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300000038

第38章 病人的心理护理与保健(2)

3.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由于手术后的许多实际问题,会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断出现,如果手术后护理不当,病人就会产生忧郁、失助自怜的心理反应,致使伤口愈合减慢,手术后疼痛期延长等。

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后,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病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3)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获得补偿的希望。对伤残或脏器短缺手术后的病人,由于可能产生缺陷心理,需要护理人员格外的劝慰,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四)传染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是由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可引起传播、流行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患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实行隔离治疗。一旦隔离,病人的某些正常社交与活动空间就被限制和剥夺,这在病人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剧烈的变化。传染病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有:

1.自卑、孤独心理,愤懑情绪

传染科病人开始都会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产生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讨厌和躲避的对象,因而产生自卑。由于受到了隔离治疗,连亲朋好友也会有意无意疏远病人,如在家中还要使用隔离毛巾、餐具等。病人对这些措施不理解,就会很反感,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

许多传染科病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病种,经常把肺结核故意说成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道感染”等。尤其是,如果患某种严重传染病(如麻风病)而受到社会上的歧视,则更使他们感到特别的孤独、寂寞和心理苦闷,严重者还会产生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忿,爱发脾气。

2.急躁、悲观情绪,敏感猜疑心理

许多传染性疾病病程长,难以根治。因为治病心切,有些人很在意搜集与己有关的信息,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度别人尤其是医生护士谈话的含意。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自己用些什么药,以及有何不良反应,他们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项治疗的机理和效果。由于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

3.失助自怜

传染病人对受到隔离治疗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无可奈何,有的则不能忍受隔离的寂寞,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或自认倒霉等。他们常会抱怨自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顾影自怜,有的甚至会跑出隔离区,损坏公物,采草摘花以发泄心中的孤愤。同时由于传染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传染科病人时,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应该做到:

(1)了解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讲清患了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2)要耐心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措施、目的和要求。向病人讲清疾病的发展过程、隔离时间、解除隔离的标准和隔离治疗的意义。详细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求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3)医务人员对病人要热情,不可流露出怕传染的厌恶之感。医护人员准备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同时,要积极为病人创造探视条件,使患者多感受到一些亲朋好友的温暖。有条件的医院可用电视探视的方法,使病人和家属在电视上见面。(五)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精神疾病是由于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据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到1500万左右。患此类病的人,除了有如前所述的抑郁、恐惧、焦躁、紧张不安等一般病人的心理表现外,发病时还表现出独特的病理心理。如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其病理表现为病人的精神活动逐渐变得迟钝、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有敌意;或寡言少语,独自呆坐;或无目的地漫游,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性格反常,不能自制,并伴有失眠、头痛、头昏、易疲劳等症状,思维联想发生障碍、幻觉等等。精神病人常见的心理是:

1.缺乏自知力

精神病患者缺乏疾病自知力,总认为自己没有疾病,表现为一种拒绝心理又称抗拒心理,它本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然而,精神病患者往往是疾病本身变化所致,表现为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不愿被带到医院进行治疗;即使住院治疗,其治疗依从性极差,拒药现象较为普遍,较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其拒绝心理往往会导致强烈的反抗行为。

2.自责自罪感

自责自罪心理多见于恢复期的精神病人,以及抑郁症患者。当精神病人症状得以控制,恢复到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后,他们常为自己发病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而感到内疚和自责,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存在是一种罪恶,因此康复后也忧心忡忡。抑郁症患者则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自我贬低,产生自责自罪感。这种自卑罪恶的心理往往会使症状再度复发甚至导致患者产生轻生之念,严重者还会实施自杀。

3.入侵攻击行为

入侵攻击行为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和自控能力,同时由于存在着某些病理现象,如常把妄想当真实,在妄想和幻觉的影响下,会出现许多不合情理的行为,认为有人在说他坏话,自己内心被洞悉了,有人要企图杀害他等等。从而采取一些与自己病理心境一致的行为,如产生自杀、行凶等攻击行为。

据统计,精神病人发病前有60%以上的人是由于受到程度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也就是“心理刺激”或“精神刺激”,又叫做心理应激源。心理应激源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如恋爱失败、受到批评、高考落榜、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及生活中受到冲击、意外事故、强烈的惊吓等等。

因此,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有妄想伤人行为、兴奋症状、躁狂症状的病人,合理使用暂时性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避免做出激怒患者的一些行为和举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态度要友好、和蔼、热情。不歧视,以保持病人良好的情绪,使其体内环境保持平衡,从而配合治疗。

(3)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料理好个人卫生、饮食清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足够的营养摄入。

(4)努力改善环境。并保持安静,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兴趣转移其注意力,来减轻和转移患者某些症状。

(六)濒死病人的心理护理

身患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其心理状况是极其复杂的。库布勒与罗斯(E。

Kubler-Ross)将面临死亡的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5个阶段,包括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其主要心理反应如下:

1.掩饰

明知身患绝症,但不承认病情恶化的现实,反而特别愿意谈论病愈后的打算;有的故意安慰亲人,掩饰痛苦,故作愉快。这种心理的人,有的是为自己树立康复信心,有的是能正确对待死亡,不愿让亲人伤心,但也有的是一种害怕死亡的绝望性掩饰。在护理中,不管病人的掩饰心理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形式表露出来,医护人员和陪伴者都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产生认同感,保持病人的自尊和尊严,减轻痛苦,使病人尽量感到舒服和满足,让病人在安详和愉快的向往中走到人生的终点。

2.愤怒

有些病人得知身患绝症后,不堪忍受疾患的折磨,敌视周围的一切,表现为悲愤和烦恼,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经常无端地训斥亲友和医务人员、向他们出气,借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有的自己拔去针头和导管,停止治疗。还有的则是表现为无可奈何,静待死亡的到来。

3.绝望

当病人体力虚弱不支时,急切地希望见到亲人或朋友,在极度衰竭和呼吸困难时表现得十分伤感和恐慌。有的了解自己的预后,认为无可抗拒的死神将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反而异常平静地安排后事,留下遗言,默默地告别人生。

也有极个别怀绝望心理的人,在走入人生的尽头时会破罐子破摔,做出一些自私的、损人利己的事来报复人生。如纵火、抢劫,甚至强奸等,以求速死,但殊不知触犯刑律,迎接他人生最后阶段的是严酷的法律制裁。前几年报载一位身患绝症的青年,不是正确面对死亡而想的是在死前怎样玩弄女性,尽情享受短暂的人生,结果导致在铁窗中了却余生的下场。

对濒死病人除积极抢救外,还应在护理中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如帮助其解除不可忍受的痛苦,安排亲友探视,允许亲人陪伴等。在与濒死病人交谈时,应当引发内心的真情流露,这是无法假装出来的感情,真诚地分担病人的痛苦。安排舒适安全的环境。要尽量避免令患者伤感的话题,多总结和赞扬患者的优点,以及他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使患者在充满自豪和愉快的情感中走完人生之路。

第三节 各年龄段病人的心理护理与保健

一、儿童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注意力转移较快,心理活动多随不同情境而迅速变化。儿童天生好动,病后因病情和诊治要求而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哭闹、烦恼、不安,甚至忧郁等。倘若长时间住院治疗,还容易引发孤独、恐惧心理。儿童生病后常有如下一些心理反应:

1.惶惑不安

一般而言,儿童对疾病和住院尚缺乏认识,毫无思想准备。一旦离开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一切都很新鲜,感到好奇而又莫名其妙。初次到医院的小孩,面对陌生的戴大口罩的护士阿姨,来来往往的人,常常会被吓得大哭。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年幼的会吓得往亲人怀里钻,年岁大一点的可能会借故上厕所而溜跑。而亮闪闪的针头、苦苦的药水等都会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稍有经验的儿童,有了一定的医疗常识,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后,对于打针吃药已不再恐惧,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担心自己的病是否很重、能否治好、能否继续上学等等。

2.反抗

有的儿童为抗拒吃药打针、住院治疗,会乘人不备而逃跑。有的甚至对父母强迫住院治疗感到怨恨,拒绝与医生护士合作,对父母的探视也不表示亲近。

对这些儿童病人的护理应该做到:

(1)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如因病情需要而必须住院的婴幼儿,最好允许母亲陪护,满足孩子对父母依恋的需要。同时,护士尽可能多的对他们轻拍、抚摸,哭闹时顺着头发由头顶摸到前额;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搂抱、亲吻以满足皮肤饥饿。这样,可使小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消除患儿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2)学龄前小儿的心理护理。学龄前的小儿由于已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和行为能力,可以介绍其与年龄稍大的病友共同玩耍,消除其孤独紧张的心理,勇敢接受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可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检查、治疗的方法,同时取得患儿的信赖,使之配合治疗。为不荒废学业,要鼓励患儿边治疗边学习,还可指定专人对其进行辅导,使患儿安心养病。

护士同时要与父母亲协调合作,主动介绍患儿病情、治疗情况以及孩子的表现。积极与家长商量治疗和护理的有效对策,帮助患儿渡过难关,顺利康复。

(3)少儿病房的布置要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病房设计不能过于单调和呆板,病床、家具门窗等设施的设计要尽可能儿童化,要考虑到儿童喜欢色彩鲜艳、新鲜刺激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仪器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等。我国现有的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就在相关的门诊区、住院部,配备小型的儿童游乐场,每个房间搭配了不同色彩的美丽图案,配有电视,只要儿童愿意,随时都可以看到精美有趣的动画片,听到优美舒缓的音乐。同时,工作人员服装也因工作性质不同而颜色多样化,除医生着白色大褂之外,护士服由白色换为粉红色、淡绿色等色彩鲜艳的工作服,这样可大大缓解患儿的惶恐不安心理。

(4)有条件的医院设立母子病房。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6个月到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

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求,有人把这种需求称为“皮肤饥饿”。父母在小儿患病期间陪伴在旁,可以极大地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另外护士在治疗前后要注意与小儿交流感情,使患儿从心理上接受你,从而在患儿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信任感,促进患儿配合治疗。

[病案]

刘某,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由其母带来门诊作心理咨询。其母陈述:

“刘某是个乖孩子,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身体比同龄的小孩健壮,平时很少吃药打针。上月某天因吃了变质的西瓜,得了急性肠炎,我们只好把他带到医院。小儿害怕医生,这也很正常,可他表现得实在出格,一望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吓得大声尖叫,直往我的怀里钻,拒绝打针、吃药。我再三哄劝,可他竟然把硬灌下去的药又给吐了出来,只有面对他爸爸的威严才规矩了些。陪他一起住进医院,但他仍旧喊怕,我一离开他就尖叫,硬拖着我不让离开半步。最近学校体检要抽血,他竟然看到针头就吓得到处躲,怎么也不合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后,回到家来一直闷闷不乐,沉闷不语,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怎么劝他都没有效果,眼看着孩子精神一天天的更加糟糕,我简直没有办法了,只好带着他来求助于心理医生了。医生,这孩子是不是真的心理有病呢?”

儿童病人心理的最大特点,是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害怕孤独。生病前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受到父母理所当然的厚爱,自然不会产生深刻的负面的情绪体验。一旦患病后,躯体的不适和外界的环境刺激,会强化病儿的忧虑意识,从而产生深深的孤独感、恐惧感。再加上病儿由于一些特殊病症,不得不离开父母而住进病房,更加重了病儿的惶惑不安,情绪表现自然就带有反抗意识了。上述病案中的刘某,就是一个这方面的例子。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不能很好地区分自身心情与躯体反应,对此没有明显的划分,也不懂得如何表达。通常只会提到躯体的不适,如头痛,肚子痛,或不想打针等。难于向医生、父母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心情变化,如担心、紧张、害怕等,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使其行为多富于情绪色彩,表现出易激动、易疲劳、易受外界刺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好动好笑闹等特征。因此,这就要求成人对他们要善于诱导,不能通过打骂、体罚或恐吓等方式来进行教育。同时,幼儿至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表现和某些性格特征,是在后天生活和教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只能对幼儿施以合理的心理陶冶和教育,而不可无原则地迁就、溺爱,使之任性胡为;同样也不能对其漠不关心、弃之不管或管束过严,使其产生畏怯、恐惧或退缩自卑的心理。许多事例说明,婴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会严重妨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

为此在心理保健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

(1)要在认知、思考与态度方面有“职业性的退行”,使用跟小孩发展阶段水准接近的语言与其打交道,才能用心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2)合理利用非语言及间接的方式来交流。

(3)善用行为强化与情感交流的方法。主要依靠具体的嘉奖、鼓励、禁止等来强化或消退小孩的良好或不良品行;同时向小孩提供关切、照顾、爱护,使其感到满足与安心。只有小孩得到基本的安全感,其心身状况才会自然而然地恢复常态。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使小孩负担过重。要适量地安排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医生打算对这孩子实行严格的心理护理。

(二)各个时期的保健

1.胎儿期

胎儿期是指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前(约280天)这段时期,这一时期,胎儿各组织和器官正在发育和形成,因此是人类个体发育中的原始阶段,也是健康发育的最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主要通过对孕妇的良好保健来达到对胎儿的保健,需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孕期要注意卫生保健,防止各种感染。预防各种疾病,尤其预防流感、风疹、带状疱疹、单纯胞疹等病毒的感染,这些病毒对胎儿危害最大,可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导致胎儿生长迟缓,智力缺陷,各种畸形,甚至引起流产死胎等。

(2)避免精神创伤,保持乐观的心境。胎儿在母腹中能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并形成最初的“记忆”,因此,母亲孕期的精神健康状况与胎儿出生后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孕妇应不失时机地调适情绪,经常聆听优美的音乐,用委婉的音调给胎儿唱歌、朗诵诗歌散文等,形成良好的应激反应,维护母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使人的精神因素在胎儿时期就得到优化和美化。这有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身体发育。

(3)谨慎用药,避免服用致畸药物。尤其是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各器官发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胎儿对药物特别敏感。孕期用药影响胎儿发育,必须引起重视。如果非用药不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尽量少用或有选择地合理用药。

(4)避免接触有毒物质。不宜吸烟,吸烟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发育。据统计,每天吸烟10支左右的孕妇,发生畸形儿的危险就增加10%;吸烟超过30支,则畸形儿发生率可增加到90%;另外,孕妇由于别人吸烟而吸入的烟雾对胎儿也是有害的。不宜大量饮酒,会造成子女智力低下。避免接触放射线,放射线可引起胎儿畸形,如无脑儿、脊椎裂、唇裂、腭裂等。

(5)防止产前外伤和流产。怀孕后,行走工作都不很方便。应尽量小心,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完成过度弯腰,需要大力气的工作。行走时,要尽量穿平底布鞋,保证脚部舒适,防止跌倒、摔伤。怀孕前三个月,应避免性生活,防止胎儿流产。

(6)加强营养。孕期是胎儿脑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生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孕妇要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充足的食品。还要适量地晒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促进胎儿骨骼发育。

2.婴幼儿期(出生后至学龄前期)

(1)婴幼儿期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在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成长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居领先地位。新生儿的脑重只有350克,大脑皮质的脑回较少,脑沟也较浅。1岁儿童的脑重迅速增至950克左右,植物神经发育基本完成。3岁儿童的脑重即增至1100克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加强动作的准确性。从4岁开始,大脑内神经细胞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此刻,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是全身发育最大的器官。研究表明,儿童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迅速,但脑结构也相对比较脆弱,如囟门闭合一般在孩子2岁后才能全部完成,因此要注意不能用力挤压该部位。同时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防病保健工作,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和脑外伤,避免产生大脑损伤而继发精神发育不全。

出生后第一年的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脑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的营养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前后脑细胞的分裂逐渐减慢,1岁后,脑细胞的数目就很少增加。1岁以前如果营养不良可影响脑细胞分裂,1岁以后发生营养不良则会影响脑细胞的大小。婴幼儿期营养的好坏,事关一生健康。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营养,因为营养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体格发育,而且直接影响智力发育。

(2)婴幼儿期儿童的行为特点。婴幼儿期儿童的大脑兴奋过程远较抑制过程占优势,皮质下活动多于皮质的活动。即使到了学龄前期,其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仍远高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因而,该阶段儿童的行为特点是,富于情绪色彩,表现出易激动、易疲劳、易受外界刺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好动好笑闹、兴趣变化快、难以坚持等。有研究则将婴儿气质分为四类:①难养型:生理功能不规律,对新事物和陌生人退缩,适应慢;较难抚养,易出现行为问题。②易养型:生理规律性强,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情绪多为积极性,反应中等,适应快,易抚养,将来不易出现行为问题。③启动缓慢型: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应是退缩、适应慢、反应强度低,出现消极情绪多。④除上述三类外,为中间型。为此,成人应针对他们各自的特质,善于教育和诱导,因材施教,不能打骂、体罚或恐吓。

(3)婴幼儿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某些性格特征。在先天气质类型和后天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的影响下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分别施以不同的有效合理的心理陶冶和教育,既顺应孩子原本良好的气质类型,又选择性地对其进行干预,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溺爱,使之任性胡为,更不能对其漠不关心、弃之不管或管束过严,使其产生畏怯、恐惧或退缩自卑的心理。

许多事例说明,婴幼儿时期必要的情感支持和体验的缺乏,将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以致于严重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

3.童年期的心理保健(6~12岁)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主要指从6~12岁的儿童,相当于小学年龄阶段。这一时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取代了游戏,成为主导活动形式,心理发育则更具有社会性。虽然这一时期儿童的大脑兴奋性和内抑制都有所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渐增高,能逐步学会控制并调节其个人的行为,使之逐渐符合外界环境中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学龄儿童的抑制过程仍弱于兴奋过程,情绪活动仍胜于理智,因而自控能力仍然较弱。为此在心理保健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使他们负担过重。学龄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转变,从以前自由自在的玩耍,转变为在学校学习。父母的焦点也发生了转移,很关心学童的学业与成绩,常常会给孩子加压力,小孩的娱乐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做父母的应当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尽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到快乐,养成求知的兴趣、求学的方法与动机,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负担。

(2)建立一个安定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首先和儿童建立起友好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求得良好的感情协调,此时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尤为重要。

(3)改善对儿童有害的养育方式,培养儿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多鼓励、多引导,培养儿童自己的责任感。要能放松,让学童离开父母。让子女有自己的私人天地,能自行与外界的朋友来往,能跟自己的父母有选择性的接触。作为父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走近去关心,提供意见,并做适当的监护。让孩子自己亲自尝试小失败或错误,体验成功的滋味,从实际生活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学校的建筑和设备要尽量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4)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和培养。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文明精神,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培养起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习惯。

二、青少年

心理学上把11~15岁(少年期)和15~28岁左右(青春期)的人称为青少年期。当儿童发育成长进入青少年阶段时,随着生理上的发育,主要是性腺的逐渐发育成熟,体表第二性征诸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随之给青少年心理上也带来一些变化。如对两性间的好奇和神秘感、羞涩感、害怕感,以及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等等。因而会产生个体与环境之间、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精神紧张、心理困惑甚至神经机能障碍等等。由于青少年期是人生成长的暴风雨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与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1.青少年对疾病的反应较强烈,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易产生好强和固执的心理

青少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愿正视现实,否认自己得病。而一旦承认有病,主观感觉异常敏锐,而且富有好奇心,事事询问。他们担心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

由此带来的情绪往往对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当疾病缠身,无力支持时,又可能因人生受挫而产生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的心理。在行为上有的可能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有的急于求成,只想病情迅速好转而不遵医嘱,过量服药,影响治疗。

2.患慢性病或因意外事故可能致残以及其他较重疾病的青少年,极易产生悲观心理青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有时欢快,有时忧郁或愤怒。从自信到自贬,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遭遇意外重大事故,或者久治不愈时,他们往往流露出对前途的渺茫感,甚至产生轻生行为,拒绝他人的照顾和治疗。

对于青少年病人,在心理护理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病床的安排,要尽量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尽量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住院期间心情愉快,安心接受治疗;当然,也有必要向他们讲清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以及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法等,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生理上的第二性征的出现,往往使他们特别害羞。不喜欢异性医务人员进行个别的健康指导和身体检查,但较易于接受年岁较大、较成熟的医生、护士的指导。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可是有时装着没兴趣、羞于启齿,这些都和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实际上是好强心理对渴望了解病情的心理的一种掩饰。因此,护士应洞察这一点,主动向他们做一些有关病情的解释和介绍,对配合治疗极有好处。

(3)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反应。由于对疾病知之不多,只是对疾病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青少年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反应,如恐惧、顾虑等;同时,由于情绪波动大,对于一些相关的刺激也会产生较强的反应。大多数青年人对别人的痛楚很敏感,而自己却能安静地忍受剧烈的疼痛或不适。

(4)青年人思维活跃,爱做“白日梦”。但是经常产生脱离现实的幻想是不健康的,有时患者过分乐观地估计自己的疾病,应当让其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二)青少年病人的心理保健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宝贵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性成熟这一生理突变外,还表现出认知能力的提高、求知欲旺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情感深刻等心理发展方面的剧变,人生观、世界观也开始逐步形成。因此,加强这一时期的心理保健,对预防身心疾病,塑造完美的人格和成熟人生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案]

金某,女,16岁,初三学生。相貌平平,性格文静,不善言语,成绩中等。

患慢性肝炎后,休学住院治疗。入院后情绪反应异常,不肯积极配合治疗,不让医生抽血化验。经医务人员劝说来心理门诊咨询。在心理医生的诱导下,她作了如下自述:

“我家住在农村,共有四个姐妹兄弟。大姐已出嫁,哥哥在外工作,弟弟上小学。爸爸是个老实人,坚持送我继续读书。家里除了父亲喜欢我、不嫌弃我之外,母亲特别恨我,经常打骂我。而大姐、哥哥已成家,没有住在一起,弟弟则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我,常在爸爸面前讲我的坏话,我恨死他了。妈妈由于一心想再生男孩,我的降临对她来说,根本就是一个多余的人,一心要将我处理掉,可又找不出合适的借口,于是就长期让我干重活,稍不顺心,不打就骂。我在别人面前始终觉得抬不起头,除几个最要好的人,我从不多言。我得了肝炎后,爸爸非常着急,连忙送我上医院。我也很想早些康复,好回学校去,于是多方求医,大量服药,却没什么起色。而妈妈则对此不闻不问,我相信妈妈特别厌恶我,巴不得我死了才好。我有时真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如一死了之,但又觉得这样简单地死了,反倒遂了她的心愿。医生,难道像我这样多病又貌丑的人,在这个世上果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吗?”

进入青少年阶段,随着内分泌机制的改变,主要是性腺的逐渐发育成熟,体表第二性征诸方面变化显著,心理方面也会随之出现剧变,如两性间的好奇和神秘感、羞涩感、害怕感,及开始产生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等,常会出现因个体与环境之间、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精神紧张、心理困惑甚至神经机能障碍。同时,随着活动范围及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知识的增多,其独立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如不喜欢父母、成人过多干预,对生活追求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独立人格,和成人之间出现了新的心理断乳期。

在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等方面,不再会完全以父母师长作表率,不愿受社会传统的束缚,两代人之间开始出现常见的“心理代沟”。一旦患病后这种心理矛盾机制将会愈发显得强烈。

该患者就是因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生病后不能迅速好转等因素而产生了焦躁易怒的情绪,通常还可能伴发违逆、乖张、任性、对周围人要求过高、多疑、抑郁、伤感、孤僻等心理症状。同时逆反的心理,还可以导致与父母的代沟更深,沟通更困难。

针对这一特点,心理医生决定除通过正面药物治疗外,还要对其加强这一时期的心理卫生保健。

为尽快消除金某对自己疾病的担忧,心理医生向她讲清医院规章制度和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法,使之有配合治疗的思想准备后,按照其年龄特点,把她安排进了同一年龄组的同性别病房。心理医生每周定期到她的病房对她进行心理辅导。

“首先你要自尊、自信。不必悲观,也不必失望,要有在现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下去的勇气,及改变这种环境的信心,这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你不必为自己相貌较丑而自责,相貌并不影响你成为一个有思想、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如果自己因相貌而看不起自己,那谁还能看得起你呢?要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绝不比别人差。你忠厚善良就是一种美德。你应该用自信心和自强的意识去获得生活的意义。”通过这样几次耐心开导,病人反应良好,决定安心接受治疗。

心理医生还从她拒绝医生查脉、抽血等举动,分析患者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使她特别害羞,不喜欢异性医务人员进行个别的健康指导和身体检查,于是请医院选派年岁较大、较成熟的女医生、护士去施治、护理。渐渐地,该女生的自卑、抵触心理消除了许多,也开始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并能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重视性知识教育

有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孩子的性知识近70%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或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而仅有约1.66%和1.32%孩子的性知识来自最有责任承担传教义务的学校和家长。因此,家长、教师和医务人员应重视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性知识教育。尤其是父母,更要给孩子适当的性教育,在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前,向他们讲解性生理发育的有关知识和处理办法,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同时,对这一时期发生的遗精、手淫、月经等各种生理现象要正确地解释,让孩子了解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以减少惶恐紧张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初潮来临的女孩子,更要给予耐心细致的经期指导,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对因第二性征出现带来的一些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要给予理解和热心的引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烦忧。

2.尊重其人格和独立

青少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技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心理水平的提升,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需要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在物质需要层面,开始讲究服饰,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的需求增多、层次提高;在精神需要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支持,期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创造的欲望和冲动。

但是由于青少年社会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欠缺,他们的心理发展并未成熟,对事物的看法仍较片面和幼稚,因此仍需父母师长的帮助和指导。为了保证青少年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在尊重他们人格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对事物做出中肯的分析,指出他们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方面,并辅以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向心理成熟。

3.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要有正确的恋爱心理,要摆正恋爱婚姻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上的挫折,不会因这种挫折而一蹶不振。

三、中年

中年是人生的鼎盛时期,精力旺盛,肩负着社会的各项重任,被称为“社会的脊梁”。中年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他们担心家庭经济生活,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负担,加之生理上开始向老年过渡,他们患病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

(一)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年病人患病后常见的心理反应有:

1.忘我

中年正是人生事业的鼎盛时期,大部分人都在此年龄段出成果。由于患病,将被迫停止相关的工作,然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会使他们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损失。故可能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迫切要求早检查、早治疗、早出院;有的甚至在病中仍坚持工作,或不等痊愈带病出院工作。

2.忧郁

患病后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工作也带来一定损失,牵挂家人和工作的责任感使病人过于忧虑。如担心病后能否继续工作;自己是否会成为家庭和单位的累赘;对老人和子女的赡养等等。因而显得忧心忡忡,不断向医务人员讲述自己的困难,急于确诊,急于得到最好的治疗尽早出院。

3.多疑

患病使得中年人原本就沉重的心理负荷越发突出,使个体容易处于一个应激时期,导致生理机能和心理的稳定性发生紊乱。而且本身生理机能处于下滑的趋势,中年期也是诸多疾病的高发期,因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病人对多种检查顾虑重重,怀疑患有不治之症。这种多疑心理反应常使病人心神不安、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若得知身患绝症,对家庭的责任、子女的养育、老人的赡养以及自我实现已不可能时,则会更加悲观失望。

4.回避

有些病人担心因为生病而失去原来的职位和工作,故意不承认有病;有的则为了减轻亲友的痛苦或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常常隐瞒病情,回避现实。有的则是掩饰自己的病情事实,争取更多工作和生活时间。有一位干部,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不幸患了胃癌,他害怕妻儿获知消息后过度恐慌,为他担惊受怕,因此决定将检查结果隐藏起来,自己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任何异样来。

对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应该做到:

(1)解除病人后顾之忧。配合单位尽量安排好的工作,若病情允许,可同意将工作带到病房做,并为之创造工作条件。适当的工作,有时能起到一种调节身心的作用,帮助他们从疾病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同时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他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请病人家属子女配合治疗,嘱咐其子女定期探视、汇报学习和工作情况,使病人安心疗养。

(2)对有些病人不应隐瞒病情。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稳定,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强等特点,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特别是那些乐观开朗的病人,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讲明病情性质、严重程度,以使病人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在具体实施时,还是要视其具体情况,特别是个性差异情况而定。

(3)安排适当的活动。人到中年,体内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如果不注意有秩序的工作,有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营养、体育锻炼,则会过早出现体力下降、旧病复发等症状。应当指导并促使病人养成高尚的、典雅的、积极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4)紧张的活动、持续的劳累,要学会放松,以利休息和睡眠。气功、太极拳、自律训练、放松功等都有助于消除疲倦和紧张状态。(二)中年期的心理保健(40~60岁)

一般来说,中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社会和家庭的重负,使他们不得不耗费和付出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因而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看,也正处于“多事之秋”。

由于大脑功能的某些方面开始衰竭,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的主要生理与心理问题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全面下降,分泌减少,记忆力减退,感、知觉开始迟钝,反应趋慢,性器官与性功能也开始衰退等等。一些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也容易发生。

其次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男性从50~60岁,女性从45~55岁处于“更年期”,在这一时期,男性表现为对各种细微的疾患、社会和精神的刺激都比较敏感,容易焦虑紧张;女性因更年期的到来,出现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平衡稳态失调,月经周期紊乱或出血过多;大脑功能失调,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植物神经紊乱,血管收缩和舒张不稳定;阵发性全身发热,面部血管扩张而出现潮红;伴随耳鸣眼花、头痛眩晕、心悸胸闷、手足出汗、关节疼痛等不适。生理上的这些变化和不适可引起情绪不稳、焦虑加重、好借故生气、多疑、抑郁、爱争吵、易冲动、无休止地絮叨和发无名怒火等心理反应。

[病案]

某女,46岁,干售货员工作已多年,因工作表现好,被提拔为某柜台经理。

近来,常感胸部不适,又不愿抽出时间主动去看医生。后经丈夫强烈要求,才决定上医院作检查。她自述说:

“半年前我就出现了失眠的毛病,无论什么时候入睡,都在早上三至四点钟醒,甚至一至二点钟就醒了,醒后就再也不能入睡,吃了安定药片也不见效。白天总感觉脑子昏沉沉的,但由于强迫自己振作精神,总感到每天都很疲惫。回家后家务也不想做,常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单位的提拔和培养。最近胸部不舒适,自己也觉得害怕,生怕有什么意外,实在担心自己生病,他(指丈夫)的身体也不很好。家境并不富裕,上有60余岁的老母亲,孩子远在北京上学,一家四口全由我撑着。”她愁容满面,眼神更加迟滞,瘦削的身体更显得单薄,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中年期,无论是工作、生活方面,还是社会、家庭都得让他们耗费和付出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能量。虽然他们对现实有准确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及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力等心理特征,但一旦被疾病缠绕,仍会产生紧张、害怕心理:收入减少、昂贵的医疗费用或家庭需要照顾、担心影响家人学习和工作等。

经检查,这位病人乳腺发现了癌变。为不影响她的情绪,医生暂时没把真相告诉她,而是让她住进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告诉其丈夫检查结果,并要求他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为了帮助她解除后顾之忧,其丈夫到单位说明了情况,请其单位另行考虑为她安排了另外的工作。适当的工作,可起到一种调节身心的作用,帮助她从疾病的困扰中解放出来。

另外,亲友们定期探视,提供鼓励、安慰、支持,以使她安心疗养。后来,在适当的时候,医生才谈起她的病情性质、治疗方案等。由于病人前段时期的心理调适,康复理疗,她已树立了面对疾病应有的正确态度,表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手术。如今,她已成功接受手术,正在进一步地康复理疗。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应注意:

1.社会要关心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尽可能地扩大中年人劳动就业的机会,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同时应当建立定期的体格检查和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等。

2.中年人自身应注意生理和心理的自我保健

注意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劳逸结合,量力而为;自觉克制嗜烟酒、好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做到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同时加强自身休养,如通过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舒缓心情;适度的体育锻炼来调节和放松身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事

步入中年后,少了青春的狂放,心情更加平和。对个人、家庭及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更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对待。当孩子大了以后,要相信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相信组织和集体的力量,不要事必躬亲才放心。

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和事,以谦逊冷静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服务于社会,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真正起到支撑起社会大厦的栋梁作用。

四、老年(一)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如不喜欢人家说自己老、年龄大,走路不愿让人扶持,生活上尽量表现能自理等。还有的老年患者隐瞒病情,极力表现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在患病后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否认

有些老年人怕遭到儿女们的嫌弃而不承认患病,尤其是老年女病人。她们在病前一直操持家务,患病后为表明自己无病,仍勉强干活,以让人觉得自己仍是家庭主人。

2.强烈自尊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为社会为家庭辛劳一生,理应受到晚辈和人们的尊敬,喜欢听恭维话,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甚至和小孩一样,喜欢别人对自己百依百顺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希望被重视和受人尊敬。

3.颓废

老年人患病住院,导致其生活常规被扰乱,安全感也受到影响;同时因住院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减少,若探视的人不多,便会产生一种颓废、孤独无望的心理,会认为老之将至,性命休矣。

4.惧死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生老病死本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人至老年,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惧死心理。常为死神的一天天逼近而恐惧,从而失去生活的愿望和乐趣,极少数人甚至怀有自杀心理倾向。

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尊敬老人,迎合老人心理给予适当的称呼。如仍以离退休前的职务相称,会认为你仍很重视他;要耐心倾听老人的谈话,对老人的健忘和唆给予谅解。

谈话时,不要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对听力降低的老人,要适度提高音量,确保老人听得清楚。

(2)要关心老人的生活。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尤其是住院的老人,护士要为他们调理好生活,如安排合理的生活程序表,介绍关于防止衰老的知识和长寿经验,教会老人做一些如气功、太极拳等合适的体育锻炼。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关怀,如病房地面要干燥无水,以免滑倒,在饮食上要精心烹调,以适合老人胃口等。

(3)老年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注意和关怀,因此要鼓励亲友时常去医院看望,以减少其孤独感。亲友探视时不要在老人面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和太令人兴奋的事情,以免引起情绪波动,尤其是在心脏病之类的患者面前,更应注意这一点。

(4)老年病人最易因失去“独立”感而烦恼。有些老人甚至对护士给予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不买账,稍不如意就发怒,实际上是想有些事由自己来做,以证实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所在。因此,护士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其需要,如把必需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增添病室内的自助设备,如走廊、病室设扶手,利于他们行走;同时,对病人生活自理方面的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和增添自信心。

[病案]

桂某,男,60岁,自妻子去世后,仿佛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语,郁郁不乐,独自一人生活在老家。一年后,儿子怕父亲寂寞,便将其接到了身边。

到了异地,在短暂的新鲜和喜悦之后,他又深深地陷入了另外一种孤独之中。由于人生地不熟,家里儿子、媳妇又都忙于工作,桂某再次感到了失落,整日郁郁寡欢,提不起兴趣来,心中的烦闷又不知道向谁去讲。一天晚上,在儿子媳妇都不在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由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导致其中风入院。住院期间,情绪极为低落,认为自己不久将会死去。

一般而言,老年期由于大脑的退化性改变,如脑血流量减少、摄氧量下降、神经细胞萎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等,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最常见的变化莫过于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理解力下降。而老来伴侣的不幸离逝,更是对生者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更容易引发孤独感和寂寞感。在患病后或旧病复发后极易产生消极、悲观、抑郁情绪,以及对死亡的信息很敏感等。在我们进一步了解原因时,老人讲到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倍觉孤独,虽然有过进养老院的念头,但最终觉得那样影响不好而作罢。来儿子处后,很多时候仍旧一人呆着,心理总不能承受。就不自觉地多喝了几杯,才犯了病。

同时,老年人由生理变化引发的疾病,会给心理带来一系列变化,如性格的变化、情绪的波动,产生无用感、孤独感、被抛弃感和濒死感等。因此,除加强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外,更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从心理方面不厌其烦地多作沟通,对于久病不愈的病人更应有足够的耐心,帮助老年病人早日解脱疾病的痛苦,使之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对于该病人,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促进老人更好地康复。首先,要求家人定期到医院看视,让他深切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爱,使他不觉得孤独。其家人遵嘱经常到医院探视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很快老人病况已明显好转,心情也开朗许多。

其次,由于这位老人因不堪孤独和寂寞,而采用大量饮酒这种对老年人来说极其危险的宣泄和代偿的方式,从而导致了中风的发生。因此,心理医生向老人讲了老年期有关心理卫生知识及防病要点,以及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并指导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听了心理医生的话后,老人显得很乐观,并决定眼下安心养病,回去后好好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心理知识,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安度晚年。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人的病情有了好转,情绪也得到稳定。(二)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人口统计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步入一个老年人大国。因此重视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使每一位老年人安度好幸福的晚年,对保持社会稳定,对我国的建设事业都有重要意义。怎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呢?

第一,老年人要正确处理好服老与不服老的辩证关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曾鼓舞多少仁人志士为事业奋斗终身。然而生老病死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的下降、免疫力降低、体质减弱、多病及心理功能衰退等状态,如健忘、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等等。因此不宜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不能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了。老年人承认这个现实并不意味着是服老,作为老人,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给年轻人,帮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和顾问,使年轻人的工作少走弯路,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社会贡献余热,这才是真正的不服老的表现。

第二,要重视老年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关心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社会还应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如开办老年书画学院、老年人艺术团体等,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

第三,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洁身自好、保持晚节,愉快地度好晚年生活。

老年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应将自己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经验传留给青年一代。做到洁身自好,晚节高尚,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样才能焕发歌德所称颂的“第二次青春”,才能真正意识到晚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在长寿老人中,重要一条就是性格积极开朗或平静温和。据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他们中属于开朗型性格的人45名(占44.3%);孤僻、忧郁型4名(占4.5%)。我国其他地区的长寿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性格开朗、温和对于长寿十分重要。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对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发现、解决,揭示心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和法则,使读者对心理学有一种大纲式的认识,也给处于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些心理自愈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与市场同类书籍相比,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分别是。第一,角度非常全面,几乎囊括心理学的所有方面,包括成功、情绪、幸福、职场、管理、竞争、教育、情感,等等;第二,内容清晰凝练,同时还分有板块,思路观点一目了然;第三,语言风格清新有趣,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非常具有阅读性。
  •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本书用轻松明快的语言来讲解心理学各种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并通过这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更加明白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心理对策。本书涵盖了日常心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也包括对工作态度的心理策略,同时还讲解了在生活中关于人际交往及恋爱等方面的心理技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全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以及交往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理指导用书。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心灵暗礁

    心灵暗礁

    本书从人性弱点入手,用轻松的笔调,有趣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性中灰暗的心理奥秘,引导人们改造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热门推荐
  • 雷霆战机之中流砥柱

    雷霆战机之中流砥柱

    联合纪元337年,曾被视为地球噩梦的星盟突然出现在太阳系外并且以光的速度不断向地球突进。地球除了战斗已经无路可走。机甲战神、太空战机以及太空原种……一面是对于地球之外高能科技的顽抗,一面是地球军方内部的尔虞我诈。当虫洞效应、平行空间、时间流层以及基因重组等等问题与这场战争搭上边后,一切便已经不再那样简单。是全星球人类的热血,还是仅仅是一个人的野心?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令:新的世界

    天令:新的世界

    天幻大陆是天幻星球唯一的大陆,是以武者为主的大陆,天幻1918年战争四起。全大陆所有的国家全部参与这次战争。而天幻大陆最大的两个帝国。天风帝国和武王帝国派领的大帅。德尔拉·古夫拉斯和阿尔法·杰罗克·龙飞交战中。惊醒了武神。武神发现天幻大陆一片狼藉战火四溢。想到当年神僧所说过的天幻大陆必有一难。那就是天令丢失之时。当年神僧交给武神的合盘寻找天令发现天令正是原在另一个时空的地球。两人被武神用时空轮盘穿梭到了地球。而时空轮盘在穿梭到地球之后,已经失去了能量。成了碎片。而神僧当年交给武神的合盘。却在地球上面被不知名的力量给锁住了无法动用。两人也被分散在了别的地方。两人就这样迷迷茫茫的看是寻找起了天令。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昆仑镜在都市

    昆仑镜在都市

    新书《随身游戏在异界》已发,请大家继续支持,成绩很好,保证品质和人品~
  • 我的同性恋宿友

    我的同性恋宿友

    “我真讨厌你跟别的女生说话跟她们靠的太近”茉莉紧紧皱着眉头难过的说。柠轻轻捏住茉莉的下巴,邪魅的眼睛闪烁着从未有过的怜惜“把眼睛闭上这是我的答案”。嘴唇融洽地纠缠在一起。她们的爱情会不会走下去呢…
  • 情到深处方知痛

    情到深处方知痛

    因为他,她懂得了爱情,相信了爱情。也因为他,她对爱情彻底的失望。爱一生,恨一生,纠结种种,全因情。甜蜜的爱情让她相信,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无情的背叛让她坠落到无底的深渊。望着他无情地转身离去,她歇斯底里地呼喊!一个人拖着伤痕累累的心,慢慢的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清醒过后,她勇敢的站起来呐喊,我绝不会原谅你!看一个相信过爱情,又对爱情彻底失望的女人,会用怎样手段报复往日的恋人......
  • 角斗皇帝

    角斗皇帝

    王道,一个现代学习八极拳的都市人,偶然机缘下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了一名低贱而下等的--奴隶角斗士!这个世界和古罗马暴政非常相似,但又有许多不同!在这里,只要你有实力,便可以享受一切!风情万种的贵妇人,艳丽四射的艳奴,善解人意的御姐,刁蛮任性的小公主,到底谁才是他的猎物?
  • 四相魔尊

    四相魔尊

    世巨魔,血脉重生。一个当代特种战士,意外死亡,醒来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异界大陆,从此踏上了充满艰辛的修炼之路。历练重重磨难,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终于炼成冠绝古今的一代魔尊!
  • 经得起诱惑 耐得住寂寞

    经得起诱惑 耐得住寂寞

    本书提供了对待浮躁社会的100条智慧“活法”,也就是告诉你如何去战胜诱惑和寂寞这两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