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600000045

第45章 梦绕情萦的“跳磴河”

拨动安民和弦

“一个难过,两个好过,多几个更好过;白天好过,晚上难过。”读者诸君能猜出这条谜语吗?

实话告诉你吧,这个叫人想入非非、极易把人的思路“引向歧途”的谜面,它的谜底其实就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跳磴河”,而创作、发明这个谜语的就是三峡移民。

所谓的“跳磴河”,是指三峡库区的河沟、溪流之中,为方便过往行人,用石头搭在流水、淤泥之中的石磴,行人踩着一个个嵌在水流之中的石磴,几乎都是小心翼翼地跳着行走,所以叫做“跳磴河”。胆小的女人由男人牵着过,儿童由大人背着过。

长江夏季涨洪水,支流、溪沟中的“跳磴河”大部分被淹,人们就从桥上通过。枯水季节,水落石现,“跳磴河”就显露了出来,充当连接两岸的通道,发挥着不是桥梁的桥梁作用。

三峡库区两岸沟壑纵横,河汊密布,溪流中供人们通行的“跳磴河”比比皆是,几乎每一道溪流都有“跳磴河”,有的溪流上就有几十个“跳磴河”。因此,它已成为三峡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峡蓄水之后,除了淹没河滩、土地和房屋,还将淹没沿途大量的支流、溪沟。库汊水面陡然变宽,河道向上漫延,淹得最多的就是充当交通纽带的“跳磴河”,这使得过往百姓望“沟”兴叹,不得不爬坡上坎,绕道几里、几公里才能过沟、过河。

“跳磴河”到底在百姓交通中有多大作用?“库区交通”和“库周交通”到底有什么区别?让我们对一个县“解剖麻雀”。

2006年7月19日晚,我来到了忠县。因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的回水就回荡至忠县境内。

县移民局后扶科郭盛科长、周晓琼副科长、培训办主任祁幼林当晚向我介绍了涂井乡、黄金镇、东溪镇的移民出行受到困扰的有关情况。忠县是库区桥梁最多的一个县,据粗略统计,县城内就有白桥溪、东溪等十几座桥梁,在城里走不了多远就是一座桥。“桥是一座城,城是很多桥”,三峡成库之后,忠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桥之都”。在三峡三四期水位蓄水之前可以看到一大奇特的景观:一座新桥的下边就有一座即将淹没的旧桥。

进入7月以来,水稻正处于扬花、灌浆的时节,重庆库区却遭受了一场50年罕见的干旱,稻田干裂,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郭盛告诉我说,7月20日,在连晴高温40度的袭扰下,县移民局接到了县政府的紧急通知:从21日开始,12个移民乡镇的人畜饮水问题由县移民局全面负责。

烈日似火,酷暑难耐,忠县地表温度超过摄氏45度。但时间不等人,我和郭盛科长、东溪镇党委书记阎宗祥等人一行,从东溪河长江入口处,顺着一条被载重车压得“糟糕透顶”的复建土公路,一颠三簸地向河沟上游吃力地行进。

东溪河河口至两河河口全长13.5公里,中间分插5条岔河,蓄水之前这条溪河上就有14个“跳磴河”,中型桥梁一座。这些旧时简易的交通设施,成为东溪河两岸百姓交往的重要枢纽。

在太阳的炙烤下,我们戴着草帽,来到东溪河上游的一座人行石桥上,这座桥叫“东风桥”,始建于1966年;除了没淹的“跳磴河”,它是两岸进出的唯一通行大道。水位蓄到148米就会全部淹没,而三期水位是156米。

淌着一脸汗的阎宗祥书记向我介绍说,东溪河两岸有9个村、77个社,住着11633人。两岸交叉通婚的有2326人,交叉亲戚4653人,到河对岸赶场的百姓就有6000多人。平时,他们靠踩着“跳磴河”行走,涨大水时,靠两岸唯一的东风桥过河。三峡二期蓄水到135米水位,14个“跳磴河”全部沉入水下,两岸百姓过河种庄稼、施肥、走亲戚、赶场交易极为困难。过河主要是用竹筏摆渡,落水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反应极为强烈,要求镇政府解决交通问题。

隔山容易隔水难,对面能说话,相逢走半天。

阎宗祥说,为解决群众过河难问题,政府每年拿出6万元租了一条船,免费接送两岸群众,以求保一方百姓的稳定和安宁。但要解决东溪河两岸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则需要在“东风桥”上方的观音岩修建一座人行天桥,在龙潭村居民点修建一个人行渡口。

三峡库区公共设施被淹之后都要复建,也就是说淹一段公路就复建一段公路,淹一座桥就建一座桥。东溪河在长江的入口处已新建了一座连接两岸的东溪大桥,如果在河沟纵深几公里、十几公里内又修一座大桥,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在两岸最窄的地方修一座简易的公路桥,少说也得花几百、上千万元,可这一大笔钱又从何而来?

镇政府每年补贴6万多元钱租船为群众摆渡,解决群众急难问题,是一项“安民、便民”之举。据阎书记介绍,镇政府财政拮据,筹这笔钱也是“拆东墙补西墙”,但这样长期补贴下去也不是办法。东溪河两岸一万多群众“行路难”,已成为镇政府最为头疼的、无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常言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现实问题是,要真在东溪河上搭一座桥可不是画在图纸上那么简单,何况这里还压根儿没有图纸可画。

中午,东溪河边地表的温度已超过摄氏45度,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我和阎书记、郭科长等人在骄阳炙烤下,一路查看着两岸的地形,一路商讨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心中太闷,每个人脸上都显得焦灼不安。

郭盛科长是出生在东溪河畔的“土著”,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依恋之情。他记得儿时上学读书,总是踩着“跳磴河”欢愉地走向学校,也记得放了学在溪沟里搬开石块捉螃蟹、摸鱼的情景。而今作为一名县移民局的干部,却不能解决家乡父老乡亲的出行难,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愧疚。

按照“三原标准”,国家该补偿的已补偿了,该复建的一座桥梁也复建好了。在库区交通全面得到改善的今天,河湾港汊为什么还不如原来的交通条件便利呢?我思索良久,终于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三峡蓄水之后,东溪河所有的“跳磴河”消失了,如果在13.5公里的东溪沟内仍有14个“跳磴河”,平均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跳磴河”,两岸的老百姓出行就不会这么艰难了。

这些原始的、看上去不起眼的、无法给予补偿的“跳磴河”,祖祖辈辈可走了几百年啊。那么,在整个三峡库区纵横交错的河流、溪沟,又有多少“跳磴河”之类的简易交通线被淹掉呢?

这是一个根本无法统计出来的“神仙数据”……

郭盛告诉我,三峡蓄水之后,忠县出行难的地方并不止东溪镇一处。涂井乡的情况与东溪镇也差不了多少。20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涂井乡修建了一座“红卫大桥”,是7个村69个合作社7531人以及石宝寨5个村附近8000多人到涂井集镇赶场、经商、购物、办事、求医的一条必经之路。

可在1992年调查淹没实物指标时,把“红卫大桥”给漏掉了。三峡二期蓄水之后,涂井乡凤山村2、3、4三个社的农民每年有30多万斤“清脆李”要卖出去,由于该地唯一出入的通道“水趟桥”被淹没,大批成熟的“清脆李”无法运出去,造成每年近20万元的损失。移民意见很大,不少群众也骂娘。因此,如果不复建一座“红卫大桥”,交通不通,群众最想不通。

“忠县还有哪些地方有因蓄水之后出行难?”我问郭盛。

“你去不去黄金镇看一下?那里也很有代表性。”郭盛说。

“什么代表性?”我一听马上来了精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去看了后就知道了。”

于是,我和郭盛驱车来到黄金镇。

书记、镇长向我们介绍了不少情况。在黄金镇的老场镇溪河边,我看了真是有点暗暗吃惊。整条街的基脚全泡在黄金河里,街边就是175水位线,也就是说,当三峡蓄水到175米水位,加上两米的风浪线,居民坐在家中的床上,几乎就可以把脚伸进江里洗脚。

唐志明镇长说,黄金河积雨面积很大,石柱县、梁平县的雨水都要通过黄金河流入长江,只要一涨洪水,山洪暴发,行洪能力差,满街都要进水。三峡蓄水之后,水位必然抬高,如果黄金河不能及时把洪涝排入长江中,老街肯定要被淹掉半截。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程师们几次到黄金镇调查之后,提出了一个在老场镇修一道堡坎的计划,把老场镇的这条老街“围护”起来,计划投资100多万元。可这点钱,我在现场上看了又看,怎么看也不够修一道堡坎。

黄金镇的老场镇逢一、四、七赶场,每逢赶场天,街上人流如注,摩肩接踵,而街道最宽处也不过五六米。镇长唐志明是镇上土生土长的人,他说这个场镇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已经是“老不堪言”。

这个旧场镇全长不过300米左右,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凸凹不平,破烂不堪,镇上居民们有的在晒柴火,有的在晾晒从黄金河里捞起来的小鱼。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娘背着一背柴,脸上淌着汗,对我说,她一直在这个场镇上生活,现在还走着“国民党时期的路”,希望早点搬迁,住住新房子。

唐镇长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场镇搬迁到不远处的新集镇上去,但175水位线上不属于拆迁之列,苦于没搬迁经费,手长衣袖短,几百人的搬迁安置可不是一桩小事。

按理说,三峡蓄水之后淹不到这个老场镇,但在高水位时,江水却要浸泡到场镇的基脚,是修一道堡坎“围护”还是整体搬迁?县里和镇政府一直犹豫不决,难以取舍。

黄金镇周围有几座供两岸百姓交通的小桥,沿途也有不少的“跳磴河”。四期水位达到175米之后,唯一连通两岸的“卫星桥”将被淹没,这就影响黄金河两岸1个旅游点、3个水电站的职工和15000多名群众出行。因此,在2008年水淹之前,复建黄金镇的“卫星桥”和“围护”老场镇,就成了一件急迫之事。如果水淹之后在水下施工,不方便施工且不说,还会增加巨大的成本支出。

在三峡库区,只要一出现疑难问题,不少移民就会埋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程师们,说他们“调查不仔细,规划不尽心”,到库区调查时“把水平尺拉斜了”,“不是偏心眼就是死心眼”。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三峡移民工程太过于复杂,调查工作中没有一点失误、遗漏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他们受权调查处理库区极为复杂多变的淹没补偿、规划、设计等诸多事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库区移民群众的实际境遇。

水利工作的艰辛,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有库区流传的几句顺口溜为证:“有女不嫁水利郎,年年月月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抱回一堆脏衣裳。”

长江水利委员会一位监理工程师曾一肚子委屈地对我说:“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挨饿挨骂,忍气吞声,只要库区有事,我们总是跑得比狗都还快啊,为移民的事、为库区的事,我们脚杆都跑断了。不少人常常是几十天、几个月都回不到一次家,照顾不到孩子,也见不到老婆,一个移民兄弟还嘲笑我们是中华鳖(憋)精队的‘鳖(憋)精队员’,你说气人不气人?”

忠县是二期水位回水的尾端,水一淹起来,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和矛盾凸现后,工程师们就及时来到忠县。

长江水利委员会在2005年10月形成的报告文本中,对忠县库区周围的交通已作了充分的调查:“全县规划复建道路总长362.12公里,桥梁34座,渡口及停靠点21处。复建投资共需7499.25万元(按1993年5月价格计算),与初步设计规划相比,增加了5288.88万元。”

从上面的文本可以看出,“初步设计规划”与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差异。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程师们不但要在库区含辛茹苦地工作,还要不断修改自己的“初步设计和规划”,这正是襟怀坦白、无私无畏的胸怀,是追求科学、实事求是的一种泰然态度。

三峡蓄水之后,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尽快恢复库区周围的交通,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在忠县以下的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等地采访,每到一地,听到的都是蓄水之后“行路难”的抱怨声,每一个县的境遇都有所不同,但也是大同小异。

云阳县高阳镇党委书记旷新明告诉我说:“尽管镇里迁走了1万多名移民,但高阳还有7000多名三峡移民,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前镇政府最为担心的就是二期水位之后,高阳坝子已全部淹没,一条大河隔断了所有的路,以前走10分钟的路,现在要渡过一条河。做什么事都要过河。移民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以前移民到我的办公室反映的大多是拆迁补偿问题,现在来反映行路难的移民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常常为此彻夜难眠……”

三峡水库与其他水库明显不同,湖北丹江口、浙江千岛湖、北京密云都是湖泊型水库,而三峡水库平均宽度只有1576米,是一个典型的狭窄型水库。三峡水一涨,淹没沿岸的众多支流、河沟、小桥、石磴等百姓日常交通线,“行路难”就一下凸现出来。

在峡谷高深的库区腹地巫山县,与湖北交界处的碚石镇有一个村,三峡蓄水之后,2000多名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坡上,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对外交通,形成极为罕见的“七无”地带,移民的贫困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县政府很想从扶贫的角度来解决移民的问题,但苦于手中无钱,一时难以想出彻底根治贫穷的良方。

2006年7月,在一次专门调查中,县移民局一位副局长表示,现在正考虑对这部分移民进行第二次安置,只要筹到钱,立马就启动二次搬迁,这属于扶贫性质的搬迁。他还说,移民生活不安稳,政府和移民部门也没法睡安稳觉。

长寿区城郊的农民,人均两三分地。我到长寿复查为移民调整土地的落实情况时,区移民局农安科长魏来当时就告诉我说,城郊的移民,不会种粮食,一般都是种菜为生,虽然地不多,一年种几季蔬菜下来,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水淹之后,矛盾就出来了,人均耕地不到一分,怎么生存?更令人心焦的是,几千农村移民无土地安置,而这些移民又不愿意外迁他乡。2006年6月,库区移民外迁基本上结束了,真不知怎么办?水淹之后还会产生千百道难以迈过的沟壑,周边的交通又怎么办?

库区的交通问题要等三、四期蓄水到156米、175米之后才能一一凸现出来。巫山的一个村二期蓄水之后,移民种庄稼地、淋粪、施肥要走两三公里,最远的要走六公里远。不难想象,一个移民担着两个粪桶到几公里之外去淋庄稼,一路上会是何种心境……

三峡蓄水之后凸现出来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使库区不少地方感到忧心忡忡,也很快惊动了中南海。

2006年4月22日,温家宝总理到三峡库区调查后指出,库区应办好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库区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

库区各级政府很快行动了起来……

2006年,重庆库区全面检查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我在上游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合川市、江津市等地调查,发现当地移民部门最为关心的也是移民“出行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不少地方用部分后期扶持资金为移民村修水池、牵水管、修路、搭桥,这些路最长的不过一公里,最短的也就100多米,投资不大,收效很好。

涪陵区清溪镇党委书记冉启林、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崔俊杰告诉我说,镇里把解决人畜饮水作为“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用32万元移民后扶资金从大水管上接通了5400米支水管,使几个社的移民全都喝上了自来水,实实在在为移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大问题,没有一个移民群众不满意。

“库区交通”是什么呢?它与“库周交通”难道有什么不同吗?我在库区一路走,一路思考。

我想,“库区交通”应该是由飞机、铁路、高速路、一二级公路、连接四面八方的大桥、中桥和活跃的水上运输组成,这是库区交通的骨架和主要枢纽,它连接毗邻的省市、都市、城镇。

而“库周交通”,则是世居在库区江边的老百姓,千百年来行走得最多的等外级路、机耕道、泥泞路和盘山蜿蜒的羊肠小道。可以这样说,世居在江边的群众,他们千百年来走得最多的是小桥、铁索桥、梁板桥、石拱桥、晃荡桥、“跳磴河”……

这些看似简单、落后、原始的交通网络,却是江边百姓出行不可缺失的重要路线。库区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库周交通”?看来我们还得认真下一番工夫调查研究。

三峡蓄水之后,建设和恢复“库周交通”,解决移民群众的出行难,是最能体现“便民、利民、安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因为,“跳磴河”、石拱桥离库区移民群众很近、很近……

同类推荐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 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 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 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在远方

    在远方

    本书收编的还包括早些年写在《湖南作家网》散文栏目的稿件,全部文字分《怀乡》、《美国事》、《杂感》三集。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122篇爱情美文,122段让人豁然开朗的爱情感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纯爱心灵。不需要模仿,只要感悟就好,在感悟中它们就会在你心灵的土壤中成长,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热门推荐
  • 妖神怒

    妖神怒

    强者生存,弱者屈服,要么成神,要么做鬼,这是妖灵世界亘古不变的真理。羽人族皇子凤羽天生无羽,不幸从浮空岛上坠落,垂死之际被朱鸟火舞泣血救活,然而却又沦为兽人族奴隶,为了活下去,为了重获自由,为了再见到父母,更为了拯救灭亡的朱鸟族,在宿命的牵动下,凤羽开始了一段荆棘般的寻爱旅程,平静时催生万物,愤怒时毁灭万物。
  • 上古世纪:龙刃守护者

    上古世纪:龙刃守护者

    哈里兰,太阳的子民,征服与财富的象征。他们厉兵秣马,成为了唯一还原两千年前原大陆繁荣景象的种族。他们建立了哈里洛帝国,没有任何人去否认,它真真切切地重现了原大陆的文明。帕薇特洛大帝,传说他的身上流淌着东大陆最神秘的“龙”的血液。新月联盟军称他为“恶龙之子”,说他终有一天会走上吉恩的旧路。哈里兰们更喜欢称呼他为“龙庆天”,“龙”姓,也是皇族的象征。然而,盛极则衰,“龙庆天”的突然驾崩,皇太子的失踪,成为了内战的导火索,王位之争一触即发。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 召唤群英系统

    召唤群英系统

    这个世界,从此奉我为主!神或是魔,匍匐在我的脚下!以我之名,征讨天地!我将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君主,无论是九幽还是九天,君临天下。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骚年召唤三国武将横行异世界的故事,请大家小小的支持下,本书群:171618244,骚年们呢,求收藏,随便点一下,不累的
  • 梦回古国之浪剑江湖

    梦回古国之浪剑江湖

    无奈花落去,门前亦踌躇。无奈地穿越让她又重获新生,改变了原有的性格,让她的妹妹萧影若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五年前,凌陌枫第一次见影蓉,被她的性格所折服,才道出“你很有趣”这四个字,五年后他们又再次相遇,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相爱的人总要历经磨难才能更加相爱,他们会有怎样的坎坷经历等待着他们?缘逢相府情根生,再逢佳人情缘种。携手浪剑共天涯,望穿秋水话江湖。慕容佑第一次遇上萧影若时已经情根深种,影若的顽皮让他哭笑不得,万花楼里被迫扮女当花魁,她竟然笑得开怀,姐妹情深子夜赴约舍身挡刀,见证了两人的感情,隐居山林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是他们的心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身体有个关二爷

    我的身体有个关二爷

    一次扮演关公单刀赴会戏剧,脸上抹了朱砂充当胭脂,关二爷把我身体当成了关帝庙。想上就上,说斩就斩.......四处求寻高人请神离去,却不料需要找到刘备后人才会离开我的身体。人海茫茫,世界之大,而那后人,身在何处?
  • 末日英雄无敌

    末日英雄无敌

    末日,小小牧羊人怎样成为一村之长,如何领导着村民们走向希望之路。杀戮侵略家园的怪物,抵挡阴谋家卑鄙渗透,探寻末日的真相,寻找人类复兴的道路。肝胆相照的兄弟,忠贞不渝的红颜。飞天遁地的英雄,妩媚诱人的妖精。是争霸世界,还是牺牲自我?一切尽在英雄无敌!ps如果真的发生末日本书不能当做参考,新丁一个,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 海湾情

    海湾情

    本作品是书写远离家乡,在都市漂泊奋斗,探究两性婚姻的作品!
  • 网球少女成功记

    网球少女成功记

    运动白痴木筱晴居然成为进入圣兰这所美少年如云、以体育闻名的学院的交换生之一?为了得到免去今后三年学费的奖励,她肩负起在圣兰学院待满一个学期的使命,和另外19名交换生一起来到了圣兰,而迎接她的却是一波又一波的意外和难关!
  • 异雀有云

    异雀有云

    寒风料峭,涅槃重生从现代元气少女变成古代废柴妖精。初遇时,他尚是年幼皇子,高高在上,却独对她温柔。再次重逢时,他却成为漠然优雅的剑修。纵是水火不容,纵是他一规二避。她也要信奉诸多古语有云佛家有云圣人有云百折不挠,无坚不摧做一只玲珑傲骨的小妖精搏一把至死靡它的爱情!(本文系亲妈、HE、三界缭乱,欢迎品读)
  •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作者以自己二十年私企高管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奋斗在私企一线的职业人士所经历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以及其中的玄机。作者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且将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共享,为大家遇到的职场中的管理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以此帮助管理者规避职业风险,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本书共分为6章40节,根据事件的共性进行分类。书中所叙案例,大多发生在民营企业,是作者从业20年中,以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长助理、副总经理和执行总裁等中高层管理者身份亲身经历和处置的一些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