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500000023

第23章 自家长短几时量

禅宗法门,直指人心。但这直指的是自己的自性本心,并非指向他人。“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何时量?”修行参禅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

只见别人过失的时候,自己早已过失在先了。

宋代禅师石室清珙(石室是他所住山名,清珙是法号),有一首《裁缝诗》:

手携刀尺走诸方,

线来针去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

自家长短几时量?

高僧作诗,自然是说佛理。而完全中国化了的禅宗,融汇了儒家道家精神,出世而入世。世出世间不二,行世间法,即行佛法。

禅宗六祖慧能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好似觅兔角。

所以历代高僧说佛法,也都与世俗事理紧密结合。以事喻理,以理说事。许多禅诗既涵佛理,也通俗情。既是偈颂,也是俚语。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弘扬佛法,教导一方乡里。修行不离世俗,说法也不离世俗。

这首说裁缝的诗,若依佛法理解,是在说求道者不应住相,不住长不住短。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不能像裁逢那样,依对方的长短大小,量体裁衣。佛法认为,眼缘于色,产生的认识是虚妄的。我们不说因为四大皆空,所以一切虚妄。我们每个人判断是、非、长、短的标准,都是由自己的好恶取舍而来。这好恶取舍心,就是“我执”,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丢失了清净无染的“自性本心”。禅宗三祖僧灿《信心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而裁缝就必须有分别心,必须拣择,否则就没法给各式各样的人,裁制各式各样的衣服。但求道的人却应反其道而行之,无分别、无拣择。那无分别,无拣择的心,便是无住无染的清净心。

有求道者整天痴迷不悟于长短拣择中,那就要提醒他,“自家长短几时量”了。自家长短,即自性真心。自性真心无长短方圆可论,只是比喻而已。

禅宗的价值,全在于“悟”。若自己不能悟出,整天只会念叨佛怎么说,法怎么说,这叫“法执”。有“法执”就会被“法缚”,若不解缚,永远也不可能悟出,同样不知道自家长短。佛怎么说,法怎么说,也是一种“拣择”。

裁缝为他人量体裁衣,人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少,身材千差万别。做裁缝的自然心有分别。禅宗意旨,明心见性。心如明镜,明镜映像,绝对地无分别心。

世间一切现象的产生,皆属缘起,无一例外,缘起无分别。而“缘起性空”,缘合则有,缘散则无,无不复归于空,同样的无分别。

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分别,是本体意义上的无分别,不是死活不分,善恶不辨。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宠辱不惊”之类,都属于本体意义上的无分别,并非说事物本身无分别。

有分别心,就遮蔽了自性真心。修行是为了得“道”,这个“道”,就是了无分别的真心。被遮蔽了,自然就得不到了。

求道禅僧,如果像裁缝一样,有千差万别的分别心,那就至道万难了。“至道”,就是禅悟境界。

禅宗的无分别心,也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本来面目。

有的宗教,总是要人记住,至高无上的神是怎么说的,人们一言一行都要依神的意志去做。禅宗不这样,禅宗要求人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若依俗情,就很好理解了。在我们周围,像裁缝一样,整天思量议论他人是非长短的人还是不少的。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反躬自省,检讨一下自己呢?

《六祖坛经》里,有一段记述禅宗六祖慧能和神会小和尚的对话。

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到新州(今广州)曹溪礼见六祖时,还是个没开悟小和尚。只有十三岁。

在对话时,神会问六祖:“和尚坐禅,还见不见?”他是问坐禅修行,是否见性。这小和尚在给六祖设圈套。见与不见是两边,答见答不见都错,都背离“不二法门”,就是有拣择。

六祖答:“吾亦见亦不见。”六祖怎会上小和尚的当?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这小和尚果然机灵,又给六祖下套。

六祖答:“吾之所见,常见自家过错,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神会问禅理,六祖答俗事。他是以俗事开解神会,应该常见自己本性。

石室清珙《裁缝诗》的源头,毫无疑问是六祖慧能的“亦见亦不见”。

佛学传到中国,演变为禅宗,得以广为传播,与儒、道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它的不离世俗是分不开的。佛学深奥,而禅宗更是高深,被称为“佛门贵族”。但却又能大雅通俗,融化在日常生活中,为老百姓接受,六祖慧能功在千秋。

唐代著名居家禅者庞蕴有诗句说:“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并非虚言。可见在唐代,禅与世俗生活的关系。

禅自唐代传入日本,很快渗入日本民族的生活。日本的花道、茶道、书道、剑道,无一不生发于禅。以至于在今天,西方世界认日本为禅的家乡。我们今天的许多花店,也在教人“花道”,只不过是插插花而已,与禅已毫无关系了。

又扯远了,还是回到《裁缝诗》来。

禅宗法门,直指人心。但这直指的是自己的自性本心,并非指向他人。“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何时量?”修行参禅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

从前有个出身富家的年轻和尚,寺庙里让他干挑水的活,每天不停地挑水供几百僧人洗澡。有一天他经过禅寮时,心想,我每天这么辛苦为他们挑水,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就放下水桶,朝里看了看。这一看,他火气上来了。原来里边有好几个和尚没有认真坐禅,躺着睡觉。他气冲冲地去找大和尚说,他再也不为这些懒和尚挑水了。

大和尚说,别人对错是别人的事,你又怎么知道那些睡着的僧人,昨夜是不是通宵达旦坐禅呢?你的责任是挑水,并没有让你去监督别人啊。贪、嗔、痴是佛门三毒,你现在满心嗔怒,怎么能静心修行呢?只见别人过失的时候,自己早已过失在先了。

还有句话,在此顺便一提:总拿别人当傻瓜的人,自己早就是傻瓜了。

对修道的人来说,量别人长短时,已离道很远很远了。

无分别心,只有一真心,心即佛。以此心看万物众生,佛门谓之“佛光普照”。儒家称之“一视同仁”,即以同样的仁爱心,看待万物众生。到这一境界,佛门称为“见性成佛”,儒家谓之“超凡入圣”,道家则是“体道归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每个人也就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你可以走的很远,你可以借助各式各样的运载工具脱离我们这个星球。但是,你永远也别想走出自己内心世界半步。

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心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

我们常说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尊重的就是唯我独尊的心。别勉强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样,也别勉强自己。

一个初学僧人问云门文堰禅师:“我比大和尚少点什么?”禅师答:“莫说比老僧,就是比佛祖也丝毫不差。”

僧人说:“天上地下,佛祖独尊。怎敢相比?”

禅师说:“早打杀与狗子吃了,独尊个什么?”僧人茫然。

《指月录》记载,释迦牟尼佛一出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地下,唯吾独尊’”。

如果这是真的,释迦牟尼就是个令人厌恶的妖怪。所以唐代云门文偃禅师说:“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说释迦牟尼一出生就指天指地,口出狂言,只不过是借释迦之口,告诉人们,人人与生具有一个清净无染的赤子之心,天上地下,最尊贵的就是此心,也称本心自性。

心、我、佛同义,唯我独尊的并非释迦牟尼,而是人心。语、默、动、静、荣、辱、进、退,皆源于一心,无人例外。因为此心人人皆有,所以人人皆有佛性,所以众生平等。

释迦牟尼一出娘胎就指天指地,那只是佛教隐喻。此类隐喻,佛典里随处可见。那僧人念经,望文生义,只能茫然。

回到我们的世界,人人初心虽然相同,但每个人又都生活在各自的境况里。茫茫人海,无两个指纹相同的人,也不会有相同的内心世界。对所有事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每个人也就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你可以走得很远,你可以借助各式各样的运载工具脱离我们这个星球。但是,你永远也别想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半步。

有两首同是写采莲的诗。一首是汉乐府《采莲曲》,一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

汉乐府《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

满湖莲花荷叶间,几只小舟,一群可爱的姑娘,一个采莲姑娘唱了前三句,后边众姐妹们相和,灵动而欢快。

王昌龄的《采莲曲》,或许就是从上曲翻出,但意境大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个芙蓉如面,荷色罗裙,独自唱着歌采莲的姑娘,在红花绿叶间时隐时现。诗人字里行间流淌着爱慕之情。

两支采莲曲,都令人神往。两首诗便是两幅美不胜收的采莲图,作画的是心。重复前面说过的话,还是那四个字“诗画同源”。

同样的道理,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心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

菩提自性,人人皆有。任运发挥,多姿多彩。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身体力行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而在他之前的东汉严子陵却不想挑这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担。汉光武帝是他同学,请他当大官,帮助自己治理天下,他跑了。从洛阳跑到远远的浙江富春江畔种田钓鱼,养家糊口,了此一生。那地名随着严子陵被称作子陵滩。

八百多年后,范仲淹到此凭吊先贤,题辞“云山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道家和儒家都不否认每个人各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由于各自世界的差异,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就大相径庭。

《论语》中孔子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各不相同的。子路尚勇,总想建功立业。颜渊安贫守困,好学谦恭。

《庄子》里有个故事:

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惠子到魏国当了相国,庄子游历名山大川,路过魏国首都大梁,准备过两天去拜访惠子。庄子是名人,一到魏国就有人向惠子汇报了。惠子想,庄子的名望和才能都高出自己,到魏国肯定是要夺取相国官职来了。就派出大批人马,到处搜捕庄子。想请求庄子别和自己抢官位,如果庄子不听,就把他驱逐出境。

正在全城乱纷纷搜查庄子时,庄子自己找上门来了,他给惠子讲了个故事:

有一只猫头鹰,捡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飞到高高的树上,准备好好享受一番。这时,一只凤凰从天空飞过。猫头鹰以为凤凰要来抢死老鼠,就发出“嚇尔!嚇尔!”的叫声,威胁凤凰。凤凰连看都没看猫头鹰一眼,飞过去了。

讲完故事,庄子问惠子:“你是在嚇尔我吗?你以为我会抢你的腐鼠吗?”

相国在惠子心里是荣华富贵,在庄子心里只不过是一只腐烂的死老鼠。

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退休后的一天,在海滨躺在沙滩椅上休闲,一个渔翁在浅水撒网捕鱼。待渔翁回到沙滩上时,企业家问他,你年轻时在干什么呢?老了还要如此辛苦。你看我,没有虚度年华,赚了很多钱,现在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渔翁说,我也在享受生活呀。大海、海风、阳光、沙滩,一样也不比你少啊。我从小就喜欢捕鱼,老了还是喜欢捕鱼,你又怎么知道捕鱼的乐趣呢!

快乐与否,不是由地位或金钱决定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世界。同样是粗茶淡饭,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苦不堪言。

《华严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叶就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一花一叶,就是一个世界。一花一叶,无不蕴涵菩提真如。

茅盾先生有一首诗,很有哲理。

蝉蜩餐露非高洁,

蜣郎团粪岂贪痴。

从来物性难理说,

有不为之有为之。

各人对世界的感受不同,生存方式不同,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各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各色各样的花朵,各色各样的树叶草叶。

人人都懂要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杜绝环境污染,是件很艰难的事,而内心世界不被污染就更难了。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也并不完全美好。外界对内心世界的影响,因人而宜。淤泥可生出莲花,也可以繁衍毒菌。有一个清净心,善恶分明。有一个不洁心,美好也成丑恶。禅宗北宗神秀的诗偈,还是很值得参究的。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尊重的就是唯我独尊的心。别勉强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样,也别勉强自己。

一叶一花一世界,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在每个人的心里,所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就有千差万别的内心世界。一叶一花的世界,都在每个人的心里。反过来,每个人在世界上,也都只是一花一叶。

文学艺术的要求,便是一叶一花一世界。否则,文学艺术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心,不是自高自大的心,更不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心,而是清净无染的真心。这样的心,才可以涵盖万里山河,可以包容一切生命。

同类推荐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人家》探秘47户上海人家的居家生活,从中透露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上海外国人家》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上海特色餐厅》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方向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性文化史纲

    性文化史纲

    该书稿从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对性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书稿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知识含量高,有助于读者了解性文化,甚至历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大武仙

    大武仙

    我辈之人,一力求仙;生之不息,仙道永存!一个普通的凡人宗师,来到新大陆,发现了不凡之道……
  • EXO出走的节操

    EXO出走的节操

    “吴世勋,你是不是吃醋?”“不不不,只是你的自恋而已”————“若儿你过来,我们来谈谈人生”“好呀好呀,灿妮儿。上半身还是下半身”————“哥!!!”“嗯?”勋“嗯??”灿“她叫的是我!”灿“明明是我”勋猪脚一脸懵逼
  • 夜迷宫:生民命卷

    夜迷宫:生民命卷

    马易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从几个人的小工作室开始,不停地奋斗成为大娱乐集团的总裁,碰了多少壁,摔了多少跟头,吃了多少苦,绕过去多少坑……
  • 明清床榻

    明清床榻

    本书图文并茂,不仅介绍了床榻造型的演变轨迹,还对明清床榻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和历史信息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大叔,我爱你

    大叔,我爱你

    穆蓝,一个90后的典型小美女,网络作家。穆城翼,一个80后成功的典范。十几年前,穆城翼十八岁,不得已的收养了八岁的穆蓝。这一年,他三十岁,她二十岁,他们开始他们不一样的爱情和人生。陈年旧事重新搬上了生活的舞台,穆蓝的初恋还有穆蓝最爱的人同时出现,让她不知所措,同时还有一个像风一样流浪的男人深深吸引着她,感情的路上她不知何去何从。穆城翼的爱情更是一波三折,曾经为了收养穆蓝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初恋女友也离开了自己,可是现在自己的初恋又回来了,而同时,穆城翼一直对长得像自己初恋女友的穆蓝的心理治疗师安慈互有好感……
  •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影孝溪,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四少风宿羲专属的狗了,以后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只要我有需要你就必须,马上立刻跑过来讨好我;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得时时刻刻待命着,绝对不允许对别的人摇尾巴,知道了吗!!!”“啊!哈......”“死丫头,你这是什么反应?!”“哦,我无所谓啊,只要你负责喂食,负责把我养的白白胖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姐是无所谓的。”“啊!哈.......”
  • 爱你是唯一的秘密

    爱你是唯一的秘密

    总有人相濡以沫数十年,却输给天真或妖冶的一张脸①。婚后第四个年头,他甩出一纸离婚协议书,“签了它,我也不算亏欠你。”她费尽心思,用尽手段,得到的仅是他讽刺的冷嘲:“舒冉,到底是谁先背叛谁,你该再清楚不过。”她红着眼眶,笑靥如花,“靳祁森,你可千万别后悔。”在梁舒冉眼里,霍誉铭这个男人就是个笑里藏刀的老狐狸,阴险狡猾,厚颜无耻。初次见面,她芳龄二十,他是她的老师,他调侃她:“乖,宝贝,咱回家。”经年之后再相见。他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又不忘趁机揩油。狭窄车厢里,他借酒装疯调戏她,“宝贝,怎么感谢我?”
  • 驭兽苍穹

    驭兽苍穹

    神秘的驭兽之法,开创一个崛起的神话。战四方,闯险地,泡美女,杀仇敌,偶尔装装逼。曾经有多少秘密,为你揭开千古未解之谜。修斗气,习魔法,驭兽八荒,狂战四野。我欲登顶苍穹,屹立巅峰,前路虽险又如何?且看我驭兽苍穹,君临天下!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