喜乐,全部放手给他。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作者曾宪涛以自己丰富的人 生阅历和真切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博大深 沉的世界。《我去天上白云飘》作品文风朴实多变, 情感真诚细腻,故事传奇跌宕,情节真实感人。本书 由高长梅、王培静主编。
  • 十三张启示录

    十三张启示录

    淳朴不是农村的代名词,科技也不是城市的专属。因为无论是什么地方的人,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如果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那么这个爱的地方有一种特产:情。有人称它悲情,或绝情,或痴情,或忘情,或恋情,或深情,或真情。可无论什么情都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所留下的感悟就是启示。接下来,敬请品阅,《十三张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