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9300000020

第20章 民敬官长,比之父母

《礼记·曲礼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众所周知的基本政治原则。《荀子·富国》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悦在《申鉴·政体》中也说:“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贾谊也曾经说: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显然,在封建专制时代,官吏与平民的政治待遇是不同的。官吏拥有法律特权,是为了维护“尊尊贵贵”的等级秩序。

许多时代的法律都有关于司法机构不得擅自逮捕审问贵族与官吏的规定,除非得到皇帝的特许。汉代有先请之制,贵族及六百石以上官吏有罪,须先请方能逮捕审问。宋神宗熙宁七年诏:“品官犯罪,按察之官并奏劾听旨,毋得擅捕系,罢其职奉。”明律规定,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须奏闻请旨,不许擅问。清律规定,无论大小官员,所司皆须开具事实实封奏闻请旨,不许擅自勾问。

历朝还规定,一定品级的官员可以不受拘系刑讯,在审问之后,法司也不能依照一般的司法程序加以断决。在判刑之后,官吏还可以利用种种优免的机会,以罚俸、收赎、降级、革职等方式抵刑。

唐、宋时期的官当法给予官吏无微不至的优遇。以官当徒虽然最多可以比徒3年,但还可以以种种其他方式使犯官不致实徙实流,同时,还千方百计地保留犯官的官位,使其不至于因此而断送政治生命。明律和清律在这方面的优待虽然不如唐、宋,但官吏笞、杖等轻罪仍然可以免刑。

官吏在诉讼形式上也受到优待。由于士大夫以涉足公庭为耻,与平民涉讼因而对簿公庭,尤其有辱官体,所以法律一般都根本否认士庶在诉讼上平等的地位。官吏无论是原告或被告,都不使与平民对质。平民不能当面控诉官吏,官吏也没有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的必要。

历代法律中关于官吏与平民间诉讼的规定,可以直接体现出官民贵贱之分。

平民如果以贱凌贵而加殴辱,属于不可轻恕的罪行,法律上也别立专条,不以凡论,采取绝对的从严惩办的态度。处罚的严酷程度是与官品的高下成正比的。按照唐、宋、明、清各代律令的规定,流外官以下及庶人殴辱三品以上官者,无伤徒二年,有伤加徒一年,折伤流二千里。如果殴伤的是四、五品官,就减三品以上罪二等,但减罪轻于凡斗伤的,须加凡斗二等论罪,如果殴伤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则各加凡斗伤二等。

如果是部民殴伤本属地方长官,则更被视为罪大难容,处罚更较殴伤非本管官吏者为重。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改定制令,疑民杀长吏科,议者谓值赦宜加徙送”,尚书右仆射刘秀之说:

律文虽不显民杀官长之旨,若值赦但止徙送,便与悠悠杀人曾无一异。民敬官长,比之父母,行害之身,虽遇赦,谓宜长付尚方,穷其天命,家口令补兵。

刘秀之的主张被皇帝认可。显然,这种行为被看作不赦的重罪,是因为它违反了“民敬官长,比之父母”的传统的政治规范。

官和民的关系,是主子和奴隶的关系。鲁迅曾以“畜牧家”与猪、羊来比喻官、民之界。古代职官中或称“宰”,或称“牧”,似乎也能够说明这种关系。李大钊论中国政治,也曾经写道:“我说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鲁迅指出,“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官,构成中国政治结构的基本。“得罪了官就是得罪了皇帝。”

同样在鲁迅那支犀利的笔下,从小说《故乡》“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平民意识中“官”的地位:“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阔,原有侈大之义。《晋书·成公绥传》载《天地赋》:“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阔。”俗语中“阔”多指富豪,然而也暗含壮伟之义。

长期的等级制压迫,导致民众意识中产生对官吏的敬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种意识形成了保证政治安定的重要条件。

敦煌遗书中辑出的《王梵志诗》,多有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质直动人之作。如:“仕人作官职,人中第一好。行即食天厨,坐即请月料。得禄四季领,家口寻常饱。职田佃人送,牛马足弔草”,反映出民人对官长经济特权的称羡。又如:“见贵当须避,知强远离他。高飞能去纲,岂得值低罗?”“典吏频多扰,从饶必莫嗔。但知多与酒,火艾不欺人。”从中可以看到对官吏敬畏而规避唯恐不远的心态。其中还有一组有关与“尊人”相关的诗,从“尊人立莫坐”,“侧立在傍听”,“不问莫多言”,“使唤须依命”等诗句,足可察见平民在官吏面前恭谨温驯,诚惶诚恐的情态。

我们说,民众对官吏的敬畏是中国古代政治迷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还可以借用年代更早的材料得到说明。

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日书》,是当时人用以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其中包容可以体现当时社会精神风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谓“入官”,或以为指从政、做官。《尚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孔氏《传》:“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其实,这里的“入官”却是指为官府或官员服役。《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吴王说:“句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同一事,《国语·越语下》记作:“(越王)与范蠡入宦于吴。”韦昭注:“宦,为臣隶也。”可见,“入官”或同“入宦”。从简1036所谓“久宦者”,可知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入官”,应当是指承当官府的仆隶。

对于“入官”这种直接与官吏相接触的劳作的卜问,透露出平民仰视官长时心中深切的不安。所谓“偒(伤),去”,“有罪”,“凶”,“辱而去”等等预言,都是与他们的恐惧心理相一致的。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关“请谒”(753)、“临官”(767)等内容,也可以体现大致相同的心态。

年代稍早于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中,也有所谓《入官忌》,例如:

入官远役,不可到室之日:庚午、丙申,……六旬龙日为入室,秋三月己未不可以西行。

四、尊尊贵贵,上下有序

《续汉书·舆服志上》说:“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缛。”

这就是说,在统治阶层内部,也要建立起等级严明,“不得相逾”的政治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维持,是以某种政治迷信为基础的,这就是坚信受到“尊”“尚”而居于“尊”“贵”之位,不是因为别的,是凭借其“功”、“德”、“仁”、“贤”。处于下层的,是“德薄者”;居于人上的,是“德盛者”。

历代职官制度各有不同,然而都是利用繁复的阶次区别权力的等级。汉代的官阶是以官俸数量为标志的:

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斗食

宋齐梁陈则以班次为标志:

十八班——十七班——十六班——十五班——十四班——十三班——十二班——十一班——十班——九班——八班——七班——六班——五班——四班——三班——二班——一班

北周则以“九命——八命——七命——六命——五命——四命——三命——二命——一命”的顺次排比。唐代实行九品官阶:

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阶——正四品下阶——从四品上阶——从四品下阶——正五品上阶——正五品下阶——从五品上阶——从五品下阶——正六品上阶——正六品下阶——从六品上阶——从六品下阶——正七品上阶——正七品下阶——从七品上阶——从七品下阶——正八品上阶——正八品下阶——从八品上阶——从八品下阶——正九品上阶——正九品下阶——从九品上阶——从九品下阶

这样,九品共分30级。九品之内的称“流内”,即所谓“官”;九品以外的称“流外”,即所谓“吏”。明清时九品不再分列上、下阶,只分正从,官阶简化为总共18级。

历朝不同品级的官员,宅第、乘车、用物、服饰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而所谓“制为九秩”,决不仅仅单纯是为了说明“臣有定职”,更主要是为了以上驭下的方便,利用下级对上级“功”“德”“仁”“贤”的迷信,培养其盲目服从的心理,从而保证其专制主义权力机构的稳固性。

由于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压抑,许多下级官吏在备极屈辱的境况下当然难以充分发挥其才能,他们大多只是成为整个政治机器中不能实现自主意志的冰冷的部件。白居易有“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的诗句。陆游也曾自叹“区区牛马走,龊龊虮虱臣”。这种情绪,鲜明地体现出低级官吏千百年来在更高层重重叠叠的权力压迫下政治生活的灰黯色调。

历史上有刘备鞭杖督邮,弃官亡命以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的故事。可见有识有勇者有时能够打破盲目屈从等级压迫的传统。然而更多的人确实不能像李白那样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被淹没在对上层政治权力的迷信中,个人的良知良能也因此而熄灭了。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标题为《吏》的内容,从“请命”“有告”等文语看,大致是吏人用以预卜每日“朝见”、“晏见”、“日氾见”、“夕见”,晋见上级官员的不同情形的。计有简10枚,文50条。

有“见,喜”;“见,说(悦)”;“见,有美言”;“见,有告,听”;“见,请命,许”的情形,也有“见,禺(遇)奴”;“见,有告,不听”;“见,有恶言”等情形。由此人们可以看到小吏面对长官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精神状态。

《左传·庄公十八年》:“名位不同,礼亦异数。”随着政治权位的高下之差,礼这种封建政治制度,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性。《荀子·礼论》说,人生有欲,导致世上有争有乱,于是“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礼作为一种政治秩序,明确标志着等级的隔绝。这就是《礼记·礼运》所谓“国有礼,宫有御,事有职,礼有序”。从所谓“礼以节民心”、“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人们也可以联想到倨傲以临下,谦卑以奉上的心理积痼与这种等级制政治秩序的内在关系。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阿房宫赋》

在对中国文化史的进程进行回顾时,除了中国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对人类文化作出的许许多多具体贡献之外,最令人们自豪的,可能就是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了。

虽然有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但是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总体趋势看,多数政论文字所体现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愿望,似乎依然是以统一为主要倾向。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到辛亥革命的2132年间,虽然历朝往往多有动乱和割据,但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和相对统一的政治形态往往被看作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历史上的所谓“盛世”,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汉文化的主要区域有效地行使着行政权。

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成就,看起来都是同这种“大一统”的政体相联系的。

于是,人们多从积极的方面认识这种政治形式存在的意义。甚至可以认为,只要是“统一”,就必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只要是所谓“分裂”“割据”,就必然背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这种对于古代“大一统”政局的肯定,如同史书中记载的当时这种“大一统”的缔造者们的自我赞辞一样,几乎也是“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天下归于一统”的政治结构是与“大政出于一元”的政治观念相一致的。以此作为设计原则的政治实践,两千年来演示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专制政体日益完备的历史。有些相当普及的历史教科书甚至用这样的线条描画出政治史的轨迹:

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社会动乱)→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再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似乎由此可以体现政治制度的进步。

可是,读者显然不可能永远轻信这种对中国政治进程的简单化的解释。

当人们清醒地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这条漫长而曲折的大河,有迅流与深峡,也有沙渚与回湾,每一河段,又都有顺依山形地势的合理性。从历史事实出发,我们可以说,对“大一统”的盲目崇尚和对一元化集权体制的盲目推重,其盲点,也在于传统的政治迷信。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王朝更替、政治运动、宫廷政变、改变变法、重要制度、外交风云、宗教事件。
  •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本书从十个方面,例举前人的一些名言名句和一些相应的历史故事,收录了古往今来从名家先哲到平凡大众的至理名言、廉政体会和人生感悟,奉献给大家共勉。相信这些独具特色、富有启迪性的廉政名言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坦荡做人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我们相信,廉政之道绝不是小问题、细节问题,而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它直接关系着我党的形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本书是一本研究世界国家安全战略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世界霸主的梦想与现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命运多舛的大国追求—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斩切不断的大国梦想—日本两次崛起及其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等。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海底两万里》里描绘的种种惊险奇遇简直能触及人的眼球及心灵。其中,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环生、干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 、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其实从来没有 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的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 ,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个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 细节决定成功

    细节决定成功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完全经济化的时代,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成功良机。因此,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做大,就需要注重细节。只有细节做好做稳,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 鹧鸪之声

    鹧鸪之声

    宿命是什么?听起来很虚的样子。他一开始就被烙上这么一个怪东西,跑?似乎跑掉了,但事实,似乎是你已经在里面了。
  • 星璇大陆之奇瞳邪女

    星璇大陆之奇瞳邪女

    当十七星纪,新一时代第12138代王位继承人七公主冷雪心,奇迹穿越,是背叛还是阴谋。命运一步步揭开真实的生活,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当神界第一废物,迎来属于他的春天,是拿起刀还是放下所有。看着残缺灵魂不断的轮回,曾经的少年是悔还是恨……——————————奇瞳来了,啦啦啦!第一卷心之匙开更!
  • 明珠缘

    明珠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宗过瘾川菜

    正宗过瘾川菜

    《美食天下(第2辑):正宗过瘾川菜》学做最地道的川味家常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绝妙配料麻辣鲜香,色香味形巴蜀特色。大厨亲传经典巴蜀美味秘诀,让您在家也能做出正宗川味。
  • 鬼体禁世

    鬼体禁世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普通的孤儿,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鬼都喜欢在我身边,不管是什么样的鬼……
  • 私呵昧经

    私呵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后来啦

    太后来啦

    一个忙碌了半辈子,不断给人挖坑的女人,终于登上后宫至高之位——太后宝座。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双手叉腰,仰天怪笑时,被老天爷临时发来紧急通知——不好意思,您的情感额度不足,得重来!好吧,重来就重来,再养一遍小包子,再坑一遍仇人也不错,就当自己带薪休假哩。可是……看着已经长大成人还很孝顺的养子皇帝,沈晗乐只觉得自己眼泪就要掉下来。木法子咯,谁让她心眼儿太好呢?只能拍拍儿子的肩膀,心里摸摸给自已一个赞,然后找前老公回来培养感情吧……啥?你妹!为啥找老公不算,还要帮这个倒霉儿子处理后宫问题?好吧,管就管啦,做甚么还要不时的将她扔进小世界,给各色欠抽的皇帝做老娘?天啊,下个雷去劈劈她眼前这个一脸坏笑着看热闹的混蛋吧!什么?什么?斗BOSS,给奖励?……那个、那个谁,您别走啊!咱有话可以好好说诶!
  • 道星志

    道星志

    类型:城市建设+军屯发展+即时战略=网游秦帝国之城市崛起攻略。简介:战争,就是烧军饷、烧士兵、烧粮食、烧物资,没有一个强大军事要塞怎么行呢?没有一个强悍的后方基地怎么行呢?主角要在战国里掀起一股建设狂潮。建设乡村、建造民屯、寻百家士、攀升科技、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收城门税、开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