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800000004

第4章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4)

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说,这个航海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深远影响,比如鸦片战争,比如让国人痛心疾首的一次次丧权辱国。说起这一切,后人总是习惯的说“鸦片战争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而事实是,在此之前,一扇新的大门,早就横亘在这个时代的面前——台湾。

之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笔墨,去梳理十四,十五两个世纪东西方交通的演变历史,原因正是在此:在这个大航海时代的早期,中国不是置身事外的,绵延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也同样面临这个时代的风暴。这个历史的新纪元,伴随着西方航海家们的风帆,也在隆隆的向中国东南沿海驶来。台湾的命运,将在这段历史中成为主角。

而就像欧洲这时代发生的蝉变一样,明王朝这个古老的大农庄,自身也在悄悄的改变。

明王朝的立国政策,绵延的是中国历代的“重农抑商”。但饶是明朝历代皇帝一再的“抑”,改变却是不可避免。中国的东南沿海,在经过了中国十五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经济早已蓬勃发展。明朝立国初期,长期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所以“重农抑商”比较好办:吃喝都发愁,种地当然是正事。但后来经济发展了,有钱人多了,贫富分化大了,原先的政策,也就越发的行不通了。比如明朝立国早期,严禁老百姓随便流动,出村都要政府批准,可到了十五世纪中期,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农民增多,内地农民为了躲避赋税,纷纷逃亡谋生,成了“流民”,相当多的“流民”,都跑到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找生计,成了最早的“无产阶级”。

有了“无产阶级”,当然也就有“资产阶级”,沿海的商人集团日益增多,赚钱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的钱赚到了,自然也就开始打“国际市场”的主意。但明朝厉行海禁,垄断海外贸易,“新富”的沿海士绅越来越多,巨大的外贸利润,不眼红是不可能的,搞个走私贩运,也就越来越普遍了。说到明朝十五世纪下半叶的历史,大家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土木堡之变”这类大事,其实明朝的东南沿海,从十五世纪中叶明英宗在位起,就不断发生暴动,比如福建的邓茂七起义,历史书上普遍说“农民起义”,其实参与者相当多是沿海私商。到了后来,许多东南沿海的地方官也与私商勾结,合谋走私坐地分赃。私商,成了明朝自开国起,到明朝中叶,一个日益汹涌且发展壮大的暗流。原本被朱元璋封锁的严严实实的中国东南沿海,早已经出现了千百个小窟窿。

在明朝“私商日炽”“奸民日多”的背景下,台湾也越来越多的见诸于史料,不过就像从前“跑龙套”一样,十五世纪中叶至十六世纪末的台湾,一样还有很多种名字,通俗的叫法还是叫“东番”,也有叫“鸡笼”“淡水”等称呼的。最早记录比较多的,是沿海的商民们,经常有人私下里和台湾岛的部落贸易,交换货物,而和内地往来最频繁的台湾本岛原住民部落,就是居住在台湾岛南部安平,平甫一带的“台窝湾”部落,后世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一支部落的名称“台窝湾”,就是后来“台湾”一词的由来。对于这种和台湾部落的私商往来行为,按照早期明朝的“海禁”政策,是要厉行打击的,但早在十五世纪末的明朝弘治年间,这种情况就已经到了“令不能行”的地步。从明朝成化(1465—1487年)时期,与台湾毗邻的福建,早就出现了大量的“乡集”,所谓的“乡集”,就是违背明朝政府垄断禁令下的“黑市”,在这些“黑市”里,来自台湾的鹿皮,甘蔗等货物应有尽有。两岸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未因为早期的“被搬家”而割裂,相反越发的密切。

在东南沿海的这些改变背后,是明朝人观念的改变,早期的明朝人,对待商人基本是鄙视的。商人的地位也比较低,国家的行政政策,也一直是“农为本,商为末”。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可是重商主义的思潮,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最著名的当属明孝宗(1487—1505年在位)时期的名臣邱浚,他在其著作《大学衍义补》中提出了一个石破惊天的观点:“食货者,生民之根本也。”翻译成白话就是:商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而从明朝景泰(1450—1457年)年间开始,内阁大学士徐有贞就提出放松海禁,之后到明朝嘉靖年间,明朝的“海禁”政策时紧时松,总的趋势,却是越来越松,从事“私商”贸易的群体,从早期的商人,士绅,官员,到最后也有了底层的平民。到西方人不远万里,冒着死亡的威胁寻找走向东方的航线时,大洋彼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在尝试着冲开沿海的屏障,走出一条新的生存道路。两者的交汇之处,就是台湾。

说台湾是一个“交汇”,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隔海相望,一个岛屿足够屏蔽中国东南五省,对于一心冲破海禁,走向远洋的早期中国私商,台湾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对于不远万里开辟航路,一心敲开中国大门的西方殖民者,台湾,却也同样是他们的第一站。一个要走出去,一个要打进来,两股力量的碰撞,势必演变成一场化学反应。当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沿海后,这场“化学反应”就迅速爆发了—倭寇之乱。

对于明朝时期的中国来说,倭寇不是个新鲜词,早在元朝末年就有了,从明朝建国之后,一直都是小打小闹,今天劫掠个州县,明天打劫个团伙,明朝虽然一直在“抗倭”,也不过是把他们当做土匪。然而,就是在西方殖民者到达东方之后,倭寇,却也从此变得不一样。变的更强大,破坏范围更广,破坏力更强,特别是在明朝嘉靖(1520年——1566年)年间,倭寇,成为了一场波及整个东南沿海,持续四十多年,兵连祸结的大害。之所以如此不一样,是因为此倭寇非彼倭寇。

明朝初年的倭寇,虽然也间或有中国人参加,但主要成员基本都是日本人。但嘉靖时期的倭寇,却有日本人,中国,葡萄牙人,甚至还有东南亚人,成分五花八门,装备更鸟枪换炮,用上了当时连明朝正规军都没有的鸟铳和佛郎机炮,战船也不是当年的小帆船,甚至有了比明朝水师更大型的武装炮船。团伙前后累积更有数百股,大的团伙居然有上万人。比起早年倭寇打一枪换个地方,见了正规军就跑,嘉靖年间的倭寇,很多时候却把正规军打的狂逃。比起普通的土匪来,这群又猛又复杂的团伙,几乎成了怪胎。

“怪胎”的产生,当然是拜日本所赐,嘉靖年间的日本比起之前来,“战国时代”越打越热闹,日本的“中央政府”早歇菜了,各路诸侯撒丫子没人管,一边抢地盘一边跑到中国打劫,忙的不亦乐乎。规模和数量,自然要大的多。但日本人只是催化剂,根子却还出在中国自己这边。这时期东南沿海走私猖獗,沿海各地私商林立,明王朝对“海禁”的打击也日严,甚至有了“举家连坐”的法律,但打击越严,反弹就越厉害。为牟巨利,一直在拼命冲破“海禁”的沿海私商们,早就纷纷结成团伙,组建武装。这时候恰是西方殖民者东来的时期,葡萄牙人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就屡次窜犯东南沿海,一面通过走私收购中国的货物,一面趁机大肆劫掠。这自然和私商们一拍即合。外加这时期倭寇猖獗,几股势力合流,也就有了“倭寇”这个怪胎。这时期的沿海私商们,几乎都有自己的武装团伙,游走于明朝政府,西方殖民者,倭寇之间,大部分都是“有奶就是娘”,谁给好处多久和谁合作。于是从明朝嘉靖二年开始,大规模的东南沿海倭寇暴乱就越演越烈,大批人口被掳掠,无数村镇化成灰烬。海防废弛的明朝沿海军队屡屡溃不成军,巨大的“化学反应”,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场灾难。

这场持续几十年的灾难,为历史留下了诸多记忆:比如惨无人道的倭寇暴行,比如明王朝的抗倭战争,戚家军,俞家军荡气回肠的战斗,然而对于灾难中遭受荼毒甚深的台湾岛来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促成了台湾岛命运的改变。

“明嘉靖四十四年,林道乾寇乱边海,都督俞大猷逐道乾于台,因设巡检守之。”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一个叫林道乾的海盗骚扰沿海,被当时的福建都督俞大猷驱逐入台湾,明朝遂重新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防卫。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废止近二百年的澎湖巡检司,就这样恢复了。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后来证明,成为了一件影响明末清初台湾命运的大事。

同类推荐
  • 唐朝西域战争史

    唐朝西域战争史

    我们听过吐谷浑、薛延陀、葛逯逻、焉耆、龟兹、疏勒、石国、高昌、铁勒、大勃律、小勃律、昭武九姓、拔野古、这些国名,也耳闻过苏定方、薛仁贵、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郭子仪、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仆固怀恩、王玄策、侯君集、王孝杰这些大将,也知道凉州、沙州、瓜州、甘州、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陇右都护府、瀚海都护府这些地名。却始终也搞不清唐时的西域究竟是个什么局面,西域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力图通过战争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唐代西域政权格局。
  • 三国外传之龙胆赵云

    三国外传之龙胆赵云

    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一马能将万骑冲,唯有常山赵子龙!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赵子龙!面对猪一般队友和猪一般的对手还有那闺中少女、妩媚夫人、冰冷美人、寂寞皇妃……乱世狼烟,谁定江山!(搞笑,杀伐果断)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是 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颠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本书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一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
  • 南明雄主

    南明雄主

    1645年五月,扬州失守,屠戮十日,南京沦陷,弘光皇帝在芜湖被俘,至此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宣告灭亡。南京改为江宁,寓意江南宁静了。眼看满清骑射马上就要席卷天下,多尔衮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清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狰狞可怖的面容,富庶的江南直面残酷的腥风血雨。在剃发易服的民族存亡之际,一个热血青年穿越到一个被撤藩很多年的宁王后裔的公子哥身上,带着一个怕死的管家和一个傻子家丁,究竟能不能改变南明各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能够带领义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好河山?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热门推荐
  • 读《墨子》学生活

    读《墨子》学生活

    治理一个国家而不关心贤士,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德的人而不立即任用,他们就不会尽心尽力辅佐君主。没有贤德的人才,就没有人与国君一起谋划天下大事。怠慢贤才,忘记贤士,而又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事,那是从未有过的。
  • 守护甜心之几斗寻爱

    守护甜心之几斗寻爱

    大家都又有了各自的生活,可是,,,二十来岁的几斗还是找不到归宿,究竟在这次旅行中还能找到谁呢
  • 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

    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

    孩子从他生下来的那天开始,便是一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父母从读懂孩子这本“书”开始,应注重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交往能力、抗挫能力、亲中能力、学习能力、时代感悟。当你翻开本书时,你一定会感受到它是一…
  • 此“喜欢”非彼此“喜欢”

    此“喜欢”非彼此“喜欢”

    当我打算将一切写出,我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改变未来了,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聪明,终于想到这个办法,让所有爱我的人知道,我多么爱他们,让所有讨厌我的人知道,我多么讨厌他们……为此写一心情表示感谢。《不知好歹》独行夜里不觉已压抑,每到被窝常泣竟自闭。再返学校但却如老鼠,夜归家听批责似傀儡。现今忆姑,叔,爷,弟,妹,亲戚之类。不禁感叹世态炎凉,因待我不薄是以记。我当是真无言以对,恕我不懂她之祝福。谅我小废物听不懂,但请阅者赏耳倾听。读读我这可笑过去,只因我卑不知好歹。
  • 江葵传

    江葵传

    若世上无我一席之地,何惧以死相拼;若赢了你输了全世界,死又何足惜。
  •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内容为:梦想不是加快,是努力,是努力创造活着的意义;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从今天不再等候;梦想不是服输,而是换气,然后活得更潇洒;梦想不是保守,而是愿意付出代价,然后分享给大家;梦想不是溺爱,而是有能力去关怀;梦想不是争辩,而是会心一笑;梦想不光来自光明的动力,同样来自阴沉的激励;梦想不是滔滔不绝,而是专注,暂时沉默;梦想不是更多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你尊敬的人能够喊出你的名字;梦想不是更多的得到和做到,而是爱你的人从心里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 謎界

    謎界

    现实中没房没车的极品宅男,阴差阳错的与小伙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险阻的不归路……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玄狩

    玄狩

    和平的年代走向结束,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天使断翅,恶魔撒血的时代,这是一个圣人喋血,帝皇泣泪,的年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
  • 重归书斋

    重归书斋

    本书收有《乡村学校的记忆》、《在自由和锁链之间》、《我的春节在童年》、《囚禁自己》、《怀疑手中的钞票、《回归书斋》、《大碗吃饭》等散文随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