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9300000026

第26章 少年政治与老年政治

古语有所谓“老医少卜”。《鹖冠子·世贤》:“不任所爱,必使旧医。”注:“语曰:‘老医少卜’,盖老医更病多矣。”明人都卬《三余赘笔》说:

世言“老医少卜”,则医者以年高为贵,卜者以年少为贵。“老医”人皆知之;问之“少卜”,不知何谓。按王彦辅《麈史》云:“老取其阅,少取其决。”乃知俗语其来久矣。

“老取其阅,少取其决”体现在政治生活中,也就是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中说到的“夫一邑之政而犹资老者之智,用壮者之决,况朝廷之大,得不以耆年重望,居表正之地,以仪刑百辟乎?”在中国古代政治的演进过程中,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以稳健保守的老年政治为本,而以峻急激进的少年政治为用的文化传统。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是老年政治。

《国语·晋语六》记述,赵文子行冠礼而成为士,他往见栾武子、中行宣子、范文子、郤驹伯、韩献子、智武子、苦成叔子、温季子以及张老,人们大多给予勉励和教诲,中行宣子感叹道:“美哉!惜也,吾老矣。”唯有郤驹伯说:“美哉!然而壮不若老者多矣。”这种被张老称作“亡人之言也,何称述焉!”以为不足称述的“壮不若老”的观点,在中国古代,其实已经成为具有迷信意味的成见。

老年政治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保证对于传统的全面继承。老人往往思故怀旧,对于往事满怀依恋之情,因而容易对于陈旧的政治方式眷顾向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中国政治史事传继方式的这一重要特点。苏轼有“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的诗句。远古政治形式永远为“长老”“父老”们念念不忘,长久地发放出理想政治的光辉,或许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突出特色之一。

老年政治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容易导向僵化凝死的政治形态。《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是从生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心理的不同特征。得,大约是指对利益的贪昧。所以“耆”有时与“嗜”同义,《礼记·月令》就有“节耆欲”语。《淮南子·诠言》也说:“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老人对既得利益的系恋,加上对旧事的无尽追怀以及精神老化所形成的偏执、顽固、自我封闭和自我压抑等心理特征,一旦作用于政治权力,往往会使政治生活脱出常轨。而这种老年政治的最普遍的倾向,是趋于保守乃至倒退。所谓“耄朽不达治体”,就是说老年政治往往是与开明政治所应有的灵活性和进取性相抵触的。

老年政治还往往表现出低能、低效的特点,并且极其容易导致失误以造成政纲紊乱。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和生理基础已经很难与青年、中年相比。老人自称“老拙”“老朽”,以及所谓“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都是发现并承认了老年投入紧张的政治活动时在生理上的劣势。《史记·封禅书》:“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其实,以老年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所谓“得与神通”,很可能是进入了恍惚昏乱的境界。《尚书·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郑玄注:“耄,昏乱也。”全句说:我将回归我的封地,我要装扮成糊涂的老人,遁避于荒野。东方朔《七谏·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王逸注:“耄,乱也,九十曰耄。”以为“耄思”是说“思志为耄乱”,即老年人的思维混乱。《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郑玄注:“耄,惛忘也。”《左传·昭公元年》说到当时有这样的民谚:“老将知而耄及之。”。知,即智。耄,也是指神志不清。《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就是哀叹自己已如八十多岁的老人,精力衰竭,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了。《宋书·范泰传》:“实欲尽心竭诚,少报万分,而玨耄已及,百疾互生”,上官仪《为太仆卿刘弘基请致仕表》:“但犬马之齿,甲子已多,风雨之疾,玨眊日甚”,表述的也是大体相同的意思。

我们已经说到,在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很难矫正任官终身制的弊端,而封建帝制,更要保证绝对的终身执政。因而,当最高统治者年事愈高,至于衰老昏耄时,难免导致《荀子·成相》所说的“世之殃,愚姪愚姪堕贤良”,“愚而自专事不治”,“愚而上同国必祸”,一次次地重演老年政治的历史悲剧。

中国古代,虽然老年政治大体上形成了政治史的基本定式,但是在社会动荡时期,也曾经有富于进取性和开拓性的少年政治居于主导地位的情形。项羽斩上将军宋义,率师破釜沉舟,钜鹿一战,击破秦军主力。汉武帝16岁即位,任用儒生,以儒学为主构架规划汉文化的建设。李世民18岁策动李渊起兵反隋,屡为主将统兵,所战多胜,27岁时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二月后受李渊传位为帝。这些都是少年政治压倒老年政治的史例。

然而,人们可以看到,少年政治在老年政治的强大压力下只能取得有限的成功。

项羽虽然百战百胜,终于于垓下一役被“怀王诸老将”称作“素宽大长者”的刘邦彻底击败。汉武帝推崇儒术的政治计划也因太皇太后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而受挫。武帝信用的儒生,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倾向于儒学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被免职,前一年招致的赵绾的老师申公也以疾免归,于是“进用英雋,议立明堂,制礼服”等诸所兴为皆废。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而国史“语多微文”。李世民自辩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可是对于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一事,却不置一辞。事实上,少年政治始终未能挣脱老年政治的强大的压迫。

曾经作为少年政治的代表的汉武帝,后来又曾成为老年政治的代表。晚年汉武帝所主持的政治,“辟地广境”,“军旅数发”,使民众承受着徭役和兵役的沉重压力。在社会危机逐渐严重的背景下,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即汉武帝65岁时,发生了史称“巫蛊之祸”的政治动乱。汉武帝曾为卫太子刘据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于是宾客多以异端进者,形成了以与汉武帝政见多有不同的刘据为中心的,主张推行宽松温厚的执政方针的政治集团。汉武帝信用并赋予特殊权力的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利用这一矛盾,制造了太子宫埋木人行巫蛊的冤案。刘据愤而起兵杀江充,与政府军战于长安市中,后兵败东逃,在追捕中自杀。事变之后,汉武帝有所悔悟,于是在刘据丧生之地营造思子宫及归来望思之台。征和三年,汉帝国的远征军西征失利,汉武帝利用这一时机开始了政策的转变。征和四年,发表了被誉为“仁圣之所悔”的著名的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否定了桑弘羊等人继续致力经营西域的请求,不复出军,并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创代田法,又创制了新农具耦犁和耧车等,代田法和新农具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的进步,“用力少而得谷多”。于是,政策方针急剧转变为“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武帝颁布轮台诏,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政治秩序,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实际上,这也可以说是作为少年政治之代表的悲剧人物刘据用生命换取的社会进步。

司马光评价汉武帝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罚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汉武帝终于在最后一两年完成了政策转变,他敢于承认自己“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尽最大可能挽回老年政治造成的危局,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不过,在晚年能够公开承认“朕之不德”“朕媿之甚”的帝王确实少有。中国史籍中,充斥着大量耆硕耆英德行异能的记载,他们所主持的政治,放射着明耀千古的光彩。人们还常常通过诸如老将廉颇与“少学兵法”的赵括以及老将王翦与“年少壮勇”的李信的比较,认识政治生活中老人永远优胜于少年的定理。

李大钊1919年在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呐喊时,曾经把经过“创造的冲动”和“改造的运动”所要建立的新中国称作“少年中国”,呼吁人们用“少年精神”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他宣布: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我们“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

他号召青年们“携手同行,沿着那一线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们的‘少年中国’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少年中国’。仿佛像一部洁白未曾写过的历史空页,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才完成了这一部‘少年中国’史”。

70年后,要推进这一理想的实现,把“那些静沉沉的老村落”“变成活泼泼的新村落”,依然还要经历“一条长路程”。例如,在政治观念中,就必须首先破除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老年政治永远优越的迷信。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说,“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并天下,“始论功而定封”,“侯者百四十有三人”,“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据《汉书·高后纪》,高后二年,又颁布诏书,希望功臣的权利和声望都可以世代相继,传至久远。诏曰:“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地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藏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丞相陈平等于是议定“以功次定朝位”,并将功籍藏于宗庙,副本存于有司。功臣除封爵分地之外,又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咨议权乃至政治决策权,并且可以使之传于后世。

后来,历代封建王朝大都经历过类似的功臣政治的阶段。虽然法度有更替,制度有变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纠正功臣政治的弊病,然而这种政治形态始终保持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影响。

功臣政治是以盲目“敬重功勋”的政治迷信为观念背景的。这种政治迷信的产生,又与恋故怀旧的民族传统心理和倾向于追求凝定化的思维定势相关。

往往在王朝初期,功臣政治最为炽盛。司马迁说:“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认为其后之衰微,并非合于开国帝王的本意。实际上,功臣政治最终被取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存在已经不再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了。

不过,从历史上看,从功臣政治向更为进步合理的贤臣政治的转变,往往要经历艰难的过程。这种现象,也是与相应的政治迷信有关的。

同类推荐
  •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本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危机中的应对、苦楚及其心路历程,全方位地展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党、国家和民族所作的不朽贡献,揭示出周恩来这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热门推荐
  • 莽荒巫王

    莽荒巫王

    一本小说,就是一个世界。在《莽荒巫王》这个世界里——有为了生存,和天斗,和地斗,和妖斗的部落人们。有为了逃过无量量劫,苦苦挣扎的三千大魔神。更有夸父逐日……更有后羿射金乌…………而一天,地球人钟山在莽荒东部一个的小部族‘晋部落’出生了……
  • 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

    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针对糖尿病这一常见病,从健康教育、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控五方面出发,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和日常饮食,注重饮食调理、心理呵护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详细地讲解了与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药物防控糖尿病的方法和糖尿病病情的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能够对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
  • 劫云九啸

    劫云九啸

    当没有灵蕴的他,凭借着一身琴艺啸动九宵劫云之时;当身为妖族太子以破碎妖身证得大道之时。天下只剩两个声音,分别是幕辰,白月初。殊不知,乃是一人。
  • 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一部著作。书中广泛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所以内容极为丰富。《吕氏春秋》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最大的综合者,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把《吕氏春秋》与《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孙子兵法》、《韩非子》等著名典籍相提并论,可见在汉代,《吕氏春秋》就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异界骷髅进化

    异界骷髅进化

    王宇重生异界,成为一只骷髅,因一个骷髅进化系统,让炮灰般的骷髅有了无限的可能。王宇誓要骷髅天下
  • 人道之聊斋

    人道之聊斋

    鬼狐有性格,笑骂皆文章,这是属于聊斋的故事。书生百无一用?不对!这是一个书生行走与大千世界的故事。人族艰辛,国事艰难。这是一曲赞歌,人族与命运相争的赞歌。
  • 天价聘妻:爹地放开那女人

    天价聘妻:爹地放开那女人

    她是被苏家赶出家门的长女,独立坚强,外柔内刚。他是白氏总裁,身份尊贵,家财万贯。他们本来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她被他一纸契约,签入白家。本以为,照顾好那可爱女儿就万事大吉。可他却越管越宽,连她开不开桃花,交不交男朋友的事情也要管……
  • 亡灵序

    亡灵序

    远古大战,使得洪荒支离破碎,分化成无数个世界,彼此隔绝却又相互联系。天邪山,山风欲来风满楼,各种势力纠葛,阴谋叠出不穷。一个普通的小道童,意外得到一方诡异的石条,因为这方石条,他变得异常强大,也因为这方石条,他受到邪恶力量的侵袭,被仙道所抛弃。被追杀的他堕入灵界,从而展开无尽的复仇,......
  • 盛宠小蛮妃

    盛宠小蛮妃

    葬身火海,她从地狱归来——曾经的将门贵女,先帝亲封郡主,成了深宅中人人可欺的沈三小姐;为查家族被灭旧案,她步步为营,为复仇,她遇神杀神,魔挡屠魔;只是,这位王爷,你找你的王妃干嘛来惹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