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7300000017

第17章 泻火之剂

十五、泻火之剂二十七首附八方

凡是由寒凉类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的方剂,叫泻火之剂。表有火热,当用辛凉解表;内有火热积滞之邪,当攻下。泻火之剂则用于外无表热,内无积滞,而里热独炽的情况下。运用泻火剂当分清热在气分、营分、气血两燔及脏腑的不同,否则无的放矢。

运用泻火之剂,当分清热邪由外传入还是从内而生。自外传者当散之,自内生者当泻之,总之要使热邪有出路,即“火郁发之”之义。运用泻火剂当分清阴伤与否。阴未伤则用苦寒泻热,阴已伤当用甘寒清热养阴。否则阴已伤用苦寒药,则苦燥耗阴;阴未伤,过早用甘寒剂有甘腻恋邪之弊。运用泻火剂当分清热的真假,无犯虚虚实实之成。若用泻火剂而热不清,当考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清热与滋液并进。火热之邪易伤津,当注意养阴。寒凉易损胃阳,不可过用。若为阴虚发热,当以养阴为主,清热为辅。若热邪盛,病人服此药呕吐时,可加入少量的生姜汁,即“寒因热用”。以上是泻火剂运用时应了解的原则。

1、黄连解毒汤《千金方》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再加麻黄及淡豉;

此为伤寒热毒盛,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润肠泻热真堪倚。

组成:黄连3~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毒实火壅盛三焦。身大热,烦躁不眠,错语,干呕,或热病吐衄发斑。身热、下痢、黄疸、外科疔毒痈疡。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证是火热毒邪炽盛,充斥三焦内外,故身大热。热邪炽盛,干扰神明则烦躁失眠错语。热犯中焦,胃气不降则干呕。热邪炽盛,迫血妄行,血随火升外溢,则吐衄发斑。火热内炽,湿热外蒸,郁而发黄。热毒壅于肌肤经脉,营卫凝涩,瘀血壅滞,肌肉腐烂,发为痈毒疔疮。苔黄舌红,脉数有力,均为实火之象。火热毒邪充斥三焦内外,且无口渴伤阴之象,故可用大苦大寒直挫其鸱张之势。方中黄连苦寒,清热解毒之力甚强,上清心火,中泻胃热火邪,下及肝胆大肠之热毒,为君药。黄芩苦寒,助黄连泻肝胆肺火。黄柏泻下焦热邪相火。栀子苦寒,利水清热,引三焦火邪使之下行而出。诸药合用直挫降三焦火热,泻火解毒,治实火充斥三焦内外诸病。

附:①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石膏30克黄连黄柏黄芩各6克豆豉9克栀子9克麻黄9克用法:水煎服。主治:伤寒八九日,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挛,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志昏愦,或时呼呻,脉滑数。本方主治为伤寒表邪未解,里热炽盛,出现口渴,故解表与清里兼顾。方中石膏清热除烦生津。麻黄、豆豉发汗解表。黄连解毒汤泻三焦火热实邪。诸药合用发表不助里热,清热而不失治表,苦寒不耗伤阴液,堪为表里双解法。

②栀子金花丸:即本方加大黄,研细末为小丸,每次服6克。适宜于三焦有热兼大便不通者,有泻火解毒通便之功。

2、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附子泻心用三黄,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温药下之妙异常。

组成:大黄12克黄连6克附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附子炮煮取汁,余三味切,以麻沸汤400毫升渍煎,去滓,纳附子汁,分二次温服。

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方解:伤寒病未能经过很好的治疗,邪传入里,结于胸中,化而为热邪,故心下痞,即胃脘部有自觉痞塞不通感,按之濡软。汗出恶寒而不见发热,是无表证,而是病人阳气虚所致。方中三黄苦寒泻热除痞。附子辛热,温经扶阳固表,以治肌表之恶寒汗出。用麻沸汤煮煎者取其气轻味薄,清泄上部之热邪,以治胸部的痞结。这是一个寒热并用的方剂。

附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10克附子6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主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与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迟。这是一个寒邪侵犯经络肌肉与热邪积滞结于胃肠并见之症。方中附子、细辛辛热,温经散寒止疼。大黄苦寒泻下,导滞攻积。与附子泻心汤的寒热并用有相同之处。

3、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组成:半夏9克黄芩6克干姜6克人参6克炙甘草3克黄连3克大枣4个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原治少阳小柴胡汤证,误用下药,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于心下(胃脘)而成痞证。所谓痞即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前人有“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之说。痞是自觉满而不痛,按之如常。这是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司。脾的清阳不升则泻泄肠鸣下利,胃的浊阴不降则呕吐或干呕。法当补益脾胃,除寒热互结,复其升降之职。方中黄连苦寒降泻其中焦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其中焦之寒结。人参、甘草、大枣补其脾胃之虚。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益气和胃,治胃气不和,寒热互结,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诸证。现代有用本方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中毒性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见以上诸症者。

5、白虎汤《伤寒论》

附白虎加入人参汤苍术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偎(wēi):音煨,在一块用。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组成:石膏30~60克知母15克炙甘草6克粳米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热在阳明之经,或温病热在气分,证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方解:无论伤寒邪离太阳之表而入阳明之里,或温邪离卫入气分,均是邪已入里化热,故不恶寒而恶热。热邪入里,邪正交争而极,里热炽盛,故身大热,面赤气粗。热盛蒸迫津液外出,故大汗。热盛耗津,故烦渴,引水自救。热扰胸中故心烦,苔黄燥为里热伤津,脉洪大或滑数为热邪内盛之证。方中生石膏甘辛寒,辛能解肌,寒能清热,寒而不腻,最能清解阳明胃经肌邪热。知母苦寒,清热生津滋阴,二药相合,清肺之热而滋补消耗之津,可治高热,烦渴,汗出等。甘草、粳米,保胃气,护津液,且可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焦阳气之弊。诸药合用,清阳明气分热,生津止渴除烦。本方清里热疗效可靠,唯石膏用宜大。

附方:①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即本方加入人参6克,水煎服。治阳明热盛,气阴两伤,身热而渴,汗出而背微恶寒。方中白虎汤清热生津,人参补气生津。全方治气阴两伤的里热症。

②术白虎汤(《类证活人书》):即本方加术6克,水煎服。主治湿温病,身大热胸痞闷汗多,口渴,身重,脉洪大,舌红苔黄或白腻。方中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术辛苦温,化浊燥湿。诸药合用清热燥湿并进,治湿温病。近代多用治风湿热病。

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

组成:竹叶15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9克人参5克甘草3克粳米15克

用法:水煎服,一方加生姜。

主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形体消瘦,气短,身热汗多,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眠,舌红少苔,脉数而虚。

方解: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故身热(不高)多汗。胃中有热,胃失和降故气逆欲呕。余热扰胸中,故心胸烦闷。热病伤津,故口干喜饮。热病耗气,元气未复,故形体消瘦而息短气少。舌红少苔,脉数而虚亦是内有余热,气伤津亏之象。此时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津气难复。若只益气生津不清余热则有恋邪之弊。故清热和补气阴双管齐下。方中竹叶、石膏辛凉甘寒清热除烦,竹叶尚能利尿,导余热下行。人参、麦冬,益气生津,使热清而气阴两复。半夏、生姜虽辛温而燥,与甘寒之药相伍,存用去性,去其温燥之性,留其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且二药有健脾运之效,使水湿运化功能正常,则麦冬等甘寒生津之药不致有腻滞之弊,又能防甘寒辛凉之药损伤中阳之气。甘草、粳米扶益胃气。诸药合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本方不但在热病后期,即在热病过程中只要有气阴两伤,汗出身热不退,胃失和降等皆可用之。

6、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

升阳散火葛升柴,羌独防风参等侪侪(chái):音才,本同辈义,这里引申为一块入药用。

生炙二草加姜枣,阳经火郁发之佳。

组成:葛根升麻羌活独活人参白芍各15克柴胡24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10克防风8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5克,加入大枣、生姜煎服。或作汤剂,药量酌增减。

主治:胃素虚,过食生冷之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四肢发热倦怠,骨髓劳热。

方解:本方主治是食生冷之物,抑遏阳气于脾胃,阳气不得发越,郁而化热,《素问》“火郁发之”,即以发散的方法消除阳遏郁热之火邪。方中升麻、葛根辛凉,散发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经之火,独活发散少阴肾经之火。诸药气清味薄,上行外散,能升腾阳气,疏利三焦,散升郁火,故名升阳散火汤。因恐诸药升散太过,以及辛燥伤阴,加白芍酸寒敛阴清热。再加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使祛邪不忘扶正。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升腾脾胃被遏郁之阳气。诸药合用,火郁发之,发中有收,散中有补,使邪去而不伤正,对火郁诸经的四肢发热,肌热,骨髓潮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等症可发散治之。

7、凉膈散《和剂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成:大黄60克芒硝60克甘草60克栀子30克薄荷30克黄芩30克连翘12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入竹叶5片,蜜少许,水煎食后温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比例酌减。

主治:上中二焦郁热炽盛。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尿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

方解:本方主治为中上焦郁热火盛。火性上炎,上焦热盛,故而赤唇焦,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中焦热盛,燥热内结,阴亏津燥,故便秘尿赤。舌质红,苔干黄,脉滑数均为邪热炽盛之象。上中两焦同时有热,若单靠清上则中焦热结不去,若单靠泻中焦则上焦热邪不解,当清热与泻火齐下。方中大黄、硝芒、甘草,不仅能治便秘,且可引中上二焦之热邪下行而出。黄芩、栀子、连翘、竹叶清泻火热,与辛凉疏散的薄荷同用,可疏清宣散上焦火邪。且竹叶、栀子有清利小便引热下行之功。白蜜甘润生津,且能甘缓诸药力,使热邪在膈间缓缓而泻不伤正。诸药合用,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治热郁上中二焦之症。

8、清心莲子饮《和剂局方》

清心莲子石莲参,地骨柴胡赤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躁烦消渴及崩淋。

组成:石莲子人参赤茯苓炙芪各25克地骨皮柴胡炙甘草麦冬车前子各15克黄芩12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0克,水煎服。也可作汤剂,药量酌减。

主治:肾阴不足,心火上炎。烦躁发热,口舌干燥,遗精淋浊,遇劳即发,渐成消渴,及热扰营血,血崩带下。

方解:本方主治是由于七情郁结,酒色过度,致肾水不足,水不上承,心火独亢,上则口燥,下则淋浊。心火灼金故渐成消渴。方中人参补元气,生津液,配黄芪、甘草则补益阳气而清虚热。地骨皮甘淡寒,退阴虚血热所致发热,清泻肝肺肾之热,凉血止血,治血热引起的崩漏带下。柴胡辛凉,疏散肝胆相火。黄芩苦寒清上焦心肺之火。赤茯苓、车前子甘凉微寒,清热利小便,一则引心火自小便而出,二则泻下焦湿浊邪。麦冬甘寒,清心火滋津液,且使利小便而不伤阴。石莲子清心火而通肾水,使水火相济。诸药合用,便肾阴亏而心火亢盛引起的诸证可愈。心主血,心火亢扰营血所致的血崩等证亦可治之。

9、甘露饮《和剂局方》

甘露两地与茵陈,芩枳枇杷石斛伦;

甘草二冬平胃热,桂苓犀角可加均。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茵陈黄芩炒枳壳枇杷叶(去毛)石斛炙甘草天冬麦冬各等份。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6~10克水煎服,亦可作汤剂,药量酌用。

主治:胃中有温热,牙宣口臭,齿龈肿烂,甚则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吐衄。饥饿心(胃)烦等。

方解:足阳明胃经上行,入齿龈,环出口唇。胃中有湿热,循阳明经上行,则牙宣口臭,齿龈肿烂,甚则出脓血,口舌生疮。足阳明胃经,又循喉咙入缺盆,下胃,故有热则咽喉肿痛。饥饿心烦是胃有热,消谷善饥之证。火邪伤络上冲,则吐衄。由于胃肠湿热久积,则胃阴伤。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故用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甘草、石斛等甘凉生津养阴清热之品以清胃热,养胃阴。茵陈清热而利湿,黄芩清热而燥湿,二药清热祛湿,不仅泻火热,且使养阴无滋腻之弊。枇杷叶、枳壳疏利气机,下行降气,使气降则火降。诸药相合,清胃热,养胃阴,治胃热引起诸症。方中甘草用生者尤佳。

附方:桂苓甘露饮:即本方加肉桂、茯苓。主治与甘露饮同。方中肉桂引火归元,助膀胱气化,加上利渗的茯苓,增强利小便作用,使胃肠湿热从小便而下。若加咸寒的犀角,更增强其方的清热解毒泻火作用,尤适宜于吐衄出血及喉疮肿痛等症。

10、清胃散《兰室秘藏》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皮丹;

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组成:生地黄12克黄连6克当归6克丹皮9克升麻3克

主治:胃有积热,胃火上冲。牙齿痛不可忍,痛则牵连头脑,喜冷恶热,满面发热,或唇口颊腮肿疼生疮。或吐血衄血,或牙宣出血,或牙龈溃烂等症。

方解: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府,病多火实证。胃与大肠以经络相连。阳明胃经,上齿中,挟口环唇;大肠经入下齿龈。故胃有积热,火邪上冲,循经而上则牙痛头痛。热阻气滞血瘀伤及血络,血肉腐烂,故牙龈红肿溃烂出血。热盛伤津,故恶热喜冷饮。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滑数为胃热伤津之证。方中黄连苦寒,直折胃火,清胃热。火郁而不散,升麻辛凉,清热解毒,散升郁火。黄连得升麻,清热而无凉遏热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郁而无升阳助火之虞。热伤血络,生地、丹皮凉血养阴清热。当归和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清胃泻火,凉血养阴止痛消肿,治胃火上冲诸症。若胃中热盛可加石膏,以加强清胃热泻火之力。甚则可加牛膝、大黄、芒硝,引热下行,釜底抽薪。

11、钱乙泻黄散《小儿药证真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组成:石膏15克栀子3克藿香21克防风12克

用法:和蜜酒同炒至香,研细末,每次服3~6克。或作汤剂煎服,药量酌增减。现在一般防风用量不宜过重。

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及因脾热弄舌等。

方解:本方主治脾胃有伏火。脾开窍于口,唇为脾之外候。脾胃有伏热,故见口疮口臭,唇燥等症。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故脾胃有热烦渴易饥,不时弄舌。方中石膏辛甘寒,清脾胃之热。栀子苦寒泻脾胃之火,利小便使火下行。二者共用清上彻下。脾胃伏火,不仅用清降,且当辛散以发其郁火,故重用辛散而不燥的防风,以升散其脾中伏火“即火郁发之”之义。甘草和中泻火解毒。诸药合用,上清下泻,内透外达。酒蜜调和服以缓药性过寒凉,有护脾胃之功。

12、泻黄散《证治准绳》

钱已泻黄升防芷,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热及口疮,火郁发之斯为美。

组成:升麻防风白芷黄芩枳壳各5克半夏3克石斛4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加生姜三片

主治:风热郁火伤及脾胃,口唇燥裂,口疮。

主解:脾开窍于口,唇为脾之外候。风热郁脾故口疮,口唇干燥。方中升麻、白芷,入脾胃,散脾胃风热。防风辛平祛风散脾中伏火而润燥。三风药共用,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芩泻脾胃之热。枳壳疏理中焦气机。石斛甘寒,清胃热养胃阴。半夏、生姜,调和脾胃,使泻脾胃风热,而不伤脾胃。甘草泻脾火,缓苦寒药之伤脾。诸药合用,散发脾胃郁热伏火而不伤正气。

按:本方出自《证治准绳》,并非钱乙的泻黄散。钱方泻黄散即前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汪氏原书有误,今附记于此。

13、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炎喘嗽此方施。

组成: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至12克,粳米一摄,水煎食前服。或作汤剂,药量酌减。

主治:肺热咳嗽,甚则气喘,皮肤蒸热,或发热,午后尤甚。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肺主气,以肃降为和顺。肺中有热,气逆不降,发为咳喘咳嗽。肺主皮毛,肺有热则皮肤蒸热。此病乃是燥热伤及肺阴,阴虚发热,故午后尤甚。舌红,苔黄脉数均为肺热之象。治宜清肺热而平咳喘。方中桑皮甘寒,泻肺热,止咳祛痰。地骨皮甘寒,泻肺中伏火而清虚热。二药合用,使肺热清,咳逆气喘平,清虚热而不犯肺。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使甘寒之药不伤胃气。四药合用泻热而不伤正,有清肺热,止咳平喘之效。对肺热阴伤之咳喘有效,若外感咳喘应慎用,或酌加宣肺解表之药。

附方:①本方加入人参、茯苓、五味子、青皮、陈皮,叫做“加减泻白散”。治肺热,咳嗽,喘急呕吐。方中“泻白散”泻肺热,平咳喘。人参、茯苓健脾化痰。陈皮、青皮疏利肺气,化痰止咳。五味子性温涩,收敛肺气以止咳。

②本方加知母、黄芩、桔梗、青皮、陈皮也叫“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治肺热咳喘,烦热口渴痰粘。方中黄芩泻肺热,桔梗利膈化痰止咳,引药入肺。知母清肺热,养阴止咳。青皮、陈皮利肺气,宽胸化痰。

14、泻青丸《小儿药证真诀》

泻青丸用龙胆栀,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火郁肝经用此宜。

组成: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羌活防风各等份。

用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克,日两次,温开水或竹叶汤送下,小儿酌减。亦可改作汤剂,用量酌情增减。

主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甚则抽搐脉洪实,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

方解:肝主怒,开窍于目,肝经实火郁结,火热上冲,目赤红肿。肝热气郁而不疏泻则烦躁易怒,不能安卧。肝胆实火郁结,三焦升降失司,则为尿赤便秘。小儿急惊,热盛抽搐均同此理。法当散郁清肝泻火。肝经实火郁结,非苦寒之品不能平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清泻肝火,治肝经实火及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目红肿痛等症为主药。大黄苦寒,攻积导滞,泻火下行。“火郁发之”,羌活、防风上行搜风,散在上之肝经郁火。栀子苦寒,利小便,散三焦郁火,使之从小便而出。以上各药上清下泻,清散肝经郁火实热。肝藏血,火邪伤耗阴血,再加当归、川芎,养血以润肝。诸药合用,有补有泻,有散有润,治疗实火郁结在肝诸症。

15、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炒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用法:作汤剂,酌情用量。也有研细末作丸剂,每次6~9克,日服两次,开水送下。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疼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方解:肝经布胁肋,络阴器上巅顶,开窍于目。胆经起目内眦,绕耳后,下缺盆,其支者,绕阴器,布两胁。肝胆内寄相火,火郁而不泄,循经上行则上扰头巅,耳目头作痛,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胁痛。胆热上泛则口苦。湿热循肝胆经下注则阴肿,阴痒,阴汗。肝主筋,湿热下注则筋痿。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白亦湿热循经下注所致。方中龙胆草苦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泻下焦湿热,泻火祛湿两备,为主药。黄芩、栀子苦寒,助龙胆草泻火燥湿利湿。泽泻、木通、车前子,均为清热利小便之药,使实火热湿下行,自小便而出。肝主藏血,火邪本易耗阴,加上燥湿利小便之药更易耗阴液,故加生地黄、当归滋补阴血养津液。方中柴胡一为引经药,二则有散发郁火之意。甘草甘缓苦寒败胃之药的峻性。诸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使热清湿利,循肝胆经火热湿邪所致诸症可除。

16、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

当归龙荟用四黄,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一切肝火尽能攘。

组成:当归黄连黄柏黄芩黑栀子各30克龙胆草30克大黄芦荟15克麝香1.3克青黛15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次30~45克。姜汤送下。

主治:肝胆实火所致,眩晕头昏,神志不宁,惊悸不安,胁痛,抽搐,谵语,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涩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治为七情过极,肝阳化火,肝经蕴热致肝胆实火壅盛于里。肝为风木之脏,肝木为生火之源。肝胆实火,循经上冲,热扰清空,故眩晕头昏,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胆实热壅郁于胸膈中,热扰心神,即母病及子。肝主筋,肝胆火盛,热及生风,故四肢抽搐。肝胆经络布两胁,肝胆有病,故胁痛。三焦火盛耗津伤液,升降失司,故大便秘,小便涩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实火炽盛之象。法当泻肝胆实火,自二便而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入肝胆,泻肝火,平风热,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手足抽搐,头目眩晕,且可利水道治小便涩痛,又能引火下行。芦荟苦寒味腥,入肝胃大肠,清肝火,通大便,治肝热所致头痛目眩,惊悸不安及大便秘结。青黛咸寒,入肝肺,清肝凉血,治肝热惊悸,抽搐。三药合用直泻肝经实火,利二便,使肝胆实热自二便而出。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苦寒清热,通彻上下,泻三焦火热,利二便。木香、麝香,辛香走窜,通络开窍,斩关夺门,使诸泻火药力量更迅猛,通畅无阻。诸药苦寒泻火有余,故再用甘温微苦的当归和血补肝。诸药合用,直析肝火,通二便,泻肝胆实火所致诸病,但虚火为病切不可服。

17、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一般。

组成:黄连(姜汁炒)60克吴茱萸(盐水泡)10克

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次1.5~3克,温开水送服。或作汤剂,药量酌减,水煎服。

主治:肝郁化热,症见两胁胀痛,呕吐酸苦,嗳气,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肝郁则胁胀痛,肝郁则肝气横逆,肝火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呕吐。至于吐物酸苦为肝胆之气上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有热之象。方中黄连苦寒泻心火,即“实则泻其子”之意,间接泄肝郁所化之火,重用为主药。稍佐辛热的吴茱萸,开郁行气,引热下行,降逆止呕,只有黄连的六分之一,不仅不能助热,且合黄连,辛开苦降以治肝郁胃逆,再则佐制黄连使之不伤胃阳,及无苦寒格柜之弊。药虽二味,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清肝火,泄肝郁,降胃气,治以上诸证。

附方:①戊己丸(《和剂局方》):黄连、吴茱萸、白芍各150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6克,温开水送下。主治:脾胃湿热,赤白下痢,或大便泄泻,米谷下化,腹痛等。方中黄连清热燥湿,白芍缓挛急止腹痛,吴茱萸开郁化滞,止痛下气。

②连附六一汤(《医学正传》引丹溪方):黄连18克附子3克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主治:肝郁火盛,肝逆犯胃,胃脘疼甚,呕吐酸水。方中黄连虽治胃热、肝火盛的胃脘疼,但恐苦寒格拒不入,故用附子佐制,即所谓“寒因热用”之义。

18、导赤散《小儿药证真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靡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组成:生地木通生甘草梢各等份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10克,入竹叶同煎。现代用法:作汤剂,用量可酌参原方比例。

主治:心经热盛移于小肠。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

方解:心经有热,扰于胸中,故心胸烦热。舌为心之苗,心有热,口舌生疮。口渴面赤亦为心火循经上冲之象。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有热,移于小肠,小肠泌别失职,故小便赤涩而痛。方中生地甘寒,清热滋阴生津,生肾水以制心火,且防利水伤阴之弊。木通苦寒中空直通,上清心经之热,下则利水通淋,泻小肠火。生甘草泻火清热解毒,缓急止疼,且可防木通苦寒败胃,用稍者,因古人有“稍可直达茎中止痛”之说。竹叶甘凉,利水通淋,清泻心火,除烦热。诸药共用,清心热与壮水制火两顾;利水以导心火下行,兼清热通淋止痛;且利水而无伤阴之弊。

19、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符;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组成:银柴胡4.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或低热不退,身体羸瘦,五心烦热,唇红颧赤,困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肾主骨,肝藏血,俱在下焦,肝肾同源,一损俱损。虚劳积久,肾阴亏损,阴不潜阳,虚热蕴蒸,故五心烦,骨蒸劳倦。真阴亏,虚火迫津外出故盗汗。精血亏故身体羸瘦。唇红颧赤,舌红少苔,脉细数俱为阴虚火旺之证。既是虚火,故不可用苦寒药,以免化燥更耗阴,而应配以滋阴之品,壮水制火。方中银柴胡甘微寒,长于清骨髓之热,治虚劳之骨蒸。胡黄连苦寒入肝,配银柴胡尤擅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鳖甲咸寒沉降,滋阴潜阳,善引诸药入下焦阴分。青蒿、秦艽,辛香透散而不伤阴,随鳖甲入阴分后,能透发阴分之伏热外出,清退虚热。知母甘苦寒,清热滋阴,壮水制火,治阴虚发热。地骨皮甘淡寒,凉血退蒸,泻肾火,治骨蒸潮热盗汗。诸药合用,入阴分清虚热,养阴,透邪外出。甘草调和脾胃,防诸寒凉滋腻之品损伤脾胃之气。诸药合用,清骨退蒸,滋阴潜阳,治肝肾阴虚火旺盛诸证。

20、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引李东垣方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组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克陈皮甘草玄参各6克连翘板兰根马勃牛蒡子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柴胡桔梗各6克(一方无,有人参10克,便秘加大黄。)

用法:为末,每次十五克汤调,时时服之,或拌蜜为丸,噙化。现代多作汤剂,药量酌增减。

主治:风热疫毒上攻头面之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热红肿而痛,甚则目不能开,咽不能吞咽,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方解:大头瘟,多属现代医学之颜面丹毒。祖国医学认为风热疫毒,入于口鼻,壅于心肺,上攻于头面所致。病邪为风热疫毒,头为诸阳之会,热结无从发泄,故头面热红肿而痛。风热外袭故恶寒发热。风热之邪宜辛凉疏散,疫毒宜清热解毒泻火。方中黄连、黄芩重用,苦寒解毒泻火。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上焦头面风热。玄参、马勃、板兰根、桔梗、甘草俱为清热解毒,利咽喉止痛消肿之品。陈皮疏利气机,宣壅滞。在大队清热解毒药中佐以升麻、柴胡,一则引诸解毒泻火药上升头面,盖头面巅顶,唯风药到之,二则辛散郁火,有“火郁发之”之意。本方苦寒降火解毒,辛凉升散风热,有升有降,凉而不遏,因热利导,可治风热疫毒上攻的大头瘟。现代加减多用治流行性腮腺炎,疗效可靠。若合并睾丸发炎者加龙胆草、川楝子等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21、清震汤《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

清震汤治雷头风,升麻苍术两般充;

荷叶一枚升胃气,邪从上散不传中。

组成:升麻30克苍术30克荷叶1枚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15克水,煎食后服。

主治:雷头风。头面起核块肿痛,或增寒壮热,或头痛,或头中如雷鸣响。

方解:雷头风,本病多由风热外袭,痰火内所致,因发病迅快,有如雷霆般的迅速,故称雷头风(头风即头痛。一说头中自觉如雷鸣,故名)。方中升麻辛凉,升清阳,解百毒。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发汗解饥。荷叶升发胃中清阳之气,助辛药上行而发散,且能保护胃气,使不由上焦传中焦。唯本方药单力薄,若憎寒壮热明显者,当增加辛凉疏散风热解表清热之药才合适。

22、桔梗汤《重订济生方》

桔梗汤中用防己,桑皮贝母瓜蒌子;

甘枳当归薏杏仁,黄芪百合姜煎此;

肺痈吐脓或咽干,便秘大黄可加使。

组成:桔梗贝母当归瓜蒌仁枳壳薏米桑白皮防己各30克甘草杏仁百合各15克黄芪45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拘服。

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咯脓血,胸痛,心神烦闷,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秘结。

方解:肺痈多为风热入肺,伤及肺之络脉,肺络阻滞,则痰热瘀血浊邪郁结肺中,热蒸肉腐,发为肺痈。痰热浊邪壅于胸中,气机不畅则心胸气壅。痰热瘀血蒸于肺中,肉腐血涩,化为脓浊,则咳咯脓血。肺络瘀阻不通则胸痛。肺热扰心,故心神烦闷。肺为水之上闸,肺有病,津液敷布失职,故两脚肿满。大便秘结,小便赤短为肺热下移。方中黄芪补气,利水消肿排脓。薏米甘淡微寒,化浊排脓,祛湿渗水。爪蒌仁、贝母,止咳嗽,清热化痰润肺,且爪蒌仁能润肠通便。桔梗、甘草,清咽利膈,开胸祛痰,且桔梗为载药入肺之舟楫。百合甘苦微寒补润肺气。杏仁、桑皮,清肺热,宣降肺气。当归和血,枳壳理气开胸。防己利水消肿清热,与桑皮、黄芪、薏米相合利水消肿之力尤强。诸药合用,清热泄肺,利气化痰,排脓消肿,以治肺痈。若大便秘结可加大黄。小便不畅,可酌加木通。肺热重者酌加黄芩、鱼腥草、二花等。

23、清咽太平丸汪昂方

清咽太平薄荷芎,柿霜甘桔及防风;

犀角蜜丸治膈热,早间咯血颊常红。

组成:薄荷30克川芎柿霜甘草防风犀角各60克桔梗90克

用法:共为细末,白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调下。

主治:膈上有热。早晨咯血,咽喉不清利,两颊常泛红色等。

方解:此为胸膈有郁结,燥伤肺阴,肺络被损。方中薄荷辛凉,疏散上焦风热。防风辛甘平,祛风清泻肺火,甘缓而不燥。柿霜甘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咯血等。甘草、桔梗,清热泻火,利咽快膈。川芎血中气药,升散瘀血而调理气血。诸药合用,有泻肺热,止咯血,清咽利喉的作用。

24、消斑青黛饮《伤寒六书》

消斑青黛栀连犀,知母玄参生地齐;

石膏柴胡人参草,便实参去大黄跻跻(jī)音基,此处作用入讲。

姜枣煎加一匙醋,阳邪里实此方稽。

组成:青黛栀子黄连犀角知母玄参生地黄石膏柴胡人参甘草(原方无药量)

用法:加生姜一片,大枣一枚同煎,水煎服,临服时加醋一匙。

主治:温病或伤寒,邪入胃伤营分,身热不退,皮肤斑疹,色红而深,口渴烦躁,舌质红,苔干少津者。

方解:古人谓“疹出于肺,斑发于胃”。此方主治为热病邪入于胃,胃经热盛,斑色深红为阳毒发斑。五脏皆禀气于胃,胃有热则其余各经亦相火妄动,以助胃中邪热。方中犀角、石膏皆大寒,清胃火解毒,凉血化斑。青黛咸寒,化斑凉血,清泻肝火。黄连泻心火,栀子泻三焦火,二药相伍清热解毒,治邪热迫血妄行,热盛发斑。玄参、生地、知母三药滋肾水,清营凉血,解毒。诸药清热,解毒化斑养阴。斑疹未透者宜辛散,斑疹已透者宜清解,此方是斑已外现,本不宜再用升散之药,加辛凉升散的柴胡是在用大量寒凉药时,稍加柴胡,清热中稍透散,以免毒邪内陷。又恐柴胡发散太过,故用醋一匙,酸以敛之,且醋能引药入肝经血分,醋亦有化瘀血之作用。人参、甘草,益气和胃,防诸苦寒药败胃气。若大便秘结,即去壅滞中气的人参,加入清热泻火通便的大黄。诸药合用凉血养阴化斑,治热邪入胃,阳毒发斑诸症。

25、辛荑散《济生方》

辛荑散里藁防风,白芷升麻与木通;

芎细甘草茶调服,鼻生肉(xì):音昔,生的肉。此方攻。

组成:辛荑藁本防风白芷升麻木通川芎细辛甘草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清茶调服,每次6~10克。

主治:肺气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方解:肺开窍于鼻,肺气不足,风寒湿邪外束,肺气不宣,鼻窍壅塞。鼻窍湿浊下注,则流涕不止。气息不通,不闻香臭,俱为鼻窍壅塞所致。方中辛荑辛温,入肺胃,散风寒,通鼻窍,治鼻塞,鼻渊头痛。白芷、藁本、细辛、防风,俱辛温发散的风药,助辛荑,宣散风寒湿邪,通鼻窍,止头痛。升麻虽辛凉,但在大队辛温发散药中,存其发散上升通窍作用。头面巅顶,唯风药可至,故治头痛鼻塞用大队风药,一则散风寒湿止头痛,二则开鼻窍。川芎散郁而止头痛,助诸药上行入脑。诸药辛温燥,故用木通一味,苦寒通利水,合清茶,引湿邪下行,且可防诸药辛温升散太过。甘草甘缓,调合诸药。诸药寒热升降并用,通鼻窍,散风寒湿,除肉。

26、苍耳子散《三因方》

苍耳子散用薄荷,辛荑白芷四般和;

葱茶调服疏肝肺,清升浊降鼻渊瘥。

组成:苍耳子8克薄荷辛荑各15克白芷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6~10克,葱茶煎汤调服。

主治:风邪上攻,致成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

方解:鼻渊为风邪上攻于脑中,致清阳不升,浊阴反而上逆,故鼻涕浊不止,前额痛。法宜疏散风邪,降浊阴,升清阳,利头目。方中苍耳子辛甘苦温,有小毒,散风祛湿,通鼻窍,止头痛。辛荑散风寒,助苍耳子治鼻塞、鼻渊、头痛。白芷辛温,入阳明经,足阳明胃经,起于前鼻梁凹陷处,白芷为治前额头痛专药。薄荷辛凉,疏肝泄肺,轻清上行,清利头目。葱白辛温,上行通窍。清茶苦寒,上清头目,利尿降湿浊。诸药合用可治鼻渊。若流黄稠涕者可酌加黄芩之类。鼻渊久治不愈,转虚证者酌加补益药。

27、妙香散《和剂局方》

妙香山药与参芪,甘桔二茯远志随;

少佐辰砂木香麝,惊悸郁结梦中遗。

组成:木香7.5克山药60克人参黄芪茯苓茯神远志各30克甘草15克桔梗10克朱砂6克麝香3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每次6克,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主治:心气不足,惊悸不安,悲忧惨戚,虚烦少眠,喜怒无常,夜多盗汗,梦遗失精,头目昏眩。

方解:忧思郁结,久则心气不足,心主神明,心气不足,则出现一系列情志失常之病。心与肾水火相济,肾虚心火旺则热扰精室而梦遗等。方中山药固肾涩精,益阴清热。人参、甘草、黄芪,固气补心,宁神。茯苓、茯神,清心宁神。远志交通心肾。桔梗开肺气。木香疏肝调脾。朱砂清心热,镇心神。麝香解郁结,开九窍。甘草补脾气。诸药合用益气安神,理气开郁。神宁气固,心安郁解,惊悸恐惧,悲忧惨戚,虚烦少眠,梦遗失精自止。

增辑

1、万氏牛黄丸《痘疹世医心法》

万氏牛黄丸最精,芩连栀子郁砂并;

或加雄角朱冰麝,退热清心力更宏。

组成:牛黄0.8克朱砂4.5克黄连15克黄芩栀子各10克郁金6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白蜜为丸,每丸重3克,蜡壳封固。每服一丸,研碎开水和服,小儿酌减。

主治:热邪初陷心包。神昏谵语,高热烦躁,舌红脉数。又治小儿惊风,痰涎壅盛,烦躁不安,及中风,痰火闭结,神昏谵语者。

方解:热陷心包,痰热内闭,热扰心神,痰蒙心窍则神昏谵语,高热烦躁。舌红脉数为热邪炽盛之象。小儿急惊风和中风神昏者也为痰火内壅之证。法当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中牛黄苦凉,入心肝,清心解毒,化痰开窍,息风止痉。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清热解毒,泻三焦火热亢盛之邪。郁金辛苦寒,清心开窍,行气解郁。朱砂镇心安神。诸药合用清心泻火解毒,安神化痰开窍,治痰热蒙蔽心包诸证。

附方: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即在万氏牛黄丸基础上加入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等药物,并加重了牛黄的用量,每丸3克,每次1丸,病重时日服二次。主治:证与上方同,其清热定惊,芳香开窍之力更强,治疗上述证候时效果更好。

2、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瘟邪深毒亦滋阴。

组成: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生地30~12克犀角24克~6克黄连18~3克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以上十味原书无量,药量酌用)

用法:先煎石膏20分钟,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冲服,如无犀角,用水牛角120克煎汤代水。

主治:气血两燔,三焦热盛。身壮热,大渴引饮,呕吐,头痛如劈,烦躁若狂,神昏谵语,甚则发斑吐衄,舌红唇焦,六脉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或沉数。

方解:本方主治证是气血两燔。身壮热,大渴引饮是气分热邪炽盛。火热上攻清窍,则头痛如劈。热扰神明,故神昏谵语,烦躁而狂。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则为发斑吐衄。舌红唇焦为气血两燔,津液大亏。六脉沉细而数是火毒深重,郁而不得外达。沉而数者为火毒稍轻,郁闭不甚。脉浮大而数者则为火毒尚轻浅,无郁闭。总之本方主治证是,邪热充斥内外三焦,气血两燔。法当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本方是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组成。方中重用石膏,意在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秉气于胃,石膏辛甘寒入阳明经,寒凉直折热势,此即“甚者先平”之意,胃热平,诸经之火自平。配知母、竹叶清气分热,生津止渴,除烦。黄连、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泻三焦火邪。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清血分热,散血化斑救阴。桔梗“载药上行”。此乃三方共用,以白虎汤为主,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为辅。诸药合用,清气分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消斑救阴,共成气血两清的清瘟败毒之剂。

3、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阴分伏热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者,从里达表服之安。

组成: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伏阴分,阴液已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方解:温热病后期,热邪伤阴,余邪深潜阴分。阳气夜入阴分,与余热相合,故夜间发热。正气已伤,无力彻底祛邪外出,故白昼身凉,入夜复热。热退无汗是温病伤阴,阴津亏,热退无力作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伤阴有热之象。由于热邪入阴分,阴津已耗,单透邪清热易伤正,滋阴又易恋邪,这时当祛邪与扶正兼顾,透解与滋润并行。方中青蒿辛苦寒芳香,透热外邪。鳖甲咸寒,善入阴分滋阴潜阳,入络搜邪。鳖甲能引青蒿深入阴分清热,青蒿善透,能引邪外出,二药相伍先入后出,互为相辅,直达病所,透邪外出为主药。生地甘寒,滋阴清热,知母苦寒,滋阴泻火,二药助鳖甲复阴液,退虚热。丹皮辛微寒,入血分,凉血清热,寒能内清血中伏热,辛能外透伏阴之邪,一药清透并具。本方是滋阴与透邪并进,祛邪与扶正兼顾,不独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的温病后期,邪入阴分之症有效,也可治内科杂病的长期低热,及原因不明的久热,及慢性病的消耗热。

同类推荐
  • 林间拾韵

    林间拾韵

    本书收录作者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近400首。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从形式上看,体裁多样,手法得当,语言精美,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意境深远,风格自然。
  •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沉酣一梦终须醒

    沉酣一梦终须醒

    本书的编纂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者胡适、唐德刚、高阳等“红学”研究大家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论述,对与20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从研究的流派上来分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让读者对于《红楼梦》有一个全面地,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文化背景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热门推荐
  • 如何应对猪流感

    如何应对猪流感

    猪流感来了,气势汹汹。目前,已有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多国确认有猪流感患者,并有多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眼下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流动,因而它具有在全球广泛暴发的可能性。迎战猪流感的警报,已经在全球拉响。
  • 神王领域

    神王领域

    在世界的另一个空间,里面生活着一群实力超群的主神、神王和战神。在其他的空间世界的人们,只是听说过有这些人物的存在,却从来没有人能够见过他们。魔界与天和之地的大战莫名平息。很多年过后,魔界和天和之地慢慢有了交易关系,甚至有些还有了友情是谁平息了大战,让魔界和天和之地的神们的关系渐渐亲近起来了呢?!下神-主神-神王-战神
  • 铿锵红颜之女相

    铿锵红颜之女相

    她重生成为天云国的将军之女,全家被皇室灭门,为复仇她女扮男装潜入天云皇室的其中一个皇子身边,成为皇子的谋士,助他夺得帝位,而她成为天下最年轻的丞相。四国大会上,她惊才绝世,名扬天下,朝堂之上,政敌环绕,她游刃有余,宫庭之深,权谋各出,她游戏君王。公子无双,美人如玉,他温柔说:“他日我为君王你为后,可好?”将军战神,朝堂政敌,他狂傲地说:“这世上若我还有一个对手,那个人唯你莫属。”别国帝王,以江山相许:“若你愿意,我可以放下家国,和你逍遥山水间。”她指点江山,身伴,谁与并肩?
  • 缠绵的雪花

    缠绵的雪花

    当纯情的美少男遇到潜伏在红灯区修炼千年的雪狐......本该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命运却因为偶然的相遇悄悄改变读者群:144610473已开新坑总裁的挚宠,婉若蓉汐http://dushu.qq.com/intro.html?bid=310195欢迎拍砖指教
  • 极品兽皇

    极品兽皇

    历史系实习生罗文,在一次随着冰川考古队考古过程中获得一枚奇异的石珠,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坦。谜一般的镯子,让罗文能自由控制动物,猎杀盗墓王,袭杀巨富公子哥,开公司,打海盗,穿梭于原始丛林,深海地底。
  • 毒舌萌妃—腹黑大神追妻难

    毒舌萌妃—腹黑大神追妻难

    她,是来自21世纪杀手界的暗夜女王,苏念安,代号夜无情,出了名的毒舌女,号称“天下毒舌,仅我苏念安,毒遍天下无敌~”他,是出了名的腹黑与高冷综合体,容貌冷艳绝美,毒舌功力却与她不相上下。当她遇上他,两人七十八般毒舌功尽数使上。“我要挑战你!”小女人叉腰。男人挑眉,腹黑一笑:“赌身,娘子赢了为夫便是娘子的,输了娘子就是为夫的。”小女人怒:“这有区别吗!”于是,某只腹黑大神便开始了他漫长的追妻之路……
  • 陌上花开鸢尾晴

    陌上花开鸢尾晴

    当旋律变成回忆,当暖风吹拂而来.五月雪花坠落,鸢尾花开。宇宙之间,三朵爱丽丝齐齐盛开,紫色爱丽丝代表神秘、守护,米黄色爱丽丝代表纯真、善良,蓝色爱丽丝代表空明、开朗活泼。再遇故人,谜团接重而来,哥哥被好姐妹亲手杀死,良师墨发瞬间成白发,萧雨宁成为残疾人,政局动荡,夏柠槿肩负重任,昔日姐妹已是仇人。看尽沧海桑田后,她嫣然道不管你还相不相信我们的友谊,请你记住,只要你回头,我还会在那里等你。千帆过尽后,她站在海边轻声道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了,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尝尽酸甜苦辣后,她抱着一束三色鸢尾花道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让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都知道她们有多重要。简介不佳,请看正文。
  • 穿越网王之幸福飘零

    穿越网王之幸福飘零

    从前世的孤儿穿越到网王世界,变成网王世界的网球高手。被当成猫咪养成的故事
  • 荏苒时光,仍然有我

    荏苒时光,仍然有我

    本书主要写一个叫杨六月的孩子关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的年代记忆。他的故事中有迷惘放纵,有悲、欢、离、合;他的故事里有面对社会的问责感受,有看官你曾经的影子;他的故事是一代人一类人不可磨灭的时光。其中,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成长的变化,都是用心勾勒的那个少年。
  • 噬阳神录

    噬阳神录

    贝格府上的奴隶艾克有一项特殊的能力,别人需要花大把时间领悟的功法、武技、作战要领,他只需要按照内容抄几遍,就能够领悟。像普通人看不懂的上古功法《噬阳神录》,霸道难学的武技《神怒天雷》,还有传说中的战阵《万兽战图》。都拿来吧!看不懂没有关系!抄录!抄录才是王道!不管十遍、百遍,肯定能够领悟。当他有一天不满足自己的身份,终于扛起一柄剑,至此改变命运!