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500000007

第7章 风流却在诗画外

懂得审美的欣赏者也不仅仅是看那几笔墨痕,也是由此及彼,进入另一境界。

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精通老庄,深探义海,妙悟禅宗,统归六艺”,于诗书画造诣极高,被称为奇才。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泰斗,华夏国宝。马公长居西湖,晚年就住在“花港观鱼”的蒋庄。1967年在此“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兹”。终年85岁。

马公佛学深湛,佛学界许多人常登门求教。艺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虽年长马公几岁,但出家前后都以师事之,终生不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陪同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罗夫拜访马老。陈毅元帅也曾登门拜访,陈毅是中午去的,正下着雨。马公的管家说马老正在午睡,陈毅就站在门外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直到马老起来,留下了一段陈帅“马门立雨”的佳话。

长住西湖边的还有一文化名人,大画家丰子恺。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学生,是名满天下的大画家。他向马公书信求教书画学问时,因马公论艺术多禅理,怕自己看不懂,就要求马公在正文外作注释。看来丰子恺对禅可谓不甚了了。

1938年马公看过丰子恺的画后,在给他的一首论画诗中注道:“华严偈云,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相。三界唯心,亦即三界唯画。若问画是色,法无色界,作么生画?答曰,空处着笔。”

马一浮认为:“此为子恺说法,于此悟去,便得画三昧,亦是诗中上乘。”所谓“三昧”,是梵文音译,大致意思是精深的道理、真谛。“得画三昧”就是得到作画的精髓。

所谓“三界唯心”,并不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唯物论”、“唯心论”的“唯心”。而是说人的心量广大,容得下天地宇宙,三界都在你心里。佛教把宇宙中的存在分为“三界”,即三种存在形式,有色界、无色界、欲界。色即物质,欲即欲望。

马一浮所说的意思是,三界都在心中,画也在心中。画是用笔墨颜色画的,是色界。但作画的人追求的意境却在画外,画外无色。是无色界。

“作么生”是禅宗用语,即怎么样或怎么理解。所谓“空处着笔”,就是于空灵之心境着笔。“法无色界”,也即“师心”。心境空灵,所以无色。道家称之谓“师法自然”。所谓“师心”,也就是依内心所感悟的境界入画。所以说,一切画卷皆由心出。

还有一次,丰子恺请马公去看他的画展。看后,马公不满意。他说:“丰画笔墨痕迹太重,亦是未臻超脱,未能空灵。名家杰作,令人望去几乎不知是画,此乃空灵之妙也。”禅宗强调心性,于画而言,一切技巧均无法替代心性的作用。心性本虚空,笔墨痕迹太重,显然就离心性远了,就不空灵了。空灵之中,蕴涵风情万种。

显然,马一浮认为,丰子恺离这一超脱之境界还有距离。这“几乎不知是画”的画,便是禅境。境界是画家追求的实境,笔墨倒属其次。这就是“实相无相”。就禅而言,无相之实相是自性真心。就诗画而言,无相之实相是诗画者的寄托。笔墨不到,笔墨也无法到,真实境界是笔墨无法画出来的。正如心性实相无法说一样。

马一浮谈画史,提到吴昌硕时说:“至于晚近海派吴昌硕辈,气味恶劣,不可向弥矣!”找到几幅吴画印本,认真细看。无资格评点,但感觉是不清爽。

由马一浮论丰子恺,想起了北宋苏东坡谈唐代王维。苏东坡和王维,于中国诗书画历史上,可说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两座巅峰。王维开以禅入诗入画之先河,可谓文人画的开山鼻祖。与之相对,便是工匠画,毫无神韵境界可言。王维和苏东坡,两人都是大师级的禅宗居士。

苏东坡论王维的诗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画外之相,弦外之音。不著一笔,尽得风流。而这风流却无一字可说,无一笔可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风流,也就是超凡脱俗的境界。

苏东坡在一首论画诗中道: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若照此搜寻,当今国画,用中国毛笔画画的,画匠汗牛充栋,画家羚羊挂角。诗也是这么一副嘴脸,基本上也就是押韵的大白话,与画伯仲之间。关于禅与诗,在《每逢佳处辄参禅》里多说几句,这里就不扯开去了。

禅非宗教,是人生态度,人生智慧,是净化心灵的艺术。更是高深的艺术哲学。唐宋时,认为人无禅意便庸俗不堪。而心灵不俗,才能诗画不俗。

台湾女画家吕无咎说自己留学巴黎时,许多法国画家向她讨教中国画理。一天,一位年事甚高的印象派名画家拜访她时,拿来一部《六祖坛经》向她请教。她翻开一看,自己竟然一无所知。便只好说没读过。那位老画家大吃一惊问:“你们中国有这么好的绘画理论,你都不学,跑到我们法国来究竟想学什么呢”?这位洋画家真的是读懂了《坛经》。

这位洋画家以为《坛经》是绘画理论,依我读《坛经》的理解,也就是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慧能所说一切,都没离开无念、无相、无住。实相无相。

马一浮先生评丰子恺画所说的,正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无相”这两个概念,不读禅也能理解。“无住”,就是了无挂碍,清净无染的自性真心。

要说佛学和禅宗对国画和诗词的影响,也就是“直指人心”。画者如此,欣赏者也如此,方可完成整个审美过程。

经云:“当得一切法实相,当得一切法非虚妄相。”非虚妄相即实相。这里所说的“法”,非法律之“法”,而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或景物。我们所见的,是虚妄的。为什么?因为内心世界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内心世界里的是“实相”,“实相”不可见,所以说“无相”。实相即心性,心性无相。

马一浮给丰子恺的论画诗里还说:“人生真相貌不得,眼前万法空峥嵘。”因丰子恺题自己的画为“人间相”,所以马老有此诗句。你真的画出人生真相了吗?

《坛经》说“无相为宗”,“无住为用”。所谓“无住”,就是不执着心外的虚妄。也就是禅宗经典《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外的景物容易画,“无相”的世界就难画了。马老先生说“于空处着笔”,就是画出无相。

画家只画出人所能见的,一幅画只能说是画了一半。因为这笔墨的作用不是将山水草木呈现给人,目的是由此及彼,将人引入画不出的境界。正如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方块字,而是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否则,看画不如看摄影,读文学作品不如在大街小巷看人来人去。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所见所闻,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那句“人人眼中所见,人人心中所无”。诗文如此,书画亦然。

这就是《坛经》所说,“心不随境转”,而是“心能转境”。欣赏者不住于画者笔墨之相,不随画家的笔墨转,而是转入心境,进入笔墨所无的境界。《坛经》又说,“心随境转即凡,心能转境则圣”。就欣赏国画而言,“心随境转”则俗,“心能转境”则雅。反之,画者亦然。“心随境转”之“境”,是指外界景况,而非心境之境。

无论画者还是欣赏者,若于禅理一无所知,这一审美过程就无法完成。

想到杭州西湖,有康熙所题“西湖十景”。康熙和雍正,都是精通佛学禅理的人物。虽说苏东坡有“西湖天下景,识者无贤愚”的诗句,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去认识欣赏西湖。但康熙题景,仍定有禅意。否则,这个风雅自诩的皇帝档次也太低了。

西湖十“景”,实为西湖十“境”。画西湖的人很多,至今未见佳作,原因就在于只知画“景”而不知画“境”。也就是说,不知“空处着笔”。

比如康熙所题“柳浪闻莺”。若画二三杨柳,两只黄莺,题作“柳浪闻莺”,不如就题为“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比如康熙题的另一景“南屏晚钟”。若画一个和尚月下撞钟,题为“南屏晚钟”,还不如题“和尚撞钟”。所谓“闻莺”,与“晚钟”一样,都只是耳闻其音,而无法眼见其声,均属“无色”界。

画者若不明白禅宗“见色明心”“观音入理”法门,法无色界,于空处着笔,不画也罢。

中国画和诗词鼎盛于唐宋,波澜于元明,式微于清,和禅宗的兴衰休戚相关。若无禅宗的影响乃至参入,中国诗画当是另一面孔,这是毋庸置疑的。

风流却在诗画外。得其风流者,即得诗画三昧。

同类推荐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从选文可见,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六十多年 来持续不衰而后来弥盛;成果踵出,卓见纷呈。既标示了研究者之踊跃以赴,亦 呈现出收获之迭积累新。敦煌、阳关、玉门关及丝路通流之盛,去今千年以远, 昔时故迹,或隐或没;古人亲见,今多茫然,故后人事须探求。而见仁见智,难免 歧异,是以所百颇有异同。
  • 甘肃文史精萃2:学术卷

    甘肃文史精萃2:学术卷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从伏羲谈及中华文化》、《伏羲身世考》、《西王母形象的演变》、《女娲神话》、《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等。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问题进行论述,从国人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弊端、文化的前身后事、公务员的潜伏、以及国人的自身的劣根性来构架,淋漓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情和心理。阅读此书,能够让你全面的了解中国人的根性,洞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清朝的新式生活

    清朝的新式生活

    他是现代白领精英,也是穿越到清朝的全国首富,金银珠宝取之不尽,各色美人儿陪伴左右,通天权势一一降临。他抢夺皇帝老儿的初恋情人,京城大肆开办风月连锁,外族侵略,国家危亡的时刻,他毅然踏上战马开始铁血征战!别样风景线,尽在清朝的新式生活!
  • 青龙

    青龙

    狗与人的情感,人与狗的情仇,一种误会导致汪三老汉竟然动用斧头把自己心爱的狗杀掉,后悔莫及。
  • 江湖二世:人不热血枉少年

    江湖二世:人不热血枉少年

    带练级,送装备,打怪兽、虐boss,就连辅导员都心动来当我小弟。热血柔情逍遥寰宇,无数美女坐拥怀,看305宿舍的潇洒小哥们在网游如何开创一片天地,打造一个传奇世界!
  • 净世狂主

    净世狂主

    落叶纷飞,战士奔赴沙场。一坛烈酒,显我男儿本色。手提三尺青锋,踏歌而行。夕阳如雪,染红万里河山。一道孤影,印出万千战魂神弃大陆修炼等级,凡之境,人之境,将之境,帅之境,王之境,皇之境,灵之境,地之境,天之境,圣之境和神之境。灵魂境界为后天境、先天境,灵婴境和神婴境。意念微动,杀人于无形。
  • 周末女佣(全本)

    周末女佣(全本)

    李静纯,为了爸爸和弟弟,无奈之下应聘周末女佣....欧阳天,名牌大学校长的儿子,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现任某家知名汽车公司的老总......他的妈妈竟然为他招聘周末女佣,目的是和他培养感情?真是荒唐!在他“商界强强联姻”的未婚妻面前,她李静纯,或者应该放弃这份灰姑娘的爱情,去寻找自已平凡的幸福。QQ群8:57793625(未满)QQ群6:57793418(未满)QQ群5:13473928(将满)QQ群3:54980617(满)QQ群2:35238354(满)QQ群1:45046577(满)应广大会员要求,VIP已开通手机充值方式,点此进入充值:http://novel.hongxiu.com/vipreader/Charge1_1_zh_mb.aspx
  • 第一宠后

    第一宠后

    现代当红女模特碰上古代专制俊皇帝,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是前世孽缘?还是今生重逢?世人只知他残暴无情,又有谁能懂得他的内心?世人只见她狐媚惑君,又有谁能明了她的内情?她一舞倾城,他一笑倾心。第一次心动时,她说:大王如今这般,可知将来史册会如何写你?他毫不在意:我若不这般,将来的你会如何想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天剑帝

    破天剑帝

    抱歉,由于某些不可抗力因素,此书太监。请等待作者重启或者开新书。多谢支持。
  • 穿越之异时光之恋

    穿越之异时光之恋

    16岁的她在学校头疼着怎么交朋友,在校外自家竹马失踪,八只小狗陪伴,相遇好友不属于她的世界,又无意穿越到错乱的未来。曾因一个事故产生的仇恨忽然缠在她的身上,桃花运与友情缠身的她忽然感到自己世界中其实并不只是孤单一人。错乱的未来她应如何拯救?对于两个世界她又作何选择?他又是否能留住她?岁月无痕,时光流逝,阳光仍然温暖,他仍然爱她。
  • 邀宠纯情小娇妻

    邀宠纯情小娇妻

    被渣男夺去亲骨肉,只为救渣男心爱的女人!当宝宝因供血不足死于襁褓时,她撕心裂肺,大彻大悟······一场大火,斩断恩爱,遍体鳞伤的女人,却浴火重生!六年后,妖娆女子带着天才宝宝强势归来!死了六年的前妻,彻底扰乱他的生活······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