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61000000006

第6章 第一次去孤儿院——让孩子懂得知足、学会感恩

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

——(法国)卢梭

第一次去孤儿院我被震撼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附近的一所儿童福利院参观。老师介绍说,这里住着236名孤儿,其中85%为智障和残疾儿童,并要求我们学会遵守纪律、尊重那些同龄人。

后来,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儿童福利院,院长带着我们参观孤儿的寝室、电教室、图书馆和活动室等。第一次来到这里,刚开始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和我一样大的同龄孩子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残疾儿童寝室里,我看到了许多肢残、智障、瘫痪、聋哑的孩子。第一次接触他们,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们见我们进来,用各种表情和言语表达对我们的欢迎:一个脊椎严重损害的孩子被迫在床上进行方便,却没忘记向我们努嘴;一个瘫痪的孩子躺在床上,无力地挥着他的小手向我们友好地表示;一个脑障的女孩追着我们和我们玩游戏……

接着,我们又来到孤儿活动室,只见许多孩子在看电视。看到我们来了,老师关了电视,让我们聚到一起聊天。我来到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面前,老师介绍说他因为声带障碍,说话的声音很小。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难过。然后,我们开始一起玩,并低声地交谈着。虽然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却始终露出笑脸,这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我。

后来,我又接触了几个小朋友,他们都表现出坚强、乐观的个性,这不但感动了我,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到了自己整天被爸爸妈妈宠着,却还不知足,也不懂得感谢父母的疼爱,心里惭愧不已。

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回到家以后,我把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起来,时刻提醒自己要知足、感恩,别再抱怨和拖拉,努力把学习搞好。这次难忘的经历,一直鼓励着我战胜困难,做个坚强的男子汉。

去了一趟孤儿院,我受到很大激励

10岁那年的儿童节,爸爸带我去了一趟孤儿院。那个地方距离我家不太远,去之前,爸爸告诉我,那里的孩子都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我就问爸爸:“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和他们在一起呢……”爸爸拍着我的头说:“去了你就明白了。”

这个孤儿院坐落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一进院子,就看到几间陈旧的房子。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教室、宿舍看望这些孤独的孩子。院长还介绍说:“这些孩子来自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他们的父亲、母亲是谁,他们的背景如何,他们的身世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们只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我走到一个名叫沙奇的孩子身边,和他交谈起来。后来,爸爸告诉我,这个孩子是被人从一条叫“奇星路”的一个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拣来的。沙奇不爱说话,却很喜欢画画。在他的本子上,我看到了许多小兔子,活灵活现的。他还告诉我,将来他要当一名画家。望着沙奇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我生活在那么好的家庭环境里,有爸爸妈妈的疼爱,还不好好学习,简直太不知足了。

后来,我们又到孤儿院的其他地方转了转,见识了许多条件比我差,却比我有理想的孩子。这次经历,让我感觉很惭愧,又很受鼓舞。

你带孩子去过孤儿院吗,如果没有,就尝试一下吧。在孤儿院里,许多智障残疾儿童在与生命顽强地抗争着,他们是那样的坚强、那样的乐观,对未来充满着期待。让孩子和他们接触一下,感受一下这种振奋人心的精神面貌,能让孩子学会知足和感恩。

今天,许多孩子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不但在物质上过着优厚的生活,而且也很少参加家务劳动,很少体验吃苦的感受,很少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幸福。所以,许多孩子并不知足,也不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

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被娇生惯养,不懂得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产生许多消极想法。有一个孩子曾经对考大学发牢骚,他说:“如果我的父母有能耐,我就可以直接去美国读书了,还用为了高考挤破头吗?”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听了这个孩子的感叹都会很伤心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安心读书,却不被孩子理解,他们甚至责怪父母不能送他们出国。这种不知足、不懂得感恩的思想,在当今孩子中很有市场。

事实上,父母从来没有想过索要子女的回报,但是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带孩子去孤儿院看看,让他们看到生活在更低层的同龄人,他们就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对比中发现自己正享受着关爱和幸福,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建议一: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有因父母丧失劳动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有因残疾智障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士;还有因生活无着而在街上乞讨的人们。相信在看过他们的艰辛生活以后,孩子们会对自己舒适的生活有另一种体会。

有一对住在华盛顿的夫妇,他们很富有,但却常常为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而烦恼。他们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要什么有什么,并无偿接受他人服务的生活,至于服务他人,那简直像火星那样遥远。这对夫妇意识到,如果让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他们的孩子将来就可能会遇到生存的难题。因此,他们觉得必须帮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于是他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活动。在感恩节假期开始的前一周,由父亲告诉全家:“这次感恩节我们要做点不一样的事。”听到这话,孩子们立刻坐得笔直,因为通常在这种情形下,父亲会告诉大家一些特别有趣的活动,例如到巴拿马群岛去玩小艇拖曳降落伞。但这次却不一样,父亲接着说道:“我们要一起到救济中心去,到那里去侍候穷人和流浪者吃感恩节的晚餐。”由于父母的坚持,孩子们只好去了,但一路上孩子们并不很高兴,他们很奇怪这次父母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到救济中心服务他人!若是朋友们知道了会怎样想?但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却完全出乎孩子们的预料,而且之后也没人能想到有哪一天会比那天更美好。他们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把火鸡和调味料捧上餐桌,切南瓜派,添了无数杯咖啡。他们在小孩子面前扮小丑,还听那里的老人们讲了许多以前的感恩节的故事。这对夫妇看到自己孩子的举动简直开心极了,他们知道这次行动是非常成功的。

果然,几周后孩子们又要求去救济中心侍候那里的圣诞节晚餐!他们终于懂得了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

建议二: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

城里孩子生活很幸福,却很少有人知足,更不要说懂得感恩了。让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12岁的王华由于家境比较富裕,从没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但是1999年暑假的经历却成了她一生难忘的记忆。

那年,她随父母到了安徽大别山区。在那里,他们落宿在一户农家。农户家有一个和她同岁的儿子杨阳,长得又瘦又小,个头比她矮了一大截。

杨阳家的房子是用泥土和茅草建造的,屋里黑洞洞的,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再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了。杨阳的家里很穷,为了挣学费,瘦小的杨阳常常要去砖窑帮忙挑砖坯。从山脚下把砖坯挑到半山腰的砖窑,一趟挑6块,一块2分钱,每天挑10趟,可以挣1元2角钱。杨阳那瘦小的身体,是怎么完成这么艰苦的劳动的啊!

还有村里的其他同龄伙伴,他们为了挣足学费,得经常上山打柴、采药、捉蝎子……那些采蘑菇的小姑娘,常常因为受到毒蘑汁液的刺激而手肿得好大;那些捉蝎子的小男孩,身上、手上留下了蝎子蜇过的痕迹,而一个蝎子才卖5分钱!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为了上学呀!

看到这些,王华的心里沉甸甸的。她掏出50元钱放在杨阳妈妈的手里,真诚地说:“阿姨,以后我会帮助杨阳的。”

回来以后,王华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吵着要妈妈买新衣服了,也不再挑食和吃零食了。整整一个暑假,王华没有吃一根冰棍,而是用省下来的300元钱买了文具、衣服寄给杨阳。她还经常给杨阳写信,鼓励杨阳用功学习;杨阳的每一封回信,王华都认真地读上几遍,还要指出错别字。在王华的帮助下,本来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杨阳,成绩提高了很多,还被选为中队委员。

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友,会使城里的孩子们发现:蓝天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自己—样住着高楼,喝着牛奶,还能看到电视;“祖国的花朵”,并不是都可以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洁的校服,喝着早餐奶,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的!有了这种认识,孩子就能重新认识自己,学会知足和感恩。

建议三:引导孩子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的事全如人意,一味地陷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而微笑却是击败忧愁的最有力武器。对孩子来说,只有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才能走好每一步。

王女士经常对儿子说,无论发生多么不愉快的事,都要快速调整心态,让自己笑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境界。一次下班回家,王女士听见儿子在他的卧室嚷道:“吵死了!”同时,听到他用力划了什么,王女士没在意,继续去客厅看报纸:“吵死了!”儿子又嚷了起来。

王女士知道孩子一定有什么烦事,否则不会这样。于是,她走进儿子的房间,看到孩子正坐在写字台前,作业本上竟然用铅笔划了几道痕迹。

“有什么事,和妈妈说好不好?”王女士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儿子却没好气地回答:“我不说!”

“他的文具盒丢了。”这时,奶奶在客厅说。“妈妈,我的文具盒找不到了。”儿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讨厌死了,我不去上学了!”儿子经常为一点小事就伤心得不行,这个文具盒肯定让他一个下午都没有好心情。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王女士说:“你是一个男子汉,怎么能为了一个文具盒哭鼻子呢,这多不值得呀?要知道,男子汉的眼泪很值钱啊!”听了这些话,孩子不哭了。

接着,王女士又说:“妈妈知道丢文具盒,你心里不是滋味!但是,这不妨碍你把作业写完了啊。赶快写吧,一会儿妈妈陪你买一个新的。你忘了,上次咱们去看展览,那些贫苦山区的孩子根本没有漂亮的铅笔盒,但是他们照样取得了好成绩。你应该向他们学习啊。”就这样,王女士说服了儿子。

当孩子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让他们学会知足,学会拒绝消极心理的干扰。

同类推荐
  • 蒙台梭利育儿丛书:幼儿保健常识

    蒙台梭利育儿丛书:幼儿保健常识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玛利亚·蒙台梭利育儿的思想是公认的当代最科学、是完整的育儿体系,在育儿史上的贡献举世瞩目,以她的思想与法则建立的指导中心,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帮助世界的人士”十二位杰出人物之一。
  •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想要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让想象力转化成优秀的思维能力,甚至成为实现梦想的基础,这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人以为只有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种偏见。
  • 胎教必修课

    胎教必修课

    对时下许多80后年轻的准妈妈来说,由于忙于工作,而缺少对每月胎教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胎教必修课》精心地为职场准妈妈播报每月胎教健康方案和重点注意事项,使您在“职场上”和“孕场上”都更胜一筹。同时,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法,贴心地为您奉献四季胎教养生方案和不同体质准妈妈的胎教方案,相信一定对您的孕期生活大有裨益。
  • 睡前8分钟:精灵卷

    睡前8分钟:精灵卷

    每当夜晚降临,妈妈的故事总能陪伴着孩子,让他安然入睡。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里学会勇敢、坚强、善良等美好的品德。本套《睡前8分钟》丛书精选了百余个优秀儿童故事,用活泼生动的语言、精美可爱的图片将它们一一道来。除了好听的故事外,本书还特别增添了阅读分享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并让家长与孩子能更好的沟通,增进亲子之情。
  •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眼里的小妞妞长大了,经常提出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问题,这些和“性”有关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答,在本书中你可以得到最科学、最生动的解答。女孩的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可掉以轻心。《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的80个性常识》一书,结合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给出家长实用有效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成长,给出孩子合理的解释。告诉女孩生命的真相,让孩子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感恩父母。
热门推荐
  • 明月又几时

    明月又几时

    她,是一个混混;她,是一名罪臣之女;她只是一个被历史放逐的女人!明惠帝朱允炆爱她!明成祖朱棣是她的丈夫!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前见到的最后一人!她历经三朝,见证了明朝的月圆阴缺!她在靖难之役中左右为难,摇摆于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二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两世不够

    两世不够

    身体的原主太牛逼了!从颜值到能力无可挑剔,就是脾气不怎么好,但还是有美男守护她,有一个鬼王,有个王爷,还有……点击进入看详情。
  • 仙魔诡谈

    仙魔诡谈

    掌中的仙,由谁来捏;我捏的仙,又是何人……道古无仙,我便为仙且看山村小子李墨一路修仙的奇幻旅程
  • 惊世悬案

    惊世悬案

    大脑真是一个可怕的器官,它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一切,特别是记忆,有些记忆是你所经历过,但又无法释怀,在现实面前你才知道,这个社会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是一名刑警,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绝密档案,于是一切随之而来…
  • 医妃撩人:王爷一宠上瘾

    医妃撩人:王爷一宠上瘾

    刚穿越,就被人追杀,本想跳墙入王府躲上一躲便离开,却惹上了战神王爷,遭家人逼嫁逃婚,她男扮女装混江湖,再次遭遇战神王爷,什么节奏?难道,这就是有缘穿越来相会吗?NO、NO,这个冰一样的男人,她可无福消受。只是,这男人怎么还卯上她了?“女人,救了本王你就该对本王负责!”忍不住的某王爷说着就要扑倒某女!“靠,本姑娘救你还是本姑娘的错了?”某女咬牙,双手环胸,誓死不从!“女人,不想嫁给那傻子,就嫁给本王吧,包你会性福!”某王爷引诱道。只是,某王爷不是说婚后她可以反悔的吗?这对她夜夜恩宠,又是怎么回事呢?
  • 妖惑①:炎女

    妖惑①:炎女

    被人栽赃说偷了稀世翡翠?啧!小事一桩,本姑娘还不放在眼里。莫名其妙地来到古老的唐朝?呃,既来之,则安之嘛!被众人批评不守礼教、水性杨花?哎呀,那些八股规矩干我何事!哦,你问我什么是我觉得重要的呀?且听我大声道来──我爱你,最重要!
  • 我的妹妹是葫芦娃

    我的妹妹是葫芦娃

    当葫芦娃来到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当葫芦娃变成超可爱美少女,会发生什么?当葫芦娃来到现代社会并变成超可爱美少女,又会发生什么?当我遇到了这样的葫芦娃,又会发生什么?
  •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虚拟网络的数字时代,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数千年来,我们人类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就是神秘。而所接触的未知领域越多,人类对未来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也愈强。本书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神秘现象的奥妙娓娓道来,与青少年朋友们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
  • 午夜的独舞

    午夜的独舞

    有的人有才无趣,有的人有趣无才,刘蕴慧有才有趣,更兼美貌美德,曾是许多人瞩目的“四有新人”。然岁月荏苒,转眼十年过去,新人似乎已有了些“资深”的味道。 趣者,相映而成也,反正没刘蕴慧时,大家便觉相顾无趣。有个朋友说,刘蕴慧一走,南京城好像空了——她说的是我们这个圈子空旷了很多。刘蕴慧在南京大学读完作家班后,曾离开这里一年多。那的确是段黑暗的日子,大家人心离散,无组织无纪律,许多人仿佛已相忘于江湖。好在她很快又回来了,于是欢乐回来了,牌局回来了,火锅回来了,茶馆的品茗谈诗歌厅的声嘶力竭都回来了。
  • 德鲁伊农场

    德鲁伊农场

    欢迎来到德鲁伊农场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无公害蔬菜产地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肉制品产地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赛马产地这里是···········PS:求推荐,求收藏想要跟作者交流的话请看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