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600000012

第12章 心灵上永远的根

故土对长江三峡外迁的移民来说是什么?是童年在沙滩上的嬉戏;是少年时代捡鹅卵石打水漂的缤纷梦想;是青壮年时“哥是川江长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铭心刻骨的初恋。故乡的一湾流水、一草一木和缕缕清凉的江上清风,才是他们情感上的真正故园,才是他们心灵上的永远的根。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重庆任市委书记时指出,移民工作关系着库区的长治久安,关系着工程成败,而移民工作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他说,三峡工程作为工程问题不大,因为它是个物;移民是涉及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复杂,也最难,主要是思想工作。移民祖祖辈辈住在这里,他的亲戚朋友都住在这里,现在一旦要他搬迁,要他离开故土,故土难离这个思想根深蒂固。

重庆市移民局郎诚处长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三峡移民迁到了外地,是一马平川、四通八达的平原地区,一位当地老乡和新来的移民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说:

“是你们三峡老家好还是这儿的新家好?”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我们老家好啊!”

“听说,你们老家出门就爬坡,走起来可吃力了,咱们的家出门就坐车,多方便。”

“我们老家有山、有水,一年四季都是青山绿水。你们这儿有山么?没有;有水么?也没有。一眼望去,什么都没有啊。”

老乡被移民一口“呛”住了,一时语塞。

“不管我现在怎样,将来如何,我都认为没什么地方比我们三峡老家好!”移民说完,眼眶已贮满泪水。

郎成说到这儿的时候,还若有所思地叨念:老家有山……有水……有水……有山……

是的,三峡移民不论走到哪里,都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老家。其实,对家的依恋,并非三峡移民的专利,而是人性共同的主题。一首著名的世界民歌《可爱的家》就这样对“家”进行了忧伤的咏唱:

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

享尽了富贵荣华

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想念我的家

好像天上降临的声音

将我轻轻召唤

我走遍天涯海角

都怀念我的家

家——啊——

可——爱——的——家——

我走遍天涯海角

都怀念我的家

巴东的三峡移民从山区搬迁到平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平原上“太阳最晒人,雨水最淹人,蚊子最咬人,泥巴最粘人,冬天最冷人,生活最吓人”。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突然离开自己的故土,移民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口音、新的习俗的时候,往往会涌出绵绵的思乡之愁,尤其是中、老年移民,更是苦恋着三峡老家。

一个搬到北方的移民,在冬天不会生取暖炉时,想起了老家:老家多好啊,不生炉,不烤火,四季如春……

一个移民因为不会做面食而多掺了水,瓷盆里的面粉搞成了一锅粥,他不习惯长时期吃面条、馒头,端起碗就想起了老家:老家多好啊,上顿下顿都是喷喷香的大米饭……

一位移民不会种北方的小麦,蹲在土坷中噙着泪水想起了老家:老家多好啊,种庄稼不用这么麻烦,光是种蔬菜一年就卖上万元……

一位移民送孩子上学,一年交了1000多元的学费,他想起了老家:老家多好啊,孩子上学一年只缴300多元……

移民在新家,烧饭用液化气,这烧的可是血汗钱哪,这时候想起了老家:老家多好啊,烧包谷秆、烧杂草柴火,一年下来不用花一分钱……

新家用的是自来水,洗菜、淘米,喝一口白开水都要花钱,这时候不能不想起老家:老家多好啊,煮饭用的是井水、河水,也不花一分钱……

到医院看病抓药,不知为啥医药费这么贵,同样的药方,在贫困的老家可不用花这么多的钱……

到福建、浙江、江苏的部分三峡移民,一闻到海鲜味就头晕脑涨,他们不明白,这么腥的东西当地人咋吃得津津有味?他们还是喜欢吃腊肉、腊排骨、腊香肠……

春节到来之前,一位移民按照老家的习俗买回一头肥猪,按三峡老家的方法腌制腊肉,可没想到新家的气候与三峡老家有着天壤之别,结果他腌制的肉全部发臭发黑,花了那么多的钱,他心痛得泪水长流,这时候,他想起了老家……

一位在老家时常走家串户、四处拉家常,几个大院都听得见她声音的移民大娘,到了陌生的地方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几个月目不窥户,足不下楼,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沉默不语的人。晚上看重庆卫视,想起了三峡老家……

移民进入陌生的环境,就要抛弃原有的生活形态,从头学习和掌握一种生活技能。开县移民李从宝搬迁到500公里外的合川安家,他在老家从事屠宰鲜销业,应该说500公里并不远,同样属于重庆市,同样是杀猪卖肉。然而,到了新家,市场给他上的第一课是:消费者不买“带骨肉,”只买“剔骨肉”,这无异于给他当头一棒,卖了10多年的肉,从不剔骨头,别看从肉中剔除骨头事小,费时费工不说,剔得不好,肉就没有“卖相”,这也还得从头学起。这时候,容易想起老家……

说起在新故乡生活的变化,巴东外迁移民向国刚说,以前听惯了川江号子和轮船汽笛声,搬迁前一家住在神农溪起漂点,主要从事造船、拖船和旅游等服务业,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他拉着自己的小儿子说,生活要靠自己调整,过去住在长江边,进出都是爬坡上坎的,过江赶集全是自己撑船。如今来到了“平阳大坝”(意指地势平坦的地方),他这双习惯于撑船掌舵的“老胳膊老腿”,首先学的是蹬人力三轮车。

由于迁到外地的都是文化不高的农村移民,他们面对新的生存环境,不得不付出新的代价,而有些代价在他们看来是极为沉重的,或者是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来到新家的三峡移民,在老家穷山恶水的生存环境中,练就了驾驭摩托车的本领,他们在陡峭坎坷、一蹦三跳的崎岖路上行走自如,其技术不亚于摩托车的赛车手,但一来到平原地区,却感到大不习惯,并把老家“不优秀”的一面带到了新家。比如,一部分移民兄弟交通意识比较差,不习惯戴安全帽,有的竟然穿着两片拖鞋就骑着摩托车飞奔。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各省市都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移民死伤都有,这个时候,有的移民看到亲人丧生于车祸,就想起了老家,如果不搬迁仍在三峡老家,这个车祸就有可能避免。

开县渠口镇上马村支部书记朱宏宝,是重庆直辖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他说服亲属、好友全部外迁到湖北省安家落户。不幸的是,迁到湖北的亲人因车祸、生病,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亲人去世,他每一年都要赶到湖北办丧事。他“舅老官”的两个孩子因父母亲去世后无人管,他就把两个孩子从湖北接到自家养起来……

“朱宏宝家境并不宽裕,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接纳了移民亲友的不幸,默默无语地为政府排忧解难。”开县移民局党组书记陈能文去上马村看望他时,深为朱宏宝的义举所感动。

生活习俗和经济问题引发移民的思家情绪是普遍的。移民对新环境、第二故乡的认同,却是一个深层次的情感话题,这与适应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生活方式似乎无关,因为在移民大脑里,对故乡的眷恋始终统治着他们的情感。

落户移民有人回三峡老家,总是不忘替乡亲们捎上一些花椒、麻辣酱和腊肉,他们“固执”地认为,“人老才乖,姜老才辣”,这些东西还是老家的好。

一些移民告诉我说,一方面,他们喜欢新家的经济条件,渴望在新环境中赚取比老家更多的经济收入,但却在新环境中感到心灵上始终难以安居,因此,对故乡的怀念也羁绊着部分移民的适应步伐,妨碍着他们对移入地社会的认同。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静寂无声的夜晚,在一年那么多个节日里,移民们都无一例外地想起了老家,当拿起电话与老家亲人通电话时,总是“独怅然涕下”。

……

外迁移民小张是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他对送行的移民干部蒋卫中有些伤感地说: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有30多个人,虽然分了家,但都在附近住,犁田、栽秧、打谷、施肥等庄稼活都是相互帮衬,一家有事,大家都去照应。尤其是红白喜事,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相聚一堂,周围的乡亲邻居都羡慕得不得了。过年过节,大家走亲戚家串门,你初二来吃汤圆,我初三去烙糍粑,他初四去拜年……甚至赶场、买化肥、买猪饲料都是邀邀约约一块走。现在,我们这个大家族被分别安置到湖北、湖南、江苏和重庆的江津市安家落户,一个大家庭就这样分散了,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重逢,想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的父亲母亲辈、爷爷姥姥辈恐怕是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小张说着说着眼泪就扑扑地往下掉……

蒋卫中也不知说什么来安慰这位情感质朴的小伙子,只是默默无语地听他诉说。为了兴建三峡工程,移民的牺牲实在是太大了。除了淹没的房子、土地,还有失去的亲情、乡情。而这些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补偿的。

现在,外迁到其他省市的移民大部分人都入乡随俗,都不回三峡过年了。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一些移民回三峡探亲,看到老家的炊烟、水田,眼泪就哗哗直掉,哪一个移民不是“近乡情怯”?

从重庆到山东的三峡移民有一万多人,他们带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乡俗土语以至秉性融入山东,慢慢地了变成“山东人”,但传统文化之于他们是独特而不会消失的,不仅不会消失,还必然会反过来与当地的传统相碰撞,相融合。

我的表弟徐来,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老师,他出生在重庆,10岁左右从重庆去了山东威海,现在已是一个活脱脱的山东大汉,有山东人的一副大嗓门。2006年春节,他回到重庆,给我讲威海接收三峡移民,也讲“三峡移民专列”的故事,许多人坐上由济南开到重庆的直达火车,是“沾了三峡移民的光”。

闲谈中,徐来表弟分析了山东人和重庆人的区别。他说:重庆人和山东人说话都是大嗓门,但有本质的不同,山东人表示“五”时,把一个大巴掌伸到你面前:“五!”而重庆人却是五指并拢来,拿到嘴前,还把身子倾向你,手腕上钩地轻轻地对你说:“五。”但山东人和重庆人都很坦诚,是一根肠子通屁股的性情直率的人。

在生活中,他对重庆人和山东人有三个方面的比较:一是攒钱,二是花钱,三是赚钱;重庆人讲究很好地生活着,而山东人则讲究为什么活着。

重庆人赚了钱来必先讲究吃喝玩乐,他们认定身心健康是一切之本,所以,只有吃好、喝好、玩好才能保持工作的动力,才能有“本钱”去挣更多的钱。山东人恰恰相反,一分一厘都要存起来,自然是省吃俭用,想的是以后生了病咋办?家里买房、盖房咋办?娶媳妇、嫁女咋办?反正哪样也缺不得钱,总是想着存钱以防后患,满脑子的忧患意识。两相比较,山东人善于攒钱,重庆人善于花钱。

那么,谁善于赚钱呢?重庆人有足够的精明,并且吃苦耐劳,仿佛小小身躯里蕴含着无限能量。关键还是生活观念上,重庆人只认目的,相信劳动致富,干活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为自己赚钱。所以,再苦再累的活——无论是打零工、擦皮鞋、掏阴沟都有人干。

那么,山东人的皮鞋是谁在擦?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山东蒙阳红生态农业集团响应对口支援三峡的号召,到库区发展石榴产业。总裁孙义富一次在巫山对我说,山东当地人都是自己擦皮鞋,掏阴沟等脏活都是一帮外省人在干。山东人有时可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即或赚再多钱,他也不会给人擦皮鞋。尤其在农村,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出外打工,乡土意识浓。攒些钱还往往先把大门装修一番,哪怕吃糠咽菜,也不能让人瞧不起。这也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生活观念。

其实,移民搬迁到新家与在老家时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再穷也得把房子修好装好,最怕的就是被当地人瞧不起。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会瞧得上一个穷人?“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重庆人活得实际得多,山东人劳作一辈子都给儿女做牛做马去了,给他们盖房、买房,再把媳妇给他娶进家;重庆人对儿女成人后的事就不如山东人那样的操心,上学或者出外打工,自己赚钱自己盖房、买房,自己娶媳妇去。

这些还仅仅是一些传统上的笼统区别,像重庆爱吃麻辣火锅,山东人喜欢吃大蒜;重庆人矮小,山东人高大之类的区别就不再赘述,观念上的差别才会真正产生碰撞、融合。也许在当地生活久了,重庆人会觉得山东人实在,原来自己可以活得更有责任感些;山东人也会觉得重庆人聪明,原来自己可以活得更舒适些。

搬迁之前,移民小李的一个窝心事就是,他原所在的村集体资金有几十万元,这笔钱是全村村民十几年的积累,由于以前从未想到过要迁走,关于这笔钱怎样分配也就没有明确的说法。搬迁之前,小李找村里商量了几次,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这些钱他们都出了力,但没办法分到手,一搬家就可能要不到了。

像小李这种情况,在库区很多,有的地方解决得好,有的还悬而未决。在移民接收地,同样的问题又冒了出来。一些接收移民地方的村民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移民来了成为新的村民,村里原有的集体资金究竟有没有他们的份儿?原住居民当然反对,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积累的,外迁移民有补偿,有国家给的政策。一进村来就拿“干股”肯定不合适。可是,怎样不伤和气、合情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地方仍然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办法。但老是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在一些接收地,农村养老保险已经搞了好几年,而三峡移民基本上都没有保险。移民进入当地后,这项工作搞不好,将极大影响移民的安定。一些条件较好的省市由当地市财政出钱,给移民搞了保险,解决了移民的实际问题。可在另一些地区,依旧被类似的问题困扰着,手里没钱,想办也是手长衣袖短。

三峡百万移民的难题,难就难在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出现,是一个不停“运动”中的难题。以前认为是难点,现在成了非难点,以前认为是容易的事,一下又变成难题;难题总是此起彼伏,就像峡江变幻莫测的波涛。

外迁的16万多移民中,最多的省市1万多人,少的也是六七千,还有部分自主外迁的移民,分散在全国的25个省市,如何安置、安顿好这部分移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接收地移民局官员介绍说,移民的心理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怕他们躺在“移民身份”上不谋自立工作,生活工作中处处以“移民身份”搞特殊,依赖政府,不仅当地人会排斥,而且融合的难度也会加大。毫不夸张地说,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事关外迁移民工作的成败。

出钱搭屋,置田种地,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政策和投资做到,但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上以及感情上、身份上的融合,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对于故乡无法割舍的关注和思念,常使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难以言状的失落,使他们很难在情感上完全“同化”于新环境之中。

2006年的春节,迁到江浙地区的一位移民给老家的移民局长打电话,礼节性拜年之后说:

“在老家,你催促我搬迁,我骂过你,但你为我们移民做了很多事,我从心里感谢你。我们一家现在很安心住在新家乡,但说句心里话,还是不习惯。主要是语言不通,出门就像出国一样,一句话都听不懂,东西买不回来,生活不方便。还有就是住在三楼上,长期沾不到地气,人就离开了地球,走路像踩在棉花上,周身都轻飘飘的,久而久之,就生了些毛病出来……”

移民在电话里抽泣、哽咽了一下说:“真想老家三峡啊,现在真说不准,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不能给你打电话,我就变成了孤魂野鬼,不能叶落归根了……尽管如此,我们在新家没丢人,没有返迁回老家,也算没有给你丢脸……”

移民局长放下电话,泪水涌上眼帘……

同类推荐
  •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华语界知性散文作家苏芩十年来最用心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是作者20年研读红楼的心得,饱含深情,柔肠百转,值得反复玩味吟诵,读来满口余香,心静如水。翻遍红楼,阅尽尘世。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爱情最令人宽慰的,不是“相爱”,而是“值得”。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只有自己会陪自己走过一生,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青春,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邂逅。
  •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谢谢你,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56个暖心故事,分别从倾慕之人、好朋友、家人、相伴走过一段路的旅人为线索,讲述成长的蜕变。那个躲在角落里彷徨、流浪的自己,要遇到怎样的陪伴,才变得如此美好而闪耀?书中将一一揭晓。虔诚无比地相信爱情,从暗恋到初恋,笔端柔情百转;恣意昂扬地快乐成长,因为朋友,是可以选择的家人,让你的人生因特殊的家人而变得不同;从容坚定地扶稳王冠,你的骄傲,从别人的肯定开始,成为了你额头的标志;优雅明亮地面对生活,家人给的温暖,把快乐释放在生活里。你会变得更好,为了对你不离不弃的人,这就是,全部的意义。集结青春最强音,喊出你的期待,也说出你的感谢。
  •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纪念一个人用一盏茶的冥想来回忆一个人,我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间只打了个照面前世,今生,来世菩提树下红莲花静静绽放开合之间佛光闪现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妖妃殿下

    妖妃殿下

    非常值得一看的言情小说。各位主人公从小时候起就情系一束,详情请点击书名
  • 长女祸水不可欺

    长女祸水不可欺

    她是长女,生的一副倾城样貌,又生在豪门,本可以度过美好的一生,可是天妒红颜,从出生那刻起,她便注定这一生的困苦。她,虽是长女,却并非正妻所生,而是当年一名名妓之后,从小便受遍了外人的白眼。她,样貌倾城,却被亲生父亲利用,一次次的将她推向别的男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她,虽生在豪门,但那豪门却早已败落,父亲的死本以为自己可以逃离苦海,却又跳入了火坑。她,为了自己的弟弟一次次的出卖自己,就算弟弟依旧恨她又怎样,她没读过书,这是她讨好弟弟的唯一办法。她,为了深爱的他,把自己弄得浑身浴血,支离破碎,就算他依旧冷漠自己又怎样,她也要为了深爱的他的一次转身而拼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为自己画月亮

    为自己画月亮

    诗样的华章如夏花一般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中,就让它成为我们青春进军的助推剂,成为一个年轻人可以盛放心事的晾晒场,使人们平凡的人生充满不平凡的履历和财富。
  • 霸世魔帝

    霸世魔帝

    他从神墓之中诞生,是身兼六系魔法的魔法天才,为揭开身世谜团,穿丛林闹帝都,打上佣兵工会,却不料惹上美女无数,艳遇重重,他该怎样化解?
  •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爱情是什么?萌芽时的怦然心动,成长时的炽烈奔放,成熟时的浓郁绵长,以及天下有情人终将面临的生离死别……《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作者历经十二年艰辛努力,将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爱情绝唱辑成一册,记载了有关爱的一切。如同时光流转,爱亦有四季变换,也会经历盛夏与寒冬。时光的残酷,爱情的不朽,在生死轮回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 天价为聘之嫡女

    天价为聘之嫡女

    她是个掉价的哑千金,却在媒婆前来提亲的时候,说出一句,“非天价为聘,不嫁。”仅此一句话,让天下大笑,却也引得四方好奇,哑千金会说话?从此,她开始了斗,斗庶母,斗庶女,甚至斗嫡长女。以斗为乐,以斗气人,以斗怡己。
  • 竖子成神记

    竖子成神记

    一名普通修道士——刘青。机缘巧合下得到妖狐内丹,实用后修为突飞猛进,从而成为佼佼者……历经生死考验,终成神!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幕子轩:我们能不能不相爱

    幕子轩:我们能不能不相爱

    十六岁那年,还是我们可以年少轻狂的年纪,有着明媚的笑容和干净的轮廓。还有我们生命中总会遇见这么一个对我们微笑的男孩。凌娇倩已经记不起有多久了,她每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会看见那个笑容灿烂明媚的男孩对她微笑------------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肯定还会喜欢我另一本书,《豪门盛宠,总裁请克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喜欢可以加我QQ1319634264还有我的微信号;qqqqqq1319634264大家一起交流。
  • 杀了我之罪爱

    杀了我之罪爱

    本以为生活早就如一滩死水,活着与死亡,对她来说本无差别,可他的出现,到底还是惊起了波浪,可是带来的不是阳光,却是无尽的黑暗。“我不知道站在我面前的是令人发指的杀人犯,还是冷漠的尹浩?可终究是我的爱人。”本文男主性情冷漠,女主性情淡漠如水。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