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2500000002

第2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依止胜相品第一中初众名品

摄大乘论。即是阿毗达磨教。及大乘修多罗。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义菩萨摩诃萨。欲显大乘有胜功德。依大乘教说如是言。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过于余教。十胜相者。一应知依止胜相。二应知胜相。三应知入胜相。四入因果胜相。五入因果修差别胜相。六于修差别依戒学胜相。七此中依心学胜相。八此中依慧学胜相。九学果寂灭胜相。十智差别胜相。由此十义胜相。如来所说过于余教。如此释修多罗文句。显于大乘真是佛说。复次云何此中略释。能显大乘胜于余教。今此略释显斯十义。唯大乘有小乘中无。何者为十。谓阿黎耶识说名应知依止相。三种自性。一依他性。二分别性。三真实性。说名应知相。唯识教说名应知入相。六波罗蜜说名入因果相。菩萨十地说名入因果修差别相。菩萨所受持守护禁戒说名于修差别戒学相。首楞伽摩虚空器等定说名心学相。无分别智说名慧学相。无住处涅槃说名学果寂灭相。三种佛身自性身应身化身。此三说名无分别智果相。如此十种处唯大乘中有。异于小乘故说第一。佛世尊但为菩萨说此十义故。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过于余教。复次云何此十胜相。所说无等能显大乘。是如来正说遮小乘决非大乘。于小乘中未曾见此十义随释一义。但见大乘中释。复次此十义能引出无上菩提。成就随顺不相违。为诸众生得一切智智。而说偈言。

应知依及相入因果修异

三学及果灭智无上乘摄

十义余处无见此菩提因

故大乘佛言由说十义胜

云何十义如此次第说。菩萨初学应先观诸法如实因缘。由此观故。于十二缘生应生聪慧。次后于缘生法应了别其体相。由智能离增益损减二边过失。如此正修应通达所缘如实诸相。次后从诸障应解脱。次心已通达应知实相。是先所行六波罗蜜。应更成就令清净无复退失。由依意内清净故。次内清净所摄诸波罗蜜。依十地差别应修随一三阿僧祇劫。次菩萨三学应令圆满。圆满已是学果涅槃及无上菩提。次后应得修十义次第如此。此次第说中一切大乘皆得圆满。此初说应知。依止立名阿黎耶识。世尊于何处说此识。及说此识名阿黎耶。如佛世尊阿毗达磨略本偈中说。

此界无始时一切法依止

若有诸道有及有得涅槃

阿毗达磨中。复说偈云。

诸法依藏住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黎耶我为胜人说

此阿含两偈证识体及名。云何佛说此识名阿黎耶。一切有生不净品法。于中隐藏为果故。此识于诸法中隐藏为因故。复次诸众生藏此识中由取我相故。名阿黎耶识。阿含云。如解节经所说偈。

执持识深细法种子恒流

于凡我不说彼物执为我

云何此识或说为阿陀那识。能执持一切有色诸根。一切受生取依止故。何以故。有色诸根此识所执持不坏不失。及至相续后际。又正受生时由能生取阴故。故六道身皆如是取。是取事用识所执持故。说名阿陀那。或说名心。如佛世尊言心意识。意有二种。一能与彼生次第缘依故。先灭识为意。又以识生依止为意。二有染污意。与四烦恼恒相应。一身见。二我慢。三我爱。四无明。此识是余烦恼识依止。此烦恼识由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由缘尘及次第能分别故。此二名意。云何得知有染污心。若无此心独行无明则不可说有。与五识相似此法应无。何以故。此五识共一时有自依止。谓眼等诸根。复次意名应无有义。复次无想定灭心定应无有异。何以故。无想定有染污心。所显灭心定不尔。若不尔此二定应不异。复次于无想天一期。应成无流无失无染污故。于中若无我见及我慢等。复次一切时中起我执遍善恶无记心中。若不如此。但恶心与我执等相应故。我及我所此或得行。于善无记中则不得行。若立二心同时生。无此过失。若立与第六识相应行。有此过失。

无独行无明及相似五识

二定无差别意名无有义

无想无我执一期生无流

善恶无记中我执不应起

离污心不有二与三相违

无此一切处我执不得生

证见真实义或障令不起

恒行一切处名独行无明

此心染污故无记性摄。恒与四惑相应。譬如色无色界惑。是有覆无记。此二界烦恼奢摩他所藏故。此心恒生不废寻。第三体离阿黎耶识不可得。是故阿黎耶识成就为意。依此以为种子余识得生。云何此意复说为心。多种熏习种子所聚故。云何于声闻乘不说此心相及说阿黎耶。阿陀那名微细。境界所摄故。何以故。声闻人无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是故于声闻人离此说。由成就智令本愿圆满。故不为说。诸菩萨应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故佛为说。何以故。若离此智得无上菩提无有是处。复次此识于声闻乘由别名如来曾显。如增一阿含经言。于世间喜乐阿梨耶爱阿黎耶习阿黎耶着阿黎耶为灭阿黎耶。如来说正法。世间乐听故。属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灭尽阿黎耶。乃至受行如来正法及似法。由如来出世。是第一希有不可思议法。于世间显现如本识。此如来出世四种功德经。由别义于声闻乘此识已显现。复次摩诃僧祇部阿含中。由根本识别名此识显现。譬如树依根。弥沙塞部亦以别名说此识。谓穷生死阴。何以故。或色及心有时见相续断。此心中彼种子无有断绝。是应知依止阿陀那阿黎耶质多根本识穷生死阴等。由此名小乘中是阿黎耶识已成王路。复有余师。执心意识此三但名异义同。是义不然。意及识已见义异。当知心义亦应有异。复有余师。执是如来说世间喜乐阿黎耶如前所说。此中有五取阴说名阿黎耶。复有余师。执乐受与欲相应说名阿黎耶。复有余师。执身见说名阿黎耶。如此等诸师迷阿黎耶。由阿含及修得。是故作如是执。由随小乘教及行。是师所立义不中道理。若有人不迷阿黎耶识。约小乘名成立此识其义最胜。云何最胜。若执取阴名阿黎耶。于恶趣随一道中一向苦受处于彼受生。此取阴最可恶逆。是取阴中一向非可爱。众生喜乐不应道理。何以故。彼中众生恒愿取阴断绝不生。若是乐受与欲相应。从第四定乃至上界皆无此受。若人已得此受。由求得上界则生厌恶。是故众生于中喜乐不称道理。若是身见正法内人。信乐无我非其所爱。于中不生喜乐。此阿黎耶识众生心执为自内我。若生一向苦受道中。其愿苦阴永灭不起。阿黎耶识我爱所缚故。不曾愿乐灭除自我。从第四定以上受生众生。虽复不乐有欲乐受。于阿黎耶识中是自我爱随逐不离。复次正法内人。虽复愿乐无我违逆身见。于阿黎耶识中亦有自我爱。以阿黎耶名安立。此识则为最胜。是名成立阿黎耶别名。

依止胜相品中二相品

复次成立此识相云何可见。此相略说有三种。一立自相。二立因相。三立果相。立自相者。依一切不净品法习气。为彼得生摄持种子依器。是名自相。立因相者。此一切种子识。为生不净品法恒起为因。是名因相。立果相者。此识因种种不净品法无始习气方乃得生。是名果相。何法名习气。此习气名欲显何义。此法与彼相应共生共灭。后变为彼生因。此即所显之义。譬如于麻以华熏习。麻与花同时生灭。彼数数生为麻香生因。若人有欲等行。有欲等习气。是心与欲等同生同灭。彼数数生为心变异生因。若多闻人有多闻习气。数思所闻共心生灭。彼数数生为心明了生因。由此熏习得坚住故。故说此人为能持法。于阿黎耶识应知如此道理。此染污种子与阿黎耶识同异云何。不由别物体故异如此和合虽难分别而非不异。阿黍耶识如此而生。熏习生时有功能胜异。说名一切种子。

云何阿黎耶识与染污一时更互为因。譬如灯光与灯炷。生及烧燃一时更互为因。又如芦束一时相依持故得住立。应知本识与能熏习更互为因。其义亦尔。如识为染污法因。染污法为识因。何以故。离此二法异因不可得故。

云何熏习不异不多种。而能为有异多种诸法作生因。譬如多缕结衣衣无多色。若入染器后于衣上种种相貌方得显现。如此阿黎耶识种种诸法所熏熏时一性无有多种。若生果染器现前。则有不可数种类相貌。于阿黎耶识显现此缘生。于大乘最微细甚深。若略说有二种缘生。一分别自性。二分别爱非爱。依止阿黎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生。由分别种种法因缘自性故。复有十二分缘生。是名分别爱非爱。于善恶道分别爱非爱。生种种异因故。若人于阿黎耶识迷第一缘生。或执自性是生死因。或执宿作。或执自在变化。或执八自在我。或执无因。若迷第二缘生。执我作者受者。譬如众多生盲人不曾见象。有人示之令彼触证。有诸盲人。或触其鼻。或触其牙。或触其耳。或触其脚。或触其尾。或触其脊等。有人问之象为何相。盲人答云。象如犁柄。或说如杵。或说如箕。或说如臼。或说如帚。或说如山石。若人不了二种缘生。无明生盲或说自性为因。或说宿作。或说自在变化。或说八自在我。或说无因。或说作者受者。由不了阿黎耶识体相及因果相。如彼生盲不识象体相作种种异说。若略说阿黎耶识体相。是果报识。是一切种子。由此识摄一切三界身一切六道四生。皆尽为显此义故。说偈言。

外内不明了于二但假名

及真实一切种子有六种

念念灭俱有随逐至治际

决定观因缘如引显自果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若异不可熏说是熏体相

六识无相应三差别相违

二念不俱有余生例应尔

此外内种子能生及引因

枯丧犹相续然后方灭尽

譬如外种子内种子不尔

此义以二偈显之。

于外无熏习种子内不然

闻等无熏习果生非道理

已作及未作失得并相违

由内外得成是故内有熏

所余识异阿黎耶识。谓生起识。一切生处及道应知。是名受用识。如中边论偈说。

一说名缘识二说名受识

了受名分别起行等心法

此二识更互为因。如大乘阿毗达磨偈说。

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

此二互为因亦恒互为果

若于第一缘生中。诸法与识更互为因缘。于第二缘生中。诸法是何缘。是增上缘。复次几缘能生六识。有三缘。谓增上缘所缘缘。次第缘。如此三缘生。一穷生死缘生。二爱憎道缘生。三受用缘生。具足四缘。

依止胜相品中三引证品

同类推荐
  •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联缀体

    联缀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City of God

    The City of G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变

    情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有仙在都市

    有仙在都市

    他一觉醒来,发现原本熟悉的大秦国变成了华夏国。一梦千年,故人不在!千年后的他该如何在这个热兵器时代存活下去?这是一个在都市修真的故事。“我的目的不仅是征服所有女老师,还包括这群萝莉。”
  • THE GREY ROOM

    THE GREY RO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瑜

    他天生痴情种,等她重生,只为与她再续前缘,哪怕荒废百年功力,哪怕为她再守江山,也在所不惜,惟愿妾能倾心相待。就算不再相见,也会记得初见她时,她满脸淡漠,开口一句:“妖怪,受死!”她天生不合群,为他迎战,只为与他此生不离,哪怕不再进入轮回,哪怕为他奉出生命,也毫不畏惧,惟愿郎能好好活着。就算不再记得,也会想起初见他时,他一脸淡笑,眉峰轻挑:“美人,嫁我!”一世守,一世念,世世回眸;一生情,一生忘,生生厮守。
  •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指导女性拥有幸福生活的畅销经典,最不可替代的女性魅办修炼真经,内容包括:婚姻是女人一生的幸福追求,是女人一辈的事;孕育子女是女人一生不可推卸的事;搭建人脉,为自己编织一张“幸福之网”也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作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述了一个女人一辈子要做的事,这些事做好了,女人也就离幸福不远了。
  • 有一种方式叫以退为进

    有一种方式叫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是一种更胜一筹的人生策略。生活是一门学问,其中最难掌握的恐怕就是进退之间的尺度,人生中大的抉择往往是进退的抉择。面对生活中的进与退,我们应如何应对种种困境和波折呢?张新国编著的《有一种方式叫以退为进》结合知名人物事件与生活中的实例,带你感悟以退为进的境界,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就会发现人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一往直前,而是应在关键时刻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和智慧。
  • 孝庄皇后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孝庄皇后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这是一部讲述经历过五代四帝,地位和身份都很特殊的奇女子的故事。她虽然只是一名侍女,但却参与了清朝官服的设计,也是女性旗袍的最初设计者。她不仅懂蒙文、满文和汉文,而且还擅长满文书法。她平时是孝庄的“秘书”,在皇位争夺战中还是一名出色的“间谍”。同时,她是康熙的老师,还曾抚育康熙的十二子。她受到了同一时代,不同帝王的尊重,被孝庄称为“格格”、被康熙称为“额娘”、被皇子称为“奶奶”。她死后,人们为了尊重和纪念她,称她为“苏麻喇姑”。
  • 旧爱来袭,总裁图谋不轨

    旧爱来袭,总裁图谋不轨

    年少时,他是不良少年,专门捉弄欺辱她,她视他如仇敌,十六年后,他是城府极深的邪.恶男人,玩尽手段迫她为妻。“暖暖,我说过你是我的,现在,你逃不掉了。”他的手掌落在她的后颈摩挲,像在把玩一只小动物,语气凛冽笃定。“不,我不叫暖暖,我是徐佳,我不认识你。”她眼底闪过紧张和戒备,灵巧一闪,避开了他的钳制。*之后,他用计,把她的结婚证上改写成他的名字。“现在我是你名正言顺的丈夫,你眼里心里必须只有我一个人。”他高高在上,运筹帷幄锁定她。她气得浑身颤抖,抓过烟灰缸砸到他额头上,“你做人自私、小心眼、霸道无理、喜怒无常、还把自己当皇帝……我为什么要嫁给你这种人?”她声嘶力竭地反对,可他只淡淡一笑,强行拥她入怀,低语,“这么了解我,还说不是我的暖暖”。*她终究沦陷在他温柔的海洋中,可当她预备坦白心迹交付真心时,他却搂着别的女人,冷漠地提出离婚。“为什么?”她伤心欲绝,偷偷把怀孕单藏到身后。他眸色深沉,声音温凉,“我掏心掏肺地爱你,得到的只是你的敷衍,乘你还没有爱上我,我还你自由,暖暖,一切都结束了。”“好。”她背过身,一手摁着胸口,一手捂住小腹,泪眼婆娑。*三年后的某一天,偶然相遇,他眼里全是陌生,疑惑地打量她,“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很好,他不是失忆就是故意装作不认识她,那么,这一次,她势必要报上次被负之仇,别怪她辣手无情……
  • 工业摇篮(兰州历史文化)

    工业摇篮(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画说千古中医

    画说千古中医

    起死回生,精于切脉,望而知之的扁鹊;精通各科,创制麻沸散,开世界外科手术之先河的华佗;著伤寒金匮,倡辨证论治,世代呼之为经方之祖的张仲景;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踏千山尝百草,治方药济万民,成就百万言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一代代名医辈出。
  • 冒牌皇妃好调皮

    冒牌皇妃好调皮

    虾米?师傅叫我去偷人?人家虽然是神偷但是只偷宝贝不偷人啊。可是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偷人,怎料偷人不成反而被人偷了去?这一不小心还偷了个七皇子妃的位置?好呀好呀,反正王爷不在家,看她怎么偷个底朝天!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还这么抢手,不过不好意思,名花有主啊。你们这些太子王爷,都往一旁让一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