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4500000025

第25章

忧毕叉。此云止观平等。涅槃云。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云。若用两字共通三德者。止即是断。断通解脱。观即是智。智通般若。止观等者。名为舍相。舍相即是通于法身。起信论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永嘉集云。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婆舍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而非照故。杜口于毗耶。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佛告僧伽罗摩比丘。汝当行二法。止观是也。僧伽摩罗白佛言。甚解世尊。佛言我取要而说。云何言甚解耶。僧伽摩罗言。止者诸结永尽。观者观一切法。佛言善哉 二明各开初列三止

妙奢摩他。即体真止

三摩。即方便随缘止

禅那。即息二边分别止。名出楞严。资中云。准圆觉经。奢摩他以寂静为相。三摩提以幻化为相。禅那俱离静幻二相。然此二经天台出时。经皆未到。而止观中预立其义。故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真止。二方便随缘止。三息二边分别止。又云。此三止名虽未见经论。映望三观随义立名。其相云何。体无明颠倒即是实相之真。名体真止。如此实相遍一切处。随缘历境安心不动。名随缘方便止。生死涅槃。静散休息名息二边止。孤山释曰。今阿难虽专请于止。以即一而三故此止即观亦即平等。三一互融是以称妙。妙故方曰楞严大定。今于一止复有三名奢摩他即体真止。止于真谛(翻奢摩他为止者。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三摩提亦曰三摩钵底。此云等持。即方便随缘止。止于俗谛(三摩提。智论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翻等持者。谓离沉掉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禅那此云静虑。即息二边别分止。止于中道(净觉云。孤山专用天台三止。配今三名者。得经之深也。何则止属于定。观属于慧。阿难本以多闻小慧自咎。正以楞严大定为请。非三止而何况三摩禅那。显是定名。虽此定即慧而所主从别)次明三观

谓空假中。荆溪临终顾命众曰。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章安云。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皆是大乘。俱圆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蹬。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虽曰师资相传。原本皆出佛经。故次第三观。如璎珞上云。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因是二空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此名次第三观。又下卷云。时佛顶发放一切光。复集十方百亿佛土佛菩萨众。即于众中。告文殊普贤法慧功德林金刚憧。金刚藏善财童子。汝见是众中。敬首菩萨问三观法界诸佛自性清净道。一切菩萨所修三观法门不。汝等各领百万大众。皆应修学如是法门。又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此皆一心三观之明文也(余昔学肆有吴教授垂访问曰。经云作是观(音官)者。名为正观(音贯)呼此二音义云何辩。余即答曰。观(去呼)诠其体。一标能想之心。观(平呼)显其用。带召所对之境故曰。以观观昏。即昏而朗)然此各开三义。全异涅槃。共通三德。由昔混同。故今分别

众善行法篇第四十八

四悉被物。众善随宜。四门之路有殊。一乘之果无别。种种正行。皆断万劫之爱绳。一一助道。尽破千生之尘网。今搜梵语。略注宋言。欲具乎二种庄严。须启于四弘誓愿

悉檀。南岳师。以悉檀例大涅槃华梵兼称。悉是华言。檀是梵语。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名悉檀。妙玄云。世界悉檀欢喜益。为人悉檀生善益。对治悉檀破恶益。第一义悉檀入理益。妙乐云。则前二教及别地前但属三悉。引入今经第一义悉

僧那。此云弘誓。肇论云。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此名字发心也。仁王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此相似发心也。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分证发心也。言弘誓者。天台云。广普之缘谓之弘。自制其心谓之誓。志求满足乃称愿。大士旷怀运心广普。依无作四谛之境。起四种弘誓之心。初依璎珞未度苦谛令度苦谛。六道受分段之苦。三乘沈变易之苦。当了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口发言曰众生无边誓愿度。次依璎珞未解集谛令解集谛。四住烦恼润有漏业。无明烦恼润无漏业。当了尘劳本净无集可除。口发言曰。烦恼无数誓愿断。三依璎珞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智慧越苦海之迅航。戒定通秘藏之要道。当了边邪是中无道可修。口发誓云法门无尽誓愿学。四依璎珞未得灭谛令得灭谛。佛陀是无上之世尊。涅槃乃最胜之妙法。当了生死即是涅槃。口发誓云。佛道无上誓愿成。仰观大觉积劫度生。都无懈倦者。为满本地之愿也

僧涅。一云僧那大誓。僧涅自誓。一云僧那言铠。僧涅言著名着大铠。亦云庄严。故大品云大誓庄严。正言[月*冊](苏干)那诃。此云甲。[月*冊]捺陀。此云被。或云衣(于既)谓被甲衣甲也

毗跋耶斯。此云四念处。念即是观。处即是境。智论释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定智无所疑。故名智。大经云。更有新医从远方来。晓八种术。谓四枯四荣。言四枯者。人于五阴。起四倒见。于色计净。于受计乐。想行计我。心起常见。故令修四念处破其四倒。初观身不净。一切色法名之为身。己名内身。眷属及他名外身。若己若他名内外身。此三种色。大论明五种不净。一生处。是身为臭秽。不从莲华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二种子不净。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净白生。父母邪想有。三自性不净。地水火风质。能变为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四自相不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净。审谛观此身。终必归死处难御无反复。背恩如小儿。二观受是苦。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六根受名内外受。于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生乐受。于违生苦受。于不违不顺。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诸受粗细无不是苦。三观心无常。心王不住。体性流动。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山水溜斲石光。若不及时。后悔无益。四观法无我。法名轨则。有善法恶法无记法。人皆约法。计我。我能行善。行恶行无记。此等法中求我决不可得。龟毛兔角。但有名字。实不可得。故经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但是阴法起灭。无人无我众生寿命。是名无我。此说别相念处。总相念处者。缘一境总为四观。此中应四句料简。一境别观别(如上别说)二境别观总。三境总观别(此二是总相念处之方便)四境观俱总。是总相念处。若作一身念处观。或总二阴。乃至总五阴。是名境总观别也。受心法念亦复如是。阿毗昙中。明三种念处。谓性共缘。对破三种外道。四教义云。一性念处。智论云。性念处是智慧性。观身智慧。是身念处。受心法亦如是。解者不同。有但取慧数。为智慧性。即是性念处。南岳师解。观五阴理性。名性念处。故杂心偈。是身不净相。真实性常定。诸受及心法亦复如是说。二共念处。智论云。观身为首。因缘生道。若有漏若无漏。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解者不同。有师解云。共善五阴。诸善心数法合明念处。若南岳师解。即是九想背舍胜处诸对治观门。助正道。开三解脱。故名为共念处。故经云。亦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是名诸如来甘露灌顶药。三缘念处。有师解。通一切所观境界。皆名缘念处观。有言。十二因缘境。有言慈悲所缘境。若南岳师解。缘佛教说所诠一切阴入界。四谛事理。名义言语音词因果体用。观达无碍。能生四辩。于一切法。心无所碍。成无碍解脱。是缘念处观也(明小乘竟)若依大乘。以明四荣。如后分云。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华手经云。一切诸法皆名念处。何以故。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斯乃即法是心即心是法。皆同一性。性岂能坏乎

馝(毗必)柯摩罗阿佚多。此云正勤。斯有四法。法界次第云。一已生恶法为除断。一心精勤四念处观时。若懈怠心起。五盖等诸烦恼覆心。离信等五种善根。时如是等恶若已生为断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除断令尽也。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若懈怠心及五盖等诸烦恼恶法虽未生。恐后应生遮信等五种善根。今为不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得生也。三未生善法为生。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未生。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信等善根生也。四已生善法为增长。一心勤精进若四念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信等善根。令不退失增长成就。此四通名正勤者。破邪道。于正道中勤行故名正勤也

摩奴是若。此云如意。法界次第明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欲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分。是为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精进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是为精进足。三心如意。心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思惟为主通言如意者。四念处中。实智慧。四正勤中。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得四种定摄心。故智定力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智定若等。能断结使。故云断行成就也

婆罗。此云力。阴持入经云。彼力应以何为义。答无能得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增一阿含说六种力。小儿以啼为力。女人以嗔为力。沙门婆罗门以忍辱为力。阿罗汉以精进为力(云云)又因人五力。佛果十力。因人五力者。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五根七觉支。八正道见法界次第)大论释曰。信根得力则能决定受持不疑。精进力故。虽未见法。一心求道。不惜身命不休不息。念力故常忆师教。善法来听入。恶法来不听入。如守门人。定力故摄心。一处不动。以助智慧。智慧力故。能如实观诸法实相。佛果十力者。今述颂曰。是处非处。二业力。定根欲性至处道宿命天眼十漏尽。具释大论八十八。论问佛十力者。若总相说。佛唯一力。所谓一切种智力。若别相说。则千万亿种力。随法为名。今何以但说十力。答佛实有无量智力。但以众生不能得不能行。故不说。是十力可度众生事辨故说十力。论问佛有十力菩萨有不。答有。何者一发一切智心坚固力。二不舍众生大慈力。三具足大悲力。四信一切佛法精进力。五思行禅定力。六除二边智慧力。七成就众生力。八观法实相力。九入三解脱门力。十无碍智力

尼坻。此云愿。志求满足曰愿。智论有二种愿。一者可得愿。二者不可得愿。不可得愿者。有人欲量虚空尽其边际。及求时方边际。如小儿见水中月镜中像。如是等愿皆不可得。可得愿者。钻木求火。穿地得水修福得人天中生。及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乃至得诸佛法王。如是等皆名可得愿。愿有下中上。下愿令致今世乐因缘。中愿后世乐因缘。上愿与涅槃乐因缘。智论问。佛在世时。众生尚有饥饿。天不降雨。众生困弊。佛不能满一切众生之愿。云何菩萨能满其愿。答菩萨住于十地。入首楞严三昧。于三千大千世界。或时现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或现出家成佛利益如是。何况于佛。而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真身。无愿不满。智论问。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答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锁金随师而作。金无定也。又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故古德曰。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

萨婆迦摩。翻乐欲好乐希须也。净名疏云。根是过去。欲是现在。性是未来。若过去善根牢固成就今生对缘则起。此是因根成欲。若过去善根未牢。今生遇缘起欲。数习成性。故云性以不改为义。荆溪释云。习欲成性。性在未来。由性成欲。性在过去。智论云。随所欲说法。所谓善欲随心为说。如船顺流。恶欲以苦切语教。如以榍出榍。是故智中佛悉遍知。无能坏无能胜。事钞云。凡作法事。必须身心俱集方成和合。设若有缘不开心集。则机教莫同。将何拔济。故听传心口。应僧前事方能彼此俱辨。缘此故开与欲。说云。大德一心念。某甲比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便止)其受欲者。应至僧中羯磨者言不来者说欲。即具修威仪说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弑神帝君

    弑神帝君

    那是最鼎盛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者的天堂,那是愚者的地狱;那时的信仰至关重要,那时的怀疑不可缺少;那是理想主义者的世界,那是现实主义者的生活。在那个年代,吃穿不愁并不能让人们满足于现状,平淡安逸的生活产生出最大的悲剧,野心使得他们追逐,拼了命挤破头地往上爬,可当爬到了梯子顶端,却恍然而终,原来之前一直没发现梯子架错了墙。……人魂为鼎,地魂弑灵,天魂化剑。且看一代狂人如何以三魂之力一雪前耻,君临天下,统御万界。“我要这日月,随我而升,随我而落。”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冒险史

    冒险史

    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毫不怀疑福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许菲菲走错包厢,被流氓校草韩轩被强吻!更可恶的是,韩轩就纠缠着她不放,他霸道阴冷,却对她宠爱无限!
  • 千年墨影

    千年墨影

    我叫侯霖,曾经和所有二十一世纪的同龄人一样,为了学分和一张能令人满意的试卷而投入全身心。然而,这种平淡的生活在一天被打破了,至今我仍想不明白,是宿命选择了我,还是我步入了宿命的轮回。墨家、儒家,纠葛千年的恩怨,王朝更迭,帝国兴衰,我常在梦里向往着这些尘封在史册的故事。而现在,我却成为一个游走在黑暗中的游侠刺客,用如苍鹰锐利的目光行走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着一些本不该存在,本不该被发掘的秘辛。天下皆白,唯吾独黑。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我将追随祖先的脚步,在他们人生信条的光辉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吾!即墨魂!
  • 造物至尊

    造物至尊

    天地初始、源于混沌、混沌初开、始化阴阳、阴阳初始、滋生、精、气、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道有情、万载轮回、天之道体、古今第一、孕世而出、天之道器、非尔难掌、执其者、万物称尊、执掌天道、言出法随……
  • 风流丹师

    风流丹师

    轩辕风意外遇到修真奇人,却不幸被任命为丹鼎派的光杆掌门,而且得到遗命广收女弟子为丹鼎门徒,光大丹鼎派……
  • 湘西赶尸客

    湘西赶尸客

    “你现在与活人无异,对吧,还是位长生不灭的王爷。”正当他以为那句沉甸甸的、几乎把他压垮的话不会有一点回应时,眼前长衫玉立的贵公子突然说了一句话。“是,是啊······”“那还说什么过客呢?只要我们找到那该死的判官册子,那天下就没人在能管着我们了!”“每个人都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对吧,我想是这样的。”“我爱你。”【提示:此湘西非彼湘西~】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重生之凤中凰

    重生之凤中凰

    前世,她为了寻求温暖,被伤的体无完肤。重生后的她决定将前世的一切埋藏在心底,规划属于自己的蓝图。一道圣旨却将一切打破。她是南璃国地位崇高的太后,是江湖上神秘莫测的血魂阁阁主,平顺惬意的生活对她来说却总是短暂的。小莫的病危,百里夜的嘲讽,百里瑞的伤害,曾今她认为美好的东西再次发生改变。前世和今生的画面是那么的相像,心底的伤口被活生生的撕裂。(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