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8800000006

第6章 世界与意义(2)

二、劳动二重性

作为人类性本体的劳动并非单一性的,而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保持能量以维持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方式,即谋生(生存)的手段。这一层涵义既是劳动发生学的根据,也是劳动基础性的职能:作为劳动者的人的问世,是哺乳动物之一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维持生命的飞跃性演进;这种与自然变换物质以维持生命的活动又是其后人类全部其他活动的最起码条件。这一涵义下的劳动是受动或被动性的:它是对生存压迫的回应。由于这一生存压迫在最简单的形式下乃是自然生命特定演进阶段的生理(摄食、繁衍)性规定,因而回应这一压迫的劳动恰恰表现出人的自然性限定,或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它属于必然性王国;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被抛入”处境。

劳动的上述自然限定性,往往被近代以来的启蒙进步观与科学技术主义视为“生产力低下落后”阶段的特征,它被预言在一个“更加进步”的亦即“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将趋于消失。

但是,人作为哺乳动物的自然生理需要,尽管可以在需要与满足的程度、形式上发生变化,却可能被勾销(例如不再吃饭)吗?如果无法勾销,劳动就永远将具有此种自然限定性。

更加复杂而重大的问题是:以技术为主干的生产力发展是否可以在与自然限定性对立的方向上为人类带来自由?【11】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自由尽管可以有程度水平的区分,但其质的规定性并不系于生产力发展的数量。较低生产力阶段上的人可能享有比较高生产力阶段上的人更多的自由,这已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况。犬儒学派与老庄哲学乃至当代梭罗主义的俭朴生活运动,其合理性依据之一即在于此。

其次,劳动的自然限定性作为人的生存论的客观结构,并非价值判定的对象,它只是一种客观条件。自然限定性并非必定与自由对立:对于贪求长寿的皇帝来说,必有一死乃是最大的痛苦,而对于进取创造者而言,人生有限却恰成为激活自我意识、珍惜生活意义、以强化创造力的自由动力。填腹这一基本自然性限定也可以同时完全是人性的,如海德格尔描述过的古希腊农人饮酒进食时向天、地、神感恩知足时的幸福境界,“因为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12】

近代启蒙主义依据逻辑知性与科技发展向人类提出了一幅从低向高不断进步的社会历史图景。现代人至今仍生活在这一图景中。

在启蒙主义进步观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是一条主线。然而,自然在何种涵义下是与自由对立的呢?同样,自由在何种涵义下是对自然的“进步”或“超越”呢?“超越”与“进步”一样,是一个在现代文化中泛滥成灾的时髦词语,它们都有待批判性厘定。

自然物各以其单一的无意识的存在方式与周围环境物质变换,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环境:石与阳光空气、雨雪河流接触,风化为砂,树与土地、阳光、雨水、空气相互交换与影响,羊群摄水草而以排泄物肥沃土地……在自然物各自的环境中,存在着重复单一的自然因果关系,在有机生命的活动中甚至存在着为满足生命需求的复杂的有目的的本能反射动作,但其欲求的形式与内容依然是单一的。类人猿也如此。

以使用与制造工具为核心的劳动对自然的改变生成了一种新质。劳动工具突破了自然生物单一的反应模式而趋向于多样全面与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方式:一根棍棒即有挑、劈、刺、担、抬、撬等多种使用。从而,劳动工具不仅聚集了多样的自然因果关系,成为打通、联合各个自然物及其环境的中介,并且进一步开发、解放出各个自然物原先被单一存在方式限定了的潜能,创造出新的非自然自在可能的因果联系,使自然物也获得了舒展与释放。孔雀石的纯净光彩凭借石匠的凿刀而显现于世,沉睡在山脉中的矿石经过冶炼加工成为浇灌的水管,从而为植物生长提供友爱与帮助,被加速器释放出来的原子能则支持着灌溉系统的运转……

这就是自由。自由不是对自然进行人类利己主义的利用与统治,而是对自然与人的解放和提升。应当敞开一种超出传统人类中心立场的自由视野。自由不仅是对于人类而言,也是对于整个世界(含自然)而言。我们看到,原始自在的自然,不仅限定人,也限定物:矿石作为灌溉水管的属性能力,在劳动解放之前并非不存在,但其转化可能性的自由被限定了。人及其劳动的使命便是唤醒自然潜能,使包括人在内的各个自然物的小环境汇合并不断发展为“世界”。在“世界”中,万物以协调配合与相互促进扶助的方式各尽其材性。在使万物各尽其材的同时,人也就尽其(实现)人性。

这是一种人类性的目的论。因为在这一目的方向上,只有人是自觉意识并为之劳动的,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人是守护万物的牧者。但这一本体目的意义的劳动又是如此博大宏伟地超越出人类自身生存的手段性质,从而,决非偶然,近代劳动观念的上升,又首先是以神性为背景的。【13】它揭示了人性超越人类自我中心的一维。

继神学家神化劳动之后,近现代启蒙思想家又从逻辑与理性角度阐释劳动的这一自由特性。黑格尔著名的论述是:

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换句话说,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14】

手段是一个比外在合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更高的东西;——犁是比由犁所造成的,作为目的的、直接的享受更尊贵些。工具保存下来,而直接的享受则会消逝并忘却。人以他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在自然界的威力,尽管就他的目的说来,他倒是要服从自然界的。【15】

马克思把劳动的理性本质还原于人的族类本质,并把这一本质视作质别于自然存在的自由的、最完美的体现: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6】

这是马克思实践论亦即人类性本体论中一段重要的文字,它把劳动作为区别于自然物的人性本质以最为纯粹也最为浪漫的形式表述出来了。因此,它代表着劳动最纯粹的自由一极。【17】

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劳动只有在彻底摆脱了自然生存限定的纯粹自由状态中才是真正的劳动(“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这一思想处于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观对立的另一极。后者囿于雇佣劳动的经验而强调劳动的被迫受动性,“在劳动时,就必然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和幸福。”【18】“贪欲以及贪婪者之间的战争及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唯一的车轮。”【19】但在马克思后期批评傅立叶将劳动游戏化时,他已意识到了劳动不可净化的受动性。【20】劳动的必然性与自由性之间的两极对峙在《资本论》中终于凝聚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劳动二重性矛盾体: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21】

在这段文字的开始,马克思几乎是重复地坚持了他20多年前在巴黎手稿中关于真正的自由性的劳动与自然受动性的对立,但在接续的论述中他又肯定了劳动作为必然的自然受动性的限定性是一切人类社会时代无可逃避的永恒特性;继而他又强调了自由的理想(彼岸)性,但接着又承认劳动“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他第三次强调那个彼岸的自由王国,又第三次返回此岸的必然王国的基础。

这段论述中有两处是可以商榷的:一是文中以人类团结地结束阶级斗争、将自然置于人类“共同控制之下”作为自由王国的现实基点。这里只关注到了人际压迫的不自由,却忽略了人对自然单向度控制掠夺的不自由。环境生态问题那时尚不可能成为马克思思想中的重大课题,它只是在一个世纪后才被海德格尔充分思考。其二是,“工作日的缩短”是否劳动自由的根本条件?一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固然会随着技术进步而缩短,但它所承担的自然限定性却不可能消失;另一方面,将劳动自由寄身于“工作日”之外的“自由时间”,【22】这种净化了的自由观念应当说是对马克思早年已确立的劳动本体论的倒退。

总之,一种集自由与必然于一体的辩证矛盾的劳动二重性本体论在马克思那里虽已有了基本轮廓,但仍包含着不确定的复杂内容。

但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框架可以明确地肯定下来:劳动既是人类生存欲望需求支配下的自然限定性的谋生活动,同时也是超越出这一谋生性而解放自然万物与人自身的自由活动。这就是本书所称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表明,劳动作为人类性本体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劳动的自由尺度是在必然限定下的谋生基础上生长与超越发展起来的。工具技术的万能无限性趋向,是以谋生欲求为发动契机的,这也就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所肯定的“恶”欲的历史杠杆作用。正是凭借这种工具技术所包容蕴含丰富的因果联系,人才卓尔特立于自然界、才得以实践地改变万物。人作为哺乳动物的自然需求,始终是技术工具运作无法净化的基因成分。

然而,迄今我们仍未充分地回答启蒙进步论与技术主义者以技术发展为基点的人性论。就劳动二重性自身而言,我们固然可以如海德格尔那样描述一种超出人类自私欲望的神圣劳动,可是,这种神圣的劳动是如何生成的呢?如果承认劳动的自然欲望支配性的源初地位,那么,真正棘手而重大的问题是:这种劳动的谋生性是如何转化为劳动的自由性呢?此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史实是,这种自由、神圣的劳动至今还是一株笼罩着理想色彩的幼芽,与之相比,谋生劳动即使在最为现代的文明社会中也是有根柢的基本力量。那么,我们不应该由此反省质疑黑格尔对劳动技术的崇拜与赞美么?那种对劳动技术无条件的赞美(无论是黑格尔或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其实不承认劳动二重性,他们把矛盾体的劳动单一化为无差异对立的同一性本体,在此本体中,劳动的自然性(即人类自我中心状态)同时也就是价值性。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陇南文化

    陇南文化

    本书讲述了陇南地区的文化特色,浅显易懂的文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本书以历史为经,风俗事象为纬,详尽描述了汉民族风格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本卷记述的是秦汉魏晋时代的汉族风俗史,包括汉民族的形成、发展、汉族风俗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汉族的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岁时风俗、信仰风俗、社会风俗等内容。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漫画创始人

    穿越之漫画创始人

    一夜之间安易发现他竟然重生了,重生在这个没有任何ACG文化的世界,OMG没有精神食粮的我该怎么活下来啊。。。qq群号:479558780
  •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第三卷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
  • 天域游龙

    天域游龙

    万道争锋谁主沉浮?实习医生无意中穿越到位面交汇,宗派林立,弱者贱如蝼蚁,强者为尊,武道昌隆,妖兽横行的的无尽天域,从此踏上一条登天之路!
  • 前进吧,火红的拖拉机

    前进吧,火红的拖拉机

    这是一部反映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中篇小说。作品围绕着使用拖拉机问题上的一场尖锐斗争,塑造了以共青团员、回乡知识青年孙勇凯为主角的一组英雄群像。他们在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敢于反潮流,敢于抵制错误路线,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我国农村广大贫下中农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末世七君主

    末世七君主

    在净灵廷的秘典中,有一卷名为救世篇。此篇预言大陆上将出现七位盖世英雄手持誓约圣器,扬神国之余威,使开天辟地之能事。秘典全卷乃神国时代流传至今,唯有净灵廷的教皇和红白主教可以参阅,且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五百年过去了,没有所谓的盖世英雄,而净灵廷也成了天。净灵廷为了巩固统治,公开了秘典,只是这救世篇也已变成了灭世篇,秘典中大多数的篇章都做了如此改动。即便大多数人只把灭世篇当成故事来阅读,但当誓约圣器的持有者出现时,净灵廷又要做出怎样的反应呢。人可以在希望之中看到绝望,也可以在绝望之中看到希望。那么,那些誓约圣器的持有者们又有怎样的传奇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狼与兄弟

    狼与兄弟

    狼,看似冷酷的外表隐藏着无限柔情,为了家人和兄弟甘愿牺牲自己!犹如主角王赢的性格,冷酷的不是内心而是对世俗的漠视!他就像狼王一样无论在哪儿都能成为团队核心,带领着自己的兄弟出生入死,不离不弃!从大学时代的青涩到步入社会的坎坷,就像是一段不平凡的生存之路!他们像狼一样,团队合作无间,他们一起开拓、一起战斗、一起创造辉煌!纵然世事变迁无常,但永远不变的是那一起哭过笑过伤过的兄弟之情!
  • 亡灵序曲之魔王再现

    亡灵序曲之魔王再现

    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沧海桑田,山河永寂,故事早已没人记得清了,只留下几段零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