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500000005

第5章 寒山拾得月明归

多知道些人文、历史,每游一地,无论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还是“寒山拾得月明归”,均会心有所感心有所得。

秋夜登寒山,冰轮悬空,万境澄澈。下山时,两手空空,想到一句诗“寒山拾得月明归”。这诗句显然由船子和尚的诗“满船空载月明归”生发而来。但也肯定是想到了寒山这个人。

这诗句中有两个人物,天台山寒岩洞的高士寒山和国清寺的高僧拾得。说寒山是高士,因为他虽精通禅理,却并未剃度。大家习惯于将他与拾得并称为高僧。

据传寒山曾在苏州“枫桥寺”当过住持,所以枫桥寺后来更名为“寒山寺”。这似乎不大可能。寒山隐居浙江天台山的寒山,也叫寒岩的山洞里,一住就是三十年,最后消失岩林间。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便以山名称呼他寒山子,寒山就成了他的姓名。

“枫桥寺”更名“寒山寺”,大约是借寒山之名,提高知名度吧。这么一改,留下了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百丈清规-法器章》:

“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寺庙只有晨暮两次撞钟,夜半不可能有钟声。张继在枫桥停船过夜,就在寒山寺旁,很自然的便想到了寒山。听到了寒山的无音之声,所以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声在音外,境在言外,这诗大有禅意。若不是想到寒山,不可能出此意境。

曾有位偶尔读几首诗的老先生对我说,文人就会胡说八道,什么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从天而降的吗?

我对他说,那是一种意境,不能读死句,要读活句。他说,什么意境,胡说八道罢了。

如此读诗,认真是够认真的了。但若不稍知些禅理,只怕是读得越多越糊涂了。想到有人批评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说,为什么非要鸭先知不可?鹅就不能先知吗?

还有唐代皎然禅师的《闻钟》,写浙江天台寒山古寺晚钟。皎然是晋代大诗人谢灵运的后代。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空灵剔透,冰心皎洁,不著一念,物我两忘。超然尘外,一读便知是禅僧所作。

这两位诗人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可我总感觉皎然的诗先于张继。一个写的是“寒山寺”,一个写的是寒山上的古寺。前“寒山”是人名,后“寒山”是山名。都与寒山子有关,所以都抄录,供读者欣赏。皎然写寒山古寺,肯定也想到了寒山子。

寒山住在寒岩洞,头戴桦树皮的帽子,脚穿桦树皮的鞋子。他从不与外人来往,只和国清寺的和尚拾得交往。拾得是个弃婴,被挂搭国清寺的高僧丰干捡回庙里,因为是拾来的,所以取名拾得。有一天,他正在扫地,有个和尚问他究竟姓个什么。他放下扫帚,叉手而立。意思是“自姓”,是“自性”的同音,自性也就是佛性。那和尚不懂,拾得便顾自扫地。正好寒山来看望拾得,见此情景大哭起来,当然是装哭。

拾得问他哭什么。寒山答:“东家出殡,西家哭丧。”

那和尚参不透拾得意旨,参死了,寒山为之哭丧,并不是为和尚哭丧。拾得是明知故问,两人在开示那个和尚,并不是取笑。禅门对僧人的疑问,从不说破。无论棒喝还是拐弯抹角,都是一个用意,目的是让你自己参悟。

寒山如此疯疯癫癫,让人恼火。有时庙里的和尚被他惹恼了,合伙殴打寒山,寒山从不还手,笑着跑了。拾得问寒山,人家这样羞辱你,你怎么想。寒山说,敬他让他,过几年后再看他怎样。

拾得是个诗僧,写了不少诗,录其一首:

无来无去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晶洁暇蘙,光明透出满人天。

他是在说自性真心。《楞严经》云,心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可以涵盖世界。佛门之“心”,不指是生理学上的那个心脏。而是灵光独耀,遍照十方世界的自性佛性。

拾得是寺里的伙夫,也就是炊事员。将每天的泔水捞干装在一个竹筒里,寒山来了,就把竹筒里的泔水给寒山,寒山带回山洞,加上野菜煮熟充饥。

寒山每天读书写诗,诗全写在石壁上、树叶上或是山野人家的墙壁上。后人收集整理,共三百多篇,和拾得的四十多篇合集,成《寒山拾得诗集》。寒山、拾得的诗明白如话而不失深刻,自成一家,被称为“寒山体”。对后代佛子和诗人影响都很大,远播海外。

高僧丰干非常看重二人。说拾得是文殊,寒山是普贤,是两尊大菩萨。佛教中,文殊大智,普贤大用。

台州刺史闾丘胤,闻名亲自来拜访寒山和拾得。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机会来了。尤其是并没出家,在山洞已住了三十年的寒山,可以走出山洞,奔个前途,至少可以不吃泔水野菜了。可这两位对刺史理也不理,顾自往山上去了。刺史大人和部下紧追不舍,寒山躜进岩穴,拾得不知去向,两人就这样在天台山的丛莽山崖间消失了。此后,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曾看过寒山、拾得的画像,简直就是两头野生动物。此画形神兼备,直显二人心境。

“隐逸”是中国哲学思想特色之一,西方哲学没有这一说。隐是为了不隐,在进退之间给自己留下缓冲地带。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而更多的是沽名钓誉,打出品牌,走一条当官的捷径。成语“终南捷径”,说的就是这一类。

寒山应该算是隐士,不是僧人。他隐居的目的只是为了远离尔虞我诈的尘世,修身养性,了此一生。他在诗里写道: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

就为保持一个纯净的心而隐居山林,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可事实就是如此。

寒山为什么遁世?不得而知。他原先也有家,夫妻感情很深。他有一首写在岩石上,怀念妻子的诗,读了很让人心酸: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

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

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以至家破人亡,使他隐居寒岩三十年?

如今旅游景点很多,旅游休闲的人也很多。遍游名山大川,是为了澡溉心胸,也就是净化心灵。净化心灵不是目的,只因涤荡心中尘埃,方能明了正道。

多知道些人文、历史,每游一地,无论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还是“寒山拾得月明归”,均会心有所感心有所得。不至于游遍五湖四海,只是茫茫然的“到此一游”。

如今的文坛太浮躁,差不多已经是官场、商场外的又一名利场。要想出扣人心弦的作品,实在是难。读读寒山、拾得的诗作,了解一些他们的身世,还是能有所得益的。

为寒山、拾得诗集作过序和跋的人有好些。写得最好的是清代第三个皇帝雍正的《御制序》。全文仅约二百八十个字,言简意赅,颇得寒山拾得心印。可知雍正深谙佛法禅理,大有乃父康熙乃祖顺治之风。康熙在几十个皇子里,选中雍正为接班人,不知是否因为雍正得其心印。

雍正认为寒山拾得的诗“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寒山拾得的诗不能以雅或俗,不能以文采风韵来品评,而是直心直说,所以感人肺腑。他还以为,寒山拾得的诗,不是谁都可以读懂的,只有“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义,总无交涉也”。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心无杂念,明心见性,深得不二法门,表里如一的人,才读得懂。否则,只会望文生义,根本就和寒山拾得毫无关系,不可能心心相印。

夜登寒山,月明如泄。似无所得,似有所得。若说无之,似欲有所言。若说得之,又不知所云。念及这两位寒岩古人,捡拾得一片月色归来,于孤灯涵盖茶香氤氲中,涂抹成这篇文字。

同类推荐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热门推荐
  • 青玉案之九珠惊鸿

    青玉案之九珠惊鸿

    社稷根、民为本;乾坤道、无为观;阴阳策、颠倒颠;玺之几、青玉案;是与非,身后评。五胡乱华,使中华汉族的文化文明几乎断流,大量汉族南迁,史称“衣冠南迁”。进入到南北朝后,对汉人的迫害相对减少,北魏的民族大融合政策让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但割据后的动荡仍是社会的主题。她就是生活在这个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她出生于寒族,经历了家破人亡;她集聪慧与美貌于一身,她,熟读经史和胸有韬略;她,有着天下大同的理想,不忍百姓家破人亡颠破流离;她,痛恨当权者的残暴与凶狠,贪腐。她,为了爱人的复国大计,利用手中的青玉案,阳断阴谋,工于心计,杀伐果断,她,比敌人更加阴毒凶狠,但又善良..
  • 无情帝君,本宫不伺候

    无情帝君,本宫不伺候

    她爱他,一往而情深,所以她求丞相父亲送她入宫。可是,原本爱情第一的她,被冷酷无情的他狠狠伤害,被后宫嫔妃设计陷害,于是,原本纯良无害的她,开始卷入一场又一场的宫廷斗争之中……
  • 重生之第一女侯

    重生之第一女侯

    一场谋逆大案,他亲自揭露她前朝公主的身份,将她送上断头台。一段绝境厉杀,她亲口宣读他被赐一死的圣旨,为他递上鸩酒杯。在这场争斗中,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世姻缘鬼王妃

    三世姻缘鬼王妃

    三生三世,你我分离,情深似海,仍是阴阳两途,天人永隔,这一世,既然你让我遇到你,那么即使你是鬼,我也要与你再续前缘,助你登上鬼王宝座,陪你一世缠绵。
  • 旋风少女4

    旋风少女4

    刚强坚韧的跆拳道少女戚百草,因为养父&师父旧时的比赛丑闻而一直受排挤,又因为揭穿全胜道馆馆主在表演时作弊的行为而被赶,失去居所的百草在好友的帮助下到了松柏道馆寄居,遇见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少年……用勇气淬炼坚强,用纯真磨砺爱情,在青春与梦想的舞台上,百草以最单纯勇敢的心灵一步步成长,一路绽放她独一无二的耀眼光芒……
  • 原来爱不离

    原来爱不离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道证明题,七年前,她鼓起勇气表白,却换来他的逃避。七年后,他们以相亲的形式再次相遇,他步步纠缠,却换来她步步躲闪。她有了男友,他偏生示好,她被人陷害,他帮她脱困,她被人强暴,他及时相救,就连他的前女友,也只是她的替身罢了。一切的一切,他只是在向她证明,他爱她,这件事情……
  • 大明宫阙

    大明宫阙

    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带领着匆匆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出击瓦剌也先,但却不料被也先三万铁骑冲破大营,二十万明军溃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其弟朱祁钰被扶皇位,朱祁镇虽被放回但被其弟幽居于南宫奉为太上皇,锁灌铅,墙洞递食。八年后,代宗朱祁钰病重,其子也夭折,兵部尚书于谦领大臣欲上疏奉朱祁镇之子沂王为太子,不料竟在前一晚,武将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兵变,撞开南宫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至此朱祁钰暴毙,于谦等忠臣被杀,史称夺门之变。上天有好生之德,史料无记,朱祁钰宠妃竟带遗腹子出逃,诞下一子,于朱家,于大明国这终算是福还是祸······
  • 追天榜

    追天榜

    万族同生,万路追天,欲要证道,必先凳追天榜首!三千大道化混沌,无尽混沌生苍生,以己道化彼道,以己身化苍天!秦蒙因误食一口野人鲜血导致身体无限变强,从而踏入追仙的行列。寻魂魄,觅生母,外势力为得成仙的权利大肆夺舍,旧势力为摆脱旧道不断地夺道。红颜泪,乱世魂,一次次离合,一场场阴谋。秦蒙入仙路,进天榜,争第一,正己道!
  • 小小宅男

    小小宅男

    宅男天羽本是学校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学生,因保护心爱之人而拒绝恶霸张少的要求,狠被恶霸张少打死。在死亡之际,被一道神秘的光线射入体内而重生,变为另一个人,是造化弄人,还是本归天意,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